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韩国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丑陋的韩国人-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在1982年3月接受《东亚日报》东京特派员的专访时,更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告诉日本的知识阶层,我们不仅像古代那样向日本传播文化,在今天,我们也绝不是他们的盗版写作水平。让他们在地铁中读我们的书,这不仅是我,也是所有韩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那种一直处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之下,落后于日本的自卑情结,以及急于证明起码在文化上韩国并不落后于日本的傲气。因此,让日本人在地铁中读自己写的书,成了最大的心愿,也是很自然的。也许听上去像幼稚的孩子话,但也吐露出了韩国人对日本人的真实感情。这本书正是表现了对日本极端的自卑情结和傲气的矛盾,是以反对和抵制日本为背景引发的韩国人的知识炸弹。

3。认定日本比韩国小,真是不可思议

以上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来到日本反复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开始产生了很大的疑问。究竟“缩小意识”这种观点有多人的可信度?李教授试图通过日本的小东西来洗明日本人的“缩小”学说。

即使“缩小”现象本身并无过错,那么就能断定“缩小意识”一定从中起了作用吗?我想,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不知基于什么理由,韩国人一向认定日本比韩国狭小。

韩国人一直指责日本国土狭小,因此人的气量小而褊狭。1998年9月的—天,我在汉城乘出租车。司机知道我来自日本之后说道。“日本国家太小了吧?与其在那么狭小的国家辛辛苦苦地生活,不如在我们韩国为好。”他的话令我不由得苦笑。我告诉他日本比韩国要大得多,南朝鲜合在一起也不过比日本的一半大一点而已。听我这样说,这个40多岁、看上去很淳朴的司机非常吃惊,看他的表情好像在说: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只要打开地图看一下或看一看电视上每天播放的天气预报,就一目了然了。为什么不肯去做呢?真是令人难以理解。生长在泱泱大国的中国人,把日本称为“小日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毕竟中国是比日本大25倍的大陆。

为什么韩国人会把比韩国大得多的日本看得很小呢?根本原因在于其大陆式思维方式。尽管日本比韩国大,但毕竟是岛国,就像“岛国根性”这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体现出的那样,日本人自己也认为岛国狭小。而韩国是与大陆紧紧相连的半岛,所以就养成了往往用大陆的观点来看事物的习惯。

4。李教授之理论的出发点

更有趣的是,韩国人和中国人都认为日本人身材矮小、心胸狭窄。因为身材矮小,所以胆小且吝啬,这是说到日本人时习惯用的词语。但事实上现在不仅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就是平均身高也已居于中国与韩国之上了。认为日本狭小的固有观念,今天依然主宰着韩国人对日本的看法。

韩国人现在仍经常用“倭奴”这个鄙视日本人的说法,它取自汉字表记的“矮小”之意。所以韩国自古以来称日本为“倭国”,莫名其妙地认定日本人的形象就是身材矮小。我认为李御宁教授的“缩小意识”之说,正是基于“倭奴”这种固有观念。而西方知识界不认为日本人有“缩小意识”,也是因为他们眼中的日本不是“倭奴”的形象。

中国人看日本时有充分的理由产生“缩小意识”这—想法。因为中国人最早将日本蔑称为“倭奴国”。作为中华思想最大的复制国,韩国忠实地继承了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将日本人的形象定为“微缩、矮小”。李教授正是基于”矮小”之成见,才产生了“日本人有将所有的东西弄小的缩小意识”的想法。李教授首先认定了“缩小意识’’在日本人中具有普遍性,并以此为框架,将日本的商品、自然、艺术等所表现的微小的东西都一一罗列在这个框架中。

李教授作为专修西方修辞学的文学评论家,其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其文章十分风趣,很有感染力。以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的才能,综合了自由奔放的想像力和修辞技巧而产生的“缩小意识”论,足以令众多的读者被文章的魅力所吸引,并拍手称快。

5。“缩小意识”作为一种学说毫无说服力

虽然“缩小意识”作为一种修辞学技巧,很有魅力,但是从学术角度来看则有很大的疑问。事实上因为生活在大陆上的中国人喜欢大的东西,所以如果要收集数不胜数的巨大的现象来写—本《中国人的扩大意识》并不难。在芝麻粒上刻汉字,在橄榄果上书写汉字或画山水画,如果将这些微小纤细的现象罗列到一起,同样可以出一套《中国人的缩小意识》系列丛书。事实上韩国出版界也乘“缩小意识”之机,相继出版了题为《日本人的扩大意识》、《日本人的x x意识}等书籍。

把“缩小意识”作为日本人的特征推而广之,似乎有失公允。的确,我们不能排除日本人有缩小意识(当然具他民族也同样有),但将它作为日本人的性格取向,以某—学说的形式提出来,则有些牵强。将它看做是修辞学上一种有趣的比喻似乎更恰当。

6。“随身听”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灵活性

如果非要将“缩小”作为一种现象来看,我认为它不是性格取向,而是日本人的权宜主义从中起着作用,即没有绝对原理的通融性、灵活性起了作用。例如:韩国人欣赏并遵从原始状态下的自然,在这种绝对原理支配下,不可能想到创造、仿造自然的人工庭园。插花没有在韩国得到普及,也正是基于要将花置于自然状态下欣赏的原理。但是,日本则对大自然进行微缩、仿造,拉近至自己身边,作为一种“象征”来欣赏。这里没有绝对的原理,只有一种更具有通融性的权宜主义。

正是基于这种随时随地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的灵活性的思维,日本人发明了随身听及方便食品。它摆脱了—定要在家里或在餐桌上用餐的绝对观念,是灵活性思维的产物。当然它只是“缩小”现象,不是意识和取向。由此可以看出,李御宁教授的“缩小意识”论实际上没有大的意义,不妨出于兴趣,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读,而把这种“缩小意识”看做是日本人的性格,则会导致很大的误解,对韩国与日本的相互理解无任何帮助。

最后补充一点,作为“缩小意识”的结论,李御宁指出:“当日本人抛弃缩小意识,采取扩张意识时,则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痛苦,同时毁灭自己,发生侵略韩国或日韩合并及太平洋战争那样的灾难。”这种提法是毫无根据的。这也许是李御宁从自身的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痛苦经历中得出的结论,最终归结于否定并批判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同时警告日本“不要向海外扩张”。

如果按照李御宁教授的“缩小一扩张”的逻辑,就会得出一个积极的结论:在今天这样—个全球化时代,向海外扩张正是克服锁国和国粹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弊端,走向全球化的积极的态度。

二、《没有日本》,给韩国带来了什么

1。充满偏见和谬误的超级畅销书

大约是1993年,我第一次读了田丽玉的《没有日本》,读后不禁哑然失笑。真是一本荒唐的书。因为内容完全不着边际,歪曲事实。但是,后来的事情却让我不能—笑了之。使我吃惊的是,这样一本反映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充满偏见和谬误的书竟然风靡韩国,成为超级畅销书,作者本人也一跃成为仅次于大韩民国总统的超级知名人物。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说这本书荣登韩国畅销书榜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从以往的“反对日本”、“压制日本”到坚持不懈地“抨击日本” 的韩国人来说,将朝鲜半岛变成殖民地并统治长达36年的日本,如今走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足以令其沮丧、嫉妒和憎恨。在这样一个“反对日本”、“压制日本”的情绪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的时代里,《没有日本》恰似给韩国人充满愤怒的胸腔注入了清凉剂,因而会博得巨大的喝彩。

借着这本书的热度,站在否定立场的徐贤燮的《有日本》粉墨臂场,并得以畅销。它点燃了“有”“无”日本的大辩论之火。紧接着—些怪异的三流日本论开始陆续出版,类似《有无日本要亲眼看看》等荒谬的书像洪水一样泛滥。在海外看到这样的胡闹真令人叹息。简直就像幼儿园里的小孩子围着一个玩具,你争我抢似的。

在这样一场荒诞的闹剧中,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韩国人欠缺公正而客观地看待日本的态度,因此才会发生这样令人发笑的奇闻怪事。只要韩国不摆脱这种幼稚的情绪化立场,就不可能公正地评价日本。《没有日本》正是因为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日本,所以描写的日本不可能是真实的。很多日本人也指出,这是扭曲的日本人论,有失公允。韩国人也许认为这是日本人自己的辩解而予以反驳,但是在日本的外国人的反应与日本人相同。起码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用谬误与偏见所编织的日本人形象,这种故意歪曲描写的日本论,对真正的日韩相互理解有百害而无一利,甚更很有可能对不断膨胀的反日情绪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本来反日情绪就一直阻碍韩国人正确地理解日本,再传递这种毫无根据的歪曲信息,究竟有何益处?

说得不客气些,在日本有着不愉快经历的作者,一开始就站在情绪化的立场上俯视日本,并吹毛求疵地予以贬低。田丽玉的写作意图已不再是“反对日本”、“压制日本”,而是“没有日本”。 田丽玉不外乎是通过彻底否定日本来传递韩国人的傲慢感与优越感。

这本书的第一章以《打盹儿的日本人》为题写道:“日本人都在电车上打盹儿,没有一个人读书。”这句话听起来也许很有趣,但却是弥天大谎。否则就是将虚构的不存在的东两,像小说那样通过想像传递给了韩国人。田丽玉极力将“只打盹儿不读书”的形象作为“了解伪善的日本人与真正的日本人的分水岭”,从而不断夸张地歪曲日本人的形象。如果将其书中谬误一—指出,足以编成一本书,书名就叫《错误辞典》。

2。韩国人在日本经历的真实情况

也是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在罗列了世人赞美日本文化的词语后,以一个韩国人在日本的经历,对这些优点进行了全面否定,以使自己“没有日本”的主张合理化。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者收集的韩国人在日本的经历,已经超越了“反对日本”与“压制日本”的感情立场,完全反映了日本的真实情况。因为文字多一些,以下只做部分引用。

“真的喜欢日本了。那种亲切、温和令人难以置信。到百货商店感觉就像自己成了上帝。买一支圆珠笔竟然给包装了两层。这在韩国无法想像。”

“去秋叶原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每种产品制作得如此精良细致。爱国精神应该提倡,但是实在不想买韩国制造的东西。”

“酒馆也是日本的好。曾去过小酒馆,菜肴是那么清洁爽口。我们要了很多菜,却比韩国还要便宜。”

“我来到日本生活已达20年。从自身经历来说,日本人比韩国人素质高。孩子们即使过着贫穷的日子,也决不做骗人的事情。”

“我们韩国人究竟耍反日到什么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无能才挨打的吗?就是嘛,我们自己没有责任吗?”

“到日本一看,真想就这样在日本住下来。没有人干涉他人,非常轻松。旁边住了什么人,与自己毫无关系。’’

“我认识的一个西方青年说:‘你们韩国人不得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全世界都认为日本了不起,只有韩国人看不起日本。”

“过去就是过去。日本已经是具有如此强大实力的国家,我们有什么必要伤害这个国家的感情呢?如果不面对现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无法生存。”

“找们韩国绝对落后日本20年。这一点,—看就知道。韩国能超过日本吗?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上述这些都是来到日本生活或者短期停留的各界各阶层韩国人所谈的在日生活感受。韩国人能这样敞开胸襟,坦诚地谈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很难得。以我的经历看,他们的话基本符合事实,可以说是很公正且很客观地评论日本。

我在这里引用普通韩国人的话,是因为他们说出了事实。我想现在的韩国已经到了该以公正的态度学习日本的时候了。像作者那样“绝对不可以学习日本”、“没有日本”的极端情绪化的蔑视,肯定要被国际化时代所抛弃,对韩国也没什么好处。

3。始于朝鲜通信使的不可理喻的歧视日本的风潮

《没有日本》的思想观点与近代朝鲜通信使歧视日本的那种傲慢、轻率的历史观如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