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豪不承认他是中国人或香港人,他拒绝学讲中国话。有一次,有人叫他中文名字“李国豪”他也火冒三丈,他要人家叫他的英文名字“Brandon Lee”(普拉顿·李)。
李国豪甚至不愿人家提他的父亲。这一方面是他不愿背父亲的盛名,一方面又是他想竭力摆脱他父亲的“丑名”。他说:“我不想人们只知道我是李小龙之子,我不想坐在父亲的魔毯上登天,但这很不容易。当然,我也有责任,谁叫我不去做牙医?”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群记者问他李小龙对你的影响时,他怫然不悦,怒冲冲地作出退席的姿势。
那时,香港影视界和新闻界的人,几乎没人对李国豪有好印象。
李小龙生前好友陆正,回忆李国豪在港拍片时他们的一面之缘。在李国豪离美赴港前,母亲莲达有这样的交待,她说你在香港有事可找陆正,陆正是你父亲在嘉禾的同事,是你父亲的挚友,你父亲主演的《龙争虎斗》是他担任摄影。莲达要儿子转达她对陆正的问候。
别的都不说,就论年龄,陆正是李国豪的叔辈。小时候,陆正还抱李国豪坐在他膝盖上嬉耍。且说李国豪来“拜访”陆正,一副盛气凛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他只是说:“我想看看你是什么样的。”当陆正问起他母亲莲达的近况时,他说他不愿谈,现在唯一想的就是练功。陆正以为他是个不懂世事只迷练功的白痴天才,看过他的拳脚,却大失所望。
在香港,唯一能和李国豪投机的是女星简慧真。简在《龙在江湖》中与李演对手戏。简慧真与李国豪要好,不是因为她的姿色媚态,而是因为她也是混血儿。香港的传媒没有爆出他们的绯闻,因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7年后,李国豪暴毙的噩耗传来香港。《明报》记者电话采访简慧真。简在电话中泣不成声,致使采访中断。稍后记者再挂电话,简母接话机说简慧真在洗手间痛哭。简问她母亲,是不是因为愚人节,记者在恶作剧?
李国豪最后步入跟父亲一样的噩运。他从懂事起,一直未能摆脱父亲的阴影。制片商请李国豪拍片,并非看中他的功夫和演技,而是要创造“李小龙复活”的奇迹。
李国蒙跟父亲,除了血统的差异,外貌差异极微,简直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当然,李国豪比父亲要高大,李小龙身高1.73米,正常时体重59公斤;而李国豪身高1.83米,体重73公斤。
制片人为了迎合观众,要求李国豪完全模仿李小龙,甚至连一招一式;一蹙一睁,以及发力搏击时猛禽似的怪叫都要跟李小龙一样。
对此,李国豪非常反感,他常跟他父亲一样,因意见不合而跟导演制片发生争执,甚至以罢演相威胁,他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大不了去扫街,还怕个啥?”他冷静时,曾向传媒说自己的苦衷和期望:“我不希望靠父亲的威名才被人接受,我要自创新形象,这样才算符合我父亲的基本精神。”。
他同时对导演只重动作而轻表演的做法极反感。他认为这不是他的戏路子,他也不会违背自我走父亲开创的戏路子。他说:“我父亲先是个武术师,继后才是演员。我是一名演员,只不过我也懂功夫而已。”
执拗的李国豪最后仍是跟他父亲一样,以折衷的方式屈服导演制片的意图。原因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最后向票房价值投降。因为一个领衔主演演员,拍不出卖座的影片,就等于宣判了他艺术生命的死刑。
李国豪毕竟是李国豪,虽然他占尽身材魁梧的优势,但无论演技、功夫、气质等都比他父亲要逊色。也难怪,他初出茅庐,便挑大梁。而李小龙磨练了多年,还在好莱坞的银幕跑龙套。正因为李国豪模仿了李小龙,更因为他是李小龙的儿子,这部在艺术上不算精品的《龙在江湖》,在商业上仍是成功的。
《龙在江湖》之后,李国豪在美国片约不断。1991年,他的《浴血蛟龙》一片被20世纪福斯公司看好,找他一下子签了三部影片的片约,全是领衔主演。其中两部“龙片”,一部“乌鸦”。
李国豪得“龙”的荫庇,运气较他父亲好得多。30而立,一心想当功夫演员的李小龙,30出头还在好莱坞影坛跑龙套,他死前已是大红大紫,好莱坞仍打算小心翼翼地跟他一部接一部来。而李国豪一家伙就签了三部,此时,他才26岁。
1692年,李国豪的《龙霸天下》公映,各方的反应良好。他的功夫演技已成熟,龙片的制片人罗勃·罗伦斯高兴地对人说:他父亲在银幕上造型紧张,Brandon(李国豪)则轻松得多,新潮、过瘾。Brandon是中国和美国的,而李小龙则是纯中国的。龙片公映,李小龙迷们惊叹不已,说是“龙的复活”,“东方功夫影帝再世”,“李小龙第二”。
已是花甲之年,住在旧金山德利市的功夫黑带十段卡斯楚说,二十多年前,我跟李小龙交过手,也亲眼看过李国豪练功,那时李小龙举起一块木板,要刚学会走路的小国豪抬腿踢它。现在我看到《龙霸天下》片中的李国豪,简直就以为李小龙复活了!
影片成功,李国豪自然收入不菲。他在华利山的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幢私寓。他谈了一个女友,制片公司的故事编辑丽莎·赫顿,俩人同年,情投意合,同居于华利山的爱巢中。
自从香港一别,1991年于仁泰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再见到李国豪。他说李国豪比以前要温和多了、礼貌多了,大概是年龄的增大,人懂事了。
在香港与李国豪合作过的高志森,这一年在美国的电视上见到李国豪。李国豪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对记者问起李小龙一点也不反感,还大谈李小龙的电影及功夫,说要学习父亲的长处,比父亲还出色。高志森惊喜不已,感慨李国豪确确实实明智多了,他已意识到他父亲盛名对他的帮助,但他不为盛名所累,要走自己的路。
李国豪性格演技正成熟,事业如日中天。
1993年4月1日零点30分。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威尔明顿市的电影片场,正在上演一出人间悲剧。摄影机下的李国豪手提一袋食品,与他演对手戏的迈克尔·麦西(Michael·Massey)站在20英尺外,手持一把0.44口径手枪,枪声一响,李国豪应声倒地,鲜血四溅。
此时正在拍电影《乌鸦》的枪战镜头。
片组的人先是一愣,继而震惊哗然——假戏真演,李国豪中的是实弹!大家急忙把李国豪送医院抢救,12小时后宣告不治身亡。李国豪中弹直到死,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未留下一句遗言。
据参与抢救的外科医生麦摩利称:李国豪的死因是失血过多,肺部充满液体,无法呼吸。据X光片显示,背椎骨被一块圆形金属物击中,而腹部伤口,直径几乎1英寸。
疆耗传出,世界震惊,尤其是港台、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反应强烈。传媒纷纷报道这一噩耗,并追踪及探讨李国豪的真正死因。
翌日,医生在检尸后,宣布李国豪是被一颗零点44的子弹击中的。因此最先的传闻是谋杀,第一“嫌犯”理所当然是开枪的演员迈克尔·麦西。
24小时后,谋杀说又被推翻。迈克尔·麦西是按剧情开枪的,他认为他拿的枪里装的是“空弹”(没有弹头的空弹壳,但里面有火药,扣动扳机后,仍能冒出火花硝烟及响声)。最重要的是,迈克尔·麦西只管拍片时使用枪,而不准备枪,枪是道具总管交给他的。
道具总管自然成了第二“嫌犯”,他称:他只保管枪支,装弹药的是特技人员。
第三“嫌犯”的特技人员称:他装的是“空弹”,装完后,又交给道具总管。
据传媒分析,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可能特技人员装的是实弹而非空弹,道具总管未检查就收下。可能是道具总管将枪里的空弹取出,换上实弹。可能是迈克尔·麦西自己换上的实弹。
谁也没料到会出事,自然也没谁去监督从装弹到开枪的整个过程。并且,不是马上装弹马上开枪,准备好的枪,有时会延误几天才使用。
因此,这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却都又证据不足。
警方观看了李国豪中弹的毛片,并会同枪械专家检验了枪枝弹药。他们提出两种设想;一是装有实弹;二是枪膛里原来就有一颗弹头,装枪者与开枪者都懵然不知,因空弹壳里有火药,其推力仍可将弹头射出,在近距离内仍有较大的杀伤力。
李国豪的死有两种可能:谋杀与意外。
如是意外,这种事故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却是让李国豪给撞上了。据健身房的老板戴维斯说;出事的三小时前,我们还在一起开玩笑,李国豪喜孜孜说,过两个月他就要跟丽莎举行婚礼,做新郎官了。
如果是谋杀,仇人是谁?是片场的当事人及目击者?还是隐在幕后的人?甚至有人怀疑是其父李小龙的仇人,而寻他儿子雪恨。枪支保管不严,予人的可趁之机实在太多。
警方与记者均对李国豪的品德及行为作了调查。少数人说他好相处。多数人认为他脾气很傲,不易相处,但又认为他是这种直性子,末听说他与谁有深仇大恨。
李国豪的女友丽莎也承认:不少人认为他很嚣张。其实他是自信、认真、直爽,遇事喜欢单刀直入,很多人对此受不了。
不少记者分析,不排除李国豪有仇敌的可能。因此,也不排除李国豪是被谋杀的可能。
《乌鸦》是一部很邪的电影。
片名本身就邪,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乌鸦被视为一种不吉利的鸟。而在摄制过程中,片场连连发生意外事故——好几个工作人员受伤或闯祸。
《乌鸦》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李国豪所饰的摇摆乐歌手与他的女友双双被毒枭杀害,李国豪从阴间里还魂而出,为其女友复仇。这就是说,李国豪在电影中必须死一次,那当然是假死。谁也没想到:假戏真演,李国豪真的死了!并且永远不能还魂复生!影片已拍了七八成,还有一周便可封镜。
这使人联想起李小龙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片名被人认为也是不吉利的。李小龙九死一生闯上塔顶,所获得的只是一句关于生与死的铨释:“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中国人忌讳在生的时候谈论死,李小龙却偏去触这个大忌。于是,宿命论者多了一条证明其学说的佐证:天意如此;
若真是如此,老天爷也太不公道了:李小龙只活了32岁,李国豪才28岁!
李国豪英年早逝,港人与世界影迷扼腕叹息。
李国豪葬在他父亲李小龙的墓旁,面对着两座坟墓。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莲达,心情是多么地沉重和悲痛!
至笔者此书杀青之时,仍末获悉美国警方关于李国豪死因的确切定论,仍将以极模糊的初步结论“死于非命”悬之于世。李国豪之死,与其父惊人地相似,这将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父子俩都是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强者,而最终逃不脱命运对他们的主宰——这是为什么?难道真如古代先哲所说“至刚者折”吗?
芳草萋萋,墓地摆满了影迷献的鲜花……
功夫影帝李小龙……附录
附录
我心中的李小龙
莲达
谨将此书献给富有自由之精神且富创造力的武术家。
择其中之善者,由以之为发端。
在我的丈夫李小龙的心中,总以为他自己不只是个演员,更重要的是他深深体会到自己是个武术家。从他13岁起,为了自卫强身,开始学习咏春拳。19年来,他无时不是以他的智慧结晶来孕化出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与生命之道。由不断的锻炼中来强化其身体;由阅读与深思熟虑中来培养其心灵的力量,19年来他一直是不懈地如此。而这本书便代表了他19年来生命的成果,他的一言一行、思想、观念均包含在内了。
在他一生中无止境地自我追寻自我表达中,他从未须臾中止过探讨、分析与修正其所学之一切;而他主要的资料来源是他个人的图书室,内藏有2000册以上的书籍,包含有各式各样的武术、搏击技术、体育、防卫等等方面的资料。
1970年,小龙的背部受了严重的伤害。他的医生嘱咐他停止功夫的练习,好好躺在床上等背部的伤痊愈。这段时间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难熬与最沮丧的时刻了,他躺在床上足足有6个月,他的脑子闲不下来,便开始工作——结果产生了这本书。这本著作大都是那时所写的;也有些散张的笔记,则是较早或较晚些时候所记录下来的。由他的个人读书笔记中可发觉他特别对一些人的著作感到兴趣与受其影响的,如Edwin L.Haislet,Julio Martinez Castelto,Hugo,James Castello,Roger Crosnierl。(译注,以上所列之诸人,皆系拳击、西洋击剑中有极高深造诣者),李小龙有不少原理与思想是直接受到他们的影响。
小龙原想在1971年完成这本书,但他在电影上的工作却使他无法完稿,同时他亦为这本书的出版可能被人用于歧途而感忧心仲仲。这本书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