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话不是这么说,大人与胡总督同办一件大事,论责任,当然大人更来得重;派徐海去招降汪直,成功了,是大人的功德,朝廷叙功,必推大人居首,如今听大人的话,仿佛只是胡总督一个人的事,似乎错了。”
这番驳他的话,实际上却是护着他的利益。赵文华自然不以为忤,笑笑答道:“若能如你所说,岂不甚妙?好了!我支持胡总督。”
“是!胡总督有大人这句话,一定也觉得兴奋。至于毛海峰,请大人赏他一个面子,接见他一次,说几句抚慰的话。”
“那无所谓,你们去安排好了。”
第三十二章
回到总督衙门,罗龙文说知一切经过,胡宗宪自然深感欣慰。不过,对赵文华的了解,他比任何人来得深,在任何情况下,赵文华总是拿个人的利害摆在第一位。如果形势有变,发觉这样做比那样做对自己更有利时,尽管信誓旦旦,亦不惜自食其言;因此胡宗宪认为最好立即会衔出奏。唯有如此,才能让他无法翻悔。
这样做法,未免操之过急,反易惹起赵文华的怀疑。只是胡宗宪坚持己见,罗龙文亦只好照办;当时拟了一个奏稿,说是东南倭患,仰赖皇上的威福,决定遣派徐海去招抚。同时补叙了徐海卧底的经过,请先交部存记,俟立功回来,赏给官职。
胡宗宪对这个奏稿,非常满意,因为这一下可以彻底为徐海洗刷清白;只要赵文华同意,便是确认了徐海的身分与功劳,再不怕他出什么不利于徐海的花样了。
“总督,我有个要求。”罗龙文此时另有个主意,很负责地说:“这个奏稿我有把握,一定可以让天水同意;不过,我要压两天才能送给他看。”
“只要你有把握,压两天未尝不可。不过,是何缘故,我倒要听听。”
罗龙文不肯说,实在是不便说。他是想把这件事推在毛海峰头上。这好象堂堂总督,不如远来的一个海盗,说出来会使胡宗宪不快,所以罗龙文故意诡秘地一笑,半开玩笑地答说:“天机不可泄露。”
※ ※ ※
到得第三天傍晚,正当赵文华满足罗龙文的请求,由赵忠陪着毛海峰谒见以后,重阳补祝赵老太太寿辰以前,罗龙文在这个时机中见到赵文华。
“大人,”他满脸欢欣地说,“明天气,就要热闹了,大人也要忙了!”
“是啊!”赵文华也很高兴,“多承诸位厚爱,真正不敢当。”“国恩家庆,诸福骈臻,大家也都要托大人的福,理当略表寸衷。我在想,大人辛苦了多时,从明天边,不该再为公事操心,才能敞开来好好乐一乐,所以有件我经手的事,想趁今天办掉它。”
“好啊!什么事?”
“毛海峰承大人温言慰谕,兴奋异常,他说,他本来只是他义父叫他干什么,一切主意要汪直自己拿。现在看大人这样宽厚待人,他决定极力劝他义父来投诚;而且听他的口气,大概大人班师回朝的时候,就有好消息来。那真是锦上添花。”
好个锦上添花!赵文华久在朝中,深知功劳不论大小,只要来得是时候,就有意外的效用,譬如皇帝生日,或者有其他庆典之时,恰好报功,那锦上所添的一朵花,就显得格外艳丽夺目。如果班师回朝,又正逢献岁,而有汪直受抚的消息到京,必然龙颜大悦,有逾格的褒奖。
这样想着,便即随声答说:“能这样最好,能这样最好!”
“不过,这要彼此配合得好。毛海峰的意思,最好有一种表示,能坚汪直之意;在我看,最要紧的是徐海肯卖力。兼顾这两种用意,我拟了个会衔的奏稿,胡总督说是要请大人作主。”说完,罗龙文将奏稿取了出来,双手奉上。
这一套迂回曲折的说词,一方面投合赵文华的心意,另一方面又很谨慎地避免了他对胡宗宪的猜疑。赵文华不疑有他,毫不考虑地提笔在他的衔名之下,画了两道直杠,是个草书的“行”字。
※ ※ ※
看到这个“行”字与赵文华的签名,胡宗宪长长地舒了口气:“今天晚上我可睡得着觉了!”
“是!”罗龙文欢畅地笑道,“我亦云然!”
原来他们是一样的心事,苦心设谋,将徐海拉了出来,降身辱志,重新“落水”去卧底,大功已建,却几乎害得徐海送掉性命,说起来等于出卖朋友。如今有了这样一个结果,总算可以交代了。
“事不宜迟,明天一早就要拜疏。”
于是连夜缮写奏疏,通知驿站,派定专差。第二天一早,辕门大开,设置香案,胡宗宪穿一身簇新的公服,向摆在香案后面的一个黄匣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中军旗牌,捧着黄匣子交给跪接驿差;大炮三声中完成了“拜疏”的仪式——那个黄匣子表示盛着奏疏;事实上是空匣子,奏疏另外用油纸包好,外加护板,再打成一个长条形的包裹,在拜疏的仪式之后,另外为驿差缚在背上,这才上马飞奔,限时到京。
“这才真的算是定局了!”胡宗宪不胜感慨地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做人容易做官难。”
“做事容易做人难”是成语:“做人容易做官难”这句话,在罗龙文还是第一次听说。想一想笑道:“做人容易做官难,是句隽语;不过,官字上面应该要加一个好字。”
“不然!”胡宗宪摇摇头,“做官的经验,你当然不如我深知其中的甘苦。做个好官,只要一念之转,倒还不大难。最难的是,既想做官,又想做事。想做事就得设法揽权,揽权就难了!既不能侵他人之权,又得自守分际,变成弄权,搞得身败名裂!此所以难。”
绝顶聪明的罗龙文,谈到做官,自然不及胡宗宪;所以听得这番话,有闻所未闻之感。细细咀嚼了一番,点点头说:“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得住‘守分际’三字,自能立于不败之地。”
“谈何容易!”胡宗宪摇摇头说,“且不去说它了!我们谈正经:明山现在可以出头了,阿狗何以还不来?”
“听说早来了。只是不愿来见总督。”
“为什么?”
“当然是不甘心。”
“是的!实在愧对此人。‘胡宗宪说,”如今还要他远涉风涛。我想,我个人应该对他有所报答,替他做件什么事。小华,他家里有什么人?“
“亲族虽有,早不往来,当然是因为他‘自甘下流’的缘故,如今真相已明,他亦可以重新进祠堂,见祖宗!不过,那是以后的话,总督如果在这方面帮他的忙,要等他来了,问清楚了再说。眼前,有件事,或许要靠总督的大力成全。”
“你说,只要办得到,我一定尽力。”
“最好让王翠翘还俗。复归明山的怀抱。”
胡宗宪一愣,茫然地问:“此事我又何能为力?”接着又说:“那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感情,两情相悦,愿偕白首;只要王翠翘愿意蓄发,心云老师太莫非强人所难,硬拿链子锁住她,教她青灯黄卷了一生?”
“原来总督还不知道,王翠翘的出家是情非得已,有托而逃!那就无怪会这样说了。”
“噢!我倒还不大明白,如何是有托而逃?是因为——”
胡宗宪终于自我撞开了记忆之门,“是因为严公子的缘故?”
“总督到底想起来了!”
“我懂了!”
胡宗宪起身蹀躞,几次望着罗龙文欲言又止,显得踌躇而又焦急的神气。罗龙文知道,他所踌躇的是:第一,为了庇护王翠翘而得罪严世蕃,犯得着,犯不着?第二,即使不惜忤犯严世蕃而愿庇护王翠翘,可是能不能对抗得了严世蕃,亦成疑问。
这是很难作决定的事。因此,罗龙文虽有办法,却不愿先说;要看他的态度,再考虑是否可言。同时,他也不作任何催促,希望胡宗宪作出毫不勉强的决定。
终于,胡宗宪开口了,如罗龙文所想到的第二点,他说:“要想个有用的法子,如果没有,那就不止于徒劳无功,而且无益有害,那就一动不如一静了!”
罗龙文明白,所谓“无益有害”,意思是王翠翘还了俗,可能反倒不能保住清白,归入东楼嫔媵之列。这当然也可能的事,但如做得周密迅速,严世蕃即便未能忘情,亦将徒呼奈何!
这样想着,便即说道:“我有个法子,可行不可行,且说出来请总督斟酌。总督如肯降尊纡贵,收王翠翘为义女,作主嫁与明山,婚后找个隐秘的地方去住。这样,东楼一则碍着面子,再则也找不着人,不就只好算了?”
话很有道理,可是胡宗宪不愿立即有所决定。因为他觉得这并不算最好的办法。譬如,收名妓为义女这一点,就很容易引起物议。如果还有更好的办法,就可以不这么办。
“我们再想想。”胡宗宪这样答复,“事缓则圆,多算胜少算。”
罗龙文微感不悦。他一向自负算无遗策。辞别出门,在路上又想,始终觉得这个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既然要为徐海“做件什么事”是胡宗宪自己的许诺,那就不妨此刻便着手进行。
※ ※ ※
一向清静的法云庵,出现令人惊奇的情况。终年紧闭的双扉,开得笔直;扶疏的花木中,掩映着彩绣的朱幡,明亮的灯盏,一望而知是有喜庆。
做寿当然要设寿堂,但不能设在大殿上,大殿上法脾气鸣,佛号响亮,三十六众比丘尼在为赵老太太唪诵消灾延寿的经卷。寿堂另有地方。
在大殿西面,另有一条甬道,能到一座大厅。这座厅归知客所管,逢到观音诞日,或者菩萨开光之类的盛举,富贵人家的内眷来烧香,便都在这座厅上接待。平时就布置得十分雅致,这天自更不消说得。
在朱友仁的引导之下,罗龙文瞻仰了寿堂。正中挂一幅大红底子,五彩缂丝的无量寿佛;系着彩绣桌围的长条上,设一幅云白铜的五供,燃着粗如儿臂的寿烛;点起上好檀香制成“寿”字盘香;中供寿桃寿面,另外两盆黄澄澄的佛手。里里外外摆满了菊花,更显花团锦簇,无限生机。
东西两面壁上,只挂胡宗宪头衔的十六幅寿屏。虽是青壁,只悬挂的地位,配置得宜,一点不显得单薄。罗龙文是行家,只看这一点,便知是高人经营,不由得要动问。
“这寿堂,是哪位指挥布置的?”
听这一问,朱友仁脸上像飞了金一样。“一位老太太!”他说,“不知道罗师爷见过没有?陆太婆!”
“原来是她!久仰了。”
“要不要见一见?”
“当然!可在这里?”
“请跟我来。”朱友仁领头,推开西面靠里的一座门。原来这座厅还有后轩,里面又另是一番布置,家具什物都是小一号的,脂粉气也重些,一望而知是特为堂客所备的起坐之处。
“陆太婆,”朱友仁高声喊道:“我来引见,这位是总督衙门的红人,罗师爷!”
罗龙文抬头看时,一位老太太飞蓬着一头白发,而脸色红润,精神十足,身上只穿一件青布夹袄,下系一条玄色细裙。真所谓“乱头粗服”,却掩不住那大家风范,与精明强干的气质。
“幸会,幸会!早就想拜见陆太婆了!”罗龙文一面说,一面恭恭敬敬地作揖。
“不敢当。”陆太婆还着礼说:“早就仰慕罗师爷的大名。请坐,请坐!”
等坐定了,罗龙文欠身说道:“这次为赵老太太祝寿,原该归我跟赵总管两个人奔走;多蒙你老人家偏劳,而且布置得那样子出色,真正感激不尽。明天赵大人看了,一定会夸奖,让我叨光,有面子。”
“哪里,哪里!”陆老太平说:“年纪大了,精神不济了,只好将就将就,勉强弄个样子。不教人笑话,已是万幸,哪里还会得赵大人的夸奖?”
“你老人家太客气了!我不是当面恭维,只看挂那十六幅寿屏,其中就大有学问。”
陆太婆突然眼睛发亮,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笑的时候,不但露出了还很好的一嘴白牙,而且眼角上有鱼尾纹,可以想见她年轻时也是个风流放诞、颠倒众生的尤物。
“罗师爷真是法眼!”她在微笑中显得严肃,是一种高贵的表情,“不枉了我们半天的功夫。”
因为用了“我们”的字样,罗龙文自然而然地转头探望,想看一看她的那个助手,想象中自然是兰心慧质的一名青衣侍儿。
这面看没有,那面看也没有,不等他脸上失望的表情落入陆太婆眼中,她就觉察到了。
“罗师爷,实不相瞒,这一次我管这桩闲事,倒是心甘情愿,高兴得很。”她略停一下说:“刚才承蒙你奖许,我是受之有愧;布置寿堂,别的都容易,就那两面雪白的粉墙难办。又不能俗气,又不能太素净,更不能失身分,胡乱弄些不相干的东西补壁,只有在那十六七条上打主意;间隔高下,斟酌又斟酌,都亏得有个人帮忙。若说还看得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