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谟酶�10吨估算,可年产火炮35万门左右。

船舶工业如有20%转产军舰,几乎就达日本舰艇总吨位的2倍;登陆舰大隅号48小时即可改装成航母。

日本军舰的转产能力也不容小觑。如果日本将目前造船能力的20%转产军舰,按照5吨商船转产1吨军舰计算,每年就可生产70万吨军舰,这几乎是现有海上自卫队舰艇总吨数的2倍。也就是说,届时日本海军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扩大6…8倍以上,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庞大的舰队。

据军事专家分析,同传统军事强国英国相比,除了在核武器、远程轰炸机、核动力潜艇等少数几个领域外,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相当于或超过英国。还有专家指出,日本军备不断扩充,已具有了“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它的海上自卫队综合战斗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

第九卷 日本,还欠一个道歉

第一章 为啥不道歉

2010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纪念日。中国清华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表示,日本欠中国一个正式道歉,对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日本理应有所表示。

1937年,在日本本州北部山区的一所学校里,一个小学生在被命令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棍,并教训道:“你为什么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200个中国人。”这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教育中的一个片段……

内容提要

日本历史学家沟口雄三说:在一般日本人的感觉中,历史更多的是一种过去发生的事情,只是一种与现在没有联系的、不确实的遥远存在,是可以讨论的,当然也是可以推翻的。

与德国不同的是,由于害怕亚洲各国复仇,战败后日本紧紧抱住了美国的大腿,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日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惩罚,因此负罪感并不强。战后日本成长起来的几代人,都是在这种气氛下受的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中日两国确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传统,和平的前提是双方互相尊重,而尊重的前提则是消除怨恨和隔阂。

《环球时报》曾登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在日本本州北部山区的一所学校里,一个小学生在被命令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棍,并教训道:“你为什么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200个中国人。”这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教育中的一个片段。

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比起德国纳粹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种令普通日本人神魂颠倒的迷惑力也并不比德国纳粹差多少。当年在日本全国的小学校中,6岁的孩子最先学习的东西就是士兵们的重要性,孩子们用充满稚气的嗓音呼喊着“为天皇而死!”当战犯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传到日本时,竟有十多万人站在东京街头默哀致敬。在菲律宾棉兰老岛,日本兵在美军的包围下为负隅顽抗,竟将同伴杀死后吃掉……

每年的8月15日都会勾起很多人心中隐隐的痛楚。时值今日,要求日本就二战中的侵略和奴役行为道歉的呼声,不断在亚洲国家响起。2010年“八一五”适逢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纪念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再次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关注。

日本首相菅直人在2010年10月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向韩国发表了谢罪讲话。菅直人在讲话中说,“就历史上对韩国的殖民统治给韩国带来的诸多损失和痛苦,再次表示痛彻反省,并由衷地表示歉意”。不过,菅直人的道歉并没有完全得到韩国国民的谅解。韩国一些媒体和民众质疑这份道歉声明内容空洞,未承认日韩强制合并的违法性,也未涉及慰安妇赔偿问题等内容,因此显得“诚意不够”。

日本过去究竟对中国道歉过了没有?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表示:“日本政府及其领导人在口头上对侵华历史问题反省和道歉有过先例,唯一的缺憾是迄今未在官方文件中写入‘道歉’的字眼。”刘江永提到:“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进行道歉,是对日本的一种约束,至少是道义上的约束。没有这种文件作支撑,日本政界就容易做出言行不一的举动。当年小泉向亚洲人民道过歉后,又去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一个例证。”

刘江永指出,日本欠中国一个正式道歉,对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日本理应有所表示。“一个国家,不用说是侵略了,就是无意识地惹了麻烦,闯了祸,都要道歉,更不用说是国家的行为造成生灵涂炭。日本不仅要对侵华历史正式道歉,而且要在道歉前面加上由衷二字。”

对于二战,日本人认为自己败给了美国,根本不把中国这个战胜国放在眼里,日本是否真正反思对中国人民的巨大伤害……

直到今天,不少日本人对于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行为仍然没有清醒的认识,一些日本人的历史观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发表的“村山谈话”首次承认对亚洲国家施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此后,小泉首相、福田康夫首相也曾在不同场合作出类似表述。

在1998年发表的《中日联合宣言》中,日本首次以书面形式承认对华侵略,并再次表示深刻反省,但未写入“道歉”二字。2008年5月,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也未加入日本就侵华战争“道歉”的字眼。

刘江永指出,日本之所以不愿在官方文件中写入“道歉”二字,说明日本有些人的历史观是模糊的。他们不愿意承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战争。用书面形式确认道歉,无异于会让日本担负更多的历史责任,类似赔偿一类的战后遗留问题会随之而来。由于缺乏正确的历史教育,很多日本人甚至连南京大屠杀的事实都不清楚,即使知道的人也认为中国夸大了遇害者人数,由此怀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模糊历史观,被一些日本学者归结为“缩小的意识”文化。

刘江永进一步指出,中国人的确很看重日本方面的道歉,但“光施加舆论压力是没用的,我们该期待的是日本主动地、发自内心地道歉。”“一句道歉也并不能解决中日之间复杂的历史问题。像民间索赔等战后遗留问题,日本政府迄今还未出台有效的解决措施。战后遗留问题不解决,日本再作多少次道歉,也无法实现中日两国心灵上的和解。”

日本樱美林大学教授光田明正曾对媒体表示,日本国民善于忘记,不会分析,“一般来说,日本国民也知道对华战争是侵略,也说日本有责任,但认为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战争的责任,因为战争中杀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日本历史学家沟口雄三道出了日本人的历史观:日本人缺乏历史感。中国是一个有深沉历史责任的民族,世界上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的民族也不多……中国人说到历史,是白纸黑字记录的事实,有一种非常确实、非常庄重的感觉。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像中国这样,而在一般日本人的感觉中,历史更多的是一种过去发生的事情,只是一种与现在没有联系的、不确实的遥远存在,是可以讨论的,当然也是可以推翻的。

第二章 丛林法则

在历史上,日本野心不可谓不大,但一般不表现出来,他们只是埋头努力,条件成熟,野心自然显现。中日两国的民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说到底,民族性格与个人性格是一样的,都要受到环境及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昌盛和先进的国家,稳居世界中央,中国之名或许来源于此。自古以来,中国的内部展开过反反复复的惨烈争斗,王朝一个又一个频繁更替,历史一遍遍被刷新改写。由此,中国人更像老子的太极图中所体现的,虚虚实实,老于世故,处变不惊。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曾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描述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无论人们从哪个方面去看中国人,都会发现,中国人是而且肯定一直是一个谜。

中国人与日本人相比是“缺乏紧张”感,日本这个民族从小就是在忧患中长大,由于饱受风霜磨砺,他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众所周知,日本列岛面积狭小,土地贫瘠,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而且时时刻刻处在地震、海啸、火山的威胁之中。和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日本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全靠白手起家。所以,日本人的物质生活向来十分节俭。

在历史上,日本从来也没有像朝鲜、越南那样,心甘情愿地以小事大。他对中国从来都是心怀叵测的。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国家元首都知趣地自称“国王”,唯有日本自称“天皇”,不但僭越了中央帝国“皇帝”的名号,而且比“皇帝”还要高一级。日本和中国一样,自称“神州”,而且自称是“日出之国”,在写给中央帝国的第一封国书中,开头写道:“日出之国君主致日落之国君主”。这个弹丸小国自尊心之强十分引人注目,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自卑才导致他的高度自尊。生活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先进国家身边,日本没法不为自己的体型瘦小文化落后感到深深的自卑。他们把自己和中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理解成是自己先天不足。所以,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唯意志论,超越并战胜中国一直是日本的目标。

2000年8月15日,在日本的石川县,突然多了这么一块碑,高达12米,上书“大东亚圣战大碑”。纪念碑每个字都有一个人高,显得巨大壮观。这座耗资1亿日元的纪念碑据称由旧关东军作战参谋以及日本的战友会、遗族会的400个团体共同建立。发起建设这座碑的有关人士透露,要以此告诉日本后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征并非错误。他们更扬言“大东亚战争”是一场解放亚洲的圣战。

二战结束已经一甲子有余,今天二十岁上下的日本年轻人,已经是战后第三代了。比起战前、跨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出生的第一代、第二代,他们这一代,在思想意识方面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他们在想什么?如何看待与中国的交往?对历史的认知情况如何?

手上沾有中国以及亚洲人民的鲜血的日本军人,绝大多数都已过世了,如果让今天的日本年轻人上溯两三代为祖上去反省谢罪,是否可能?

中国历史上,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后代绝不会为前朝的“罪行”负任何责任,正因为前朝有“罪”,才要取而代之。但日本,如果从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公元前六七世纪)开始算,“万世一系”,至今已有125代天皇了,有“换代”而从未“改朝”。时过境迁,根据中日双方调查,现在的日本年轻人脑子里,传统的历史观和欧美的现代思想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他们心目中,即使老一代有罪,也轮不到他们来赔罪、道歉——爷爷、太爷爷的作为与我何干?而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历史问题”,在他们看来却成了是在动辄拎起“上辈子问题”敲打日本。

《国际先驱导报》分析称,究日本人“厌华”缘由,往往是所谓“中华思想”——主要是指自秦汉以来,中国自以为世界之中心,中国人又惯于强烈表达自己的主张。日本人一般隐藏得很深,从不说出来,而是藏在心里,但到了压不住的时候,就会以很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不认真道歉和认错,并不断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难辞其咎。

日本投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

美国督促日本通过的和平宪法的内容是: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此,“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换句话说,就是规定日本无权对他国开战,也不得保有武装力量。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宪法被称作“和平宪法”。

然而,就在美军对日本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项改革的时候,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美国的主要对手已经变成了苏联。

1948年5月26日,美国国务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