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殉葬嫔妃的家属倒是可以从优抚恤,大体是授以一定的官职和金钱上的补偿,史书中称这些家属为“朝天女户”,这是用家人生命换来的荣华。
明王朝各代皇帝的嫔妃究竟有多少数,史书没有统计,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以皇帝在位的时间算,活得越久通常就养的越多。所以《芹城小志》就记载明世宗嘉靖是嫔妃最多的皇帝,因为他在位四十五年,活了六十岁,皇帝的高寿是嫔妃们最大的不幸。
当然,也有些嫔妃受到皇帝的宠爱,于是母以女贵,兄以妹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绝大多数是无辜被选入深宫之女,用泪水和孤寂埋葬了青春,甚至是受尽摧残的不幸者。这也是侧面反映了帝王生活的残酷、腐朽和放荡的情况。
智慧悟语:俄国小说家戈果尔有句名言:“如果你的脸歪曲了,责怪镜子是没有用的。”
更大的问题是,人一旦位居高位,就老是忘了照镜子。
73。美女们的宫变
明世宗嘉靖是个好色的皇帝,他的好色实在可以媲美明武宗正德,不同的是武宗强取豪夺,而世宗却是用“选纳”的方式为自己找了个看似正当的手段和理由。
明世宗为了选纳民女入宫,担心引起非议,便召集群臣公开说明自己的用心:“我选淑女入宫是为了多生几个儿子,但我担心到处选女人会骚扰了百姓,又怕不了解内情的人说我好色,其实我是为了‘广嗣’,情非得已的。”
话说完了,便派侦骑四出,单单在嘉靖九年,一年间就选了一千二百五十八人入宫,为历代王朝的后妃史写下一页空前的记录。
算算明世宗大选妃的那一年,他不过是二十四岁的大男生,选了一千二百多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入宫,如果夜夜春宵,一天换一个,也得将近四年才轮得到一回,当然这些嫔妃中一生未曾受到皇帝宠幸,而在深宫中虚耗青春变成老处女的,恐怕也就所在多有了,这是怨。
怨气积累得太深,忍不过,自然就起来造反。明嘉靖二十一年,宁妃王氏和宫女杨金英就连合了一位妃女,趁世宗熟睡后偷偷进到寝殿之中,用绳子紧勒住世宗,直以为世宗已死了才走开,但其实世宗只是昏死,皇后方氏据报赶来相救,才保住一条活命,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宫变”。后来被论罪斩首的共二十六人,据载行刑那天,大雾弥漫,三夜四天不散,一股冤气笼罩人间。
智慧悟语:“掩耳盗铃”在自以为是的人看来,是合乎逻辑的;但在旁人的眼中却是可笑的。
一个人执意犯错,全世界都知道,却只有自己不知道,到头来只会使自己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74。神不神,天知道
明末第四个皇朱翊钧,庙号神宗,年号万历。
神宗在位48年,明代16个皇帝中,他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昏庸的皇帝。
史书记载神宗在位期间,整整有二十几年是不上朝的。他日夜躲在宫中喝酒,每餐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怒了就无故打人,被他无辜打死的宫女和太监就不下千人。这是酒。
神宗后宫佳丽有上千人,虽然他有心爱的郑贵妃相伴,但他的八子十女是八个不同的女人所生。这是色。
万历二十四年,他以为儿子办婚事为名,下旨取库银二千四百万两。宫中的钱不够,他就提取各府、州、县的积蓄,造成明朝的国库一空如洗,这是财。
神宗孩提时代,受教于辅臣张居正,但张宰相执教甚严,神宗怀恨在心,等张居正死了,竟然想鞭尸泄愤。这是气。
神宗死后,史学家说他:“凉薄寡恩,贪财好色。”是盖棺之后的定论。
其实,一个皇帝如果想无为而治是应该要懂得如何授权,而又有值得授权之人的。
张居正算得上明王朝中不世出的一位宰相。他厉行“一条鞭”法,对政治、军事、经济的改革,俱见成效。
但张居正对于神宗不假辞色的家父式教育是神宗所不喜的。神宗小时候喜欢练书法,他偏不准,还说些李后主、宋徽宗就是因此亡国的道理来劝。神宗喜欢金银珠宝,他又说:“明君贵五谷而贱珠玉。”让神宗觉得碍眼、委曲。
等张居正死后,神宗就立刻抄他的家,并且把“罪行”诏告天下。整个明王朝也因此而失去重心,逐步走向灭亡之途。
智慧悟语:成与败有时只是“选择”二字而已。
在那些销魂荡魄、国色天香的六宫佳丽,与犯颜直谏、据理力争的大臣之间,神宗选择了前者。
75。怪癖误国的天子
明末的第二个皇帝熹宗,年号“天启”。熹宗从十六岁登基,二十三岁就死了,只短短在位七年。
在位时间不长,留下的荒唐事迹却一箩筐。
熹宗有一种怪癖:喜欢自己当木工。整天拿着刨子、锯子、量尺制做各种小型的宫殿、楼阁,完工后觉得不满意就拆,拆了又重做。他曾仿制一座干清宫,玲珑精致、手艺非凡,堪称是当今“小人国”的始祖。
熹宗的第二种怪癖是喜欢颠倒乾坤、阴阳错置。有一年盛夏,他在宫中闲得发慌,就领着一干太监穿着厚重的冬衣,玩起“雪夜巡视”的家家酒游戏,弄出中暑的笑话。
嬉游无度的熹宗把自己弄得体弱多病,终于在有一次划船时跌落水中,救起后沈疴不起,也就英年早逝了。
如果把局势放大来看,明朝天启初年,正是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党”知识份子最烈的时期。朝廷内宦官专权腐化不堪,那皇宫外呢?在《湮没的辉煌》一书中,有段精辟的分析天启五年的夏天,整个中国都在呼啸的棍棒下呻吟。棍棒声中,华北和甘陕大地饿殍遍野,昏黄的天幕下,灾民在拣拾树皮、草根、观音土、甚至粪便填充饥肠。那个二十年后将要戴着一顶斗笠闯进京城的李自成,因为借了富绅的“驴打滚”无力偿还,此刻正被木枷铁镣绑在毒烈的太阳下示众。而山海关外,努尔哈赤正在调动他攻无不克的八旗子弟,向着宁远—这个明王朝在关外的最后一座据点—悄悄地完成了战略包围。
“明亡不在于崇祯,而在于万历、天启。”清朝嘉庆皇帝的这句话,正呼应了这样的形势。
智慧悟语: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说:“未来会在一天之中同时到来。”
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你的踌躇和没落就是敌人大步前进的最佳时刻。千万不要以为“未来”还很远!
76。吃人的朝代
崇祯元年,地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遭到大旱袭击,短短之十年间干旱蔓延,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一时间赤地千里,黄河的水干了,汾水、漳河、洛水也都见底。
大荒的结果是百姓无米可炊、无粮可食,只好抓虫子吃,继而吃草根和树皮,到后来就只好吃人了。这真是个惨绝人寰的年代,干旱地区的百姓,十个人中就有五六个饿死,没死的便流亡各地,变为强盗或加入农民军。
那时期的“人相食”已严重到如此景况:有小孩子或落单的行人,一出城外就没了身影,隔不久便看见有人在门外“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吃的就是这些已剩下皮包骨的可怜鬼。
“皮尽心伤生趣穷,疏条犹自舞长风”;“食寄荒野栖在路,行人哪不泪潺潺”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时的惨况,其实是太文雅了。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而所谓妖孽无非是天灾、人祸。明朝之所以灭亡,跟崇祯年间那一场史上历时最长、范围最大的大干旱,脱不了干系。
时人张明弼写了一首《人啖人歌》,其中片断,大意如此:“可怜我饿得只剩一层皮,不能充作老父三天的粮食,老父若念我,希望将我的残骨埋在深沟野壑,别让他人捡去磨碎了,当做糊浆吃。”闻之令人动容、令人鼻酸。
而这样的惨况却没能引起崇祯皇帝的重视,仍然为了征兵募粮逼迫地方府县“严为催科”,百姓的旧税还没缴完,新税赋又来催收,地方官吏为了交差也只得敲诈勒索、动辄杀人,一时间主昏臣迷、天下大乱。
有道是:“天步之艰如此,人谋之失如彼,天人俱失,何以为国?”有这样的君臣,岂不呜呼哀哉!
智慧悟语:天怒加剧人怨,人祸激化天灾。“不幸”是因为“愚蠢”所带来的惩罚,更糟糕的是“不幸”深具传染力。
千万不要为一个恶灵打开门,因为其他更恐怖的恶灵一定会跟着来。
77。崇祯五十相
明思宗在位十七年,因鉴于朝政积弊已深,百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祭出“治乱世用重典”苦撑明末残局。
但明思宗刚愎自用、刻薄残忍,自他的爱臣温体仁死后,一时找不到他中意的人,就一再玩起内阁大搬风的把戏。
《崇祯帝·明帝列传》一书记载,崇祯一朝,各部尚书被更换的,总计吏部十三人、户部八人、礼部十一人、兵部十七人、刑部十六人,工部十三人、都察院十三人,所谓的七卿大员每人平均的任职时间不到一年三个月。而位居要津的内阁辅臣也用了五十位,后人称为“崇祯五十相”。
至于各省巡抚,府县司官被撤换或重处的,更达数百人之多。这样的用人无度终于导致众叛亲离,思宗感慨地说:“君非亡国之君,而臣皆亡国之臣。”感慨归感慨,事实是:明朝灭亡了。
如果说该“君死社稷”的皇帝,论排名,崇祯决不该是明朝第一人。放荡游嬉的武宗,破选妃记录的世宗,听信宦官之言而致“土木之役”的英宗,不理朝政,不批奏章的神宗……明朝皇帝有一大半都早该上煤山去自缢,只是思宗总揽了列祖列宗的恶果罢了。
张岱的《烈皇帝本纪》有番话说得透彻:“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致十七年之间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觉有一番变革,向后思之,迄无一用,不亦枉却此十七年之精励哉。”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常都是由士大夫在台上围着一个人做戏,问题在于有仁心又有智慧的皇帝实在太少了,大家照着戏码演,时间到了就下台一鞠躬,幕起幕落之际,暮霭沉沉,只剩千年一叹!
智慧悟语: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的名言:“人类的历史愈来愈变成是一场教育与灾祸的竞争。”
从教育的学习和省思中,不要犯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摆脱错误的思考,并且全力以赴,你是否注意到你自己?
78。水淹开封城
明朝崇祯年间,李自成率农民军起义,于崇祯十五年率大军攻打明朝重镇——开封城,并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硬是将开封围困了五个月。
明廷守将高名衡因城中粮草殆尽,骡马也全被吃光,竟炸开黄河大堤,想借暮秋洪水淹没农民军。
一丈多高的洪水冲破开封城门,虽然溺死了数万敌军,却也让百万人口的开封百姓葬身鱼腹。
当李自成奋力救难,运粮济民之际,明思宗却下令奖赏开封守城将官,终于激起巨大民愤,加速明朝灭亡之路。
一个朝代的兴衰,事实上都有迹可循。
相对于明朝历代君王的荒淫无度,百官的受贿贪渎、极尽搜括弄得民不聊生的境况,农民军主帅李自成即时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并且明文规定农民军所到之处“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于是中州百姓称庆,视为王师。
李自成能够在短短数年间,由所部千余人,迅速发展壮大为四、五十万人,由明廷的“剿寇”,攻守易位为农民军的“灭明”,这样的形势变化,岂不令人深思。
智慧悟语:荷兰印象派画家梵谷曾经说过:“伟大的成就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完成的,而是一连串细微的事情的结合。”
一个能够审时度势,提出正确的因应之道的人,一定能横越所有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一番伟大的生命成就。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79。周皇后之死
明朝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的大顺军包围了紫禁城,城破之际,明思宗在乾清宫召来周皇后,含泪对周皇后说:“大势去矣,尔为天下母,宜死!”
周皇后起身说道:“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说完便哭着走回坤宁宫,悬梁自尽了。
其实,史学家眼中的周皇后是一位才德过人的女子,她常对明思宗提呈一些国事上的建议,甚至对思宗的重大过错也能提出振聋启聩的批评,诗人曾对周皇后的识见形容“二十一史资内治,四千年事鉴明时”。如李自成大军直逼京师之时,周皇后就力主迁都江南以图振兴,可惜的是思宗刚愎自用、犹疑不决,最终并没采纳周皇后的良言,而误了家国,连带也让周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