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花雪月-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员的修养2

而这十年中,退休高官们因为失去权力后而受到的心理打击与他(她)在职时的官位成正比,也就是说官位越高,退下来后,承受的心理打击就越大。我曾受组织上委托去医院看过一位还未到退休年龄就患上了晚期癌症的官员,给他做临终前的安慰。当时他的求生欲望很强,内心也相当的痛苦,他告诉我,他觉得老天爷对他很不公平,他好不容易爬上了这个位置,现在却没有福气去享受了,他很不甘心,他还有十年才退休,他觉得太不公平了。当时我只能安慰他,说组织上对他很关心,专门成立的监护小组,由他的单位的一位副职任组长,专门就他的医疗问题与医院方面沟通,并且还历数他的政绩,说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同志们都为他掉了眼泪,党永远不会忘记他。历史会永远铭记他。当时我只能用避重就轻的方法来安慰这位官员,来减轻他的痛苦。实际上这有点像宗教式的方法。我总不能对他说,你能爬到这个位置是踩着别人尸体上来的,你罪恶滔天,你干的那些政绩只是面子工程,对老百姓没有一点实际的好处,其他同志都瞅着你的位置,盼着你早点死。如果这么说肯定会加重他的病情。对于官员的临终问题,我们的组织做到的只是很形势的东西,比如给予烈士称号啊,给予高度的关怀啊,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唁电啊。按照领导的意思,追悼词是用优秀的战士还是用杰出的工作者啊,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是作出了非凡的成就啊,总之就是在玩文字游戏。想想也觉得可悲,官员们一辈子都在做形式,死的时候还是在做形式。也许已经麻木了,最后只能自欺欺人。一个官员如果真的对老百姓有贡献,老百姓永远都会记住的。历史也会有公论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官员的修养就是在做形式。我觉得政治工作出于某方面的需要是可以做形式的,但思想上的东西也做形式就显得很虚伪了。其实老天爷对这位官员很公平。先不针对他怎样的争权夺位,怎样中饱私囊,怎样好高骛远而作出报应论的诋毁,我们就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官员长期地胡吃海喝,长期地勾心斗角,长期地纵欲过度,他不得癌症谁得癌症?还有很多官员退下来后,不血压高就是三脂高,最后每天只能吃青菜萝卜,既要承受心理上的失落又要忍受生理上的痛苦。早干么去了?在位的时候,瘾大得很,谁还在乎修身养性这些玩意?知道官本位害人的原因了吧,所以加强修养是关乎你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下面非常得安静,大多数人都被触动了。但尽管如此,这种被触动的效果也许在几个月之后,大家走出校门,继续浸淫在声色犬马的官场大染缸里的时候,这些话早就被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斯斯的报复

中午聚餐的时候,省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培训的副部长也来了。在餐前领导讲话这个传统项目里,这位副部长指出:这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陪训的内容是很具有前瞻性的,也很具有实验性的,咱们省作为一个比较开放的省,思想上也应该适当放开,他希望这次试点性的培训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接着便由团省委组织部长(助理巡视员)也是这次中青干部培训班的班长组织大家逐个地进行自我介绍,并且对上午听课的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听后感言。这是个在领导面前展示口才的好机会,要求各位同志在几分钟之内就要在心里打好腹稿,以便更好地在众人之前展示自己的实力。这也许算是组织上发现人才的一个方法吧。我想,一个国家特别是政府机关多多少少还是要用点人才的,只是在诸多的潜规则制约之下,这些没有关系没有花钱没有利益的交换而被提拔上来的人才就显得凤毛麟角了。

在各位同学各自临场发挥完毕以后,另一出重头戏又紧锣密鼓的上演了,这便是向中午聚餐中最大的领导敬酒的戏了。没点道行还真看不出里面的玄机,一般有人来敬酒,大领导是不会站起来的,向你点个头笑一下,浅尝辄止就算是很给面子了,至于劝酒的行为只能对于平级的同僚或者下属,对级别比你高很多的领导也来劝酒,这就会让大领导感觉你政治上显得很幼稚,于是便随便找个借口推脱掉。机灵一点的秘书会主动帮领导挡掉你这杯酒,你自己也该识趣地顺着这个台阶下去了。向领导敬酒很多时候是为了从领导那里博取良好的印象,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进而在以后的政治攻关中占取先机。很多人都知道领导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这将有可能影响领导日后是否笑纳你孝敬的财物的决定。当然酒桌上的一次敬酒并不能立杆见影地起到政治攻关的效果,它在很多时候往往成为了一种与领导关系冷热亲疏的外在表现形式,好的内涵还是要靠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

全班25位同学里只有三位是女同学,斯斯又是这三位女同学里最漂亮的一位。于是聚餐的时候,除了自我演说和向领导敬酒之外,另一个小高潮便是斯斯成为了众星捧月的对象。大家纷纷向她敬酒和递自己的名片。在官场的酒桌上的女人,只要有些姿色,便会成为男人们调侃和意淫的对象,男人们故意讲些黄色笑话,女人们在这种流俗地浸淫之下倒也洒脱,脸不红心不跳,时不时还会主动配合一下,来个嘴上调情。所以若要问那个行业的女性思想最开放,机关女性算是其中之一了。于是这便很经典地演绎了中国官场的另类潜规则:大领导假正经,小领导真下流。

发泄

男人的本性便是如此,常常是用下半身来思考问题的,冲动的时候可能会忘却自己官员的身份,也不管交往的女性是否结婚。男性官员初次向不熟悉的女性官员套近乎,方法大都是自报家门、展示资历、寻找共同认识的人共同干过的工作作为谈资等等。虽然这样勾搭上的机会并不多,但若是真的勾搭上了,目的就很清晰了。

斯斯的性格是一种很叛逆的性格,但追求这样的女人才最有乐趣。过程成为了一种痛苦地煎熬,结果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美丽。但就是这种犹如坐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中,才激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在酒桌上她似乎非常公平地笑纳了所有人的奉承和美酒,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让她“反感”,她的热情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机会能够与她上床,但每一个人的幻想都只能至于她妩媚的脸上。这大概算是一种非常难应付的女人,外表热情内心冷漠,要想与她更进一步简直难于登天。但是这种女人也有弱点,方法就是欲擒故纵,打击她的自信心,让她产生逆反心理。当年我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挑逗起了她的逆反心理,进而能够夺得佳人倾心。正当我回忆着与斯斯曾经的温存的时候,斯斯突然站了起来,手中端着一杯酒微笑着向我走来,我是她今天第一位主动敬酒的男性。这让众人嫉妒的目光都砸在了我的身上,这嫉妒的目光也包括这次聚餐中最大的领导的目光。我心里暗暗叫苦,埋怨道:“斯斯,你让我成为了众矢之的,你这分明是报复,你好狠。”

我惶恐地看着斯斯越走越近,她还是那么得美丽,长长的睫毛下面是一双能够勾人魂魄的眼睛。我怯懦了,视线在众人地注视之下竟然找不到可以喘息的方向。我索性闭起了眼睛,借此掩饰我内心的慌张,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斯斯那久别重逢的问候,而是扑面的酒水。天哪,她竟然将酒泼在了我的脸上。这是多么得令人尴尬啊。我耳边传来了同僚们的窃窃私语和幸灾乐祸式的嘲笑。我甚至不敢张开眼睛,以免被不怀好意的目光刺痛。

“不好意思,脚没站稳,酒撒到你脸上了。”斯斯虚张声势地向我道歉,但在场的人从她的语气里都听得出她是故意这么做的。

真相

这节课的内容与上午相比同样精彩,可以说是深度剖析了一些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讲课的教授是留过美的,所以内容中有很多西方政治学的思想。至于如何将西方政治制度上的先进理念贯彻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里面,他有着一套他自己的理论。我依稀记得他大概是这样说的,为什么中国历代王朝的民主体制一直走不出皇城呢?首先是要从思想性的根源方面找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历代王朝在对老百姓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封、堵、愚。但这种做法是一种极为浪费行政成本、教育资源的得不偿失的做法。实际上,贫穷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足,但用呆板的教育方法和愚化的教育内容起到的效果只是饮鸩止渴而已。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向来是秘而不宣的,因为官僚集团认为这些东西让老百姓知道了,就要造反了。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如果老百姓的政治觉悟提高了,是可以起到督政效果的。老百姓思想上的单纯和愚钝就是一把双刃剑,老百姓在官方大力灌输的主流意识形态,会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失效,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在这种缺乏独立和理性思维的思想模式的前提下,这种思想极容易被人煽动和挑拨,而且也容易让非主流(非官方认可)的宗教式的思想乘虚而入。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都带有神话色彩的原因了。中国的统治集团一直都是将中国的宗教思想的话语权和修改权牢牢掌控,以期望达到政治化的目的,但很可惜的是,宗教政治化不只是官方会用,造反派也会用。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宗教过度的政治化会造成使这种过度政治化后的宗教的教化能力大打折扣。宗教的思想是来源于自然,它最有说教能力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人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以及走向美好的永恒,这种终极的诱惑是唯物主义者无法做到的。轮回报应的宗教理念有很强的治世功能,但同时它又开了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后门,所以宗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包容力量是统治集团无法匹敌的。对付有人利用宗教思想来制造麻烦的方法不是诋毁,那只会造成彼此意识形态上的对峙和互相将对方恶魔化的攻击。正确的方法是先赞成你的宗教理念,进而正确引导。当然非主流宗教思想的异军突起与中国正统宗教的萎缩也有关系,实际上任何统治者都怕宗教的强大而影响自己的统治。宗教在物质不丰富的社会是相当有号召力的,只要是人就有欲望,教宗也不例外,当大多数人都臣服你的时候,你心里就会有一种强烈的称王欲望,那么这个时候,宗教就会跳出意识形态的框框而直接干预政治。但其实在物质丰富,思想自由的当下,宗教思想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范畴里面。且作为一种有益于统治集团统治的思想与其和谐共处。所以中国历代统治集团思想上的保守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的民主为什么不敢走出皇城的原因了。

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1

其次,对于政治体制的改良,我认为不应该陷入历代改革的无用功之中。翻开中国的历史,我基本上看不到一次跨时代的变革。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脱去封建社会的基因。也许现在的美国是中国头号学习的榜样,但彼此不同的历史形态告诉我们美国的政治制度不能照搬。如果有可能,我宁愿去学习那些从封建国家进化而来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美国的政治是一种分裂政治,但是却是裂而不散的,纵观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可以发现美国的体制内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权利在游移中扩张或者伸缩,而其中的润滑剂是就政治说客,比起中国的圈系政治,美国则更倾向与游说政治。也就是说,美国的游说政治把处于各个圈系的利益集团巧妙的联系了起来,利益可以跨集团跨党派来交换(怪不得别人的跨国企业也那么强:),并不同于中国的各个圈系的利益集团在利益上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互相排挤和互相打击。为什么美国的权力会在游说当中发生转移呢?因为美国的游说政治类似于中国的密室政治,核心的利益交易都在这其中产生,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委员会的核心议员(排除了其他一些可能对议案通过带来麻烦的议员)的闭门会议就是做好的表现形式之一。美国宪法对政治体制的设计主要理念就是分权而治,以求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但这种政治架构的副作用就是在讨论和决定各项议案的时候容易陷入喋喋不休的僵局之中。造成行政效率的底下。(这也是中国攻击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诟病之一),但这种攻击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会倾向于总统,这当然要归功于美国政党的被选举制度。执政党领袖以及实际掌控国会的议长与总统之间会有一段蜜月期,在总统执政的几年之内,这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