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苏三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美苏三国演义-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海湾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反对伊拉克以武力侵占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恢复和尊重科威特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政府。同时我们主张力争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并为此同国际社会一道尽了最大努力。

“在此严峻时刻,中国政府强烈呼吁:交战双方采取最大限度的克制,防止战火蔓延和扩大,以便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继续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和办法。”

l月19日,中国总理李鹏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日本自民党青年国会议员代表团时,应客人的要求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海湾战争的原则立场。

李鹏在会见中强调,从海湾危机爆发的第一大起,中国政府就明确反对伊拉克以武力侵占科威特,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恢复科威特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政府。同时,“我们主张力争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他指出,中国政府的上述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他还说,“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寻求海湾危机的和平解决作出不懈的努力。”

萨达姆由于雷厉风行地领导过伊拉克西方石油公司国有化运动,使贫穷的伊拉克繁荣富有起来,因而得到人民热爱。他用大笔美元建立起中东最庞大的军队,修筑有坚固的地下工事,又大张旗鼓地展开政治战、宣传战、神经战、迷惑战、地道战、地雷战、石油战、导弹战、游击战、外交战,虽损失严重,但能长期与多国部队抵抗,所以布什迟迟不敢发动地面作战。

美国和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狂轰滥炸,使伊拉克成千上万平民惨遭杀害,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忧虑和不安,阿拉伯诗人哈卜杜德愤怒地作诗质问:

美国佬,美国佬,

你的狂轰烂炸何时了?

你轰炸军事目标还有情可原,

你轰炸和平居民算什么英豪?

……

我要质问:

萨达姆有错有罪,

伊拉克人民犯了什么律条?

戈尔巴乔夫2月9日发表声明指出海湾地区的事态正在发生越来越可怕的变化,伤亡人数在增加,呼吁动用政治解决的全部杠杆。

萨达姆见伊拉克损失严重,2月15日提出有条件撤军的建议,中国、苏联等20多个国家做出含有积极意义的评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伊拉克首次表示愿意从科威特撤军,这是朝着政治解决海湾冲突迈出的积极的一步,中国希望伊拉克关于撤军的表示能有具体措施并见诸行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海湾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升级和扩大的危险迫在眉睫。中国政府强烈呼吁有关各方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克制态度,采取措施使海湾战争降温,表示出和平解决的愿望,以便为国际社会谋求和平解决的努力创造条件。

当时布什头脑发热,中国的话听不进去。

戈尔巴乔夫把伊拉克外长阿齐兹请到莫斯科,搞了个八点协议,但布什决意“吃掉”萨达姆,便于2月24日开始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从地面、海上、空中展开立体进攻,经100小时激战,终于打败伊拉克,萨达姆2月28日被迫宣布停火,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才告结束。这正是:

海湾战争电子战,立体大战出奇观。

沙漠雄狮妄自夸,多国部队捷报传。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六回

华屋丘墟  戈尔巴乔夫葬送苏联

邪魔外道  和平演变戏梦想成真

话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中苏关系正常化后的有利形势推进内外政策,却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一系列措施失当,一步步走上使苏联解体之路。

原来,戈尔巴乔夫1985年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提出“民主化”、“公开化”和“新思维”等口号,强调“人类价值高于一切”和多元化,引起各种思潮泛滥,形形色色的言论纷纷出笼,东欧国家开始发生动乱,苏联也发生了波罗的海三国的“离婚”风波。

1987年8月23日是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48周年,压抑了近50年的“强迫婚姻”矛盾,借戈尔巴乔夫推行“民族自治”货色之机,一下子爆发,生起了事端。

波罗的海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原是三个独立国家,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39年8月23日、9月28日,德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德苏边界和平友好协定,在瓜分战利品的秘密协定中规定将此三国划归苏联。  1940年8月,三国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苏联,这当初就是一桩“强迫婚姻”。

在东欧巨变的背景下,这三国借助戈尔巴乔夫承认民族自治之机,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48年之际,纷纷举行游行集会和示威,谴责苏德条约,反对三国加入苏联的决定。等到1989年苏德条约签订50周年时,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200 多万人参加“波罗的海之路行动”,手拉手形成罕见的人链,从南到北长达600多公里,把这三国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三国的教堂钟声齐鸣,一些极端分子狂呼“打倒苏联共产党”、“脱离苏联”的口号。

这场规模空前的抗议示威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于苏德条约的争论。美国领导人幸灾乐祸,伙同西方国家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到处插手,怂恿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而独立。

戈尔巴乔夫勃然大怒,8 月 28 日以苏共中央的名义发表措词强硬的声明,不许三国独立;9月13日又召见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党的领导人约法三章:第一,所有问题必须在联邦范围内共同解决;第二,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第三,各民族公民权平等。

无奈立陶宛人独立的决心已定,该党中央12月中旬召开第20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脱离苏共、宣布独立的决定。

戈尔巴乔夫大吃一惊,立即召开苏共中央非例行会议,宣布立陶宛共产党脱离苏共的行动是非法的,又把立陶宛共产党的19名政治局委员召到莫斯科,劝说他们改变立场,却又表示不会用武力解决。

戈尔巴乔夫相信自己有一副“铁嘴钢牙”,能说服任何人,1990年1月11 日赶到立陶宛首府,企图用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但他一到维尔纽斯,立陶宛人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出动两万人在天主教堂外将他团团包围。

戈尔巴乔夫态度出奇的温和,和颜悦色地问道:

“即使你们明天就宣布独立,难道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吗?”

立陶宛人哪里肯听戈尔巴乔夫那一套,狂呼俄罗斯人必须“把偷去的东西还给我们”,并且于1990年3月11日宣布立陶宛脱离苏联,成为独立的国家。

这时,戈尔巴乔夫的威信显著下降,乌克兰、格鲁吉亚又跟在波罗的海三国之后起劲地闹独立,真使戈尔巴乔夫伤透了脑筋。

为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戈尔巴乔夫更想当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总统了,就召开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没想到激进派人物尤里阿法纳西耶夫提出总统不能兼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问题,刺激了多数代表的精神兴奋点,会议气氛更趋紧张;又有人提出总统不得兼任其他付报酬的职务。戈尔巴乔夫想当总统心切,急不择言跳出来就工资问题发表了一通议论:

“这件事要说清楚,我现在兼任着两个职务,但我只领一份工资,即政治局委员那一份,每月1200卢布。最高苏维埃主席那一份我从未领过,将来也不打算领。”

这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立刻引爆出一阵喧哗,代表们觉得受了嘲弄大为不满,戈尔巴乔夫威信扫地。他不择手段地施加压力,才以微弱多数当选苏联总统。

戈尔巴乔夫自以为掌握了苏联军政大权,甚至己超过斯大林,就得意忘形地行使总统大权,3月15日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限立陶宛三天内收回独立宣言,结果遭到立陶宛的拒绝。

1990年3月22日,戈尔巴乔夫悍然下达采取军事措施的总统令,派苏联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大将亲自到维尔纽斯坐镇指挥,把3月19日开始的军事演习变为直接的军事行动。

戈尔巴乔夫一声令下,苏联伞兵部队紧急在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降落,抢占制高点和军事要地,坦克、装甲车隆隆冲进市中心大街,大批军队开进来,占领了立陶宛的重要部门。接着,又要求在立陶宛境内的外国外交官立即离开,要求外国记者暂停到立陶宛采访。3 月末,戈尔巴乔夫再次发出严重警告,立陶宛如果不收回独立宣言,就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立陶宛领导人兰茨贝吉斯急忙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出强烈呼

吁,请他以更强硬的态度支持立陶宛,呼吁他促使美国国会承认立陶宛的独立,求布什运用美国总统的巨大影响,说服西方国家领导人大力支持立陶宛“与苏联离婚另过”。

美国总统布什极有城府,他知道戈尔巴乔夫仍掌握着苏联庞大的国家机器,只要他一下决心,就能使立陶宛硬留在苏联联邦之内,当时立陶宛与苏联“离婚”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更重要的是当时正处于东欧巨变的关键时刻,美国为把东欧国家从苏联势力范围内挖出来,搞了几十年和平演变都未能成功,现在借助戈尔已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争夺东欧的梦想眼看就要实现,因而布什当时最关心的是把东欧从苏联的羽翼之下尽快“解放”出来,醉心于同戈尔巴乔夫搞东西方缓和,他当然不愿为立陶宛尚无成功把握的独立,为立陶宛区区弹丸之地面同戈尔巴乔夫闹翻,因而对立陶宛的求助要求虚与委蛇,也不积极做西方国家的工作。

立陶宛领导人兰茨贝吉斯顿时有黑云压城之感,眼看顶不住戈尔巴乔夫的沉重压力,急忙指示立陶宛驻华盛顿代表求见布什,说明立陶宛的命运取决于布什对戈尔巴乔夫施加压力的程度,立陶宛把独立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白宫,希望布什大发慈悲伸出援助之手。布什权衡利弊,仍然对立陶宛持敷衍态度。

戈尔巴乔夫见布什并不真正支持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暗说布什还真够朋友,不由想起他与布什1989年12月初进行马耳他会谈时的情景。日本《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使戈尔巴乔夫终生难忘:

“风在怒吼,浪涛汹涌,甲板摇晃,但在马克西姆高尔基号舰上,乔治布什和米哈依尔戈尔巴乔夫为冷战后时代展示出雄心勃勃的规划:加快军备控制的进程,扩大苏联同西方的贸易机会,决定1990年6月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

在美苏马耳他首脑会谈中,戈尔巴乔夫保证苏联不对东欧国家的变动进行武力干涉,这使布什喜出望外。此后,美对苏调门全面转向,改变与戈尔巴乔夫的对抗态度,谋求与苏联建立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美苏合作关系。

戈尔巴乔夫见布什对他摇摇欲坠的地位予以支持,才惊魂稍定,专心考虑对付立陶宛、拉脱维亚等 10 个闹独立的共和国的对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1990年4月3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通过了关于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法律。

为对付这10个要求独立的共和国,戈尔巴乔夫费尽心机。迫于形势,不得不在表面上承认各加盟共和国有退出苏联的权利,但以法律形式规定必须得到公民投票2/3的多数支持,并必须经过5年的过渡期,而且脱离前要同莫斯科清算财务帐目:5 年的过渡期结束前尚需再次举行公民投票,各加盟共和国的中央和地方的投票要分开举行,愿意留在联邦的地方任何人不许阻拦;若要求独立的加盟共和国没有获得2/3的支持票,  10年内不能再举行公民投票。

戈尔巴乔夫还主持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紧急状态法,授权总统可在出现聚众闹事和遇有重大灾害的情况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实施宵禁、停止政党和组织活动、解散武装特遣队。

布什见戈尔巴乔夫对立陶宛态度转趋强硬,就派国务卿贝克访苏,向苏联施加压力;戈尔巴乔夫让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向美国保证,将和平解决立陶宛要求独立问题,不使立陶宛局势升级。

在美国暗中支持下,立陶宛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与苏联军队周旋,以和平方式同苏军坦克对峙。≮我们备用网址:。。 ≯

戈尔巴乔夫被弄得焦头烂额,  1990年4月18日开始对立陶宛进行经济封锁,切断了对立陶宛的石油供应,仅供应15%的天然气,以供居民取暖、做饭,又封闭其海岸线和同波兰的边界,阻止美国和西方国家向立陶宛供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