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三部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震撼三部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济学家史正富也认为,过去34年中,中国GDP中的消费占比约59%,投资占比约38%,相比常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消费占比确实低了,投资占比确实高了。然而,中国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增长是令人惊异的。同一时期中,中国社会消费总额从1979年的2 000多亿元,上升到2011年约23万亿元。以1990年不变价计,则年均增长率高达9。0%;按人均消费计算,年均增长率约7。9%,这一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应该是名列前茅的。'15'

我们经常听到的第二个观点是: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无疑,中国外向型经济加大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同时我也认为以中国今天经济的体量和规模,所谓外贸占中国GDP的比重达60%以上的判断估计有相当大的偏差。问题可能出在官方汇率定价上,也就是说,在外贸依存度的统计中,对外贸易额是根据官方汇率为基础的美元计算出来的,其余部分的GDP是根据人民币计算的,这样一来,外贸占GDP的比重可能就被放大了。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内需的进一步扩大,2013年官方统计中,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降到了49%。如果我们采用购买力平价来重新进行计算的话,估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还要低一些。

第三个观点:中国的投资效益不高。中国投资效益高还是不高,通过国际比较才能看得清楚些。史正富的研究证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即每单位GDP增长所需的投资量,从早期的3。38增加到近期的4。10,相比之下,美国自1965年至2010年的资本产出比是5。29,其中2005年到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更是达到22。64。日本从1980年到2010年的资本产出比为14。69,其中2000年到2010年更是高达37。16。我们的资本产出比高于美国和日本。过去34年中,中国的投资效益总体上好于美国和日本。中国高投资带来的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0。16万元提高到1。94万元,增长了约11倍。

一些学者运用各种数据说明美国企业的效率比中国高,史正富的解释是,从个体看,美国许多企业的效益可能比中国高,但美国和西方的体制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周期性危机带来的破坏,“想想美国过去十来年里互联网泡沫破灭与房地产崩溃两次灾难中,有多少企业从“追赶”到“超越”毁于一旦,多少企业投资项目报废损毁,实在是骇人听闻!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单个企业投资有效,而社会总的资本产出比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16'史正富认为,中国的投资率平均高达38%,不但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也超出东亚储蓄率较高的经济体。但是,高投资带来的是高增长,而不是高浪费。衡量投资回报效率最简单的综合指标是资本产出比,按此指标来看,中国的表现不差。

第四个观点:公共投资和地方债务过大。国内外对中国政府性债务议论很多,但实际上,中国中央政府2012年的国债余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2013年底中央政府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数字,表明政府负债率为39%。经济学家林毅夫2013年12月在香港演说时说,他看到的地方债务的最高估值为17万亿,相当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2。7%,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6%,总之明显低于国际通行的60%底线。相比之下,日本政府的负债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40%以上,大部分西方国家积累的政府负债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0%。

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政府负债大都用于支持消费,换言之,这是真正的债务;而中国各级政府的负债大都是用于投资的,是有资产作抵押的。中国还有3。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此外,中国民间的储蓄率也相当高,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从这个角度看,林毅夫认为中国利用财政做反周期性刺激的空间是西方国家所难以比拟的。'17'

第五个观点:中国经济是粗放式增长,只有量的扩张,没有质的提升。我的观点还是要通过国际比较来看清楚这个问题:中国经济确实有粗放式增长的问题,但比较其他国家,中国经济中,质的提高应该是世界上最快的。从量的方面来看,中国在许多领域内的经济规模都达到了世界第一,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2014年1月22日公布说,2012年“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数量”前十名依次为中国(1 485个)、德国(703个)、美国(603个)、日本(231个)、意大利(228个)、印度(144个)、荷兰(138个)、法国(104个)、比利时(94个)和英国(81个),韩国是第14位。也就是说,中国“全球第一产品”的数目几乎是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的数目之和,是印度的10倍多,这种量的“超越”来之不易,本身就值得充分肯定。'18'

从质的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转向了劳动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齐头并进的局面。中国在技术领域内“追赶”和“超越”西方的势头正方兴未艾。“中国制造”等同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概念已经过时。2012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已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3/5,而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产品合在一起,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重约1/5。

今天世界上最好的火电厂(超临界机组)、水电站(最大单机容量)、核电站(第三代与第四代核电站)、电网(特高压电网)以及最好的炼化厂之一(镇海炼化)等都在中国。世界上最好的煤制油工厂、最好的石油开采技术、最大的模锻压机、最好的大件铸造技术、最大规格和最大承重的数控机床、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等等也在中国。中国的陆工机械、海工机械、造船业的水平,也都已处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4G通信技术标准已被国际接受,全球五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占有两席。中国的生物医药业也在快速发展。据报道,中国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核心电子器件、大型集成电路装备的从研发未来将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甚至坦言中国越来越不在乎西方的高科技封锁了,因为现在几乎“没有我们造不出来的东西”。'19'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而且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之上,中国还具备了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一种特殊竞争力、一种超越性的综合竞争力。比方说,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集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为一体的国家。也就是说,至少在理论上,中国已有能力把全世界的高铁工程包下来,把全世界的高速公路工程包下来,把全世界的发电站工程包下来,把全世界的地铁工程包下来,把全世界各种大型和超大型的工程承包下来,我们不仅能提供各种大型设备,而且能够提供信贷、技术、管理和劳动力。这种竞争力与中国的政治体制的优势(特别是战略决策力和中长期规划能力)相结合,可以构成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一种超越性的综合竞争力。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愿意通过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实现“三大网络”(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非洲为之欢呼,西方为之震惊,其背后就是中国的这种综合竞争力。

当然,我们说中国的增长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增长,并不是说我们一切都做得很好,恰恰相反,在世界产业链上,我们总体上还处在中、低端。为此,我请教过一位对这个问题有相当研究的德国学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与德国在制造业上的差距。他说:“总体上,德国仍然处在高端,中国处在低端和中端,但中国这些年进步非常快,低端已开始进入中端,中端也在进入高端,过去德国曾希望在技术上能保持领先中国10年,但现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这个差距缩到了5年,甚至更短,有的只差1年。”至于经济已经“空心化”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则倍感失落。英国《独立报》网站2013年10月报道了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访华后的感叹:“二流的英国必须重新找回‘积极进取’的态度。”他摒弃了中国是“血汗工厂”的看法:“我好像觉得,天啊,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真得加把劲儿,整个西方都要认识到亚洲正在发生什么。”'20'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曾针对西方老是唱衰中国的问题撰文说:在未来十年,我们可能非但不会看到中国经济崩溃,反而会看到一个天才的改革者团队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这个团队上台后拥有巨大优势,仅举数例如下: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全球最大的工业基础、全球最好的新建基础设施、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兴中产阶层、全球最多数量的理工科毕业生。'21'

五、中美比较:此长彼消

过去30多年,中国迅速崛起,中国与美国的实力此长彼消,双方的差距迅速缩小,在不少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了美国的前面。中国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首先体现在经济总量上,然后体现在普通百姓拥有的财富上,当然,还有其他领域的“追赶”和“超越”。即使在美国仍然领先的科技创新领域,中国“赶超”的速度也相当之快。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世界银行在2014年4月底发布了这个根据购买力平价的预测。之前,2012年11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也预计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16年超越美国。其实,已故的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早就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5年可能超过美国。更有甚者,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的萨布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认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中国经济在2010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更多的学者还是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转折点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出现。

如果不用购买力平价,而是用人民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来计算,2012年,中国的GDP为8。3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5。6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的52。6%。经济学家姚洋估计,如果中国的增长率能保持在7%,中国将在202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2011年5月,美国《福布斯》杂志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最快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渣打银行也预测,到2020年中国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发表的报告也预测,中国最早会在2020年超过美国。美国高盛公司在2008年预测,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在2027年。

总之,多数学者和权威机构倾向于认为,中国将在1至5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或10年(按照官方汇率)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将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主要标志,必将对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我们在国内也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没什么了不起,当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也是世界第一,不还是被人家打败了?我在《中国震撼》中批评了这种观点,英国当年打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还没有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它没有现代政府、现代经济、现代外交、现代战争动员能力。这种局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中国对美国经济总量的超越是在一种全新基础上的超越,是在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意义上的超越,是在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意义上的超越。而且只要中国不被浅薄的西方话语忽悠,这种超越将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在2007年到2011年的短短几年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就从相当于美国的60%左右,一跃到美国的120%左右,中国就这样不动声色地终结了美国自1893年保持的世界最大工业国的历史。有历史记忆的人都知道,美国当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之时,就是美国全面超越英国的转折点。

第二,中国超越美国还体现在中国百姓财富超越美国的进程已经开始。我在《中国震撼》一书中曾比较了中美两国百姓的家庭净资产,得出的结论是到2010年,中国大约已经有上亿个家庭的净资产超过美国家庭的中位水平。我当时使用的是美联储2010年3月发表的统计:2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