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惧内综合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惧内综合征-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能让温含章知道他的情况。
  因着钟涵做事细心,温含章对他目前的困境心中也有些底。
  钟涵毕竟是新官上任; 这时候也来不及烧上三把火了。灾害救济原该是户部的工作; 钟涵先前只是一个翰林七品官; 突然从文职转为武职,差使不伦不类; 他的身份也有些尴尬。
  圣旨上说钟涵可以从六部借调人员帮忙,可选谁挑谁都没有明确点名; 这其中便有可操作的余地。若不是钟涵袭爵; 六部长官连他鼻子眼睛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更谈不上什么情分了; 怎么可能会真心实意为他推荐。
  光是选人这一项; 钟涵与卫绍就足足花了半月的时间。酒囊饭袋不要; 老油子不要; 只可着能做实事的往里头划拉。
  几个能干活的都被钟涵给挑走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得过且过的,就连梅尚书都在心中嘀咕,钟涵不过一个官场新秀,眼睛却忒毒辣了。
  这个问题,除了温含章外,知道最多的人应该就是卫绍了。咳咳,钟涵私底下给了他一张名单,让他只挑着上头的人名要人。
  卫绍也奇怪钟涵如何能从几十个官员中将那个最得用的人给挑出来,钟涵看了他一眼,低声在他耳边说了一个名字,卫绍便面色复杂不再相询了。于卫绍而言,温微柳这个名字,他一辈子都难忘。毕竟能有这般诡异的经历,千万人中也挑不出一个。
  温含章每日起床都能看到钟涵的信件,有一日她突然起兴把钟涵这段日子写的信都翻出来,一封封地连着看,她发现钟涵与卫绍花在与六部拉锯上的功夫,真是精准诠释了什么叫打一巴掌给个枣儿。
  许是钟涵划拉得太厉害了,六部侍郎纷纷抗议,钟涵手拿圣旨态度强硬,摆出一副“这个问题没得商量”的姿态,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扮黑脸,卫绍便在一旁扮红脸,笑眯眯地道:“大家都是陛下的官员,为朝廷办差,在哪当差都是一样的。况且时间所余无几,侯爷也是心急,等过了这段时间,我们必定把人完璧归赵。”卫绍这张脸可比钟涵好用得多,谁人都知道他是御前红人,都怕卫绍一状告到皇上面前,来找茬的反而得顾念着几分。
  这般软硬兼施,才将人员确定下来后,因着圣旨已下,京中人心不定,物价飞涨。钟涵在朝会上颇受了明康帝的几番斥责。老皇帝对着钟涵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钟涵在“忍”之一字上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明康帝过河拆桥也不是第一回 了,他在信中对着这一段只是一语而过,温含章却能想象明康帝对着钟涵唾沫横飞的模样,她不是没有见过明康帝的冷脸。
  苏嬷嬷看着温含章一看完钟涵的信就面无表情,不免有些担心。温含章却异想天开地发散出一个主意。她让人把刚回府的叶管事给叫了过来。
  温含章是不打算给钟涵添乱的,从信中可以看出,他与卫绍配合良好,日渐默契,手下现在又有许多专业人才,国家机器一旦运作起来,她这种半吊子的人还是别去指手画脚了。
  温含章只是想到钟涵现下压力颇大,最好能有一个让他解压的法子。
  叶管事躬身站立,莫名其妙地听着温含章道:“……让绣娘把针脚缝得细密些,里面放的都是细沙,不能漏出来,再掺一些锯末、碎布料和豆类,要做得瘦长一些,得有个四五尺高,务必要禁得起摔打。”
  叶管事小心翼翼问道:“夫人,是要做一个沙包吗?”那种溃堤时用来堵决口的?
  沙包?不是。温含章摇了摇头:“叫沙袋。”
  叶管事:“……”这两个名字也没什么区别。
  只是做个沙袋,叶管事麻溜地就让人赶出来了。做出来的成品温含章很满意,府中还在孝期,绣娘在外头套的是白布,温含章想了想,用毛笔在上头画了一张龇牙咧嘴的大丑脸。画完之后,她很满意,皇帝在她心中差不多是这个形象了。
  温含章在正义堂中转了一圈,打算把沙袋吊在钟涵睡觉的内室中。这样他回来时一眼就能看到了。
  温含章从正义堂回来后,突然觉得自己现下真是无事可做。她这辈子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时光都在守孝,先是守永平侯的孝,现下又是守老太太的孝。
  温含章都守出心得来了。守孝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心静,不能时时想着要出门。先前她在伯府上,闲暇无事便是看看书,与张氏说话取乐。
  现下同样不能出门,她身边又多了一个大胖儿子,温含章回房看着正摸着栏杆试图站起来的阿阳,脸上多出几分笑意,但心中不免也在开始倒数着脱孝的日子。想着上个月送别张氏与温子明时在京郊见到的金黄秋色,温含章撇退丫鬟嬷嬷,在宣纸上写了一个大写的“静”字,写完之后,她的肩膀又陡然松弛了下来,心中叹道,还是赶紧出孝吧。
  钟涵这日回府时已是筋疲力尽,他脑海中思量着户部一位黄主事报上的仓储数据,突然看见美人榻旁吊着一个怪东西,还被吓了一跳。他一言难尽地围着这个温含章取名叫做沙袋的玩意转了几圈。
  旁边的案桌上放着一双皮手套和一张纸,手套里面许是缝了棉花,摸起来挺厚实的。看完温含章的沙袋解说词,钟涵就笑了。她让他把沙袋当成他的仇人出拳?
  钟涵试着带起手套打了几下沙袋,越打越是兴致盎然。只是才过了一刻钟,他就脱下了手套。一直陪在钟涵身旁的叶管事还以为他不喜欢了,没想到钟涵却问道:“这个沙袋府中还有吗,不要用白布做的。”
  叶管事特地等到现在就是为了卖好的。他这小半年的都不在府中,还错过了袭爵大事,可得好好表表忠心才行。叶管事讨好地笑道:“若是老爷想要,明早便能看到了。”心中却在思忖,不用白布,肯定不是要摆在府中的。这是要送给京中哪一位大人做礼物吗?他可得好好拾掇拾掇才行。
  钟涵却没有解释,他道:“问问夫人,这个能送人吗?若是可以便多做两对。”
  温含章听见叶管事的回话事还愣了一下,这送礼送个沙袋也太简陋了些。只是一看到接收礼物的人家,温含章就不这么想了。她还让针线房做得精美一些,让叶管事把沙袋中的沙子多筛几遍,毕竟钟涵送的这两位,在她印象中没有是多少武力的人,若是把手弄伤了就不好了。
  老太太过逝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钟涵不想把秦思行牵扯进来,这两年便极少与他联系。秦思行那边,听说他一直被安乐公主拘在府中,秦首辅从去年就开始生病,又有秦思行到皇觉寺找方丈算命时,方丈说他这几年有些妨碍,安乐公主为着忌讳,干脆就不让他上门了。
  现下钟涵身上领着差使,若是再与秦思行冷淡着,以后这关系就捡不起来了。
  另外一个收礼的人,便是卫绍。
  钟涵为着这件差事招致了这么骂名,到头来却极有可能是为他作嫁。卫绍毕竟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在私底下便与钟涵坦言,他心中有些歉疚。
  温含章想起卫绍,也觉得这礼该送。人情之事便是这样,互相来往着便能提升感情。更别说老皇帝一意孤行要恢复卫绍的皇子身份。若有一日老皇帝心愿得偿,钟涵辅佐卫绍便是铁板钉钉之事。若是他们之间的隔阂始终存在,卫绍还好,对钟涵却十分不利。
  于是随着钟涵的差使开始进行,府中一些人情走礼便又渐渐热络起来了。
  其实走礼之事府中一直在默默进行着。每逢亲旧府中有喜事发生,温含章总会让人备一份礼物过去,除了联络感情,还能提醒人家他们家的存在感。虽然收到的回礼总不如送出去的多,温含章也不计较。愿意回礼,便是还想着与他们家交好的。到了钟涵袭爵之后,他们两口子才算是红了。但温含章在走礼上也是保持着平常心,她这般不缓不急,旁人反而觉得她礼数周全,做事得体。
  秋去冬来,鹅毛飞雪的冬月,正房中已是烧起了暖呼呼的炕。
  春暖一进屋就呼出一口气来,屋里屋外真是两个世界。她一早上带着小丫鬟穿梭在嘉年居和库房膳房中,冻得鼻头都发红了,刚进来时就忍不住剁了跺脚,对温含章道:“夫人,咱们后日出行,若是雪还一直下着,这路就不好走了。”
  温含章正坐在炕上给阿阳穿厚衣裳,她道:“不用急。”温含章不担心路上没人化雪,这段日子京中许多富贵人家都急着出京,出京之路钟涵一直使人看着,就怕会有事故发生。
  府中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苏嬷嬷前几日便到她选好的道观中收拾着,也带走了一批下人,府中现下便有些空荡。
  温含章正与春暖说着话,秋思便从外面匆匆进来了,睫毛上落下的雪花还没来得及擦掉,她便急急道:“夫人,老爷让清明送了一个人过来,说是府中最近的防务,都由此人负责。”才汇报完钟涵的交代,秋思便又添加了一句自己的观感:“夫人,我看着这个人不像个好人,咱们可得小心一点。”


第117章 震前
  等着秋思将人带进来; 温含章才恍然秋思为何对他的观感如此差劲。
  确实不像个好人。
  跟在清明身后的少年郎; 穿着一身厚重的棉袄,一进门就利落下跪; 对温含章磕了三个响头,之后便嬉皮笑脸地看着温含章。
  长得倒是不错,只是一道蜈蚣粗细的疤痕横在左脸之上,不仅有碍观荣; 且十分突兀。
  清明躬身行礼后,便对着温含章道:“先前李公子寻到都督府; 被不知事的府兵押了起来,幸好老爷把李公子救了出来,只是都督府乃办公之地; 不好留人,老爷让您帮着安置一下李公子――”
  清明还没说完,李秉善就小声辩驳道:“方才你在门口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清明也不与李秉善辩解; 他刚才在府外是想着把李秉善骗进来,反正到了夫人面前; 夫人总有法子把他留下的。
  不怪清明对温含章有信心,若不是手段高绝,怎么能将夫婿一直拿捏在手里,就算外出办公也是时时送信。清明对温含章算是服了; 他满脸笑容道:“老爷说了; 李公子自幼习武; 若是夫人觉得还成; 便让他在府中防务上搭把手,但务必不能让李公子累着。”
  温含章听清明这么说,便知道钟涵的意思了。
  温含章对着眼中怀着隐隐期盼的李秉善,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
  “我叫李秉善。”李秉善却是迫不及待道,“师娘若不嫌弃,便叫我一声秉善吧。”
  师娘?
  温含章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清明提醒道:“夫人,李公子说咱们家老爷在汶县时做过他的先生。”
  温含章也想起来钟涵曾在汶县坐馆的事情,不由得哭笑不得,李秉善真是会套近乎。钟涵回来后可没有说过他对哪个弟子印象甚好,与李秉善应该也就是普通的师徒之谊。
  只是钟涵欠下李副将人情的事情,温含章还是知道的。
  她笑眯眯道:“你与侯爷既有师徒名分,叫我一声师娘也是应分的。”温含章第一回 被人叫师娘,心中还觉得挺新鲜。
  因着她是守孝一年多后第一回 看见生人,看着李秉善面上的蜈蚣条也不觉得难看,反而细细问了他几句,怎么来的京城,家里人知不知道,过来之后住在哪里,为何不到府上要去都督府。
  温含章笑容和善,问的都是一些家常话,李秉善说着说着,居然哭起来了。
  温含章看得心中惊讶,连忙把手中的帕子递给他,李秉善在面上胡乱一擦,那可怖的蜈蚣条居然掉了半条下来。秋思第一个就瞪大了眼。
  李秉善不好意思地撕了下来,瓮声瓮气道:“我不是故意骗师娘的,我年纪小,在路上经常被骗,就想着脸上多几条伤痕,也能吓退一些骗子。”
  李秉善只是一个与温子明年龄差不多大的少年,这一路从蜀中到京城吃了许多苦头。李秉善想着这一路的辛酸,简直满心的怅然。第一回 住客栈不小心落了钱袋,黑心老板不愿与他讲理还要拉他上衙门。他跑得太快,不仅没了钱袋,连马也没了。要说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缝,路上一个大活人躺在地上,硬要说是他撞的,吓得李秉善逃跑第二回。
  就连进京时他的霉运都没个完,差点跑到那一座还没换主人的宁远侯府。
  他见温含章满脸的好奇,便将假伤疤递给她看:“这是我跟一个走商买的,说是面粉和麦芽糖做的,贴在脸上可结实了。”
  温含章是第一回 见到这些江湖用品,还想着研究一下,可惜李秉善给她看完,就在旁人惊讶的眼光中三两下吃了下去,温含章只得遗憾地收回了手。
  李秉善吃完之后满脸的意犹未尽,他见屋中所有人都在看他,有些尴尬地摸着肚子。
  温含章知机,立时让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