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半年后,武昌起义成功。
广州起义实际牺牲者不止72人,该人数是指收尸后葬在黄花岗烈士墓的人数。
第3节 风雨飘摇中的清廷
亡羊始补牢
由于清王朝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几乎垮台,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逃离北京。清廷的腐朽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逃出京城的慈禧一行,睡土炕,吃粗粮。有时候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要向老百姓乞求玉米充饥,咀嚼秸秆解渴。这群人一旦逃离出去,到了太原,就忘记伤痛,享用祖宗当年的行宫,令各省解送钱粮供其挥霍。到西安之后,更加铺张。第二年返回北京,大修道路、宫殿、驿站,搜刮私财,各省孝敬慈禧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为了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期间,不得不做些反省的样子,光绪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就改革之事限期奏报。对于清政府的若干新政措施,没人抱有希望。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文教、经济和社会等几个领域。
在政治上,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新设商部(后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裁撤冗衙,裁汰胥吏差役。
1895年中国的战败,使清朝清醒地认识到非常需要训练有素和具有西方装备的军队。继李鸿章之后统率北洋军队的袁世凯在华北着手组织一支“新建陆军”,张之洞也在长江地区组织了他的“自强军”。两支军队都是西洋式的。清政府在军事上的改革是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其毕业生可任命为新军军官。裁汰绿营,编练新军。
学制上的改革,即停止科举。清政府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并在当年12月设立学部,设学堂。早在1902年,清政府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为大、中、小学堂,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重订学堂章程,以日本教育为模式,奖励游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样。科举这一持续了约有1300年之久的制度完全被废除,确实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此后,新式学堂的毕业生在政府中占有重要的职位,代替了传统的有功名的人,而且在国外高等学校水平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资格取得进士或举人的功名。清政府颁布了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教育从横向分,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从纵向看,把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西学课程有文学、算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法制,中学有《四书》、《五经》,学制改革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制定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法律。商部成立后,陆续公布了《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矿物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法律法规,奖励实业。
新政还包括废陋习,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允许满汉通婚。
新政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西方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近代化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是一场缺乏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积极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但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劳苦大众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实行新政,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筹集经费,不得不向下摊派,这是清末新政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假立宪,真集权
为了应付国内严重的危机,清政府决定立宪。当时世界大国里实行专制的只有中国和俄国。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大败俄国,给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当权者打了一针强心剂。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朝廷,立宪国一定能战胜专制国,所以必须立宪。朝廷就派五位大臣去欧美、日本考察,考察期长达一年,细致深入,连动物园都考察了。北京动物园明显是西洋式的建筑,就是当年考察后的产物。
那会儿真的是实打实的考察,五大臣回来以后跟朝廷说了搞立宪的三大好处:“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但是镇国公载泽很清楚慈禧太后的心思,他会挠太后痒痒肉。太后最看重的就是手里的权力,如果君主立宪以后太后没权了怎么办?
所以载泽说中国人傻,搞立宪不能马上搞,需要时间训练他们,多少年呢?20年,预备立宪20年,老太后一琢磨我今年70岁了,再活20年的可能性不大,乾隆爷也没有活过90岁,所以老太后欣然允诺可以搞立宪,但需要20年预备期。后来减到了15年,12年,9年,实际上这时候孙中山都起义了,你马上立宪来不来得及还两说呢,你还敢来一个预备立宪,还得过这么多年才能立宪,缓不济急了。
1908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宪法一共23条,头14条是君上大权,后9条是臣民的义务。大纲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言论、着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宪法第一条就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二条是“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将君权神授的东西写入宪法,连推翻都不能。立宪派一直盼着朝廷立宪,结果还是君权至上,因此他们对朝廷特别失望。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归天,现在最新研究结论是被砒霜给毒死的,光绪之死曾是清宫四大疑案之一。这个问题拿脚指头都能想明白,皇上归天的时候38岁,太后73岁,哪那么巧啊,两人的死差了不到24小时。据说光绪自知不免,临终前他就见了慈禧一面,说我死了以后再立皇帝的话一定要立长君,挑近支王公里面岁数大的即位。结果他一死,太后下旨让两岁半的溥仪继承大统,由光绪的皇后垂帘听政。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一个30多岁的妇道人家抱着一个两岁半的幼童治理堂堂4。5亿人口的浩大神州,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光绪帝的皇后成为继慈禧之后的又一位皇太后,按照慈禧遗命,监国摄政王必须在太后面前称臣,遇到大事必须向她请示。但隆裕太后并不满意,同摄政王之间矛盾重重。
1911年,朝廷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同年5月8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成立由13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匡(宗室)为总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部、学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十部,以梁敦彦(汉)、善耆(宗室)、载泽(宗室)、唐景崇(汉)、荫昌(满)、载洵(宗室)、绍昌(宗室)、溥伦(宗室)、盛宣怀(汉)、寿耆(宗室)分任各部大臣。13人中,满洲贵族9人,汉族官僚仅4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7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抵制革命。
出任海军大臣的载洵是皇上的亲叔叔,当时只有25岁,清末内阁领导干部真是年轻化。这么一来,汉官离心,大清王朝可谓大势已去,就如同一间摇摇晃晃的破屋子,只要人在门框上踹一脚就塌了。其时,摄政王早已精疲力竭,多次向隆裕太后请辞,不再干预政事。这时候清王朝其实谁都得罪不起,却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你搞新政人民不干了,你搞预备立宪,立宪派不干,你来皇族内阁,汉族官僚离心了,也不跟你玩儿了。剩下的那些满蒙贵族,整天提笼架鸟、票戏捧角,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武昌革命爆发,一不小心就成功了,随后迅速席卷全国。
一不小心革命成功了
武汉三镇是武昌、汉口、汉阳。起义为什么能在这里爆发?首先,武汉三镇很早沦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其次,武汉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而且有文学社、共进会这两个革命团体,深入湖北新军,宣传组织。新军完全按照西式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教科书都是外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所以新军招兵的时候不要文盲,没文化不行,得具备初小以上文化水平。军官大部分都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年纪轻轻二十五六岁就能当上旅长。
日本是同盟会的大本营,这帮人一到了日本,除了满蒙贵族以外,汉人一去,基本上都给同化了,他们回来出任新军的各级官员。朝廷练了这么一支军队,是要给自己保驾护航,没想到却给自己挖坟刨坑了。特别是湖北的新军第八镇,镇就是师,一镇就1万多人,三分之一是革命党。打响起义第一枪的新军第八镇的工程营400多人,300多号革命党,起义前的工程营基本上已经被革命党控制,前10次起义都不成功,参加者是人数不多的留学生、华侨、会党。这一次起义是谁干的啊?军队干的,在清廷军队内部,如此一来,等于清军哗变。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竟然在无人领导的状态下自行起义。按原定计划,革命党人打算13日给清廷致命一击,结果开完会回去做炸弹,做着做着炸药爆炸,惊动了当局。革命党人四散奔逃,但把名单留在了爆炸现场,所有革命党人都榜上有名,清廷照着名单逮人,没有逮到的都跑了。起义时间被泄露,起义眼看着即将流产。
于是新军自行起义,领导人是熊秉坤和金兆龙。熊秉坤是正目,相当于今天军队里的班长。新军的编制是镇、协、标、营、队、排、棚,镇就是师,协就是旅,标就是团,营就是营,队是连,排是排,棚就是班,一个棚正目1人,副目1人,正兵4人,副兵6人,一共12个。熊秉坤是一个班长,金兆龙是一个正兵,一个班长和一个一等兵就领着起义了,一不留神就成功了。而且起义的这帮领导人里面最大的是一个队官,就是连长了。所以成功之后他们傻了,这事怎么整的呢,还没有想到。
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黎元洪是新军第21混成协协统,相当于旅长,混成协就是微型师,他的部队不够编成一个师,就编成一个混成协,步兵、炮兵、骑兵全都有了。
黎元洪本来不赞成革命,不赞成你也得赞成!因为我们这帮人最大的是连长,我们贴布告没人认得。黎元洪是湖北人,大家都认得,连黎协统都参加革命,证明这个革命有号召力。革命党人非常不自信,把血拼来的权力让给了黎元洪。
临时决定的武昌起义,极具戏剧性,革命军占领楚望台后,势如破竹,很快就拿下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没想到起义成功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影响还这么大,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怎么这么快朝廷就完蛋了呢?因为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看着好像是15个省独立,好多都是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汉族官僚已经对朝廷彻底失望,我折腾半天最后你们还是想满蒙贵族集权,我汉族凭什么跟你玩儿啊,再说你已经玩儿不下去了。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所以这帮人摇身一变由巡抚改都督,就变成了民国的官,在大清当官,在民国还当官。十几个省都摆脱清朝统治宣布独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提上了议事日程。
清廷着了袁世凯的道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准备武装干涉,走狗死了主人也会伤心,帝国主义本打算阻止革命继续蔓延。但革命力量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武装干涉难以达到目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