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出对“和平”的呼吁,可见“和平”之深入人心——我没有吐血,只是想喷水,也是我从政以来见多识广。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
顺便说一下南方几省的形势。二次革命广东宣告独立,战事失利后,广东都督陈炯明逃至香港,但随后国防军大胜北军,于是,陈炯明又重新担任广东都督。同样,云南都督蔡锷也趁机拒绝了北京经界局督办任命,继续主持保住滇政;蔡锷不走,唐继尧只好继续作他的贵州都督。这些人各怀心思,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联省在国内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即富裕又强大的,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周边的省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上的依赖,武力上的震慑,都使其靠向联省。整体来说,南方各省多亲联省,北方各省多亲北京。
但是,无论如何,没人喜欢自己头上突然多出一个上司来。联省与北京大战,如果打成僵持,势必有很多人会乘心如意。然而,多数人并不看好北洋军,国防军装备实在是太好了。到时候,联省必然会谋求全国范围的统一,这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的。所以,各省一致的“和平”呼吁,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也是我征集百万大军的重要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我在北方大战时,还要避免南方几省从背后来攻打我。虽然,我也发动所有力量,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但是,没有一种比武力保障,更为可靠。我可不想战争激烈时,突然发现几面受敌。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正文 第46章
今天有事,就这一章了,欠一章,记得提醒我,不然的话,哼哼……
—————————————————————正文———————————————————
“……在洛阳还有一个师,二个混成旅。
北洋军在大河防线已经有二十个师十一个混成旅,共驻军33万人,加上一些地方武装,总兵力约在40~42万之间。当然,两者的装备训练有很大差距,这也要考虑。
现在看来,北军主力集中在河北。河南驻军虽然也有近二十万,但多以后来组建部队,以及毅军赵倜部为主。河北驻军则是北洋老部队,装备也是清一色的日式装备。
此外,北军在北京地区部署了十余万部队,作为预备队。
我的话完了。”蒋百里说完后,看了我一眼。
我点点头,“好,看来北军也算主力尽出了。作战计划,第一阶段,我已经完成任务,接下来,就要看道铭他们的了。”
7月16日15:25,随着一屡电波,“北方”计划,进入第二阶段。
在二次革命以后,北京政府在河南、河北一线计划修建许多防御工事,号称大河防线。河南虽然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重要,却在国防军的半包围中。所以,北军明智的放弃了与联省争夺河南,而是把放线放在黄河以北。预备一开战,就把军队都撤回黄河以北,并破坏沿途铁路。然,山东在联省的手里,使这也有很大问题。所以,濮阳、邯郸、石家庄、保定、沧州一线的防线,尤其受到重视。
但是,北京方面一向财力匮乏,这上千里的防线,绝对比铁路还要贵,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纸上。直到袁得到日本的支持,才正式开始施工。
虽然,北京政府不惜人力,修建的防线,以传统观念看,也是非常坚固,足以抵抗二~三倍军队的攻击。然,大河放线远不如,欧洲的某些著名防线。一方面是资金短缺,战后物资价格上涨的,我都受不了,北京也一样;另一方面也是技术上的差距。在这一时期,亚洲的军队,在武器装备,特别是重火力上,远不如欧美军队。相对而言,防线也就没有欧美那么坚固。
而且北京的财政开支一直保持赤字,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很多地段的工事并没有,如规划的那样修建。许多火力支撑点,按要求,必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际上,却是豆腐渣工程。钢筋一掰就断不说,水泥的标号也不够,混凝土也不够厚度,且还是“粉了”的。往往还不如一般地段坚固。后来,在日本顾问的检查下,发现了问题,却也没有办法。负责工程的官员,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只能杀几个小人物,意思一下。至于防线,全面翻修,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关键地段修修补补。
“北方”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向北作战的统一北方的计划了——这是参谋司几年来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北方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戏;
第二阶段,是OOXXOXOX——当然,你不能直接奔目标,曲线救国,慢慢来;
第三阶段,是结束——适当的抚慰也是需要的。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
没看懂,那我再解释下:
前戏,是酝酿。一来调动北方军队。如果北洋军把军队,都集中在一起,就不好办了。怎么也是五十万军队,战斗力再差,也是麻烦。所以,第一阶段,是把北军拉开。二来是战前部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将作战所需物资,运送到适当位置。同时,将各部人马运动到进攻位置。自然,这种种行动,都需要保密。好在时间充裕,准备工作可以慢慢展开,倒不像青岛之战时,那么忙乱。
这一阶段还算顺利,在北京政府的配合下,已经胜利完成了任务。北洋军在大河防线,常年驻军十五万左右。在我几次通电过后,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三十余万。除去北京地区部署的十几万预备队,北军已经是倾力一战了。而国防军也已经部署到位。
OOXX就是进入实质了。敌军分散了,就选择敌军虚弱的部分下手。根据实际情况,这一阶段,执行的是乙方案:“进攻开州、汤阴,分割敌军,再择其弱部——河南部,消灭之”;
大河防线,沧州、保定一带是头,郑州、洛阳一线是尾,开州、邯郸就是腰了。开州(濮阳)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号称“北地锁钥”。正是连接河南、河北的要地。第二阶段国防军攻克开州、汤阴,就可以将大河防线的北军,分成首尾不能兼顾的两段。再集中兵力,短期内消灭河南这二十万北军,确保我军侧翼无忧。同时,将国防军的优势,转化成胜势。然后,视敌军行动,做具体安排——图谋石(家庄)保(定)沧(州)一线的北军,并进一步,占领整个河北,消灭北洋军。其实,情况到了这一步,就好办了,无论是直接攻击,还是迂回突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阶段,现在刚刚开始。
结束就是战事结束。也就是说,以政治手段为主,整编军队,统一全国了。
整个计划非常简单。是蒋百里带领着参谋们设想做出的各种情况,而对应作出的作战方案。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进,形成了这个“北方”计划。
我不是个军事家,回到这个世界后,也就在日本学习过一段时间,谈不上战略修养。我看其中意思,无非是,趁敌不备,分割敌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中一部主力,震撼敌人。接下来,再配合军事攻势,收买拉拢,分化瓦解敌军,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作战。整个计划非常平实,没有任何奇思妙想,呃,不对,有个参谋提出了两栖作战,海陆空配合,敌后登陆的作战方案。但被否决了,国防军的装备,使之对后勤的依赖很大,北方的港口,就天津和旅顺能够支持大规模作战,旅顺不用说,天津也太不实际了——山东与天津近在咫尺,如果攻克天津,还不如直接派陆军了,搞什么两栖作战,也不是不知道两栖作战的难度。还不如解决河南后,顺山西而下,迂回包围河北,两面夹击,更实际一点儿。
蒋百里的说法深得我心,“作战就是要人多打人少,武器好打武器差,有准备打没准备,一点一点占便宜,最后,实力够了,一下拍死敌人而已。奇思妙想是用在战术上多一些,战略讲究的是实力的计算,形势的利用,不能够把胜负寄托在奇思妙想上。我们的实力远远超过对手,没有必要采用风险很大的策略,直接解决好了”。
我理解蒋的意思,这东西就是个投资回报问题,利润越大,风险越高。而作战是为了胜利,既然我军有如此优势,自然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具体到战术,方采取埋伏、围城打援等等手段,减少我军伤亡。说白了,我就是暴兵流,局部动员不行,就全面动员。反正我还能够动员150万服过役,训练有素的士兵,而敌军根本没有预备役,战争潜力相差悬殊,胜负已定。这样一来,就算日本出兵,我也有胜算在手,没有必要冒险。所以,我将收集的物资、兵员,运输到前线,a过去就万事大吉——“微操”是前线指挥官负责的。
开战之前,我派出了大量人员,联络各省,重点在北方;段祺瑞也派出了大量人员,联络各省,重点则在南方。双方打的都是如意算盘,空口套白狼,逮着谁是谁。不过,我这里形势好一些,也就不能凭空许诺;而北京则顾不得许多,据说已经把联省分了三遍了。各省都督也不是傻瓜,都还在观望中。可想而知,如果两军相持不下,自然会有许多浑水摸鱼者。那样的话,乐子可就大了,中国就战事四起了。所以,国防军不但要胜利,还要速胜。于是,国防军选择了数量庞大,却战斗力差的河南驻军,作为作战初期目标。一旦胜利,自然会有锦上添花者,对下一步作战,极为有利。
其实,就我与蒋分析,这一战中,国防军有优势也有弱点。
国防军的主要问题有:
一,地理位置。北京政府地理位置很好,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作战;而国防军四面受敌,不得不保持部分兵力防守,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有限了。这样一来,国防军虽然号称百万。首先,要刨掉新兵三十四万。新兵训练不足一年,用来防守,我都觉得不太合格,更不可能用来进攻。然后,还有保留部分兵力,作为防守部队,这大概需要十五~二十万。所以,国防军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是五十万左右,基本与北军相当。
二,外援问题。国防军的外援,可以忽视,基本不存在。英国虽然不满意日本在中国大肆扩张,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只会在精神上,默默的支持我;美国刚刚卷入欧战,最多会为我提供一些贷款,表示支持——然,我现在不缺钱。而考虑北军,则不能不考虑日本在中国的驻军,甚至日本参战——可能性不高,却也不能排除。如果日本陆军主导了日本,谁也不能预料会怎样。
而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有:
一者,两军的装备训练,截然不同。
我不是个唯武器论者,但谁也无法否认,武器与训练之间,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而是一个乘法关系,是数量级的变化。
此次进攻的国防军服役二年以上的职业官兵占七成,刚由义务兵转为职业的,占了余下的三成。国防军拥有完善的军官和士官培养体系,所有这些都经过严格培训。国防军在训练上的花费,十倍于北军,训练程度也不是北军所能比拟的。武器装备更是如此,常用武器就不说了,说说我军的新装备。
自蒋方震带回了德国的工业母机后,联省的工业制造能力,迅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冯如也借此东风,成功的推出了新型飞机。现在的飞机,已经可以从外形分辨其机种了。侦察机体型最小巧苗条,速度最快,只装备了1挺轻机枪;战斗机体型适中,但装备了8挺轻机枪;而轰炸机机体巨大,配备了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器和6挺轻机枪,以及300颗5KG的炸弹,或者8颗155KG的炸弹。当然,飞机的航程及对场地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新飞机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空军的重视,空军司令杨大洲报告直接打到我这里,要求批量采购。只是时间短暂,现在只装备了八十架。其中,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数量为2:4:2。
此外,国防军还装备了部分坦克和装甲车。联省的汽车制造和柴油机技术,一向领先于世界。所以,此次太平汽车厂生产的虎…1式坦克和猎豹…1型装甲车,质量很不错。虎…1坦克战斗全重10。6吨,乘员4人,装备1门37mm火炮,2挺7。92毫米重机枪,发动机功率120马力,最大速度10。5km/h,最大行程80km;车体和炮塔均为轧钢焊接结构,前部倾斜装甲厚度为35毫米,后部为15毫米,两侧为40毫米,顶部和底部为10~11毫米,并装备了履带防护裙板和炮塔装甲护板。虎…1坦克是早期坦克的一款成功之作,速度、火力和装甲防护都不错,可以抵挡75mm步兵炮在800m的直击。而战斗全重4。8吨,装甲厚度8~20mm的猎豹…1型装甲车,则只能抵挡机枪的攻击,但它的速度高达22km/h。
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两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