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唐-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周安父子这一次的押宝却是押准了。李辅国日后权倾风头一时无两,周氏攀上这棵大树,得了不少好处。

  a

  a

  

第七十四章 驿馆


  穆长风走了,孔晟便开始收拾行装。其实他身无长物,除了几件换洗衣衫之外,再就是杨雪若相赠的破虏剑和朝廷的册封诏书了。

  午后时分,杨府大管家杨宽亲自过来,送来两名人高马大年约三旬左右的家仆,还有一万钱作为盘缠。对于杨奇的美意,孔晟自然表示感谢,但他只收了一万钱而谢绝了两名家仆。

  收下杨家的家仆,无异于同意杨奇在身边安插两枚钉子,孔晟焉能做这种事情。

  不多时,红棉也送来了杨雪若的亲笔书函和甜儿。听闻杨雪若要让甜儿追随在自己身边充作贴身侍女照顾起居,孔晟有些意外,他虽然感知到爱人的体贴柔情,却还是摇头拒绝了。

  明日一早,他就要离开江南,昼夜兼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至睢阳赴任,以应对风云突变的乱局。此去危险重重,山高路遥,甜儿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留在身边多为不便。

  但终归还是考虑到杨雪若的绵绵情意,孔晟不忍驳她的面子,就与甜儿约定——他先赴任去睢阳,待他安顿下来,再来信让她赶过去。

  红棉又跟孔晟约定了明日辰时在东城门外告别的时间,杨雪若要亲自出城来为爱郎送行。

  收拾好行装,孔晟就开始考虑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否去正在驿馆收礼收地不亦乐乎的大太监李辅国那里辞行?

  对于李辅国这个日后祸国殃民、搅乱朝纲的权监,孔晟没有什么好印象,若有机会,必除之而后快,为天下消除隐患。但在目前,他还不宜得罪这个权监。

  根据历史的记载,李辅国心性阴鸷,作风狂悖,心胸狭隘,又极为记仇。他毕竟是钦差前来江南宣旨,如果孔晟不辞而别,可能未必会引起李辅国的“在意”,可一旦被此贼猜忌上,后果就大大不妙。

  所谓大丈夫行事要知通权达变,不拘一格,方能曲径通幽。又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至少在当下,还不是跟李辅国对上的时机。再说了,他一个还未到任的小小县令,拿什么去跟皇帝身边的宠溺内臣相斗呢?

  午时三刻。孔晟悄然出了门,去客栈附近的官方创办的钱号,以凭证开具了两张可以异地取钱的“票据”,每张100贯钱,共计200贯钱。他前番出售孔家祖宅得了杨家的300贯钱,近期一应用度花销用去了百贯,这些基本上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

  铜钱沉重,出远门或者商人行商,不可能携带大量的铜钱往返,早在几十年前,类似于后世银行之类的官方或者半官方钱号机构就出现了,实际上就是一种汇兑业务。

  再过几年,这种汇兑业务会发展得更加成熟规范,又叫飞钱了。

  孔晟没有迟疑怀揣着两张钱号的凭证票据,脚步匆匆,直奔驿馆。驿馆之外戒备森严,明里暗里都是杨奇派来的兵士守卫着。毕竟李辅国是朝廷钦差,若是在江宁出了半点差错,杨奇形同谋反、要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对于杨奇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形的监视。在江南这一亩三分地上,无论是谁,都难逃杨奇的秘密操控。

  孔晟站在驿馆门外,略略环顾四周,见除了明着的守护士卒之外,还有不少潜伏的暗桩,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他很明白,杨奇现在仍然处在观望状态,对于朝廷要他率江南军渡江支持郭子仪平叛的昭命,他绝对会阳奉阴违,以整军和储备调集粮草需要时间为名,延缓出兵。

  若是唐朝廷平叛大局已定,杨奇迫于无奈就会去锦上添花;而若是反过来,朝廷败于安禄山叛军之手、形势不妙,恐怕这天下间就是烽火四起,杨奇这十万江南兵马没准就调头部署在山南、淮扬一线,将江南割据经营成杨氏的独立王国。

  而一旦杨奇在江南自立为王,第一个就会拿李辅国这个所谓的朝廷特使开刀,这毫无疑问。

  所以,别看时下李辅国在江宁城中优哉游哉地作威作福,实则是在玩火,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玩火**,可惜李辅国却浑然不觉。其实也难怪他,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杨奇会对唐廷有不臣之心。

  想到这里,孔晟长出了一口气,递过拜帖向守卫的士卒施礼微笑道:“军爷,小可孔晟,求见钦差大人,麻烦通报一声。”

  士卒其实早就认出了孔晟,孔晟可是江宁城的名人和风云人物,如今又有官职在身,赫赫有名的天子门生,这名士卒也不敢怠慢,立即抱拳回礼,笑着答应进内去禀报。

  听说江南士子孔晟来了,李辅国一怔。

  别看是他宣布的孔晟任职出仕的昭命,但对孔晟他却没有太看重,甚至此刻已经记不清孔晟的长相了。一个区区的江南年轻士子,凭着几分才学和一腔热血,被册封在烽烟四起的河南道任劳什子县令,根本就不会有好下场。

  天子门生听上去挺吓人的,其实一文不值。要是连小命都保不住,不要说天子门生,就算是天子之师又能如何?

  这两日他收礼收得手抽筋,也没在意孔晟行止如何了。再者他听说孔晟穷困潦倒、蜗居客栈存身,从来就没指望孔晟会来给自己表示表示。

  伸手不打笑脸人,受人尊重毕竟是好事,李辅国反正闲来无事,就决定见见孔晟,看这小厮是否识时务。

  军士急匆匆出来向等候在门口的孔晟笑道:“孔县尊,请进吧,钦差大人收下了你的拜帖。”

  孔晟笑了笑,点点头,向内行去,而就在他与这名军士擦肩而过的时候,一串铜钱就悄然塞入军士的手里,军士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地将铜钱收入怀中,心里对孔晟的好感顿时暴增。

  这些时日,作为杨奇麾下被派驻在驿馆为钦差守门的江南军士,他们所得的好处不少。来驿馆拜谒李辅国的本土权贵商贾等人,大多会明里暗里地送点甜头给他们。

  若是能长期延续,这简直就是一桩油水极大的美差。这些军士恨不能李辅国能长期在江宁城里呆下去,他们也能跟着沾沾光。

  a

  a

  

第七十五章 不靠谱


  孔晟缓步行去,进了驿馆的正堂。

  李辅国端坐在华丽的软榻上,身旁是两个服侍他的小太监,还有两个他从灵武带来的贴身宿卫,都是身着禁军铠甲的宫卫,身材雄壮、威风凛凛、气态桀骜。

  孔晟清澈镇定的目光从李辅国那张丑陋的脸庞上一掠而过,压下内心深处的各种憎恶,神色一肃,躬身下去拜道:“下官孔晟,见过钦差大人!”

  李辅国哈哈大笑:“孔晟,国难当头,朝廷有昭命让你即刻赴任,你此刻不去河南道就职,跑到驿馆杂家这里来作甚?”

  李辅国这是明知故问了。

  孔晟微微一笑:“回钦差大人的话,孔晟不敢怠慢,已决定明日一早离开江南赴任,因此,今日特来向钦差大人辞行。大人千里路遥来江南宣布昭命,有恩于孔晟,孔晟无以为报,些许薄礼还望大人不要嫌弃!”

  说话间,孔晟掏出两张百贯钱的钱号凭证,交给了李辅国的其中一名贴身小太监。

  孔晟送礼送得如此直接,连句起码的客气话都没有说,那小太监有些好奇和鄙夷地扫了凭证一眼,也没拿太当回事,因为这些日子江宁城中的官商富绅送礼络绎不绝,哪一个不是金银丝帛珍宝古玩整车整箱的送?眼前这侥幸得了官职、居无定所的落魄子弟,又能拿出什么让李辅国看得上眼的东西?区区两张凭证,足见这小厮的寒酸。

  小太监递过去,李辅国扫了一眼,见竟然是两百贯钱的凭证,不由愣了一下,有些吃惊。在这个年月,两百贯钱也算是一个挺大的数额了,不是寻常人能拿得出的。孔晟能一出手就是两百贯钱,让李辅国根本想不到。

  当然,与义兴周氏的家主周安之流所送的价值动辄超过十万钱的礼物相比,这也不算什么。

  李辅国阴鸷的小眼睛转了转,眯缝了起来。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或者打各种阴沉算盘的时候,眼睛就会眯缝起来,这是他的一个下意识的形体习惯。

  李辅国不是为区区两百贯钱所打动,而是惊讶于孔晟从哪里来的这么多钱,难道传闻有假?

  李辅国能成为在唐朝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千古骂名的大奸臣,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没有两把刷子焉能翻云覆雨,又焉能掌控唐廷大权把持朝政多年?李辅国的权势冲天,比起当年的杨国忠乃至更早的李林甫来其实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李辅国眯缝着小眼睛,淡然笑道:“孔晟,听闻你家道中落、早就一文不名,已经沦落到投靠客栈为生,连祖宅都卖了,这些钱又是如何得来的?再者,你无端跑来给杂家送礼,黄口孺子,你究竟居心何在?!”

  李辅国的后半截话陡然间声音提高了八度,变得声色俱厉,作为太监,他的声音本就尖细如公鸭嗓子,这一骤然拔高,就更加刺耳。

  如果是普通的年轻士子,肯定要被李辅国给唬住,不但钱白白给出去了,说不准还要惊慌失措被人戏耍羞辱一番。但孔晟是何许人,李辅国这种小手段,他洞若观火一眼就看穿了。收了钱还不想欠人情,当了**还要竖牌坊,此贼之无耻之狡诈,由此可见一斑了。

  孔晟不慌不忙拱手道:“回钦差大人的话,孔晟前番出售祖宅,得钱三百贯。除日常用度和留下必要的盘缠,这两百贯钱算是孔晟目前所能拿出的全部家财了。”

  孔晟说的平静,但听入李辅国耳中却是如同惊雷一般。送礼和攀权附贵的人多了,但倾其所有送礼的人,这江宁城中,恐怕就只有孔晟一个了。

  两百贯说多不多,但以一个人的全部家财来作为注解,就显得沉重如山。孔晟“单刀直入”,李辅国再怎么老奸巨猾和厚颜无耻也是一时意动。

  李辅国脸色微变,他缓缓起身来,深深凝望着孔晟,眼眸闪烁良久,丑陋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微笑:“孔晟,你很好。杂家不缺钱,也不爱财,区区两百贯钱,杂家还真不放在眼里,但是,你的这份真诚,杂家却是记在心上了。”

  “果然是不同凡俗,不愧是郭汾阳和李泌先生亲自举荐的英雄少年郎。孔晟,你既然诚心相待杂家,杂家也不妨给你指一条明路。”

  孔晟闻言心头一动:向朝廷举荐自己的竟然不光是郭子仪,还有李泌?这个李泌……

  李泌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纷乱的时局和权力争斗中,他乱云飞渡、飘然超脱。孔晟当然知道李泌的存在,只是能得到李泌的举荐,却不曾想到。

  孔晟定了定神,“请钦差大人指教!”

  李辅国望着眼前神清气爽的少年郎,一时间产生了些许的爱才之意,他大步走过来,向孔晟嘿嘿笑了笑:“孔晟,其实啊,那河南道不去也罢,叛军当道,你去了那头又有什么好果子吃?不如且待些时日,随杂家返回朝廷,杂家自会向陛下请命,另外给你一个闲散官职图个晋身。杂家想,以你的文采,日后很容易出头吧。”

  李辅国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似笑非笑:“有杂家在,你还愁没有出路?”

  作为宫廷巨奸大恶之徒,这可能是李辅国这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善意发作的时候。他的确是一番好意,也算是给孔晟指了另外一条出头之路——不去河南道任职,跟随李辅国返回灵武,有李辅国推荐,重新得到官职应该问题不大。

  但孔晟一则不可能与李辅国这种奸徒为伍,沦为他圈养的奴才。若是被打上李辅国一党的烙印标签,今生很难改变;二则决心已定,又岂能出尔反尔。人生如同苦修,需要一往无前方能念头通达,朝秦暮楚只能坏了坚如磐石的思想根基。

  况且,朝廷册封不去就职,不管有天大的理由,毕竟给人留下贪生怕死的口实,若是被朝中一些孤臣孽子揪住不放,这一盆污水一辈子都可能洗刷不清。孔晟不能去冒这种风险。

  李辅国这种人本就不靠谱,他今天一时心血来潮答应举荐,但过后谁知道会不会改变主意。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寄托在李辅国这种人身上,更加不靠谱。

  a

  a

  

第七十六章 宫卫


  “大人关爱盛情,孔晟铭感在心。只是孔晟万万不敢抗拒朝廷昭命不从,不管河南道如何凶险,孔晟也自当义无反顾、奔赴国难,披肝沥胆报效朝廷。”孔晟慨然道。

  他这番话当然带有一定的表演成分,说给李辅国听的。并不是作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