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蓬语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蓬语录-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为佛门外道。

着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

纵你学得多智,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功德智慧乃万行之初,功德智慧从无相而来。

自心如秋月,何必向外驰求?

时间并没有所谓一定的定数,于每一个空间当中都可以讲现在。

当你执着于外境之时,清净妙明的真心自然显现不出来。

若透过文字,则会产生执着文字的假相,而加层揣测便偏离了真如。

执着心是业,分别心是业,是非心是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

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望文生义,三世佛冤。

所有的论断,都不是在外而是在心。知见不立知,当下即是涅槃。

戒为无相,名究竟戒。

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无论遇到甚么境界,皆以无相待之。

了了见,无所见,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若不着一切相,见一切境皆是至真、至善、至美。

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迷时爱欲心如火,心开悟理火成灰,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名字有什么相干?我们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别的名字,仍然一样芬芳。

透过语言,任何事情多少会有偏差。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大部分的人,迷于肉体的美好,即无法看见其结果所引起的灾害。

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对入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

佛陀舍弃有限,故赢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赢得无限。

想获得心灵的解脱,要能不为物牵。

花样越多,越显出一个人的浅薄,如同水流,只在浅滩上才水花四溅。

人因为眼见耳闻,迷惑于假相,活在错误中,才不断地滋生烦恼。

对境无心,色即是空;分别取相,空即是色。

至理无言,大道无相。

内容愈不好的东西,它的商标和包装才是愈像样。

「肉体就是我」乃认贼为父。

肉体只不过是我们的心念所投射的影子,根本无实体。

明心见性无法经由我们的感官觉受到。

我们称之为时间的这个名词仅是测量的代用品;真正的「时间」是唯一的且不可分割的。

智者将心灵从粗钝的物质世界收回。专注于宇宙中不生不灭的本体。

知妄想为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为有,般若即是妄想。

幻相是罩住真理的面纱。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能成就佛道。

为什么美容、整形中心的生意如此鼎盛?因为人们习惯认假为真,而用错心了。

人生最大的障碍和不自在,就是受外界的牵制。对外在虚假的认同,而破坏了我们心灵的统一。

绝对的本体是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因果律的范畴。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也。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着,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虽知是假,仍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根身器界一切境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计较,徒增烦恼。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不识佛道,徇(徇:营求之意。)世名字,如狗逐块。

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如虚空者,不住相是也。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于诸法离相是精进,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自初下手至成佛为止,皆是不住于相。

佛所说法,须于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契入。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三十二相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八十种好属色,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外求有相佛,与你不相似。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逸态闲情,唯其自尚,何事外修边幅?清标傲骨,不愿人怜,无劳多费胭脂。

佛性本来圆满,不住一切相。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

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

法身无相,应物现形。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虽纷纷万有,而有即是无也。何以故?本不生故。

五蕴山头一段空,来时无口去无踪;要明落叶归根旨,末后方能达此宗。

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我相一起,便有人相。有人有我,便有和合的众生相,有众生相,便有相续的寿者相。那就诸相竞起,无由见道。

心不住相,还叫什么做世间呢?

三藏修多罗如黄叶止儿啼。若只向句下钻研,各执家法,何异各特黄叶剪成种种花样?

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想,造种种业。

真佛无形,真道无体,真法无相。

没来也没去,就是「没事儿」。

离言绝思,任运自在。

如人妄认生死为有,或无生死人告云:本无生死。彼人一朝妄息,生死自除,方

知生死本来是无。只生死未息时,亦非实有,以妄认生死有故。

眼不见谓之希,耳不闻谓之夷,故云无心道现。又真心无形,非见闻觉知之所能解。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法身无相,谁云自他?境智非一,孰云去来?

诸佛说心,令知心相虚妄。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看万法不用肉眼,而是透过真如之眼,即法眼、道眼。道眼不通,是被肉眼阻碍了。

生死大梦,随倒想生,如从梦觉,倒想自离。若悟真空,五蕴六入,一切皆如,

尘劳本净,无道可修,无灭可证。若得大觉,生死永尽,究竟涅槃,得大安乐。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佛度众生出生死入涅槃,其实无生死可出,亦无涅槃可入,不过拔出众生虚妄执见而已。

真源湛寂,觉海澄清,本无能所这端,岂有名相之跡。

如幻三摩地,弹指超无学。

不仗根尘而有

知见为正,依托根尘而起知见为邪。经体本无名,受持无色声,心依无相理,真是金刚经。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

来也如是,去也如是;来去一如,清风万里。

不用苦多闻,看他彼上人,百忆及日月,元在一毛尘。心但寂无相,即出无明津,若能如是学,几许省精神。

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

无作乃攀缘俱息。

法性本来空寂,荡荡无有边畔,安必取舍之间,被他二境迴换。

莫向文字中求,心动疲劳,吸冷气无益,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出三乘权学菩萨。

真佛无形,真道无体,真法无相。

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

虽有后修,已先顿悟,妄念本空,心性本净。于恶,断而无断见。于善,修而无修心,此乃真修真断矣!

如来真如,无来无去。

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对境心无垢,当情心死灰,妙理于中现,优云空里开,无求真法眼,离相见如来

,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

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但令心了事,遮莫(遮莫:任凭。)外人疑,如人渴饮水,冷暖心自知。

耳闻无相理,眼空不受色,鼻嗅无相香,舌尝无相食,身着无相衣,意随无相得,心静越诸天,神清见弥陀,十方同一乘,无心记南北。

觉之途

真正的修行,你甚至要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如果你真的已下定决心要修行,为何还对琐碎的事物感兴趣呢?

不论别人修行与否,别去在意,只要持续不断地好好修自己的行就对了。

修行是为了放下,即使你达到平静,也要将平静丢掉。

认真地投入修行当中,真正地敢于去实践它。别相信他人,只需听从佛陀的教诲。

修行只是关于心和心的感觉而已,而不是一样我们必须去追逐或奋力争取的东西。你所要做的只是试着保持觉醒。

所有正确的修行,最终都必须归至——不执着。

光看别人是不会觉发智慧的。

你的修行应该在你早上醒来的那一刻就开始,一直持续到你入睡为止。

将目标从期望转为超越世间——解脱生死轮回以及由贪心、无明和妄想所引生的苦痛。

不具慈、悲、喜、舍等四项人类德行的人,与禽兽无异。

佛法住世的主旨,即在于导正我们趋向觉悟之道。

「正见」是修行的心髓,有了正见便不会执着了。

若想解脱这世间,就必须真正厌离它,视一切万物是苦,并且畏惧这世间,方才

是步上正道及修习证入解脱的正确态度。

一般世间的工作有它休息的日子,但修行的工作却完全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不忘修行,那就是真理将出现在我们心里的时候。

坚执苦行的目的,是要逐渐克服你的杂染烦恼,而非获得赞叹。

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去治疗我们的疼痛,他教导我们去理解、领悟它们。

修行就是正念。

光空想修行就如同痴人捕影,而失其实。

耐心和节制是我们修行之初的基础。

一切修行的意义,是要导引你至解脱,导引你成为一位一切时中都觉知光明的人。

修行人的任务是去发觉超越一切时间与空间的解脱。

佛教徒意谓着——一个了知、觉醒和趣向完美的人。

存道心;消幻业。

既然无人能真正分担或共享我们的悲喜得失,我们又何必事事在意别人的批评。

唯有透过觉悟,才能接近宗教启示的第一义谛。

不要只为了糊口,或因为他人的期待而工作,要把全心全意地工作当成是一种了悟的工具。

清净之道能导致一切苦的止息。

理性和感性不像电灯,可以开关自如,它需要的是耐心与毅力的次第修行。

假若我的心可以慈爱、包容,假若我能使我的心无有瞋怒、怨恨,我在佛法的道上便已踏出了一大步。

如果你希冀进入无限的境界,那就该对有限的事物进行彻底的探索。

这世间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成人教育课程,整个人界正是针对这点而设,绝不是为了寻求舒适、为了致富、家财万贯,乃至成名或改变世界而有。

修行是没有假期的。

去除我执是整个清净道的核心。

除非我们如法修持,否则智慧是不会现前的。我们要有修行的欲望。

所谓的修行是:如果喜欢修行,就去修行;不喜欢修行,也一样要修行,就是要持之以恒。

假若只有听闻佛法而没有付诸行动,便如同在汤锅里的汤杓子,成天泡在里头却不知汤的味道。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

假如你不花点心思去训练你的心,它就会随着它的本性,依然粗俗野蛮。

知道有妄想,这就是工夫的进步。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

如果我们仍未经过修行或训练自己,无论我们拥有多少知识,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