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韩国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丑陋的韩国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5年日本财团法人闲暇日开发中心提交的世界37国《世界价值调查》报告中,有一组意味深长的数据。让我们看一下世界各国人民对所谓“世界意识是什么”这个提问的调查结果。

37个国家中,平均7%的人在回答“自己所属的地方”这一提问时,最先想到的是“世界”,这其中,巴西、意大利、美国等国回答“世界”的达15%,出人意料的是,韩国为0.8%,日本为1、5%。

韩国人毫无自己是世外一员的意识,眼里只有自己。这一调查数据恰好验证了这一点,更加说明他们封闭、胸襟狭窄。

四、韩国人一人是虎,三人则成猫

1。乍一看像老虎一样,非常神气的韩国人

韩国人非常喜欢称自已是老虎。虎是代表韩国的动物,是韩国人最喜欢最崇拜的勇猛的百兽之王。

韩国有关虎的故事、传说,比世界上任何—个国家都要丰富多彩,甚至令中国的文豪鲁迅惊叹。有这杆的趣闻,说鲁迅一见到韩国人就缠着对方讲虎的故事。

韩国不仅真的有很多虎,在韩国的绘画作品中虎也频繁亮相,金台熙临摹朝鲜半岛虎的英姿所画的《槿城江山猛虎气象图》,在韩国无人不晓,多么威风凛凛的猛虎啊! 1998年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那只可爱的“子虎”,虎简自就是韩国人的代名词。

一个一个单独看韩国人时,的确像老虎。我迄今为止所见过的韩国人,不知为什么都能言善辩,观点主张明确,擅长处世之道,而且几乎都是“社长”或部长,大学的教授或副教授,不止—人拥有文学、经济学等两个以上博士学位,更有甚者竟持有十几个博士学位。我总觉得韩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要比官方统计公布的数字多得多。

每次见韩国人,总会有一种现象比你觉得:又来了。韩国人与对方说话时,经常会说:“这个,明白吗?”“我告沂你吧!”“你大概不知道吧?”即在无意识中以教诲人的口气说话。或许他们认为,教给对方就是站得比对方高,而被教诲则等于被置于人下了。因此,站在被教诲者的立场上看,有伤自尊心和面子。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韩国的提问者滔滔不绝,说的话比发表者还多,好像更明白似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毫不留情地向发表者发起攻势。有时,在听得不耐烦的听众中,就会有人抗议;请长话短说!

每个韩国人都认为自己与众人不同,有特别之处,他们的这一意识非常强。“我比你聪明”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更助长了他们想引入注目的行为。

2。为什么日本人看上去软弱而没有主见

当韩国人和日本人一对一接触时,他们总会下这样的结论:日本人看上去非常软弱,信心不足,不能独立处理问题。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并小看了日本人。日本人往往喜欢站在向别人学习的立场上,而不擅长像韩国人那样表现出教训人似的傲慢和不逊的态度。而且与韩国人相反,日本人忌讳显示并夸耀自己,并且经常倾向于被动地接受而不是自我主张。

因此,在毫无顾忌,充满自信,大张旗鼓地坚持自我的韩国人看来,日本人当然显得软弱,信心不足,缺乏主见,喋喋不休,没有锐气。

一对一正面交锋时,个性突出的韩国人也许占绝对优势,但是作为集团相碰撞时,日本人则处于压倒的优势,因为日本人的性格是将个性置于集团中,在一致对外时抹杀个性,优先考虑集团的利益。

韩国人单个看时是老虎,三人聚在一起时肯定变成猫,甚至会变成蚯蚓。相反,单独看日本人时似乎少主见、没锐气,但三个人聚在一起时,则摇身一变,成为狰狞可怕的老虎。

这样的评价肯定让韩国人心怀不满,甚至会招致反驳,你我同属朝鲜民族,为什么一定要抬高日本人而贬低韩国人?但是,很遗憾,这是严酷的现实。

3。中日韩三国,只有日本是另类文化

这一点用颜色打比方可能更容易理解。韩国人个个都是闪光耀眼的红、黄、蓝那样的原色。但是,当把这三种颜色混合在—起时,会是什么颜色呢?这三种颜色肯定会耳相抹杀,变成一塌糊涂的难看的紫黑色。

但是,日本人看上去则像是同色系的绿色,它不闪光耀眼,不比其他颜色突出,只足在深浅程度上有些差别,都是极接近的同系列的色调。但是一旦将这些绿色搅拌在一起,就会变成有着无限生气和活力的深绿色的团块。日本人正是以这种牢固地凝聚在—起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像一只屹立于东亚的老虎,展开现代化的臂膀,一跃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韩国人太缺乏日本人那样的团结精神。

每个韩国人都有“徒手战胜老虎”的本领,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喜欢惹人注目的人”,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但三个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摩擦,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结果是经常吵架。韩园人聚集在—起时纠纷不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是互相提携、尊重,形成一个整体,而是互相诽谤贬损、嫉妒或发生争执。

韩国的骂人话极其发达,这是每个韩国人为防备打架准备好了的手榴弹。而日本的骂人话则相当贫乏。那是因为没有骂人的必要,不打架,骂人有什么用?中国人也是因内讧多而出名,所以骂人活很多。可以说韩国在意识形态的深层结构上酷似中国人。在中日韩三国中,无论怎么看,日本的文化都是不同于其他两国的。这是因为韩国人和中国人都缺乏团结精神。

猜忌心理,对韩国人而言也是致命的。素不相识的人邂逅相遇,自然就成了熟人,而在韩国社会不知为什么,总是首先将与对方的关系视为“敌对”关系,担心“搞不好他会超过我”。另外,越是熟悉,彼此的嫉妒心就越强。“表弟买地,自己肚子疼’’ (意为看到别人过得好,心情郁闷)这句谚语就是典型的例子。

4。韩国人之间互相倾轧,真是不可思议

住在海外的朝鲜族人按地区形成派系,不时发生对立与纠纷。比如中国的朝鲜族,延边(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区)地区出身咸镜道的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的庆尚道及平安道出身的人之间,就怀有敌对情绪,经常互相指责。“文化大革命”中,延边地区内乱激烈,在争斗中,大大地伤害朝鲜族的不是别人,正是朝鲜族自己。当时中国其他民族的人都感到非常吃惊:都属同一个民族,为什么要这么斗呢?

在日本,情形也是一样。韩国朝鲜族人之间经常相互对立,甚至很多时候伤害他们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自己的同胞。在美国,也可看到同样的现象。

商务活动也是一样。这是从经营企业的韩国朋友那里听说的。为美国波音公司提供飞机零件的韩国企业,因为生产相同的产品而展开了残酷的竞争,完全没有各自生产不同零件组装飞机的“共同体意识”,可悲可叹。

如果是日本人,则一定是这种零件由A公司制造,那种零件由B公司生产,另一种零件由C公司提供,在商务活动中,原则上也要大家聚拢在—个共同体下,国家、集体和个人各得其所。这—切是怎样形成的呢?在韩国,每个人都宣称自己的民族是最聪明的民族,那么为什么不能拥有这种共同体意识呢?

最难理解的民族就是朝鲜民族。像中国那样汉族等56个民族居住在一起,偶尔出现—些不和还可以理解。这样看来,单一民族的韩国人相互之间争斗不就是“家人之间打架”吗?正因为国家小、民族弱,才更需要抱成一团。如此争斗,究竟是为什么呢?

看—看韩国人的地域情结,他们毫无意义的“内讧”,其荒唐程度真是令人瞠目结舌。1998年金大中当上总统时,我认识的一个庆尚道出身的韩国人在酒桌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在全罗道出身的总统统治下生活,对他来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耻辱。既然是国民投票选举出来的总统,就应该支持他并遵从其领导,怎么能拘泥于乡巴佬似的无聊的地域情结?况且国家正在金融危机的困难中挣扎,是吼叫全罗道、庆尚道的时候吗?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不管淮当首相,谁当国家主席,仅凭地域情结来横加指责,都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此将自己和自己家族之外的人全部看做他人的极端的血统论,蔑视并排挤他人的绝对意识及利己主义,认为只有自己最聪明的“聪明主义”,所有这些混杂在一起,把所有的韩国人都变成了软弱无力的蚯蚓。

孙中山曾经一语道破中国人是没有凝聚力的“—盘散沙”。其实,韩国人才真正是散乱的沙子。在那干涸的沙粒上,蚯蚓在蜿蜒爬行。【】

醒来吧!蚯蚓们,现在该是紧紧地抱成一团,变成勇猛的老虎的时候了!

五、韩国人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1。举国为获得诺贝尔奖而战

韩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实在可怕。韩国知识界很多人认为:韩国早就应该拿诺贝尔奖,却至今没能获得。相反,日本不止一人获了奖,中国内地虽然没有,但在海外的中国人也有数人获奖。没有获过奖的只有韩国。同样是以东亚的“文化国民”而自豪的民族,没有比这更没面子的了。真是让他们急得捶胸顿足。

当代著名旅美韩国作家皮特?玄的回忆录中,记载着有关韩国国内的“诺贝尔热”的情节,让人读来实在是津津有味。

1980年初,韩国的文坛及出版社、文学团体就不断掀起热潮,要将韩国某个作家某个诗人推选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以名垂青史。

1981年国际奥委会决定由汉城主办1988年奥运会。趁着这个热潮,诺贝尔奖热也急剧升温。首先,紧急成立了向瑞典财团推荐作品的“韩国文学作品特别评选委员会”,同时抓紧翻泽作品。一位文学评论家甚至提出在汉城奥运会召开之前,韩国一定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就这样以汉城的某文学财团为中心,将韩国的小说和诗译成了英文。但是,其翻译的作品过于粗糙幼稚,只好由一个徒有虚名的美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更滑稽的是,本书还没有在美国登陆,就已经被大肆宣传,似乎一经出版即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结果据皮特?玄讲:“谁读都能发现语句错误,且错字连篇,这样的译作在美国除了转赠亲友,就是赠送地方图书馆,或分发给旅美韩国人书店。”

“这个文学财团宣称,三套书很快就售罄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买,都在旅美韩国人的书店里烂掉了。”

皮特?玄尖锐地指出了韩国小说致命的弱点:“在我看来,韩国的小说特别是大河小说等等,缺乏基本的艺术形式,而且故事情节非常没有逻辑性。”

“这些作家不懂一个真理:只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性。”

“即使仅仅看内容,因为作家的思考和创作过程非常违背逻辑,所以他们的作品就如井底之蛙,缺乏普遍的意义和价值。打个比方,小说家不应该以井底之蛙的思考方式,对情节进行研究,而是应登上高山绝顶,展开理性和想像的翅膀,这样才能望到地平线的尽头。”

只要韩国的小说不具备被世界接受的普遍性和魅力,获得诺贝尔奖将永远是白日做梦。据我所知,在日本几乎没有人读韩国小说。日本小说在韩国畅销的实例很多.但韩国小说译成日文的还不多见。

韩国文学在中国原本就没有市场,不受欢迎。也许作为消遣,中国人愿意读点金圣钟的推理小说。直正的韩国文学在中国的出版,则处于近乎空白状态。

如煮沸的热水般滚烫的诺贝尔文学奖热,就这样沉寂下去了。呼喊着无论如何要获奖,以为只要翻泽出来就能获奖,这种想法本身就暴露了自身的幼稚和拙劣。

2。在汉城的大型书店里看到的奇特景象

每次走进汉城的大型书店——教保文库,总有种怪异的感觉。正门通道的两侧挂满了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肖像。但是,在口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四十人的肖像中,有一个画框足空白的。它下面的说明文字非常有趣:等待主人(Resered for Future Korean NobelPrize Winner)。

这是为将来韩国的获奖者留出的位置,我看着那个空白的画框,不由得想起韩国的一句谚语: “主人本来就没有想给年糕,客人倒把辣白菜汤给喝了”,终于哑然失笑。

热切地渴望获得躇贝尔文学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表现在这样的公共场所,这种行为本身就说明了韩国人的幼稚。韩国人就好像一个靠工薪生活的人没拿到奖金一样,满怀愤懑与不平。甚至有些韩国知识界人士一再惋惜地说:以韩国的国力加上韩国人的聪明头脑,获十次奖都不奇怪。

我有个在日本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