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象欧洲和中东地区卖卖都不会出什么问题,现在谁都知道远交近攻的道理,特别是欧洲的国家,政局都比较稳定,也非常注重商业信誉,所以奥地利这边的订单苏明左思右想,还是拿下比较合适。
不过这样一来,得跟威格曼公司协商,原本当初说的是整个欧洲市场都由你们推广的,但是现在又冒出一个莱茵金属公司,人家还联系好了业务,这样一来,苏明就得过去充当一个调停者的角色,主持两家之间的协商业协会议。
苏明推辞了好几次了,不愿意过去,德国那边倒是知道苏明为什么不愿意,直接联系了一架美军的运输机,由威格曼先生亲自过来邀请,包括德国国防部的一个上校情报参谋陪同着,向苏明证明此行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欧洲不是中东地区,就是中情局也不敢乱来的。
既然这样,还是去一趟吧,苏明正好想在德国成立一个大型的加工厂,德国工人的职业素质那是世界顶级的,而且机械加工和设计制造方面也是很有他们工整严明的一面,另外德国在钢铁行业也很出色,苏明就想在那里建立一个奥丁的机身生产基地。
一方面是国内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饱和,核心部分苏明又不准备放到其它地方,那么苏明就想由国内主要生产PW…S的发动机组件,雷神的壳体由这边生产,奥丁的就放到德国,现在看来,奥丁的主要市场可能就在欧洲了,除了国内,其它国家对这件武器感兴趣的也不多,基本上同等的价位,为什么不买一个会飞的雷神呢。
不过德国人的做法也不能说错,先装备会跑的,毕竟这是一种从来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武器,相比较起来会飞的肯定没有会跑的安全,等适应了之后,再慢慢向会飞的过度,奥丁又不是不能改造成能飞的,只能说人家作事谨慎有序。
威格曼先生过来,也有先跟苏明进行沟通的意思,对于莱茵公司这种撬墙角的行为,威格曼公司自然很是不满,但是人家已经基本上把订单拿到手了,自已再去攻关就也晚了,不如看看怎么协商把这件事解决掉,尽量维护威格曼公司的利益。
威格曼的意思就是把莱茵金属公司限制在这一笔业务之内,你们只能做奥地利这一笔业务,做完之后就离开这个领域,因为当初威格曼公司主动提出跟苏氏合作,而且条件还那么优厚,就是看中了这件武器的发展潜力,现在奥丁只是陆战型,未来完全可以发展到两栖型,不一定非得搞空战型号。
这个时候德国国防部已经开始展开这方面的论证了,一旦论证可行,德国国防部会再次拨下大量的研究费用,进行两栖型空陆两用机甲的开发,那时候订单可就不仅仅只有几百架了,空军和陆军都需要装备的话,至少是几千架。
而且以大型运输机为载体进行远程机动,近距离战场空降的战术也在进行论证,对于德国这样缺少海军的国家来说,这种战术可以有效解决远程投送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起到代替航空母舰的作用。
莱茵金属公司也是看到这点,才开始重视起来,他们可不甘心只是作一个小小的武器提供商,利益都被威格曼公司拿去,借着他们在国防部良好的关系,拿到了很多数据之后,成功地游说了奥地利政府。
威格曼向苏明表示,莱茵金属公司在欧洲的人脉远远及不上他们,奥地利这只是个意外,他们在奥地利那边的力量也不次于莱茵金属公司,只不过被他们先入为主了,目前他们也正在努力各国政府推销这种武器,比利时和芬兰政府都有意向采购这种面向未来的跨世纪的作战武器,希望苏明能够站在他这边,一齐向对方施压。
苏明摇摇头,示意不能那么做,不管什么时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是苏明的一贯原则,为什么威格曼公司人脉这么广泛,莱茵金属公司却能够偷偷拿到奥地利的意向订单,这就说明了威格曼公司没有把工作作到了前面,才会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当然了,目前威格曼公司正在全心全意应付德国的订单这也是一方面,主要原因还是觉得欧洲市场反正都是他的,什么时候去拓展都行,这就不充分竞争的恶果,懈怠了。
就象现在一样,一看到莱茵金属公司拿到了奥地利的订单,怕他们再拿到其它国家的订单,这才赶紧忙了起来,立刻就有了结果,不然的话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有的时候主动推销和人家找上门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人家主动找上门来当然是好,说明自已的产品不愁卖,但是一旦养成这种懈怠的思维和习惯,后期就会变的不积极主动,现在是垄断性质的不怕,但不可能永远垄断下去。
所以为威格曼公司找一个竞争对手,在苏明看来是很有必要的,免得他们不努力推广,再说了反正利润的大头都在自已这里,不管跟谁合作都无所谓的事,当然了,跟威格曼公司合作以来,苏明感觉还是非常愉快的,必要的偏向也是该有的。
苏明也把自已的想法告诉了威格曼,听到苏明准备在德国设厂,威格曼显的十分高兴,连忙给苏明打包票,向苏明保证只要是在德国境内,所有的问题都不用苏明操心,威格曼公司可以帮忙到底。
那个情报参谋知道了以后,也显得很有兴趣,因为苏明的身份问题,一直有人在这上面作文章,这么重要的武器,交给一个具有红色背景的公司,在他们看来,这是不能接受的,这也是妨碍奥丁采购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苏氏在德国设厂,那这个问题就不那么严重了。
~~~~~~~~~~~~~~~~~~~~~~~~~~~~~~~~~
教师节了,向奋斗在教育一线的书友们问个好,估计没有的多。
第242章 温香软玉抱满怀
第242章 温香软欲抱满怀
苏明主动提出在德国设厂的想法不是为了取悦德国人,他是有自已的思路和考虑,但是他这个举动却为他赢得了德国人的好感,随后在威格曼公司与莱菌金属公司谈判的时候,苏明公正的态度再次让这份好感进一步加剧。
最终在苏明的坚持和威格曼公司的努力下,三方达成了合作协议,威格曼公司仍然是苏氏的第一合作方,然后双方再授权莱茵金属公司对奥丁进行二次开发,并且拥有自主销售的权力,价格按照苏氏给威格曼公司的价格算,但每销售出一台奥丁,要给威格曼公司十万美元的授权费。
虽然这样的结果不能让威格曼公司十分满意,但已经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莱茵金属公司的人如愿以偿之后,显得非常高兴,听说苏明想在德国建立一个加工厂之后,主动帮苏明联系了一家等待破产的工厂,价格非常便宜。
由于老板经营上出了问题,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但破产的话又需要为工人缴纳很多的保险费用,老板一直在勉力支撑着,希望能够有人接手,但是他这种厂子在德国比比皆是,那里能够找得着下家。
在得知苏明准备收购厂子之后,急忙象甩不脱的烫手的山芋一样把厂子扔给了苏明,拿着钱就离开了,对于老板的更换,下面的工人根本不关心,在完善的法律和工会的保护下,根本不会出现无缘无故解雇工人或是降低工人薪水这种事,换了老板或许厂里的形势也会好转,他们还为之高兴呢。
德国的企业需要为工人缴纳的保险费用多的惊人,而且种目繁多,利润稍微薄一点,就承担不起这个费用了,不过还好的是,奥丁的利润率好的吓人,而且这里仅仅只负责壳体加工,把利润留在国内,这里只要能维持经营就行。
当苏明看到厂内还不算破旧的机床时,却提出了更换机床的想法,厂里的工程师万分表示不解,虽然说以前是生产民用的,现在转成了军用,但是看设计图的话,精度却并不高,以现在的机床完全能够生产出来呀,却不知道苏明设立这个厂子,为的就是机床。
苏明来之前问过国内的情报部门,对于机床行业了解如何,但是由于中国在欧洲的情报搜集能力本来就不强,再加上机床这玩艺也确实够专业够高端,你根本就不了解它,想搜集它的情报也就没那么容易,除了那些公开的信息外,有用的信息并没有几条。
既然指望不上情报这边,苏明就得自已想办法了,不过德国有几百家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规模大的反倒是没有,苏明也不知道那家好一点,就咨询自已认识的人,听说苏明想买机床,威格曼为苏明推荐了一个斯宾纳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据说是机床业的百年老品牌了,厂里的工程师却说DMG公司的不错,这是一家刚组建的新公司,但却是由德克尔、马霍、计得美三家老牌机床公司联合而成的。
苏明就装模作样地考察了两家公司,暗地里却把两家公司的所有产品测绘了一遍,不过苏明仍然不太满意,拿到的都是民用级的产品,虽然斯宾纳公司承担着军用机床的生产,但公司里面却没有苏明想要的东西,后来苏明通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以下订单的方式,有需要的话才生产,却让苏明的想法落了空。
不行,好不容易来德国一次,必须找到那种五轴以上联动的机床和复合式加工中心,不然的话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可是那里能找到那种机床呢,再打听下去说不定就该有人怀疑了,而且自已在德国这边也不敢贸然行动,跟情报部门联系,怎么办?
苏明想来想去,想到了当年的东芝机床案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前苏联买机床不就是为了改造潜艇,自已不如想想德国有没有造船或造潜艇的企业,苏明稍一打听就打听到了霍瓦特…德意志造船厂,这是一家综合性的造船厂,产品线从护卫舰、巡逻艇等水面舰艇到水下的潜艇,特别是最新研究出来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而在国际上名声大噪。
可以象核动力一样不用经常浮在水面充电,在水下的续航时间到了二至三周,而普通的潜艇则两三天就浮出来一次,苏明突然想到了自已双能发动机开发思路,岂不是也可以说成AIP技术,有了,不如借口跟对方合作,看看能不能打入到他们的内部去。
想到苏明就开始行动,结果却被碰了一鼻子的灰,人家根本没有想过跟一家公司合作,就算是你想采购潜艇,人家也不可能跟卖给一家公司,谁知道你会转手给谁,更不用说苏明来自中国这个在封锁内的国家了。
至于合作搞开发这种事,人家根本看不上苏氏的技术实力,你们能搞出雷神什么的是不错,但这跟潜艇是两码事,隔着十万八千里呢,根本就不是一类货色,再加上苏明即说不出理论又拿不出成品,合作根本就无从谈起。
不过苏明的目的也达到了,至少知道这个霍瓦特公司的具体地址了,而且自已跑到汉堡来别人也都以为自已是来谈合作的,虽然没让苏明进行现场参观,但知道了在那之后,苏明可以自助参观的。
在这里,苏明看到了超高精度七轴车铣加工中心,也看到了通用七轴联动加工中心,可以说,苏明在这里,找到了自已想要找的所有一切,到了第二天,苏明满脸的笑容,让陪同他的人很是不解,明明谈判失败了,这么高兴是为了什么。
“我为了某些人的失去机会而高兴,未来后悔的绝对不会是我。”苏明自信地表示,其实满不是这个意思,苏明只是胡诌,但到了后来,确实是霍瓦特公司的人感到万分的后悔。
拿到了这些东西之后,苏明在德国就没有什么事了,莱茵金属公司正在紧张地组织人手,对新奥丁进行技术攻关,由于苏明为了统一品牌的形象,所以莱茵公司的产品也叫奥丁,只不过加上字母标号作区别,这也是军工行业的惯例,象F…15F是为沙特开发的版本,H是希腊的、J是日本的,K是韩国的,其实区别并不大,只是为了表示方便一点。
威格曼公司受莱茵金属公司竞争的影响,确实加大了营销推广的力度,目前又拿了两架奥丁前去给希腊进行展示,加上芬兰和比利时,基本上三个国家加一块,估计有上千架的订单。
苏明想收购两家机床生产企业,却因为身份的原因被限制而未果,虽然苏氏在理论上是一家港资公司,但抹煞不了中国背景的身份,再加上生产主体都是在中国境内,被拒绝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苏明本来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这样一来,苏明的离开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结果就在苏明离开的时候,却受到了大使馆的挽留,原来国内近期有一个大人物过来访问,希望苏明能够留在这里等几天。
什么大人物?苏明本不想搭理的,但知道来的人是谁后,苏明又非常感兴趣地停了下来,原来是据说被师老内定的未来接替人,新晋常委苍海月同志,如果不出问题的话,他就是未来的国家领袖,就是按照正常的执政期限,到他影响力消退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