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的语气略显不善,显然倔强的性格再度上来了。
然而,嬴政却是丝毫没有在意荀况话语之中的戾气,反倒是继续说道:“司徒所言有理。庶民之家,养活一个孩子已是不易,供其读书,恐怕耗费更多。所以,朕打算以帝国财力,资其入学。”
荀况的眉头依旧紧锁着,尽管他不相信以嬴政这样性格的人,会食言。但是若是真按嬴政所言,恐怕只需数年,便足以拖垮整个帝国。
然而,就在荀况沉思之时,嬴政却是又继续说道:“当然,一郡之地,稚子不下十万,帝国也不可能供给所有的稚子。”
听到这里,荀况的目光猛然盯在了嬴政的脸上,丝毫不顾及君臣之礼,等待着嬴政接下来的话。
“乡学初成之后,此次参与平叛的齐郡子弟,可优先入学。帝国不但供给吃穿用度,每月还会给予一枚秦半两。”
在这个时代,只是识字便算得上是身份尊贵,知识就是力量,财富,在这个时代,显然得到了最充分的解释。
加上知识一般掌握在世家大族以及诸子百家手中,而他们又不屑与庶民为伍,故而,哪怕是关中有战功的将士都很少能有识字读书的机会。
更何况,每个月还要一个秦半两,虽然不多,但是对于稚子而言,已经是足够补偿原本的损失了。
“想必,日后从军之人,必定趋之若鹜了……”荀况轻叹一声,说道。
“不,司徒错了。”嬴政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说道:“日后帝国的将士,不会多,只会更精!”
荀况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虽然和他一开始想象之中的教化有所差距,但是,归根结底也算得上是可以接受。
“乡学,可供给每个学子三年,三年之后,实行乡考,每乡前五者,入县学。如此,三年之后再有县考。”除去生源的问题,嬴政继续说着县学以及郡学的晋升制度。
“乡考?县考?”荀况愣了一下,随即有些疑惑地问道。如今的时代,尚未曾有校考一词。
而在先前荀况的理解之中,乡学,县学,郡学,也只是建立在乡县郡三个地方才有所不同而已,但是,现在看来,确实并非如此。
“一乡之学,教人识字。一县之学,教人明智。一郡之学,教人治国。”嬴政越说,眼神越为冷峻,“从今往后,他们将是帝国的栋梁!”
荀况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嬴政,嬴政先前的话语已经是再明显不过,显然是打算要任用这些学子为官。
虽然这些学子或许足以堪当大任,但是,这些学子,归根结底,都乃是庶民出身,日后若是真的为官,恐怕会触及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陛下,这恐怕不可……”
荀况刚想要劝阻,却是并嬴政拦了下来。
“朕,知道你想要说什么,朕也没有蠢到要自毁帝国柱石。”嬴政看着荀况,眼神之中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之色。
“军功之制,朕不会取消。只要军功之制尚存一天,帝国的根本,便是这些有勋爵在身的世家。朕,不是要推翻这些世家,只是要以新的世家,来取代旧的世家。
朕,不希望日后的秦国,再有诸如曾经的老秦系,以及楚系!”
荀况微微低下了头,不知心中在想着什么,只是声音沙哑地说道:“臣,明白了。”
曾经的肴东系,之所以会成为嬴政的臂膀,繁荣至今,起最根本的的原因便是他们的权力尽皆来自于嬴政,他们只能站在嬴政的一边,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底蕴。
或许,对于顶尖的世家而言想要撼动极为艰难,但是,仅仅只是中小世家的话,却是要简单得多。
嬴政治学,花费如此大财力人力,费劲如此多的心思。同化六国万民为一,为帝国汲取源源不断的兵源为二,最为重要是要制造出新兴势力与老牌势力的对抗,以防世家做大,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靠祖辈余晖,却又趴在帝国的脊梁之上,源源不断吸取帝国血液的恶虫。
………………………………
第三百九十七章 风声
嬴政制下的治学,自然不可能真的会好心到做到教化万民,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几千年后都不一定能很好实现,归根结底还是在为帝国服务。
“另外,朕还需要司徒以自己的名义,向天下征书。”
“征书?”荀况苍老的额头上,皱纹又多了几分,“这恐怕不大容易。”
如今的书,极为稀少,大多都被百家以及贵胄珍藏着,想要征书,无疑是极为艰难的。哪怕是依靠荀况的名望,也是不容易。
“所以,朕还需要儒家藏书楼之中书。朕,要用藏书楼之中的书,和那些贵胄们,换书。”嬴政盯着荀况说道。
荀况低着头,沉默了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臣明白了。”
嬴政脸上露出了满意地笑容,说道:“另外,换书的时候,朕希望,能够用上纸质的秦篆。”
“遵命……”荀况拱拱手说道。
嬴政再度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装过身,向着大殿之上走去。
“臣告退……”
正当荀况以为嬴政要继续处理政务准备离开之时,嬴政却是又开口制止了他。
“司徒留步,朕还有些东西,想要司徒过目。”嬴政手中拿着数份逐渐,眼神之中,略带着一丝威严地说道。
而这次,嬴政并未如同先前一样亲切地走到荀况身边,反倒是轻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赵高。
赵高当即会意,弓着腰,将嬴政手中的竹简,递到了荀况面前。
嬴政的动作,荀况具皆一丝不漏地看在了眼里。心中,也是隐隐有了一丝不安的预感。
虽然如今他任职帝国司徒,乃是嬴政的臣子。但是,嬴政一直以来都待他颇为客气。
甚至,在这段时间之中,还提拔了不少的儒家门人为官。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也足以证明嬴政的诚意。
可是,现在嬴政的态度,显然是对自己有些不满了。
略微思索了片刻,荀况还是没有想起自己的门人之中,有何反事之人。摇摇头,接过那最上方的一卷竹简。
竹简之上,内容很多,洋洋洒洒,旁征博引,看起来辞藻颇为华丽。
然而,在看到竹简的第一刻,荀况便是皱起了眉头。原因很简单,竹简之上,通篇之文,皆是齐篆。
等到看完全篇具是为叛逆求情之语后,荀况握着竹简的手,不由自主地紧了几分。
而最后的署名,更是令荀况恨不得立刻将手中的竹简甩在地上。
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简,荀况又拿起另一份竹简。
粗略地看了一眼内容,再看署名,好嘛,又是儒家的,还是如今颇有地位的淳于越。
荀况一手抓着淳于越的竹简,一手再度从赵高手上拿起另一份竹简。
又是儒家之人!
“不知,司徒对此事,是否知情?”
嬴政的话,冷冷冰冰,显然,对于儒生在这叛逆为乱的关键时刻,和帝国唱反调极为不满。
“臣,并不知情……”
“那朕,希望司徒,能够好好开导开导这些儒生,莫要辜负了朕的好意。”
“遵命……”
这次,嬴政没有再留荀况,挥了挥手,语气也略微放缓了几分,说道:“赵高,替朕送送司徒。”
“喏!”赵高微微躬身,而后笑着对荀况说道:“司徒大人,请!”
“臣告退。”荀况行过一礼后,转身向外走去。
……
司徒府内,荀况刚一进门,便将自己关在了屋内。甚至到了吃饭的时候,仆人喊他,反倒是被骂了一顿。
而此时,伏念刚好赶回了司徒府。正欲敲门之时,却是被颜路拦了下来。
“师兄,今日师叔的心情似乎不大好。若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我劝你,最好还是不要找骂了。”
颜路带着一丝笑意,和煦的声音,宛如阳光一般,令人温暖。
“怎么了?”伏念皱了皱眉头,正欲敲门的手,也是缓缓地放了下来。
颜路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说道:“想必是宫中遭遇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回来便是如此了……”
伏念略微沉思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不去触荀况的眉头了,摇摇头说道:“既然如此,还是算了。对了,子房来了……”
“吱!”
伏念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开门声给打断了。
“你们,莫不是也以为老夫老得连门外的声音都听不见了!”荀况略微佝偻着身子,眼睛半眯着,看起来怒气冲冲的。
“师叔……”
伏念与颜路相互对视了一眼,目光之中具皆露出了一丝笑意,而后又恭敬地向着荀况行了一礼。
“你说子房也来了?”荀况看了一眼伏念问道。
“正是!”伏念点点头。
自从荀况正是接受了帝国任命之后,显然比起以往要忙碌了许多,诸多事务,单靠伏念和颜路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将他一起叫来,我正好有事情,要找你们商量!”荀况撂下这句话后,又关上了门,仿佛是对二人之前的小动作,表达不满。
然而,不等两人转身,一道好听的声音却是从身后传来。
“看来,两位师兄又惹师叔生气了。”
“子房,这回你可猜错了。令师叔生气的,可不是我们二人。”颜路轻笑一声,对着张良说道。
“让我猜猜……”张良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略微闭上眼睛,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想必,应该是孔鲋师叔,或是淳于师兄,又做出了什么义举吧……”
听闻张良的猜测,颜路收起了笑意,虽然还是温文尔雅的样子,但是看起来也没有先前那般随意轻松了。
如今儒家虽然是小圣贤庄当家,但是鲁地的孔鲋却依靠着孔丘后人的身份,隐隐之间算得上自成一脉。
而能令荀况生这么大气的,想必,也是他们了。
“子房,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伏念的脸色微微一沉,目色凝重地问道。
孔鲋同样乃是儒门之人,若是处理不好,同样会波及到小圣贤庄。
“倒也算不得是什么风声。”张良摇了摇头,随即却是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如今的临淄城中,普通百姓,可谓已经人尽皆知了……”
“什么人尽皆知?”伏念脸色又凝重了几分问道。
“胡亥公子的贤名……”
………………………………
第三百九十八章 陪都
“胡亥公子?”伏念微微一愣,印象之中,似乎并没有真么一个人物。
“看来,师兄似乎并不关心这些啊!”张良有些感叹地说道。
一旁的颜路略微沉思了片刻之后,反倒是说道:“这个胡亥公子,莫不是那一日在朝会之上,极力劝诫皇帝以罚代死的那位公子?”
如此一说,伏念倒是也有了映象,同样问道:“若是我没记错,这位公子,看起来也就八九岁的模样吧。”
“只是这么小的年龄,却能在民间有如此大的名声,恐怕……”颜路话说一半,随即却是生生地止住了。
“恐怕,这位小公子,不是自幼聪明绝顶,便是背后有高人相教!”荀况低沉的声音,从房门之内传来。
颜路略微苦笑了一声说道:“进去吧,莫让师叔等急了。”
“你先前说,民间对胡亥公子的风评极为之好?”刚一进屋,荀况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正是!”
“哼!”荀况轻哼一声,随即冷笑着说道:“有那帮子急于求成之人,不奇怪!”
“师叔是说,孔鲋师叔?”
“除了他们还能有谁!”一提孔鲋,荀况便有十足的怒气,“如今,就连皇帝,都已经对这个名字熟悉至极了!”
“师叔,有这么麻烦吗?”颜路皱眉轻声问道。
“哼!庶民如何,皇帝自然不会管。”荀况背过身,眼神之中满是忌惮之色,“但是,如今闹得满城的庶民人尽皆知,你们以为背后没有人吗?”
“师叔的意思是孔师叔再替这胡亥公子宣传?”伏念同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只怕,还有不少世家参与在了其中啊!”荀况再度一叹。
自从荀况当上了司徒这个位比三公的职位后,鲁地的孔鲋一派同样是水涨船高。借着荀况的声势,与不少朝臣世家走近了。
而今日,从荀况听了嬴政的治学制度之后,他便已经明白。这位皇帝陛下,对世家,有着天生的反感。
加上如今他们已经入了帝国这潭浑水,自然需要无时无刻不小心朝堂之上的暗流。
“师叔,你打算怎么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