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手中地枪杆。
女真人在马背上长大。是天生地骑兵。他们从三处通道冲上河岸。就迅速散开。形成三四十骑一排。滚滚向前。
明军密集地火铳轮射。差不多将前面两排一扫而空。第三、第四排也零落落。遭到手雷轰炸以后。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
虽然建奴地骑兵很快做出调整。但冲击地势头无疑缓了下来。又要越过两道木栅。冲到长枪阵之前。已经失去最初地速度。
密集地长枪如林。一尺多长地枪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这一切对建奴骑兵都构成巨大地心理压力。反倒是马匹因为蒙了眼。只有巨大地爆炸声才能造成干扰。
建奴纪律森严。尽管面对如林长枪。那些骑兵还是冲了上来。不过坐骑受爆炸地影响。骑兵受枪阵地影响。第一次地冲击并不猛烈。明军重步兵长枪阵如坚实地堤防。死死挡住飞蛾扑火般地骑兵。
看到明军的火铳手后撤,阿敏就长出了一口气,这些天他是充分体会了火铳的威力,不过眼前的战局又显示出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让骑兵冲起来,那么火铳手的作用还是有限得很。
看着火铳手撤退后露出的长枪兵阵列,阿敏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他并没有担心,长枪阵是麻烦了些,但只要让骑兵冲起来,他不相信冲不破这个长枪阵。
第一排骑兵撞上明军的长枪阵,并没有给长枪阵造成太大的危害,本身就没有什么速度,一旦失去了速度,骑兵的冲击力就大为下降。
第二排的骑兵虽然受到手雷爆炸的干扰,但还是紧接着冲上来,他们的速度也受到一些影响,比较而言,受到的影响并不算太大。
这是一次火星撞地球似的接触,高速运动的骑兵连人带马撞在枪阵上,巨大的正面至少被七八杆长枪洞穿,骑士与战马的身上都出现多个血洞。
骑兵的冲撞,也给明军带来巨大的压力,一个明军的长枪没有握住,枪杆顶在后面的人身上,虽然有铁甲阻挡,那个长枪兵还是闷哼一声,吐了口血,委顿下去。
不过,明军的枪阵大部分还是顽强地保持着原来的阵型,因为队列靠得很近,即便是一个人受伤不行了,也会被夹得紧紧的,保持阵列的完整。
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一排紧接着一排,虽然投掷兵发疯似的将手雷扔到枪阵的前面,但也无法阻挡骑兵的狂飙突进。
每一排四十余骑,建奴一次投入了两个千人队,分成二十五队,虽然前四队被打残,第五队总算是打出一些效果,紧接着三次冲击,明军的长枪阵也终于开始松动。
“复辽军,必胜!”似乎处在绝境中的明军并没有放弃,更没有退却,依然顽强地支撑着长枪阵不至于崩溃。
而在他们的身后,前两排掷弹兵已经停下来,换了后面三排,掷弹兵则向两翼运动。
建奴的骑兵也遇上了麻烦,前四队没有起到作用,接着又是四队冲上去,虽然冲动了明军的阵脚,但几乎没有一个能过去,明军的阵前,已经堆积了二百多具人马的尸体,还有些受伤发了狂的战马,在阵前乱窜。明军的长枪阵死撑着不动,建奴后面的骑兵也不好直接冲击,到第十队以后,还是没能冲开枪阵,后面的骑兵却再也提不起速度了,面前就是几十匹乱窜的伤马,地上就是几百巨尸体,特别是阵前那些巨大的马尸,严重影响了骑兵的冲刺,成为天然的障碍。
骑兵的速度一慢,不仅失去了冲击力,还要承受阵后飞过来的手雷,战局竟然一下子僵持下来。
趁着建奴进攻势头减缓的间隙,明军趁机将死伤的兵换到后面,后排的长枪兵向前替补,渐渐又将阵型拉了起来。
长枪阵后方不远处临时搭建的敌台上,王国兴面沉似水,虽然做过很多次演练,但是长枪阵直接承受实战骑兵的连续冲击,这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在阵前缺乏障碍物的情况下,建奴的骑兵发挥了最大威力。
面对骑兵冲锋,复辽军有许多种战术组合,但现在能用出来的,也只有火铳手此前的轮射,以及现在的长枪阵。
两翼骑兵只能看住侧翼,防止敌人的骑兵迂回绕击,火铳手则彻底失去作用,成为掷弹兵与辅兵。
“将军,咱们必须要反击啊!”刘文炳在一旁阴阴地说道:“任由建奴这么冲下去,重步兵也撑不住的。”
王国兴点了点头,四个哨长枪兵的表现很出色,但终究会有承受的极限。
“我让轻骑兵冲一下?”刘文炳搓了搓手,阴阴笑道。
“也行,注意不要过多纠缠,”王国兴道,现在必须要想办法减轻正面的压力。
复辽军虽然讲究计划与方案,为此也有充分的设计,不过到了战场上,面对千变万化的战场形势,复辽军将领的应变就显得不够,王国兴这时候才意识到,其实他早就该让轻骑兵从旁边牵制了。
毕竟,要对付骑兵的最有效办法,永远只有骑兵本身。
刘文炳立刻领命走下敌台,跨上战马奔向右翼,他现在是灭虏营参将营官,自然也不用亲自披挂上阵,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也不等不及他去从容安排。
事实上,在王国兴点头以后,出击的命令已经下达,顶在最前面的两个骑兵哨哨官已经开始行动,执行轻骑兵的战术套路。
战术套路与战场情况显然不可能完全吻合,这也需要领军的哨官自行调整和应对,明军摆放在长枪阵两翼的左掖与右掖,行动就不完全一致。
左掖采取的是骚扰,他们掠向建奴骑兵冲阵的中路,投掷手雷,或者是用手上的三眼铳射击,如果建奴不追击,他们就会停下来射击,建奴要是转向,他们就会拨马就走。
左掖派出的兵力也不多,通常是一个旗一百多骑,每次以一队二三十骑为一组,以骚扰为主,建奴还不能不应,要是应的话,对正面的冲击自然要减弱,要是不应,这边上百骑过来,火铳一阵乱射,也吃不消。
左掖是刘文炳原来带过的,风格就有些灵活,秉承的原则就是不停占小便宜。
对明军来说,他们的优势是大虫河的阻隔,建奴的骑兵只能通过有限的通道运动,这就使得他们在河岸这边能够投入的兵力相对较少,不然,灭虏营的轻骑兵也不能这样轻松。
相对来说,又翼的骑兵就比较生猛,他们动用了仅有的一个旗重骑兵,并以重骑兵为锋锐,轻骑兵紧跟在后的阵型,斜斜地向最右侧那个通道杀了过去。
灭虏营一共编了三个哨骑兵,每个哨又编一个旗重骑兵,平时也当做轻骑兵,战场需要,披挂重甲以后,就成了重骑兵,其实还算不上是真正的重骑兵。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七九回 小胜一场
灭虏营的骑兵一出,建奴骑兵的压力骤然增大,不能像刚才一样,肆无忌惮地冲击枪兵的正面,必须要考虑两翼的压力。
因为大虫河的间隔,建奴的骑兵虽然强悍,但始终处于兵力的下风,也无法将主力骑兵全部投送过岸,立时陷入下风。
建奴一直在继续填河,扩大渡河的通道,但一时之间,填好的地方终究有限,能够投送的兵力也很有限。
由于过河的兵力有限,明军又有大队的骑兵,建奴骑兵也难以用速度进行迂回,阿敏试图让骑兵在河滩上集结以后,再发起大规模的攻击,但是明军的骑兵又不停地骚扰,使得他的计划无法实施,最终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填河,以使得大军可以同时渡河,而不会陷入以寡敌众的不利局面。
不过这一次,明军没有放任建奴从容地填河、推进,而是将两个哨的骑兵全都放在第一线,不停地骚扰、狙击;建奴自然也容不得明军如此嚣张,也派出骑兵掩护、策应,大虫河两岸顿时上演了一出骑兵的缠斗。双方不时出动小股骑兵,围绕河岸的控制权,来回追击、攻杀。
与此同时,重新编组以后的长枪兵与火铳手混合编队,也缓缓压向河岸,火铳手再次站到队列的最前面,他们的火铳射程可以覆盖大虫河的两岸,这给填河的军士,以及试图突击的骑兵带来很大地麻烦。
在大虫河畔激战的同时。由破虏营、东江营、镇江营一部组成的东路军,也离开了临江大营,沿着大虫河向北挺近,越来越接近现在的战场。*
阿敏虽然先后派出两个千人队骚扰、迟滞这股明军的行动,不过临江大营距离险山堡并不远。留给建奴地时间与空间都不多。
建奴怎么也没有想到,东路军会给他们设置一个陷阱,用火铳与手雷打了次伏击,杀伤了建奴数百人。
鸭绿江沿岸属于丘陵地带,虽然没有什么大山,或者地形特别险峻之处,但沟壑纵横,加上植被还很茂密。适合伏击的地方还挺多。
骆养性用上了刘文炳曾经用过的办法,让列阵作战能力还不过关的镇江营化整为零,对建奴的骑兵来了个反骚扰,使得建奴的骑兵陷入困境当中。/*根本无法对明军主力造成威胁。
东路军渐渐迫近,在主战场没有取得重要突破的建奴主力,也逐步等待不下去。隔着河岸发起了又一次的进攻,结果还是和上一次相同,建奴始终无法打透明军地阵列,而在吸收了经验教训之后,明军在战场上快速成长,他们已经不再给建奴直接冲击长枪兵阵的机会,骑兵的骚扰、火铳兵队列与长枪兵队列的灵活转变,都使建奴地作战困难一再增加。
激战终日,建奴始终无法击破明军的防线,而明军的东路军又终于出现在建奴大军地侧后方。这让建奴不得不放弃了进攻。而是选择后退扎营,以应对糟糕的局面。*/
在东路军迫近以后。明军终于在战场局部形成兵力优势,两路大军差不多都有十个哨左右的兵力。也就是七千余人,加在一起,也有一万五千左右的战兵,还有数千辅兵。
阿敏终于发现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由于东路军是沿着大虫河前进,虽然他们现在还有一点距离,却恰好掐住了建奴大军渡河的要害,使其无法快速渡过大虫河,退向宽甸。
至于其他方向,在汤站堡、镇江堡,甚至刘家坳,都有明军的存在,无论阿敏想要从哪个方向运动,都不会太容易。
更让阿敏没有想到的是,明军居然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在夜间开战。
复辽军一直注意夜间作战的训练,虽然有些人因为夜盲症等原因,夜里无法行动,但两路大军还是能凑起三四千人。*
明军地夜袭让阿敏措施不及,白日地战斗让很多建奴都有些垂头丧气,他们很难想象在野战中,兵力差不多,甚至还要略占优势的情况,竟然冲不开对方地长枪阵。建奴军中号令森严,纪律严明到几近于残酷,这才使得建奴大军没有崩溃,至少从表面上来说,还很难看出建奴内部的忧虑。
但是夜间给明军突然冲击,建奴地应对就显得有些慌乱。
白天的战斗,不仅打击了建奴士兵的士气,还使得他们的体力消耗严重,回营以后,除了值夜的营哨,大家都很快进入了梦乡。
明军的夜袭来得很突然,很多建奴的士兵就被从梦想中惊醒,耳中听到不远处的喊杀以及爆炸的声音。
建奴大军竟然崩溃了!
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已经累了一整天的结果,使得这些建奴军士身上的压力非常大,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中,发生混乱也不算什么特别的事情。
阿敏竭力想要压住阵脚,不过在明军持续不断的骚扰下面,阿敏根本没有好好收拢残兵的机会,好不容易才压住阵脚,营寨却早就给毁了。
事后总结,这次夜袭并没有取得太多的斩首作为功绩,但是在大虫河畔的战场之上,明军借此终于是彻底掌握了主动权。
第二天天色放亮,阿敏没有指挥好不容易整顿起来的建奴大军向北攻击,而是选择了撤退。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是因为对面的明军太难对付;二是他收到努尔哈赤的信件,知道辽西主力已经赶回来;三是建奴发现明军在汤站等地,所驻守的兵丁数量都很好。
这一次撤退,阿敏放弃了向北的可能,而是向西、向南,然后与辽西的主力遥相呼应,将那些该死的明军全部都留下来。
明军两路大军汇合,军中的骑兵加起来也有好几千,虽然正面作战,李彦还舍不得,骑兵毕竟太贵,不过这些骑兵用来骚扰、追击,倒是很合适。
虽然不会硬碰硬,不过有这么一支骑兵在周围出没,建奴的撤退速度也受到影响,留下来断后的大军力量要是少了,会被明军干净利落地吃掉,要是留得多了,那还不如不退,全部都留下来战上一场。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八零回 工事专家
在明军的骚扰下面,阿敏的撤退进行得很不顺利,明军不仅有骑兵咬住他们的尾巴,明军的步兵也不知疲倦似的,在丘陵间不停穿插,然后利用有利地形,干扰建奴骑兵的正常撤退。
明军的骚扰给建奴的撤退带来了很大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