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30年之前,中国海军舰艇老化十分严重,多为超期服役。这个问题自然也就不被重视。32年以后,中国全面更新海空军装备,就引起了日本的警觉。

不过,到36年底为止,中国只有两艘航空母舰和三艘战列舰,同时还有一艘航空母舰在建,既没有超出中日盟约约定,也没有超出华盛顿条约的限制,日本也无话可说。

但37年中国有一艘航空母舰(包括了与航母配合的辅助舰艇)服役,38年中国有两艘航空母舰(同上,造航母一定会造辅助舰艇,就不说了)服役,同时还有两艘航空母舰在建造,分别在去年(39年)和今年服役。另外,在去年还有计划建造一艘航空母舰,这就大大超出了日本的承受限度,日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威胁。

日本对此提出了抗议,双方进行了多轮会谈,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海军拥有十艘战列舰,六艘航空母舰,同时还二艘战列舰和二艘航空母舰在建造中,41年即可服役。

这么说来,到41年为止,中日两国都会拥有八艘航空母舰,中国航空母舰可搭载的飞机比日本的多一半,但这是日本所不知道的;而战列舰,中国才三艘,日本则有十二艘,相差悬殊。

对巨舰大炮派来说,中国海军连日本海军一半战斗力都没有,中国自然不能够同意日本的限制要求。

何况,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增加,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海军,为远洋商船保驾护航。中国远洋船舶增多,也就意味着与各国纠纷的增加。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别国就不会瞧得起你,在远航中就会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中国海军在38年组织远洋舰队,做环球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实说,日本也不是很重视航空母舰的。山本五十六并不是日本海军中的主流,反而巨舰大炮论更为日本海军所倾睐。然而,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老婆都是别人的好。日本不重视航空母舰,但他一看到中国发展航空母舰,他就难受了。觉得这也是个好东西,不能让中国发展。

中日关系比较复杂,两国之间秘密结盟,但两国间还有个台湾和北库页岛的问题存在,所以讨论来讨论去,也无法达成共识。间中,双方还发生了两国海军舰队的短暂对峙,在两国国内都引起强烈反响,美英等国也都保持了高度关注。各国使节穿梭往来,试图挑拨中日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这就徒劳无功了。

此事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骚乱,日本迅速平息了骚乱,保护华侨的安全。华侨无论是生活在日属东印度群岛,还是生活在日本的,都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有几个人受了轻伤,但没有重伤和死亡出现。

中日双方都清楚现实,无意使对抗升级。很快,在双方短暂协商以后,指挥对峙的当事人都被“处理”了——“处理”加上引号,是说处理只是个形式,没有人会刻意打压自己的士气。一句话,不鼓励,也不惩罚,冷处理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骚乱的迅速平息,日本政府下了很大力气。一方面,日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中国,另一方面,29年台湾农民由于日本商社的压榨,组织了蔗糖协会,与日商社发生了很大冲突。消息传出以后,在中国国内引起很大不满,随后的中日贸易谈判没有取得实效,中国却强烈要求在台湾设立代表处。日本断然拒绝,却也不得不答应中国在台湾设立了一批民间的观察机构。

两国海军对峙,在日本国内还引起了一阵微弱的战争叫嚣。

因中日盟约的存在,及日本国策由大陆转向海洋,随之而来陆军裁减,海军扩张等等因素,使日本陆军与国防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日本就算与苏联合作,也没有三五分胜利的把握。而且,中国如今的国土过于辽阔,工业区分布很广,很难对中国的战争潜力造成沉重打击。除了疯狂的偏执患者,没有人会在意这样的意见。

这里面的一切,赫尔和罗斯福也只是清楚个大概,但足以让他们判断出中日间存在矛盾——这很正常,没有矛盾才是不正常的。

赫尔考虑了一下中日的分歧,才接着说:“中国试图扩大在太平洋上的影响力,日本则想独霸西太平洋,甚至整个太平洋,这两者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中国的主要目标在大陆,第一敌人是俄罗斯;日本主要目标在太平洋,第一敌国是我国。在没有达到目的前,两国基本不会翻脸。”

赫尔遗憾的耸耸肩膀,摊开手,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姿势。

“根据在日军东印度群岛行动上,中国方面的暧昧立场,我判断,中日之间应该有着某种程度的约定,达成一定的共识,或者说非正式条约。

然而,在与我国签署新《中美贸易协定》的时候,中方主动提出的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中美贸易条约拥有第一优先权”。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般地排他性贸易优先条款。实际上,却把其他条约都排斥在外了。

也就是说,《中美贸易协定》凌驾于其它任何条约之上。这一条款显然为中国提供了一条退路。

据此,我觉得中日之间应该存在着秘密条约。”

罗斯福点点头,他明了赫尔的意思。如果中日之间没有正式条约的话,中国也不必找退路,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不重要,有条约照样可以撕毁,“关键在于,中国会做到何种地步。”

赫尔摇摇头,“这个,就不好说了。乐观的说,中国无意于直接参与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至少现在没有这个企图。

但是,中国也不会放弃与日本的正当贸易。日本以战养战,不断从占领区掠夺财富,来支付费用的话,恐怕中国会等到太平洋战场分出胜负,才回作决定的。

……”

罗斯福抬起手来,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似乎想抚平那纠结成一团的皱纹。赫尔说的很实在,但实在话都不好听。那样的话,美国就会面对一个物资充足的日本作战了,更糟糕的是,它还要同时与纳粹德国作战。

“好在中德没有结盟”,罗斯福喃喃低语道。

在寂静的夜里,赫尔清楚地听到了罗斯福的话,他不由得苦笑了。

“我可没有你那么乐观。如果德国进攻苏联的话,我可不认为中国会袖手旁观。”

……

美国早就得到情报,在去年4月份,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曾乘军机秘密访华。时间很短暂,没有详细情报。但根据之后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苏联和德国对波兰的瓜分行为推断,中德间没有达成协议,故德国便与苏联结成了同盟。然,此事是好是坏,还要看结果。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访华,是企图与中国结成同盟。那时候,苏联试图与英法两国结盟,共同抑制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希特勒对此很是忧虑。如果能够与中国结成同盟的话,瓜分苏联也不是梦想了。我考虑良久,还是委婉地回绝了。

首先,英法两国无意与苏联结盟,英国代表不肯乘飞机,却坐船前往莫斯科,已经鲜明地表达了代表本人,及英国政府的态度。且德国能够扩军备战,也是英法两国默许的

再者说,如果中德结盟对苏联开战的话,很难说英法会有什么反应。百万法军躲在马其诺防线背后,可不是害怕战争,更多的是源于英法的“祸水东引”的政策罢了。

如果中德两国结盟,对苏联开战,我怀疑在关键时刻,法军是否仍会坐视——至少我是不会坐以待毙的。可以断定,英法一定会对德国开战,即使与苏联结盟,也在所不惜。国与国之间,惟有利益。如果德国以微乎其微的代价扫平了苏联,那么中国、日本和德国中间没有任何阻碍了。

中国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联是世界第三工业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工业国,日本是世界第七工业国,捷克是世界第十工业国……以如此实力,稍为整合,甚至毋须整合,只挟百战雄师,并力向西,英、法就只有等死了。

我把这个判断,解释给唐绍仪,让他委婉的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明。里宾特洛甫了解之后,深以为然。稍后,我在接见里宾特洛甫的时候,也暗示他,“在条件适和的情况下,中国愿意配合德军对苏作战,并愿意为德国提供物资补给”。

于是,这才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出现。

希特勒得到消息后,沉默不语了好一阵子,就直接发电给斯大林,两国飞快地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同时,德国保持并增加了从采购的中国战略物资。在中德贸易中,德国倾其所有,用大批中国文物,从中国购买了相应的物资。毋须付出黄金等硬通货,又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希特勒对这笔交易很是满意。

哈哈哈,俺回来了,每日一章,预计在一个半月内写完...

PS:顺便问一下,谁知道哪里的汉代资料齐全,注意!!!包括衣服、礼节等杂七杂八的,还有历史、建筑、地图……[不光是衣服啦]还是老话,越全越好,开始为下部书,做准备工作。

正文 第113章[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希特勒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我也需要相应有所表示。我通过驻德大使颜惠庆捎过去一个口信。适度表达了对犹太人处境的关心,或者说,对雅利安人声誉的关注。

因为中德关系密切,颜惠庆的约见,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见面之后,行礼如仪。

“元首阁下,董总理托我给您带个话儿。

对于您和德国人民的善意,董总理代表中国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德国人民的友谊,希望中德之间的友谊能够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

颜惠庆声音浑厚清晰,语气诚恳,这样由内而外的完美表现,不过是外交官们的基本功。

对于这种礼仪式的谈话,希特勒也给予了恰当的回应,“对于中国传来的友谊,德国人民也身有同感。”

经过简单的几句会话后,颜惠庆就把直接步入正题。

“最近以来,董总理陆续听到了一些儿不利于德国的消息。这些关于犹太人遭遇的传闻,令董总理深感忧虑。

我们清楚德国是个好伙伴,雅利安人与汉人同样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人种,但雅利安人的声誉正在被玷污,这真是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为了表达对元首阁下和德国人民的友谊,我受到董总理的委托,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为阁下提供一些儿帮助。”

希特勒对此很感兴趣,他正面临着如何把犹太人从欧洲清除的困境中,屠杀是最最愚蠢的办法,但有一线可能,他也不会如此选择。只是英法美等国陆续对犹太人移民关闭了大门,或提出种种限制,让他的强迫移民计划始终无法展开,39年才移民区区八万人。对于德国控制区内几百万犹太人来说,这真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且,可以预计,随着占领区的扩大,他统治下的犹太人数量会大大增多。某些地方政府对犹太人采取了很恶劣的手段,希特勒知道一点儿,却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颜惠庆既然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便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见到颜惠庆等待他的意见,希特勒殷切地说道:“请继续,请继续。”

颜惠庆朗声说道:“首先,中国不会拒绝,也不会限制犹太人的入境申请。

为此,中国还会开通德国直飞中国的航班,也会开通意大利…土尔其的客轮,及土尔其…伊朗…中国的客车,帮助犹太人迁出德国。

当然,这些犹太人不会获得中国国籍,只能得到暂时的居留权。

而且……”

希特勒大喜过望,哪还管什么“而且”,如何处置犹太人,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他才不会多管闲事,他只要能够把犹太人赶出欧洲即可。

等颜惠庆的话告一段落以后,希特勒也不管他还有没有话要继续说,就大声称赞这个办法好,感谢中国董总理的深情厚谊云云。

希特勒是个演说家,很善于演讲,此时兴奋起来,那话说的是滔滔不绝,天花乱坠,把中德友谊赞美的完美无缺。完全忘记了当初知道中国在欧战中两面卖物资,关键时候为英国提供大量物资时,他对中国的负面评价。那时候,希特勒甚至把中国人与犹太人等同了起来。

颜惠庆耐着性子,静听希特勒兴高采烈地演讲,等希特勒把车轱轳话说完,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分钟。

“但是,这只是个暂缓之策。欧洲有犹太人上千万。总不能够都迁移到中国去。”

希特勒皱皱眉头,实话都不好听,但的确如此。他是很愿意把犹太人都迁移到中国去,中国却绝对不会同意的。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总人口超过了六亿,却也不可能接纳上千万的移民。

“……”希特勒没有说话,只是等候颜惠庆说下去。

“从各方面考虑,中国接收犹太人的数量,应该不会超过一百万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