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缀瘢礁龉蟾救酥渌盗耸裁矗挥刑熘懒恕�

不过。她并没有因为皓宁自食其果高兴多少,同龄的男孩子女孩子们该嫁的嫁该娶的娶。自己现在则是高不成低不就,嫁不成世家嫡子。嫁给旁支庶出自己又不甘心,想不到上上世那种环境自己都不愁嫁不出去,到了古代反而成了剩女……

涵因看着在一旁无精打采的李宁馨,笑道:“在虞侍郎家第一次见你好像还是没多久之前的事。这么快宁馨就要嫁作他人妇了。”

听见涵因老气横秋的感慨,宁馨撅撅嘴:“你跟我差不多大,怎么说话的口气跟我母亲一模一样。”

时已开春,西北的战事终于出现了好的转机。突厥的却罗可汗在一天宴会上,狂饮三坛美酒,暴毙而亡。

王通不辱使命,说服却罗可汗的二子也力特勤与其兄争夺王位,突厥退兵。高丽一见突厥退了兵,也上表求和了。

王通回到朝中,因立此大功被升为给事中,威望日隆。给事中是正五品上,为门下省要职,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或者驳还诏敕,权利很大。王家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是在朝中站稳了脚跟。

皇帝多日阴云密布的脸色终于好了许多。王淑妃本已失宠,皇帝因这件事对她的脸色又好了几分,她最擅长曲意逢迎,又买通刘公公婉转在皇帝面前辩解自己谋害六皇子的嫌疑,终于让皇帝的心意渐渐回转了过来。

她严查了寿王身边的几个人,让寿王注意到双皮奶这件事实在说不清楚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她已经起了疑心,只是这几个人是王家送来的,之前也一直没有问题,她也不好一下子都处置了,只好让身边最信任的妈妈留心观察。

王徵成了宫里的一枝独秀,最受宠爱,但是她的肚子一直没有消息,这让她心烦不已,自从听了涵因的暗示,她总不由自主的疑心,自己总怀不了孕,是王淑妃动了手脚。

皇帝心情放松了下来,又开始想怎么把涵因弄到宫里的问题。涵因已经满了十五,正是当嫁的年龄。干脆不管那么多,直接下诏把她召进宫来,可是还有五个月长公主的孝期才过,而要不要让皇后暗示郑氏一族,把涵因送进宫来,皇帝想想皇后喘息的样子,又放下了这个念头。他忽而想到太皇太后很是看重涵因,还让她在身边伺候过,不如去求太皇太后,让她以陪伴太皇太后的名义进宫,等孝期满了,再给她个名分,岂不顺理成章了。

他打定主意,问刘公公:“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今天在什么地方呢。”

刘公公躬身答道:“太皇太后娘娘现在正在和太皇太妃娘娘在御花园赏花呢。齐王、齐王妃和世子也进宫了。”

皇帝点点头:“摆驾吧,朕也去看看。”(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牵强

求推荐求粉红~

御花园中,樱花盛放,满树烂漫,灿若云霞,在短暂的花期中尽情展现着娇媚动人的风情。

太皇太后生性喜欢热闹,见樱花开的好,便在亭上摆了宴席,又叫教坊司的女孩子们在樱花间起舞,请太皇太妃、齐王、齐王妃一同观看。

太皇太后笑呵呵的对齐王说道:“你就在宫里多住几日,反正也无事,陪陪我们两个老婆子。”

齐王扬起迷死人的笑容:“母后吩咐,儿子怎敢不从。”

“哦,还有给焘儿选世子妃的事情怎么样了,从去年就一直说,到底选了哪家的闺秀了。”太皇太后问道。

“娘娘,您忘了,是将作少监顾怀安的女儿。”太皇太妃笑道。吴郡顾氏是江左大族,入隋之后便名声不显了,顾怀安颇有江左才俊的风采,书画一绝,文采风流,算是名噪一时了。

“哦,是了,你上次跟我说过,瞧我这记性,人老了就爱忘事。”太皇太后拍了拍脑袋。

“您是贵人多忘。”太皇太妃笑呵呵的陪着太皇太后闲聊着,一边看着舞姬们精心编排的舞蹈。

“顾怀安是个有才学的,他家的女儿也定是才女。” 太皇太后想了想顾怀安这个人:“下次就叫进宫来,让我看看。”

齐王妃忙称是。

太皇太后看着齐王妃,赞许道:“你很会选儿媳。”心里却回旋良久,顾怀安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他妻子陆氏是陆宪的堂姐,这里面又有什么门道呢。不过萧、陆都是江左大族,在入隋以后声势一落千丈。根本不敌山东和关陇的世家,她心里总有种亲近感,太皇太妃独孤氏在当年也是和她一起对付韦氏、窦氏和杜氏,齐王本来有机会在显宗死后即位,却没有来争,就凭这一点,太皇太后就宽容很多。

“谢太皇太后夸奖,这是臣妾的本分。” 齐王妃房氏扯出一抹笑容。心里却很不是滋味,齐王世子杨焘是齐王唯一的儿子,却是侧妃袁氏所生。袁氏母凭子贵在齐王府中说话很有分量,前一阵子力主给齐王纳了杜胤的女儿为侍妾,因为杜夫人袁氏算是她的堂姑。杜胤倒台,这件事给齐王带来了一些麻烦,她借机教训了袁氏一顿。没想到。这刚转过年来,给世子选妃的事情她又横插一杠子,说服齐王选了顾家女儿做儿媳,齐王竟也同意了。她只能把郁闷憋在心里。

太皇太后点头笑道:“好好,这些孩子们一个个也都长大成家了,希望顾氏能早些生下世孙。这样也是为皇室开枝散叶了。”

“可不是。”太皇太妃看着齐王妃,脸色却并没有多少喜悦:“齐王这些年就这一个儿子,让我总是放心不下。去年纳的侍妾又生的是个女儿。”

齐王妃脸僵了一僵,知道太皇太妃是在怪她一无所出,齐王是出了名的风流,齐王府美人如云,都有了六个女孩,偏偏就这一个男孩。她已经很大度贤惠了,虽然自己一无所出,但是从来不允许府里出现残骸子嗣的事情,只要怀孕的,都能平平安安生下孩子来。还能怎样呢。

太皇太后笑着打圆场:“我看他们都还年轻,倒不用着急。”

“依我说。该给齐王正正经经纳个侧妃,现在齐王只有侧妃袁氏一人。”太皇太妃笑道。

太皇太后听她这话音。便知道有些缘故,笑道:“也是,齐王妃向来身体不好,该是拣择一个良家闺秀替齐王妃分担些。你可有什么人选么?”

齐王妃勉强保持着笑容,垂下眼帘,掩住眼中的幽怨。

太皇太妃笑道:“别的人我也不放心,想来想去倒是有一个人很合适。”

“说来听听。”

“前些时候,太皇太后身边有位郑姑娘,我看她倒是个妥当人,太皇太后又亲手调教过,更是错不了。如果是她,一进府就封为正五品孺人,岂不正好。”太皇太妃笑道。

太皇太后心下冷笑,当年荥阳郡公权势冲天,如今斯人已去,家门败落,太皇太妃才敢把侧妃的主意打到她头上,若是从前,别说是侧妃,就算是正妃人家还不一定愿意把闺女给一个皇室宗室呢。她很是喜欢涵因,不愿意应下,但是太皇太妃打这个主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舍下面子来求她,她也不好拒绝,正想怎么回应,忽的一个男声传了进来:“郑家那个丫头不是郑贵妃的妹妹吗?要是给了皇叔,这辈分可怎么算呢。”

齐王和齐王妃听见这声音,忙站起来行礼:“参见皇上。”

皇帝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妃行了礼,坐了下来,笑呵呵的看着齐王:“齐王在太皇太后身边选一个去,太皇太后还能不给你吗。”

听到皇帝这么说,太皇太后动了心思,想了想笑道:“我看我身边的秀儿倒也是出身名门长孙氏之后,当年其祖父获罪,没入掖庭,后来也沉冤昭雪了,可是秀儿从小长在我身边,伺候我惯了不愿意离开,如今也到了出嫁的年纪,我也想替她觅门好亲事,既然宇儿要个侧妃,秀儿岂不是正好。”

长孙秀家在天禧三年获罪而罚没入宫的,那一年太后窦氏因淫*乱宫闱而被迫出家,作为跟窦氏关系密切的长孙秀家也受到了牵连,栽在一桩不算大的贪污案上。当时长孙秀五岁,太皇太后怜惜她,便一直留她在身边。长公主曾经为了笼络这些由鲜卑血统的代北贵戚,而为长孙家平了反,但她宁可留在太皇太后身边做一辈子宫人,也不愿意回到族人身边,现年十九岁了,算是宫女里的老资格,小宫女叫她秀姑姑。

这个女孩子很是安静沉稳,不像涵因那种会讨好的女孩子那样讨太皇太后的喜欢,但太皇太后对她很不错。

皇帝看了看太皇太妃:“太皇太妃娘娘觉得秀姑姑可配得上齐王侧妃?”

太皇太妃笑得有些尴尬,她在想皇帝这番话意在敲打齐王别得陇望蜀,还是对齐王有戒心,怕他跟山东世族搭上关系,她和齐王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底浮上的一丝阴沉,还有一丝惶恐,忙笑道:“秀姑娘最是沉稳可心,太皇太后调教出来的人儿哪有不好的。”

齐王站了起来脸上扬起笑容,悠悠然深施一礼:“多谢母后心疼儿子。”

齐王妃也跟着起来谢恩,满是笑容的脸上却无一丝笑意。

太皇太后高兴的点点头,对赵妈妈吩咐道:“叫秀儿过来吧。”

长孙秀人如其名,端庄秀美,从小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进退有度,举止得体,太皇太后跟她说把她赐给了齐王为贵妾,她便跪下谢恩,之后又参拜齐王和齐王妃,她害羞的垂着眼帘,脸上微微泛红,以十九岁大龄出嫁,还得到齐王这样的男子做夫君,作为一个女孩子很难不有所遐思。

“之前我就一直在夸秀姑娘人品出众,怨不得您一直舍不得给人。” 太皇太妃上下打量了一番长孙秀,啧啧赞叹了一番,又对齐王说:“太皇太后最是疼你,连身边最得力的秀姑姑都给了你,往后要好好给太皇太后尽孝。”

“不疼他疼谁,大行敬宗皇帝只剩这一个儿子在世,皇室枝叶不丰,每每想起来我都忧心忡忡的。”太皇太后说着,语气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太皇太妃忙劝道:“皇上已经有了四个儿子,而且孩子们都还年轻,还是会开枝散叶,您老人家就别担心了。”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是啊,儿孙有儿孙福,我只想这辈子无愧于祖宗就是了。”

齐王无心观赏这个新赐下的贵妾,心里在琢磨着皇帝的意思,皇家娶妇向来不论辈分,就算差两三辈,照样可以娶,王淑妃和王美人是姑侄,还不是照样都进了宫。因此,拿辈分做理由阻止他纳涵因为侧妃是个很牵强的理由,说不定就是皇帝听到这话临时起意想出来的理由,但也足见皇帝对自己的警惕,他不由心里暗自恼火,自己这些年一直住在江南,所谓就国应该是倒自己的封地,然而皇帝为了以示恩宠把他的封地改到了富庶的江南,但他的头衔还是齐王,河北才是应该是他应当应分的封地,他当了这么些年名不正言不顺的“齐王”,现在想纳个侧妃都要受到猜忌。

其实,他们都没有猜对,皇帝只是听说他想纳涵因,一时情急才想出这么个理由推搪的。皇帝只想着不能让涵因被齐王抢走,没想到却引出一众人这么多猜想。

不过他也迫切的认识到,涵因已经到了当嫁的年纪,如果自己不赶紧下手,说不定就要定下亲事,到时候再想把她弄进宫来,又不知道会费多少工夫。

在一旁伺候花草的文妈妈也惊出一身冷汗,她真怕涵因的命运就被这些上位者的一句话给定了,听到皇帝出言阻止,她不仅没有松一口气,反倒是更紧张了。皇帝是不会允许涵因嫁人的,这件事一出反而提醒了皇帝要尽快下手。

她知道涵因是不愿意进宫的,世家女子又有哪个愿意进宫,涵因兑现了承诺,让郑钧以嫡子身份入族谱,她对涵因的好感又上升一层,因此,她不会对此事坐视不理,虽然涵因进宫对郑钧的好处看起来更明显。

但是她也实在想不出来涵因会有什么办法阻止皇帝,只知道必须要通知涵因,让她有所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采选

太皇太妃、齐王和齐王妃走了,太皇太后对着皇帝抱怨道:“做了太皇太妃怎地还是这样没分寸,涵因就算家里落魄了,好歹也是荥阳郑氏,若是这样连问人家的意思都不问直接下旨,恐怕天下世家都会恼怒。”又看了看皇帝的脸色,笑道:“再说,上一次礼聘王美人进宫,很多人就很是不满了,皇帝的后宫现在全是山东世家的女儿,现在齐王也这样,岂不叫人心寒。皇上,代北的世族虽然有鲜卑血统,这些年是不如从前了,但是跟咱们皇室关系最密切的,皇上可不能厚此薄彼。”

皇帝尴尬一笑,把自己想让涵因入宫的事情又咽了回去。陪笑了一会儿便走了。

赵妈妈笑道:“您疼郑姑娘这是全宫里都看的见的,想必太皇太妃就打的这个心思。”

“他们一个个都好算计,我偏就不让他们如这个意。”太皇太后竟有些老小孩的赌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