怀着这等心思地人,从扬州到上海到北京南京,不知道甚至一些官场大户如华亭徐家也是购买债押的大户之一——李家和徐家如今是政冷经热,政治立场上徐阶正与李彦直冷战,但徐却依然和李彦直保持良好的私教,一人就买断了三十万两!
因为有许多官商的介入,被牵扯进来地官员家庭便都对市舶司总署签发“债押”来了个默不作声,如此一来,朝中反对债押的声音便减弱了许多。然而,言官们的力量仍然强大——至少在舆论方面甚至可能比未失势之前的首辅徐阶还强大!
这帮人是有弹劾权的,按照大明的政治制度,被他们一弹劾。别说宰相、总督,就算是皇帝也得有所回应!
“彦直啊彦直。你不该轻易捅这个马蜂窝啊!”徐阶在府邸内叹息着,不涉及到立场,只论做事方法的话,徐阶认为李彦直应该在从日本得胜归来以后,那时候再去惹这般言官不迟。
不过。如果李彦直不签售这债押,又没法进行日本方面的事宜。从这一点来说李彦直也算陷入了两难。
打赢日本的仗,徐阶是乐意看到地。但李彦直如此飞扬跋扈,又是徐阶不愿意看到的。此时他的心情。可说有些矛盾。
“算了,不管他了!”
反正这麻烦是李彦直自己惹的,徐阶就乐得袖手旁观,彦直如何收场,他只是问高拱:“肃卿,你看是否该召镇海公回来解释解释?眼下京师这等言论下,他可没法出征意,大军远征之前,主帅不能还没动兵就遭到京师君臣的怀疑。
这时候,弹劾不是一封封,而是一打又一打地飞来,按照这局面,这时正在天津阅兵的李彦直已经不得不回来
拿着这些奏折,朱载仿佛也抓到了支撑自己的力量,他赶紧下旨,要李彦直回京对问。
李彦直没有抗旨,但也没有即可回来,他给出了一个期限:“再给我一个月吧,这边还有军务上的事情要处
一个月就一个月吧,还怕你跑了不成?
皇帝用上了最后一点耐心,言官们做好了准备,摩拳擦掌,要在李彦直一回京就将他搞定!
风启听到消息也是如临大敌,他知道这些言官不好对付。说到骂战,这帮人的战斗力比起战场上的李家军那也是不遑多让!
“三舍只怕骂不赢他们吧。”风启说。
这帮言官可是大明地专业骂手,一个两个不但能量巨大,而且久经沙场,这些年李彦直在外其实已没少挨他们的弹劾,只因镇海公领兵在外,内阁才有理由将那些弹劾压下,“免得动摇军心!”但现彦直近在天津,他们骂将起来,给李彦直造成地压力显然就更加明显。
“嗯,我也觉得骂不赢他们,”蒋逸凡竟然也这样想:“不过三舍既然这么做,应该是另有打算。”
“怎么打算?”
“我觉得啊,”蒋逸凡说:“按他办事的套路,一定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他应该不会向上次廷议一样,和这帮言官在口水仗上硬碰硬,我觉得他应该会避短就长!”
“避短就长?怎么避短就长法?”风启摇头:“这帮言官手无缚鸡之力,这是他们的弱点,但咱们总不能调兵进京,把他们都给捉了吧!”
“这个……应该不会。”蒋逸凡知道,要真这样,那李彦直就会完全丧失他在士林阶层的威望,变成董卓
李彦直显然并非董卓,他以往的手法,从来都是在体制地边缘活动,以顺应人心的举措不断地冲击旧体制地边缘地带,一步步地把旧体制撕开一道道的口子,这种做事手法,虽然也引来争议,但士林中地开明派却因此而支持他,认为他的作为虽然并不尽合祖宗家法,却也是一个难得地改革者,而非整个伦理纲常的颠覆者,这也是李彦直能够平平稳稳地走到今天的原因。
“可是,三舍会怎么做
就在这时,风启和蒋逸凡却是戚继光要回河套了。他们都是李彦直手下出来的,彼此有交情,只是戚继光是武将,如今带甲在身,不好和京城各派势力显露出过分亲密的关系,但离别之际,还是特别派参谋送信告辞。
“啊,元敬要回去了,这么快!”
“是啊,因为户部已经拨了款项,所以我们也就不好久留了。”
“户部拨了款?”蒋逸凡一奇:“户部居然还有钱?”
“是啊。”这本也算军事机密,但戚继光的参谋也明白风李二人的身份,压低了声音说:“足额!呵呵,将军也说,户部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还这么爽快,这可是少有的事情。”
“足额!”蒋逸凡惊呼起来,虽然尽量压低了声音,在参谋走后,他与风启道:“这件事情,可有些古怪啊!就算是先付一半,那也得二三十万两白银?户部一时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再说,这么大的事情,以我们的耳目,居然也到现在才知道,能将此事瞒得这么紧的,恐怕就只有三舍
风启微一沉吟,忽而笑道:“我说这次要对付这帮言官,三舍怎么没给我们来个信儿,原来他这事是交给了张太岳去办了啊。”
蒋逸凡一怔了:“张居正?这关他什么事情?啊,户部……”随即喜道:“我明白。”
第六卷 之九十五 过日子
朱载看着满桌子弹劾李彦直的奏章,心中欢喜,数着日子,就等着瞧李彦直的晦气。
看看已过了半个月,限期未到,朱载等得正心焦,忽见正宫皇后带领了一帮妃子太监来哭穷,原来本月宫中例钱竟未及时发放。这两年大明是日渐的国强民富,但朱载自登基以来却总是过着苦日子,后宫一切从简,太监宫娥加在一起也只剩下两千多个,这数量可是大明开国以来的低谷啊,不仅如此,所有一应开支,能省的都省了,太监尽穿百纳衣,六宫粉黛无颜色,他这个皇帝过的日子,过得比寻常富翁家还不如,但朱载也忍了。
可如今竟然连宫中开销的钱也不按时发,这内阁六部欺负皇帝未免欺负得过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当即就派人去户部过问,但冯保去了半日回来说:“陛下,不止是宫中,京中大小官吏的俸禄,这会都还没发呢!奴才到了户部,那里都快给人挤破了!”
朱载眉头愁成一团,作为皇帝,他这几年一直只是作为象征,并不怎么管事,所以太仓有多少银两他本不清楚,但想起一个月前的廷议上,户部尚书报过的数,就说:“上个月户部不是说还有五十万两存银吗?这才多久,难道就花大事,最是花钱,五十万两存银算个什么!随便哪里破个窟窿,两下子就流光了!奴才听说,过去半个多月里各项开支这么一凑,就花掉一半
冯保无奈地笑了笑:“皇上啊,这不前几天,戚继光才回河套。这事您记得吧?”
朱载当然记得:“他当然得回去了,河套的大事等着他呢。”
“是啊。”冯保道:“临走之前,他领走了三十万两,去填河套军费的窟窿。”
“嗯,西北之防乃是重中之重,”朱载想起了蒙古人南侵的事情,心想当初若不是西北防线出了问题,太上皇嘉靖多半就还在位,这之后的这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优先照顾那边,也是应该的……”说到这里喉咙仿佛哽住了。呀了一声:“这……那这太仓……”
“如今太仓啊……”冯保叹息着:“听说是一两银子都没有了。”
冯保的形容,几乎不含夸张。
主管户部地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把那笔钱拨给了戚继光以后。太仓真就没几两存银了。正如朱载所说。西北之防是重中之重。所以当初张居正建议拨钱地时候。皇帝没有从中作梗。言官也没有封驳——可道太仓地底细啊。皇帝又太过年轻。考虑事情又不全面。所以竟然就让这笔钱就这么溜了出去。看看夏秋两税都还得有一段时间才到。但太仓已经完全发不出俸禄来了。
从来京官最不好做。升官可以走北京地门路。发财却得靠外放。北京城里。除了少数几个肥缺之外。大部分地京官都闹穷。尤其中下层京官最是穷中之穷。许多穷苦京官。都等着太仓发钱买米呢!俸禄忽然一断。这些人就得断炊。这叫他们能不闹么!
“可是你们闹也没用啊!”被几百人围着地户部左侍郎魏良弼痛苦地说:“现在不是有钱不发给你们。是实在没钱啊——我地俸禄也没到实一点地。都稳稳呆在家里等消息呢。来到这儿闹地都是穷疯了地。官员穷疯了。那可比地痞流氓还无赖:
“我们不管!总之今天就要拿到钱!”
“有没有钱是你们户部地事!但今天要是不拿到钱。老子就不走了!”
“哼。自我大明开国以来。还从来没听说过发不出俸禄来地——这副窘相。哪里还是泱泱盛世!”
“我看啊。太仓地银子,都被你们户部贪光了!”
在这批穷苦的京官里头。有一批人更是穷中之穷,那就大明的言官,权力极重,重到可以封驳皇帝内阁的票拟,品级又极低,都是六七品上下,这等品级到了外省还可以做个县令推官,在京城之中那可就真是芝麻绿豆了。若是那些肯同流合污的,收受外官的冰炭孝敬,那处境或许还好些,至于那些恪守清高、谁都不买账的,那可就真是清如水贫如洗了!
这帮专业骂手平时就如同疯狗一般了,如今事情闹到他们头上,活命的钱不发了,这还了得?马上弹劾有如纸片,张张都朝户部来!
赵贞吉窝了满肚子的火,觉得张居正是故意给他找事。当初他明明警告说给西北地钱要是花了出去,太仓就要被掏空,但张居正却强硬地回应:“但西北套防若不巩固,万一再闹出个胡马南侵来,谁担待得起?你?”就压得赵贞吉不敢说话了。
但现在出了问题,却是他赵贞吉得顶着!
数日之前满京城的人都还计算着日子要等李彦直来了给他难堪,但如今所有的矛头都转向赵贞吉了!
赵贞吉觉得自己简直比窦娥还冤,可谁叫他是户部尚书呢,谁又叫他的后台不够硬呢,又谁叫他得罪了后台够硬又是他顶头该管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呢?这口黑锅,他不背,谁背?
不得意,他只好上表请罪,内阁办事神速,皇帝盖印免了他的户部尚书,在“无能”的骂声中打发他到南京去
赵贞吉走了,可发俸禄的事情还是得解决啊,而且户部尚书的缺也空了出来,若在往常,这可是一个权重油多的差使,但这会子满朝大臣谁肯去当一个口袋里没一文钱屁股后头一堆债地户部尚书?这会谁要是当了,就得背着一个空空如也的太仓,去面对几百个伸手等着拿俸禄地京官!
不得已时。该管户部地张居正只好挺身而出,自己挂帅,兼起户部尚书来。他一上任,就有几百个人围在了户部衙门,等着拿钱——这其中甚至还有太监!皇帝也等钱花啊,朱载的小金库极为有限,再不拿到钱,御膳房就要断炊了。
冯保大老早就出宫,到中午就回来,跟皇帝说:“这场面。真是……浩大,实在是浩大!比当初海盗闹京师时还乱呢!”
“谁问你这个!”朱载有些不满:“说有用的!拿到钱没有!”
“这个……没有……”
皇帝一听就要发怒,冯保赶紧说:“今天那边实在是没钱,不过张阁老已经想出了办法,他说通州那边有个银库,里头约莫有六七十万两白银,虽不属于中央太仓,只是地方上的官库,但若先取了来。足够应付到夏粮运到。不过……”银库?里头居然还有六七十万两白银?”朱载眼睛一亮,心里一宽,说:“那赶紧去取啊!还不过什么!”
冯保苦瓜般笑了笑:“陛下啊,那官库不是户部直接管地,是兵部分管的,要拿到钱,得先走个流程啊,这您又不是不知道。陛下您就等等吧,大概今天张阁老就会拟票进来,到时候陛下把玺一盖。那头御史若不封驳,不出三天。这笔钱应该就运到了。
“又只是什么?”
冯保叹道:“怕只怕那批言官想法子阻挠封驳!”
朱载冷笑道:“这会子封驳?谁不要命了?这会子谁敢封驳此事?他不要命了么!”
但朱载却错了,正如冯保所料,还真有两三个御史上表以为此事不妥,可在当前地环境之下,他们的言论观点却被整个官场地主流给无视了!尽管朱载注意到这两三个御史也正是反李彦直反得最厉害的言官。但是这时候朱载也觉得他们实在太不识时务。
在皇帝、内阁以及大部分言官地默契下,从通州调运库银的程序很顺利地就走完了。两天以后通州的库银很快就运抵北京,轰动一时的“户部欠薪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