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汉朝-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高庙里列祖列宗托你来点拨我来的,您应该来担当我的辅佐大臣。

刘彻此话,内容重要,结果更重要。果然,刘彻就将田千秋提拔为大鸿胪。大鸿胪,主管诸侯和少数民族事务。俸二千石,九卿之一,部长级别干部。人逢吉年,好运不止。十个月后,田千秋再次升官,被刘彻提拔为丞相,封富民侯。

这哪里是直升飞机速度,简直就是超级运载火箭直冲云天。

于是,田千秋乘坐了刘彻的超级运载火箭,创造了汉朝的第一个传奇。这个传奇纪录是,凭着卑微的身份和低廉的成本,以最短时间,用最快速度,攀到了人生的最顶峰。如此情形,堪称汉朝第一人。

田千秋以个人传奇告诉全世界:做人,可以无特殊技能,但一定要厚道;经营人生,可以不靠资本,但一定要有胆魄;捏住机遇,掌握分寸,主动进攻,是成功者应该具有的积极精神。

田千秋升官了,当然得有人做垫脚石。这个人就是曾经一直跟太子过不去的苏文。刘彻为了表达对太子的忏悔,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焚杀苏文,以及诛灭江充全族,甚至连当初派兵围剿太子、后被封为北地太守的人,也被搞死了。

刘彻为太子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湖县兴建了一座思子宫。湖县,就是刘据自杀的地方。所谓思子宫,就是怀念儿子之意。刘彻以忏悔的诚意和行动,仿佛要告诉汉朝:我不是一个老眼昏花的君王,也不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父亲。我和天下芸芸众生一般,在身体深处,也装着一座善良柔软的心房。

我错了。我忏悔了。愿死灵,愿生者,愿沉默不语而又胸怀坦荡的苍天,宽恕那个天下最孤独、最寂寞的老人吧。

四 顿悟

公元前89年,春天,正月。刘彻突然宣布,他要前往东莱郡,亲自驾船遨游东海。消息一传出,天下哗然。

首先着急的,是长安那帮政府高级打工仔。这帮人纷纷上书,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一致劝阻刘彻。他们阻止刘彻出门旅游,不是因为他年迈,也不是怕烧钱,而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刘彻烧钱,伙同一帮方士巡游天下,却只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寻找神仙。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寻仙,刘彻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想当年,秦始皇屡屡东巡,登泰山,临东海,有个骗子忽悠他道,在大海的深处,有一座神山,它的名字叫蓬莱。在蓬莱仙山上,长着许多长生不老果,只要给他船,他就可以替皇帝将长生不老药运回来。

那时,嬴政信了,派船助那个骗子出海。不久,骗子回来了,什么也没带回。然而他却胸有成竹地告诉嬴政,神药是找到了,但是神仙不让拿。神仙说,如果想拿神果,必须给他准备三千童男童女,还要准备各种厚礼。还有,因为前往神山的路上,海上水怪多兴风作浪,必须给他准备好精良射杀武器对付它们。

那时,嬴政又信了,还傻乎乎地送骗子率船出海。结果,嬴政在咸阳拼了命地等,却发现骗子一去不复返,音信全无恨悠悠。

传说中的那位骗子,就是胆大包天的徐福。据说,徐福之所以不回来,原因复杂。有人说他拿了秦始皇的礼,没有把事办成,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地留在东海岛上,自立为王,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有人说,徐福不全是骗子,因为他的确找到了神果,而且那果子吃了之后,的确起到活血舒筋、延年益寿的功用。不过让他丧气的是,此神果别名是野生猕猴桃。此等神果,在秦岭一带遍山都是。

千山万水寻神果,竟然是自家门外之特产玩意。这玩笑实在开大了,所以徐福思量再三,还是忍辱负重当了巨骗,不回咸阳了。

历史仿佛是跟秦始皇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一辈子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终究斗不过骗子。此等骗子,又全都是学历不高、水平特次、骗术含金量不高的人。一个屡屡受骗,一群人屡屡成功偷笑,真邪门了。

我认为,秦始皇受骗事件,貌似历史玩笑,深究探之,实则大有学问。自古以来,人类都自称为万物之灵长,是最富有智慧的动物。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智慧动物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弱点。此等弱点,通俗地说,叫死穴。换用另外一种说法,叫做智慧盲点。

据说,人类一旦处在智慧盲点范围里,所有常识和思维对他来说,都失去效用。于是,一旦陷入智慧盲点的人,对某种事物的观察,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视之不显,听之不见,嗅之不灵。

说了半天,原来是秦始皇陷在了智慧盲点,不能自拔。而骗子之所以群而骗之,并屡屡成功,就是抓住了秦始皇的弱点。

在中国历史上,迷信神仙、迷恋长生不老药,不仅是秦始皇本身具有的弱点,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皇帝最爱犯的老毛病。为什么前面有秦始皇被坑,后面还是有人愿意接着被坑,更后面的也还是愿意接着被坑?

中国的皇帝们,是不是都中了魔咒,被套进了历史的玩笑游戏里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有很多理论可以解释。在这里,请允许我再结合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欲望学说,以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学说,解开这种皇帝怪病。

叔本华说,人类是个欲望的怪物。穷其一生,犹如一个钟摆,一旦欲望实现了,钟摆就会摇向无聊。为摆脱无聊,又必须寻找新的欲望,于是钟摆又摇到新的欲望。新的欲望满足了,又摇回无聊。如此循环,无穷无止。

马斯洛说,人类的心理需求无一例外地呈金字塔式向上伸展: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从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欲望是不停地向上攀越的。这就好像一个穷光蛋,没钱的时候,想吃饱;吃饱以后,想发财;发财以后,想升官;升官以后,又想升大官;升了大官,又想做皇帝。那做了皇帝了以后呢?

秦始皇说,我要长生不老;刘彻却说,我要成仙。后来的皇帝几乎也都争着说,我们要长生不老,更要成仙。

长生不老也好,成仙也罢。这都是人类的极限,而且是不可能实现的极限。但是,中国的皇帝们,必须以这一不可能的极限为目标。因为,他们当上了皇帝,用叔本华的理论解释,他们满足欲望以后,就会像钟摆一样摇向无聊。

什么东西能让他摆脱无聊?或许在他们看来,不是形而下的税收、战争、权斗,而是形而上的成仙。成了仙,多好。跳出生死轮回,那不是什么都解脱了吗?

渴望解脱,那是因为有太多的不能解脱。对刘彻来说,这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很早以前,他就已经迷恋神仙、追求方术了。

关于刘彻疯狂的追仙之路,司马迁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在他的书里,不给刘彻歌功颂德,而是只写一件事。那就是刘彻如何去迷信方术。

刘彻那些糜烂往事,过去长安那帮高官是不想多说的。现在,他们不得不多说两句了。没办法,寻仙是要烧钱的。过去有钱烧,就算了。问题是,汉朝和匈奴交战多年,国库近空,现在已经空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了。

疯狂的迷信,感性而且无知。在残酷无情的国家事实面前,长安那帮高官,突然发现,他们有义务,有责任,更有必要将刘彻从更深的梦中唤醒。

但是,刘彻还是执迷不悟。寻仙计划,必须继续进行。

然而,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当刘彻驾临东莱郡,准备驾船出海时,天气突然转恶,海上刮起了风浪。于是,刘彻只好再等。十几天后,天气还是无法好转,刘彻只好返程。

返回长安途中,谁也没想到,刘彻突然醒悟了。

三月二十九日,刘彻登泰山封禅。所谓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中国之内,五岳之中,泰山为高。所以祭天选择了在泰山。这个传统,自秦始皇开了风气,每有自诩在武功方面颇有建树的皇帝,总渴望登上泰山,膜拜苍天。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取消泰山封号,此风才由此罢休。

冥冥之中,刘彻感觉到,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登泰山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他跑得太远,也跑得太累。他渴望消停消停,他折腾了几十年,也必须消停消停了。

于是,刘彻以无比虔诚的姿势,用谢罪般的口吻,对他的众卿说了一句众卿等待很久很久的话。

此话如下:朕即位以来,做了不少荒唐疯狂的事,拖累了天下,后悔莫及。从此以后,凡是伤害人民的法令,一律废除。凡是浪费国库钱财的工程,一律停止。

终于认错了。终于顿悟成佛了。

刘彻以上一席话,核心思想是大反思、大忏悔。其反思内容,具体分析,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两点:一点是他终于认识到,平生以来任用酷吏管理天下政策的失败;二点是他五十年如一日烧钱无度,疯狂地追寻神仙,却连个影子都见不到,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神仙,是多么地不靠谱。

当时,刘彻此话一出,汉朝那些高级打工仔,无不舒出了一口沉重的闷气。多年以来,他们习惯了刘彻强势铁腕,习惯他一言既出、雷劈不回的领导作风。现在突然发现,这个钢铁般的伟男人内心深处,亦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我认为,忏悔,从来不是人类应该遵守的道德游戏规律。然而忏悔精神,却是人类个体,甚至是民族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西方思想启蒙者卢梭晚年将他一生做过的许多龌龊事,都写成了回忆录,并将这回忆录定名为《忏悔录》。

更让人震撼的是,他高举他的《忏悔录》,敲着胸膛,对着那帮自诩高贵的绅士们吼道:“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卢梭以愤怒的吼叫,撕破了人类那层遮蔽肮脏的脸皮。几百年以来,他一直都赢得全世界人的尊重。

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了,肯忏悔的跪者,永远比站着的狡辩者高贵!所以,刘彻仍然是高贵的。在他人格力量貌似滑坡的最后,忏悔动作,犹如雄鹰回冲,在历史的天空里划下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事实也证明,刘彻的忏悔不是漂亮的口号。因为最后,刘彻罢掉所有忽悠他说世上有神仙的方士,多次在公众场合,对群臣说自己曾经多么傻,被这些寄生虫活活欺骗。

是啊,这世上哪有什么鬼神仙啊。

六月,刘彻下诏,向天下认错。此认错书,名震千古,影响深广。此认错书出台,是因为田千秋等人联合给他上书,建议他派军队前往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屯田开垦。刘彻就此建议,批准。

于是,史上又称刘彻此认错书为“轮台罪己诏”。

此诏写得很长,有兴趣看原文者,可以去翻《汉书·西域传》。总结此诏,内容如下:首先,汉朝不允许对外战争,但又一定要鼓励民间多养战马。其次,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就在于发展农业。最后,与民休息,天下同乐。

五十年大跑、大战、大汗、大血、大伤。经历漫漫搏斗,刘彻,汉朝历史上这只最强悍的雄鹰,终于从天空回归大地。

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雄鹰舔着受伤的翅膀。他突然发现,安详的大地,牧童的笛声,袅袅的炊烟,比起风起云涌的天空,更富有浪漫的诗意。

人,需要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我想,穿越时空的烟尘,雄鹰般的刘彻,他应该懂得了恬静的栖居,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第七章 托孤

一 太子问题

公元前88年,春天,正月。昌邑王刘髆薨。

刘彻生有六子,白头发却送走了三个黑头发。他们分别是,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剩下的黑头发当中,还有三个。他们分别是,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还在地上蹲着玩耍的刘弗陵。

那么,太子到底花落谁家呢?

答案揭晓之前,先将以上三名对手实力比较一下:刘旦,能言善辩,博学多才,门下游士甚多;刘胥,刘旦胞弟,能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好倡乐逸游;刘弗陵,本年七岁,身体发育正常,智慧发育正常。

如果没有看错人的话,太子这一奖杯,应该留给刘旦。

事实上,自太子刘据自杀后,刘旦就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太子热门人选。首先,排资论辈,在活着的兄弟中,他是老大;论能力,那帮小弟无人能及。于是,刘旦越想越得意,就差没高兴得飞起来了。

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殊不知,刘旦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