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汉朝-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央批准,擅自征发百姓去修长安市高速公路(驰道)。第二件:征兵送往北军,马少士多,不相匹配,误了军事调度大事。

接着,黄霸就被人弹劾,然后就连续被降工资。长安市长的年工资是两千石,一直降到八百石。降了工资还不够,再接着,刘病已又下了一道诏书:保留八百石俸禄,发回颍川郡再多多锻炼。

三年啊,好不容易在官场爬上一节,被打回原地,竟然还降了工资。到底是时运不济,还是这个天下第一郡太守能力不够强?黄霸有些惶惑了。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这是一句老话。黄霸要再一次证明,他那个天下第一郡太守的名声,并非浪得虚名。

之前,皇帝刘病已说,再回颍川郡锻炼锻炼,这个锻炼时间到底是多长,三年还是六年,没说清楚。但是黄霸知道,要想在人生战场中,打一场转败为胜的战斗,要想让刘病已在极短时间内,扭转对他的不良印象,似乎很不现实。

现在唯一的做法是,化悲痛为力量,狠下心来在颍川扎根,老老实实地做事。果然,刘病已是铁了心让黄霸认真打磨的,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一直也没提黄霸升官的事。多年以后,终于再次松口了。

这个多年,竟然是整整八年。八年后,黄霸东山再起,被调往中央,获赐关内侯,秩俸两千石,被扣的工资再次涨回来了。

黄霸之所以再度被提拔,是因为他在颍川得了两个天下第一。首先,政绩第一,他再次向刘病已证明,汉朝第一治郡能手,那不是吹的。其次,颍川郡祥瑞出现频率,天下第一。

刘病已这个人,想做实事,能做实事,同时他也是一个好高调吹嘘的皇帝。刘病已自上台后,尽管把霍光整死了,但是霍光时代制定的种种好的国家政策,继续推行。于是,汉朝经济在刘病已主政时期,犹如脱胎换骨,重现活力。

国家进步,天下太平,刘病已当然很得意。在列祖列宗面前,他可以勇敢地说,没有我,就没有汉朝的今天。甚至,他可以斗胆加一句:昭宣之治,中兴汉朝,成就远超文景之治。当然,刘病已说这话,就是想让列祖列宗夸他两句。死人不能开口说话,总要以别的方式来夸奖两句吧。那么,刘病已喜欢什么样的被表扬方式呢?那就是,祥瑞。

有一天,有人告诉刘病已,某某郡飞来一群凤凰,又降下甘霖,他听得乐开了花。为了庆祝祥瑞出现,他大赦天下。

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爱。各郡太守闻听刘病已喜欢祥瑞,甚至把祥瑞当成考核政绩的标志之一,大家都忙活起来。从此以后,什么凤凰、甘霖、神雀等等,纷至沓来,频频出现。据有心人统计,仅刘病已时代出现的祥瑞,竟然是东西两汉除他之外的祥瑞数量的总和。

刘病已有如此嗜好,黄霸是不能免俗的。黄霸在颍川郡搜集的祥瑞,主要有两多,一个是凤凰多,一个是神雀多。就这样,靠着吹牛的祥瑞和扎实的政绩,黄霸被刘病已拜为太子太傅。接着,御史大夫萧望之自不量力,要跟丞相丙吉斗气,被刘病已拿下,黄霸被提为御史大夫。

这就叫,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公元前55年,春天,正月二十六日,长安城传出一个颇具震撼力的消息。这个消息,对萧望之来说,听起来好像很爽,可心里却特别地哀伤。这就是,丞相丙吉逝世了。

萧望之觉得爽的人,是老家伙终于走了,了结他心头一团怨气。哀伤的则是,他晚不走,早不走,偏偏自己被刘病已踢下来的时候,才走了。如果自己潜心忍忍,或许接下来能当丞相的,可能就是他了。可现在情况变了,辛辛苦苦盼望的好位子,可能要留给那个人了,就是那个走了好运的人:黄霸。

果然,二月二十五日,黄霸被刘病已拜为丞相。

那么,黄霸空出来的御史大夫一职,谁来填呢?对黄霸来说,谁来接他的御史工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把丞相的工作搞好。可他突然发现,以前在颍川郡运用自如的管理模式,用到天下时,却总感力不从心,事事不顺。不消多久,汉朝众卿强烈地感觉到,黄霸当丞相,跟丙吉当丞相时,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最根本的体现在于,丙吉当丞相时,国家运转相当流畅,众卿各就各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一切皆了如指掌。就算西北有战事,或是天要塌下来,都知道哪些该是谁干的,哪些不该谁干的。

然而现在,黄霸一上台,仿佛乱了套。大家犹如苍蝇碰壁,满屋子都是嗡嗡的呼叫声,理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众卿想想,哦,原来如此。

他们发现,黄霸的特长,是擅长管理地方。意思是说,他当个汉朝第一郡太守,那是没问题的,如果想当个优秀的丞相,根本就拿不出手来。

事实上,黄霸也顿感自己吃不起中央这碗饭。八九年前,他从颍川郡来长安当市长的时候,也是倍感吃力,难道这次还要被拿下,再被踢回颍川郡当他的天下第一郡太守吗?黄霸一想到这,一阵寒气从脚升起,浑身凉了个透。

怎么办?搞不出政绩,摆明就站不稳脚跟,难道就这样认了吗?当然不能就这样认了。这时,黄霸突然想到,大事管不了,小事总可以弄弄吧。对,就这样,整个好玩的事出来,先让皇帝高兴高兴,稳住他先。

黄霸想到了什么好事?哦,原来是祥瑞。祥瑞,既是变相吹牛,也是变相佐证政绩的一个捷径。按刘病已的认知规律,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祥瑞才会出现。那么,如果黄霸发现祥瑞,就能证明天下局面很好,天下好了,进一步说明他这个丞相当得还是可以的嘛。

逻辑很通,做法却是太肤浅。事实上,黄霸也不想做个肤浅的人,可是他现在日子不好过,声誉日损,他不得不肤浅一回。所以,他决定上书,向皇帝汇报祥瑞一事。

黄霸汇报的祥瑞,是最近才出现的事。他有理由相信,皇帝刘病已看他上书,肯定会欢天喜地,因为祥瑞就降临在丞相府。那个祥瑞,是一群从天而降的神雀。

事实上,那不是真的神雀。黄霸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暗算了。

四 一个久违的人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前面讲过,在汉朝,敢拍着胸膛说如此大话的人,黄霸算一个,张敞算一个。黄霸的仕途之道,是用钱砸开,然后空手从基层一路搏到中央。张敞也挺牛,祖父一代为太守,父亲一辈为光禄大夫,他却一不等,二不靠,主动到基层工作,也是一路打拼,空手搏高位。不过,就功力而言,黄霸天下第一,那都是公认的。张敞呢,他功力生猛,那也是被公认的。

在霍光时代,张敞就已经崭露头角。让他初显身手的人,是那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曾记否,当初刘贺吊儿郎当,好好的长安城,被他当成游乐园,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于是,张敞也看不过去,上了一道谏书,劝刘贺不要老大不小的还玩,该做点于世于己有利的事。

那时,对刘贺来说,不要说奏书,就是天要打他、劈他、轰他,照玩不误。所以,张敞的奏书,肯定是打水漂了。然而,张敞的上书对另外一个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那个人,当然就是霍光。霍光想废刘贺,苦无帮手,张敞上奏,帮了他一个大忙。张敞上奏后,刘贺不听,霍光就有话说了。既然刘贺都不听劝,整天就知道玩,不理政事,那就让他浑蛋下去吧。

果然,张敞上书的十天后,刘贺就被废了。刘贺一废,张敞名声大震。他因为敢于说话,深受霍光喜爱,不久就升官了,当了豫州刺史。

张敞当刺史的时候,黄霸也在长安混,但是档次还很低。可事实证明,先跑在前面的,未必就是田径高手,笑在前面的,未必就能笑到最后。不久,张敞就想哭了。

张敞为啥想哭,因为有人要修理他,而修理他的人,竟是一手提拔他的霍光。霍光之所以要修理张敞,是因为他发现张敞这人不是很听话,经常变着花样来顶撞,于是决定送张敞一双小鞋,然后把他打发到函谷关守关,让他吹够西北风。

打那以后,张敞就变成了一个大忙人。忙什么呢?忙着反思。不久,霍光逝世,刘病已大权在握,就把张敞从函谷关召回。刘病已给张敞出了一个条件:我给你升官,你得替我办件大事。

刘病已的条件是这样的,我让你当山阳太守,你帮我搞定那里的盗贼,然后顺便帮我监视一个人。

你猜那个人是谁,竟然是刘贺。

刘贺被废后,封国也被撤为郡属,他原来封国所在地里边,被划出一小块地盘,让刘贺定居,那居住地就属于山阳郡范围内。

从理论上说,刘贺对刘病已不会构成什么威胁。首先,刘贺窝囊废一个,胸无大志,能干啥事?其次,当年跟随他蹭吃蹭喝还蹭官当的那帮人,早化鬼去了,起哄的人和跑腿的人都没几个,他能做成什么事?

但是,刘病已还是不放心,十万分地不放心,决定派张敞去长期蹲守,监视刘贺。于是,忙完了反思,张敞接着就是忙做卧底。

看过《无间道》的人都知道,那个卧底工作,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刘贺家奴多少,今天去哪买菜,买了什么菜,明天去哪里逛街,为什么要逛街,诸如此类,张敞都必须派人全天候监视。仅做此项,当然还不够。张敞还得寻找借口,亲自登门拜访,聊聊天,谈谈天气,试探刘贺心情有啥不满,有啥变化。

忙活多年,张敞认为,他的卧底生涯,应该结束了。

张敞之所以有如此想法,是因为他经过长期观察,认定刘病已完全不必再担忧刘贺还能制造麻烦。为了让刘病已充分相信他的判断,他写了一篇报告交了上去。报告很长,却相当精彩,如果换个名字叫《刘贺的烦恼人生》,完全可以当短篇小说发表。

张敞是这样描述刘贺的:算起来,刘贺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他小眼睛,尖鼻子,长得人高马大,脸上永远是菜色,还得了痛苦的风湿病,走起路来相当困难。他外形颓废,精神也是相当委靡。有一次我问他,昌邑有好多猫头鹰,他顺着应道:“是啊是啊,以前我去长安的时候,长安里都没有猫头鹰,不知道怎么搞的,回来时就遇见不少猫头鹰了。”(刘贺曾为昌邑王。猫头鹰素有恶名,据传,长大后,会吃掉亲娘。)

总之,无论从衣服、举止,还是言语来看,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刘贺——白痴一个。

刘贺的确萎了。只是谁也没想到,昔日那个不知天高地厚,游戏天下的浪荡子,竟然委靡不振得没了人样。说真的,刘贺变成这个样子,连刘病已读了张敞的报告,心里都替他难过。

两相比较,多年前,一个在民间到处游荡,穿行于人生丛林中,苦苦寻找和等待光明之神;一个在封国享受众人前呼后拥的待遇,整天遛狗斗鸡,突然一天,被传往长安,一呼天下应,好不惬意。多年之后,时光仿佛才一眨眼,一切都变了。一个彪炳史册,一个遗臭万年。

有时候,命运真无趣。刘病已本以为,刘贺余心不死,可能会卷土重来。一想到这,他就紧张兮兮,不得不小心提防。现在,听张敞这么一说,刘贺都成废人了,刘病已心里顿然失落。这就好像一个武林高手,苦练功夫,等待某天与人对决,突然有一天,别人告诉他,对手功夫被废了,比武只好取消。

刘病已发觉,派张敞去做卧底,的确没白费工夫。问题是,如果让他长期守着一个白痴,是不是太无聊了呢?

对张敞来说,什么事才最有聊呢?当然是做点实事。做实事有很多种,张敞自以为,他最拿手的不是走乡窜村,普及礼教,更不是抬凤引雀,而是追捕强盗。用一句很时髦的话来说,哪里有强盗,哪里就需要张敞。

在汉朝,强盗一直都是热门行当。特别是汉武大帝末期,强盗之花,遍布天下,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刘病已当皇帝,尽管国家经济好转,但是强盗之花处处开这个顽疾还是没治好,让刘病已极为头痛。

头痛当然不能只医头。为了整治地方治安,刘病已决定从中央挑选治世之臣,到各郡努力打黑,彻底挖除黑社会这颗毒瘤。于是,当张敞完成卧底工作后,马上给刘病已上了一道奏书,主动要求调离山阳郡。

张敞想去哪里?看看张敞写的奏书就知道了。他是这样写的:我当山阳郡太守这些年,山阳郡五十万人口,没有被抓到的强盗,不到八十个。剩下的这帮盗匪,对山阳郡的治安,根本构不成威胁。所以,搞得我现在很闲,整天无所事事。我听说勃海和胶东那边强盗极多,又很凶猛,经常攻击官府,绑架诸侯。我没什么特长,就是不怕死。如果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