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往事,件件在目!
但这一切,都将逝去,仰望深邃的天空,嘹望苍茫的大地,辽阔壮美的大明江山呀,我曾负你,但更爱你!
愿我今日的付出,洗清我往日的污浊!
我本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还让我洁净地离开吧!
当清兵冲到他面前,朱大典同志毅然点燃引线,轰然一声,三十二人,全部为国成仁。
康熙年间,为保卫金华殉难的朱大典、严万龄、朱万化、朱万仍、朱钰等同志,被入祀乡贤祠和忠烈祠。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赐谥朱大典为“烈愍公”,并在金华通济桥北的双溪驿前,建造了一座高10米、四柱的青石牌坊,横额上勒刻“表海崇勋”四个大字。
人性虽然诡异,但并不复杂,内心高尚的灵魂,虽有一时的污垢,但终将会回归高尚!
谨将此言奉献与王之仁、朱大典两位特殊的“好同志”。
隆武朝的覆灭
拔掉金华这个“反清钉子户”后,博洛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在浙东灭掉了鲁监国,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福建的隆武“伪政权”。
对于顺利干掉这个“伪政权”,博洛已有八成的把握。
因为据他的“优秀统战干部”——苏忠贵同志汇报,隆武朝中最大的实力派郑芝龙,已准备弃“明”投“清”,进见礼就是福建省及隆武帝。
苏忠贵带来的情报是真实的。
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一心把朱聿键推向皇帝宝座的郑芝龙,今天为何要出尔反尔,反戈一击。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两个字——利益。
当年郑芝龙拥护朱聿键上台,目的就是利用这位兄弟的牌子,在福建把郑氏家族打造成一个产供销结合、党政军一体的超级托拉斯。
但他很快失望了,在大明伟大领袖朱元璋同志277年“重君忠君”的愚民教育下,上到公卿大臣,下到平头百姓,并不买他的帐,愣活生生地把他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理想消灭于萌芽状态。
还有,那个每天都在做着“中兴大梦”的隆武帝,也没有掉进他设计的“温柔陷阱”里不可自拔,反而“布袍蔬食、晓夜焦劳”,整天价就是让他无私奉献——“出钱又出兵”。
后来,因为“二郑(郑彩、郑鸿逵)降爵”事件,隆武帝与郑氏家族的关系一下子降到了零度以下。
这个事件是这样的。
隆武帝为援助江西建昌的“反清义师”,曾令郑彩出兵杉关予以增援,但郑彩在到达杉关后即按兵不动。
无论监军张家玉如何催促,郑彩依然不理不睬、置若罔闻。
后来听到清兵将至,郑彩干脆拉起队伍一走了之。
张监军自然无比愤怒,立刻上疏向隆武帝大告御状。
隆武帝也不客气,马上行使皇帝职权,下诏削去郑彩的伯爵。
但郑彩的事还没平息,又冒出了郑鸿逵擅自令部下黄克辉从浙江江山撤退回闽的风波。
隆武帝这次更不客气,先下诏怒气冲冲痛骂郑鸿逵“空耗军饷、无故脱逃”,然后将其太师的职务降为少师。
对郑氏家族的极度失望,再加上黄道周北伐的失败,使隆武帝离开福建,重找靠山,转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湖南招抚大顺军的成功,使他充满失望的眼睛,又闪烁出一丝希望的光芒。
由于他并了解堵胤锡与何腾蛟的分歧和矛盾,加上对何腾蛟这个“南阳故人”的偏爱,使他把招抚成功的帐都记在了何总督的头上。
现在他认为,“地广粮又多、兵强马又壮”的何腾蛟同志是一个“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的好同志,于是决定,去找这位同志“共创伟业”。
他找这位同志的计划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御驾亲征,借此把国都由福建的福州迁到江西的赣州。
第二步:如江西用兵得手,则乘势让西边的何腾蛟北伐,东边的郑芝龙配合,南边的两广提供后勤保障,自己则坐镇赣州居中指挥。
如江西用兵不利,就直接向湖南转移,在长沙建立新国都,利用水网密布的三湘大地与清军打一场持久战。
他的“两步走”计划,得到了江西督师万元吉的热烈响应,万督师给隆武帝上疏,大谈特谈赣州的重要性,双手双脚地欢迎皇帝陛下移驾赣州,领导抗清工作。
隆武帝不准备再犹豫下去了,他于12月16日离开福州,12月26日到达赣闽交界的建宁。
隆武帝的行动意图立刻被一个人察觉了。
这个人就是大清江西省军区司令(江西提督)金声桓。
金声桓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大清东南最高行政长官洪承畴报告,认为事关重大的洪长官与博洛商议后,迅速抽调柯永盛、高进库等“伪军部队”赶赴江西,协同金声桓作战,力争抢在隆武帝末移驾前将江西全境一举搞定。
1646年3月24日,金声桓等部攻克江西吉安,随之会同柯、高两总兵向赣南方向进发。
隆武朝的江西督师万元吉,计划在皂口据险扼守,但基层士兵战无斗志,纷纷南逃,清军马上乘虚而入。
6月8日,清军少量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赣州城下。
于是,隆武朝的最后一场大战——赣州保卫战由此打响。
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隆武帝也是精心布置、周密安排。
在官员安排上,隆武帝一口气把江西督师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离任的江西巡抚李永茂、现任的江西巡抚刘广胤四位省部级“高干”都“空投”到赣州,就近指挥。
兵力安排上,除原有的江西兵(赣州守将吴之蕃、张国祚统领)外,隆武帝把所有能调动的兵都填了进去。陆续有云南兵三千(滇将赵印选、胡一清统领),两广兵七千(粤将童以振、陈课统领),两湖兵二千(湘将曹志建统领)等多省联军到达赣州,参加战斗,明军在赣州的总兵力即达到四万人以上。
为鼓舞大家的士气,隆武帝再一次发挥自己的文学专长,把赣州赐名为忠诚府(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发挥专长)。
另外,为了保证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们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隆武帝还指定了一个前敌总指挥——江西督师万元吉。
万指挥第一次指挥这么多的兵,进行如此重大的战役,心情真是既紧张又激动。
他没有打过仗,却似乎很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让各军扎牢营寨,抓紧时间休息,然后自己静静地坐下来,等待一个人的出现。
这个人,就是以前曾“修理”政府,现在却“护理”政府的海盗头子罗明受。
这位海盗头子的手中,现在有一支数量上千的“海军队伍”。
万指挥要的效果,就是随着这支“海军队伍”的到来,大明军队将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一鼓作气击败由“单一兵种”组成的清军。
但金声桓不是“稻草人”,会傻乎乎呆在那里,等明军聚齐了再挨刀。他派人先侦察到了“大明海军”停泊的港湾,然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组织了敢死队,跑到军港里见船就烧,见人就砍。
黑夜中,没有陆军掩护的“大明海军”几乎成了挨宰的菜瓜。人员、船只损失近三分之二,后来幸亏万指挥及时派兵救护,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没能救人反被人救的罗明受同志,只得领着残兵败将离开了这块令他伤心欲绝的地方。
“大明海军”这一败,导致万指挥威信大损,各路人马的指挥官都对这位只会纸上谈兵的前敌总指挥充满了轻蔑和鄙视。
这当口,金声桓却活跃起来,趁机带兵使用逐一操练、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打跑了两广兵,再干掉了云南兵。
金声桓连胜三仗后,其余增援赣州府的指挥官们一看这位“金兄”竟然如此生猛,纷纷抬腿走人。
一天之内,明军只剩下了城内的六千多人。
扫清外围后的清军,在9月19日后开始全面包围赣州城。待城内弹尽粮绝后,10月3日,全军出动,实施最后的攻城作业。
经过一天半的紧张作业,10月4日中午,赣州陷落。
万元吉、杨廷麟在城破后,双双投水自尽。
死前,他俩向福建方句叩拜,为没能顺利完成工作,而向隆武帝致以深深的歉意。
但他俩并不知道,他们敬爱的隆武帝,已经再也无法再收到他们的道歉了。
因为这位可怜而倒霉的皇帝,已于八月二十七日,在福建长汀以身殉职!
隆武帝在清军进入江西时,就预感到自个儿去找何腾蛟会师的想法有可能要会落空。
为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他派出使者,拿着自己的手敕,去长沙命何腾蛟派出精兵一万,来江西的湖东地区“接驾”。
后来,随着局势的恶化,同样的手敕他又发了一道。
在隆武帝两次催促后,何腾蛟派出郝永忠、张先壁率领一万多人,组成“迎驾军”,分左右两路,从长沙出发向江西进发。
但在两人上路时,何腾蛟又私下授意他们,此次“迎驾军”行动的原则是——慢慢走,等等看。
他这样做,是感到在湖南独立当“一把手”实在是过瘾,没有必要再找一个无用的上级来管束自己。
对于何腾蛟命令心领神会的郝张两人,一路上果然以老牛拉破车的速度向前推进,5月17日从长沙出发,9月2日才到达郴州。到郴州后,就以前方出现重大“敌情”为由,任凭隆武帝的使者杨守明、路太平怎样死缠硬磨,就是再也不前进一步了。
隆武帝至死也没见到这支“迎驾军”的“一兵一卒”。
就在隆武帝翘首企盼“迎驾军”大驾光临时,也“死马”当作“活马”用,布置郑芝龙派军队守卫福建的门户——仙霞关。
但郑芝龙己决定不跟着隆武帝再混下去了,他以福建沿海出现海盗为名,紧急收缩军队,将仙霞关的“郑家军”撤到自己的老巢泉州、安平一带,准备以此为基地与清军讨价还价。
清军于是不费一刀一枪就越过仙霞关,进入福建。
由于郑芝龙大规模收缩军队,进入福建的清军自然无仗可打,直接大踏步地向隆武帝的行在“延平”推进。
危险正一步步向隆武帝逼近。
8月21日,感到延平已经无法立足的隆武帝起驾西行,率领五百多名御林军准备赶往明军重兵集结的赣州。
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赶到赣州前线,用自已的名号来鼓舞士气,打赢赣州保卫战,扭转战局,重振乾坤。
隆武帝不愧是一个“把书籍当作生命、活到老、学到老”好皇帝,即使在战火纷飞的转移途中,也依然带了十车书,边走边读、怡然自得。
8月26日,他们一行人到达福建长汀,当晚停驾于此地。
次日凌晨,有大队身着明军军服的人急叩汀州城门,声称护驾。
守门士兵大喜过望,连忙大开城门,迎接亲人。
城门一开,被迎进城中的“明军”见房就烧,见人就剁。
原来这些“明军”,乃是清将李成栋派出来实施“斩首”行动的“特种部队”。
当这些“特种部队”冲进隆武帝的住所时,隆武帝闻乱惊起,持刀抵抗。
“特种部队”也不淮备捉活的,一阵乱箭之下,隆武帝壮志末酬身先死。
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皇后曾氏和不满月的皇子。
隆武帝的忽然被难,标志着南明第二个正式政权——隆武政权的灭亡。
这个政权从建立到灭亡,也仅仅存在了一年零二个多月。
在隆武帝死后的二十二天后,志得意满的博洛开进隆武朝的“故都”福州,降下了这个政权最后的一面旗帜。
在结束本章前,我试着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探讨一下鲁监国和隆武帝,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败逃,一个覆灭。
我认为,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两者都缺乏一块可以维持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隆武帝虽然得到了除浙东之外南方各省的承认,但真正可以获得兵源财源的“根据地”,却仅仅只有一个福建省,而鲁监国则更少,仅有一个浙东地区而已。根据地小,可以获得的兵源、财源就少,也就缺少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资本。
二、政权与人民的“两张皮”。
根据地小,而为了维持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又不得已对这一块“巴掌大根据地”上的人民,加大征粮征税征兵的力度,结果弄得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崇祯时代还要下降。
“理想很崇高,面包很重要”,让“根据地”的绝大多数的人民勒紧裤带、饿着肚子支持伟大的,但却丝毫不能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中兴”大业,的确是勉为其难!
三、两者都没有一支能独立指挥的军队。
无论是朱以海,还是朱聿键,都是借助“军阀的枪杆子”才混上台的,这就出现了“帝(皇帝)”指挥不了“枪(军阀)”,而“枪”却在自行其是。
“帝”追求的是长远目标,而“枪”追求的是保护既得利益。两者追求的不一致,最后的结果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