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亡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戴笠死亡之谜-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量才是江苏江宁人,父亲是个开药铺的老板。光绪二十五年,史量才考中秀才且准备去日本留学,岂料一场从没见过的大火烧毁了史家多年的积蓄,无奈史量才只好打消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而进入了杭州蚕学馆,开始了他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生命旅途。辛亥革命后,史量才参加了江苏独立运动和南北议和会议等重要政治活动。由于史量才好直言,并嫉恶如仇,他的这种性格与政界的黑暗格格不入。一九一二年秋天,史量才在实业家张謇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用十二万元买下了已创办四十多年的《申报》,当上了《申报》的总经理。买下《申报》后,史量才多次对报馆里的人说:“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报也要有报格。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大众说些话。”此后,史量才以“独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作为办报的思想核心,加上邵飘萍等名记者的鼎立协助,很快《申报》成了全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如果说,史量才开始办报时还不具有明确的新闻救国的思想,那么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突破了以往的局限勇敢地站了出来,成为要求抗战和反对内战的爱国人士。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蒋介石迫于各种压力被迫第二次下野。当天,《申报》发表了《欢送》的时评,内容列举了蒋介石不得人心的方方面面。蒋介石见了报纸后,大骂不止。四天后,当宋庆龄为被蒋介石在离开南京前秘密枪杀的邓演达悲愤地写了《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后,史量才首先将此文在《申报》上全文刊登,随后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都进行了转载。蒋介石对此事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这也为史量才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不过,在蒋介石第二次复出后,鉴于史量才的声望和社会影响,国民党政府曾多次拉拢过他。但因史量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强烈不满,不但对此置之不理,并且还在所办的《申报》上连续发表《论剿匪和造匪》的时评,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这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震怒,蒋介石对此亲自批示:申报禁止邮递。上海警备司令部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强行停止了《申报》的发行。史量才愤怒之下,意欲披露此事。后在宋庆龄等人的劝说下,史量才采取了疏通的办法。几经周折,在满足了蒋介石提出的条件后,《申报》终于在被禁三十多天后又和读者见面了。

然而,停邮事件并没有使史量才改变原有的办报原则,他大胆起用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黎烈文,对《申报》的“自由谈”副刊进行了改革,宣布“既不迁就一般的低级趣味,也决不愿大唱高调宣传什么主义,牢牢站定进步的近代化的立足点。”。由于黎烈文的努力,在不长的时间里《申报》“自由谈”副刊发表了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和郁达夫等人大量的评论及杂文。特别是鲁迅发表的一百四十多篇对当局含沙射影的杂文,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申报》的“自由谈”副刊迅速成了“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超出了国民党政府容忍的尺度。于是,国民党当局让上海市社会局长吴醒亚出面给史量才施压,要其撤换《申报》“自由谈”副刊的负责人黎烈文。史量才不屈服于压力,对吴醒亚说:“《申报》是我个人的产业,用人的事不劳外人操心,我自有主张。我想诸公也未必愿将‘自由谈’变成不‘自由谈’吧!”这次不欢而散的谈话结束后,国民党当局转而威逼黎烈文离开《申报》。黎烈文是个二十多岁的人,虽然正处于血气方刚之时,但考虑到史量才的处境还是主动离开了《申报》馆。黎烈文的离去,使史量才大喊可惜,但面对一个决意要走的人他也无可奈何。好在黎烈文的辞别并没有影响《申报》的发展,此时的《申报》发行量已突破了十五万份,迎来了它最灿烂的黄金时代。而此刻史量才也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与南洋侨商合作创办的中南银行以及与他人组办的民生纱厂,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收入。

所以,当上海“一二八”抗战发生后,史量才倾全力捐款捐物,奉献了大量心力支持抗战,为此被选为上海市参议院议长和新成立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会长。不久,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史量才被宋庆龄推荐为“同盟”的执行委员。此后,史量才不顾南京政府的种种禁令,在《申报》上如实报道“同盟”的宣言、电函和活动情况。特别是“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戴笠手下的人暗杀后,《申报》连篇累牍地发表的报道中,充满了社会民众的愤慨和死者亲属血和泪的控诉。史量才这样做得到了上海各界爱国人士的尊敬,但使蒋介石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据说,蒋介石曾找史量才谈话,蒋介石说:“把我搞火了,我手下可有一百万兵。”史量才毫不畏惧地说:“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这段对话是否真有其事已无法证实,但史量才确实在悲壮地向生命的终点走去。

杨杏佛被暗杀后,史量才心里就有了不安。杨杏佛是史量才的老朋友,杨杏佛的为人他了解,不会得罪别的什么人,只是抨击了蒋介石的政策而得罪了蒋介石才……史量才始终怀疑杨杏佛的死是蒋介石指使人干的,为此他也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由于《申报》多次得罪国民党政府,蒋介石也有可能派人来暗杀他。于是,史量才高价雇佣了四个武艺高强的保镖,在自己的小汽车上安装了防弹钢板,而且轻易不出租界,偶然出去也非常隐秘只有司机和保镖知道。当然,此时的史量才并不清楚蒋介石确已向戴笠下达了暗杀令,而促使蒋介石最后下决心要杀史量才的原因,是戴笠提供的情报。这份情报的内容是:“……上海报业巨头史量才继续利用手中掌管的《申报》等作为工具,反对校长的‘剿匪’政策,煽动对党国不满的言论,完全是为共产党张目。另据查,史量才还通过办报赚钱,接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对此事我们正在进一步查证……”早就有除掉史量才念头的蒋介石,见此情报后,当即在上面批示:不要再核查了,对史量才密裁具报。

戴笠又一次去上海布置暗杀史量才的行动。

暗杀史量才的行动组仍然是刺杀杨杏佛的那帮人,行动组负责人依然是赵理君。

因为史量才的公寓和《申报》的报馆都在租界内,戴笠原准备在租界内动手,后由于在史量才的公寓和《申报》报馆附近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以便作为就近了解史量才的活动规律和实施暗杀行动之用。加上自租界内发生“杨杏佛血案”后,租界巡捕房加强了警戒,史量才本人出门也不离保险汽车而且来去无规律,暗杀史量才的行动组难以拟定出可行的行动方案。戴笠吸取了刺杀杨杏佛时手下人被租界巡捕房抓获的教训,决定放弃在上海租界内动手的方案,另外再寻找动手的地点。也就在这时,行动组的人员通过上海帮会的关系,结识上了史量才的汽车司机,并从该司机的口里得知史量才有时去杭州寓所“秋水山庄”休憩。于是,戴笠指示赵理君带行动组伺机到杭州动手,并制定在杭州动手的计划。此时,有份调查到的材料引起了戴笠的注意。这份材料上说,史量才之妻沈秋水原来是上海滩上的名妓。那时,沈秋水曾深得江苏镇江一个叫陶宝骏的宠爱。陶宝骏于辛亥革命时,带着在清朝廷里任军职时贪污的几十万军饷避居于沈秋水的妓院。不久,沪军都督陈士英探得陶宝骏有可能割据镇江自任都督的可能,即以欺骗的手法将陶宝骏捉拿后枪决,而那几十万的横财仍旧存放于沈秋水处。沈秋水得此横财后,不喜反忧,整日坐卧不安。此事,不久被与沈秋水恩情并重的史量才得知,史量才遂取沈秋水为续房,陶宝骏的那笔巨财也就落入史量才的掌握之中。过后,史量才用此财在杭州建造了山庄,并以沈秋水的名字命名。此事没过多久被陶宝骏的家人知悉,扬言要向史量才复仇。史量才自知处境险恶,所以平时行动格外小心……戴笠看完此材料,心里有了自己的主意。他指挥赵理君等人,利用社会上的各种关系在《申报》馆的职员中散布,陶宝骏的家人已潜至上海要找史量才报仇的消息。同时,戴笠还让人到处扬言陶宝骏的死是史量才串通沪军都督陈英士共同谋害的,意在吞并大笔巨财。戴笠的这几手逼得史量才一下没有了退路,为此好些人上门劝史量才到外地暂避风险。史量才考虑再三,决定去杭州“秋水山庄”住上一段时日。

这是戴笠所需要的结果。

戴笠带着行动组几乎与史量才同时到达杭州,他原来打算在“秋水山庄”附近动手刺杀史量才,后考虑到如果把史量才杀害于杭州市区,杭州警察局就无法推卸破案的责任,而杭州警察局局长又是他戴笠的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戴笠与杭州警察局多次研究后,最后决定等史量才回上海时在沪杭公路上拦截杀人,并选定海宁县博爱镇附近的翁家埠作为阻击点。此时的史量才已在“秋水山庄”住了一月有余,尽管有沈秋水陪伴在身边但他的心仍然在《申报》,特别是《申报》的总编换成蒋介石的人后,他的心始终放不下。终于,在一个阴沉的下午史量才动身了。还是那辆装有防弹钢板的车,车里除了史量才和沈秋水外还有史的儿子史咏赓和内侄女沈丽娟等人。当汽车开上沪杭公路不久,忽然见有辆老式的别克敞蓬车挡在公路的中央,有几个人围着那车好像在检查着什么。当史量才的车缓慢地靠近这辆别克车时,突然车边上的那些人拔枪向车里射击。史量才知道大事不好,拉着儿子打开车门就跑。史量才儿子因跑得快逃脱了戴笠手下人的追杀,而史量才自己因身体太弱跑得慢,慌乱中躲进了附近的一间茅屋。后又从茅屋的后门穿出,躲进了边上已经干涸的一个小水塘。但史量才最终没有躲过被害的命运,没一会被追上来的赵理君等人发现了。赵理君没待史量才缓过神来,就举枪朝史量才的头部开了一枪……。

一代报业巨子史量才就这样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的下午。

十一天后,也是下午,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惨遭杀害。

戴笠是在同一个时间里,接到蒋介石密裁史量才和吉鸿昌的命令的。因为吉鸿昌自从参加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失败潜逃到天津后,在共产党的协助下联络了一批下野的军人,建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组织,而且还创办了《民族战线》的杂志,进行抗日和反对蒋介石的活动。由于当时蒋介石密裁史量才的心情更加迫切一些,戴笠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海史量才的身上,而天津吉鸿昌的事就交给了已是特务处北平站站长的陈恭澍。当然,具体的行动细节仍然要戴笠研究确认后才能实施。陈恭澍受命后,深感此事责任重大。为了尽快完成蒋介石的密裁令,他与手下的情报组长王文经多次商量后,决定由王文经吸收几名“胆大心细”的行动人员,由他们具体执行刺杀吉鸿昌的行动。王文经先是在天津物色人选,因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员,他又去了北平。在北平西单商场的门前,王文经凑巧碰上了多年没见过面的表兄吕一民。就在见面的瞬间,王文经忽地觉得吕一民正是自己要找的最好人选。

吕一民出生在河北宝坻县一个有千余亩土地的富户家里,从小被母亲娇生惯养,生性贪婪自私。吕一民还没有读完初中就抛妻弃母到处游荡,一心追求升官发财的捷径。一九二五年五月,河南大土匪樊钟秀为了扩充势力称霸一方,在河南临颖成立一所“建国军官学校”,招收青年学生进行军事培训。吕一民听说后,携巨款到该校报名。“建国军官学校”接受了吕一民的捐款后,给他当上了一名班长。善于投机钻营的吕一民把城市学员作为自己拉拢的对象,没过多久他就与这些人结成了一个派系,号称“嵩山三十六友”。一年后,在“嵩山三十六友”的帮助下,吕一民当上了第四集团军第十八教导团上尉副官。一九三零年中原大战时,又当上了某部上校军需官,在与日本人进行军火交易时曾捞到不少的好处。中原大战结束后,吕一民来到北平,在辟才胡同附近买了栋房子,而且很快与一个风流少妇住在了一起。不久,由于他做官发财的心不死,辗转找到了一个与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有关系的人,引荐他参加了胡汉民为反对蒋介石的专制而建立的“新国民党”组织,并且还担任了“别动队”里的小组长。后吕一民又返回北平,专门组织反对蒋介石的活动,他期望蒋介石下台后国民党的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