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军阀史话-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话,捧他做现成总统,他却要整垮我们,真是岂有此理。”
保定派的人不断向曹诉说黎忘恩负义,说迎黎复职不过是吴佩孚不愿捧老帅做总统的挡箭牌。因此主张由曹自己到北京做临时大总统,或者组织一个“行政委员会”来作为选举总统前的过渡机关。
吴佩孚知道曹的左右反对他的计划,所以他一再向曹表示,迎黎是一种政治手段,为了对付广东,是拆广东政府的台,因为旧国会恢复了,广东护法就失去了根据。将来要怎样做就容易了。吴的这番话最后终于被曹锟所接受。
黎元洪日夕盼望复任总统,现在全是一种做作,他曾派金永炎到湖南请赵恒惕说服西南“联治派”一致赞成恢复旧国会,从而促进全面统一。金回到天津后,6月8日黎又派他到保定去找吴佩孚。吴直截了当地告诉金永炎:“现在情势复杂,黄陂如再装腔作势,我就无能为力了。请你即返天津,问他一言而决。”金即拍胸说:“黄陂方面我可以负责,保定方面请你坚持到底。”
6月10日金永炎由保定回到天津,向黎报告情况紧急,因为吴佩孚虽坚主迎黎,可是曹锟的保定派却在积极反对,时机紧迫,随时会有变化。于是黎元洪就不再等待各省督军“先行解职”,也不坚持裁兵废督,而于当天连发两电:
一电:
“……接曹、吴两巡阅使,齐、冯、阎、萧各督军等先后函电,均表赞成(指废督裁兵问题),曹、吴两使且于阳日通电首愿施行,为各省倡;并齐督军庚电,具见体国公忠。……元洪忧患余生,得闻福音,喜极以泣。谨于本月十一日先行入都,暂行大总统职权,维持秩序。……议员陆续入京之日,即为督军从容解职之时。”
二电云:
“……法律问题,应由国会解释。……俟国会开会,听候解决。……”
关于黎复职的任期问题,按照民国2年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袁世凯于2年10月10日就任首届总统,任期应于7年10月届满,但因袁称帝,5年6月失败身死,黎元洪以副总统依法继任,6年7月又因张勋复辟之变辞职,由冯国璋以副总统依法代理。至7年10月冯代理期满,才由徐世昌以安福国会之推选而继任,照此解释黎之任期已满,根本无复职的法律根据。卢永祥6月3日的通电即持此反对黎复职。
但也有说冯国璋的代理为事实上之代理,而非法律上之代理。
徐世昌去职和黎元洪酝酿复职期间,一些热中权位的人,由于政局在变动中,所以奔走营谋,极尽能事。第一等人自然是活动国务总理,总理呼声最高的,就是前司法总长张绍曾,张也是老北洋派,又是吴佩孚的儿女亲家。这次策划黎元洪复任总统,张力也居最多,因此大家都看好张绍曾。
这时候,谁做总统,谁做国务总理,当然都要吴佩孚点头,他如果不点头,谁也做不成。张绍曾既然有这么好的支持力量,自然大家都把他看做最热门人物。
可是,就在他呼声最高时,6月4日吴佩孚有一封电报给吴景濂、王家襄、边守靖、张绍曾等,电云:
“佩孚等为统一民国,敦请黄陂依法复位,凡有人心当一致敦促,早定国本。内阁问题乃元首特权,某何人斯,敢行过问,公等请勿以此相询。周少仆、孙伯兰等才堪组阁,将来自有实现之日,乌用他人代为运动,令国人齿冷。敬舆(张绍曾字)以避迹远嫌为是,不宜瓜田李下,自取热中之诮。国事至此,政客军人尚营营只鹜私利,真可痛也。幼山(王家襄字)、莲伯(吴景濂字)两兄应即代表议员,负责敦请元首克日还京,以巩固中枢,再由元首提出总理,以南北众望允孚者为宜,内幕私图者,均非有心肝之人也。……”
吴佩孚这通电报是答复吴景濂公开推荐张绍曾组阁,请吴佩孚支持。可是这封复电则把所有热中做官的人都痛骂了一顿。
黎元洪于6月11日由王家襄、吴景濂以及直系各省代表陪同下,乘坐专车自天津赴北京,北京火车站上盛大欢迎,和他当年狼狈离京时情况判若天壤。
黎抵京的当天,即宣布复职,同时拟任伍廷芳为国务总理,伍未到职前,由外交总长颜惠庆代理。为什么黎要任命伍廷芳呢?原来黎元洪的意思是一切恢复他未下台前的原状,旧的国会、旧的总统、旧的国务总理。伍廷芳是解散国会前的最后一任总理,同时南方护法政府成立后,伍在广州为孙中山所倚重,黎上台后自然想凭自己的力量达成南北统一。所以提名伍廷芳为国务总理,以示好于南方。他的命令写好还未发出,有人提醒黎说:伍廷芳脾气十分古怪,在北方政府中人缘最差,现在总统所发布的人事命令,还需要徐世昌留下的代理国务总理周自齐副署,而周自齐绝对不肯副署这道命令,最好不要在复职的第一天就闹出不愉快的事件。
黎一想也对,不能不对现实低头,因此乃把已经写好的命令收了回来,同时决定改派颜惠庆署国务总理,通知周自齐副署这道命令。

一九二、吴佩孚调冯玉祥离豫
北京的惯例,每年10月10日,照例要发表一批晋级授勋的命令。11年10月10日的命令是:
吴佩孚、齐燮元晋授陆军上将。
吴景濂、荫昌、李烈钧晋授勋一位。
吴佩孚、顾维钧、高凌霨、高恩洪、岑春煊、唐继尧晋授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张怀芝、阎锡山、李厚基、卢永祥、杨增新均给九狮军刀一柄。
王士珍、程潜、孔庚给以一等文虎章。
孙烈臣、谭延辏А⒄院闾琛⑻泛泼鳌⑿芸宋浣谘弧�
袁祖铭授以四勋位。
于右任授为任威将军。
唐继尧、陆荣廷特给匾额一方以昭殊绩。
曹锟在历年奖叙中已经取得最高勋位和勋章,所以不能再有所加,因此“特颁明令,嘉尔元功”。对于已死的伍廷芳则给以1万元的治丧费,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这是黎元洪上台后的人情,不但对直系文武人员封赏有加,同时对西南方面和奉皖两系也普遍照顾。借以粉饰全国统一。
早在10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张载扬为浙江省长。这是用以分化浙江的一个手法,卢永祥已于6月20日宣布在合法政府未成立前,不接受任何方面关于改变浙江现状的命令。可是张载扬是浙江地方军的领袖,卢可以不理睬北京的命令,但却不能不迁就地方力量,因此卢对这道命令,就只好采取默认。浙江军务善后的期限本来规定是6个月,为了延长卢的任期,浙江各团体又通电请卢继续善后,不再硬性规定期限。
10月30日北京政府宣布裁撤河南督军,原任督军冯玉祥内调为陆军检阅使,派张福来为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冯的内调,显示出直系内部发生了问题。原来在奉直战争时,冯玉祥立了“讨奉第一功”。冯在接到吴佩孚动员电报后,在8天之内集中了最大的兵力兼程赶到洛阳,稳定了直系后方。迨直系驱逐豫督赵倜时,吴佩孚曾拉拢豫军第一师长宝德全,令他留在开封维持秩序,并保荐宝德全为河南军务帮办,不料冯到了开封后,首先诱杀宝德全,并没有宣布宝的罪状。冯玉祥的军队在当时北洋军中纪律最好,而且也很团结,在北洋群雄中,他是一个后起的人物,因此吴对冯颇有戒心。
吴佩孚和冯玉祥在清朝末年同时当新军统带,同时在东北驻防,当时吴在第三镇,冯在第二十镇。当袁世凯称帝时期两人又同是旅长,吴是第三师第六旅旅长,冯是第十六混成旅旅长,两人同在四川战场。民国7年两人又同在湖南对南方作战,不过这个时候,两人的地位略有不同,吴已升任直军总指挥,而冯仍是一个旅长。从这时起,吴已步步领先,在衡阳成为举国人望,南北瞩目,冯则仍是旅长身份驻守常德,与吴相较,简直是望尘莫及。迨吴衡阳撤兵,直皖战争已迫于眉睫,从此吴佩孚青云直上,一举战胜皖系,再而击败奉系,北洋两大巨头段祺瑞、张作霖俱成为吴佩孚手下败将,吴的威望如日中天,冯玉祥这时则变成吴的直属部下。吴讲究传统的中国军人风范,且以关岳自况,冯的作法则是不新不旧,似新似西,与吴的纯中国式背道而驰。
冯认为他放弃陕西,立下大功,得到河南是他应得的。可是吴自开府洛阳后,一贯就把河南督军当作他的小媳妇。对冯自然也不例外。
新任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的张福来,是吴佩孚的直属部队第二十四师的师长。他和吴的渊源最深,民国前4年吴在曹锟第三镇炮兵第三标第一营充管带官时,张就开始跟随吴。民国3年12月,吴奉派率领测绘班16人赴东北中俄边境兴凯湖附近,冒雪测绘,张亦在吴左右。民国前二年吴奉派往长春各地剿灭马贼,吴因用兵神奇,被人称为小诸葛,而张福来侍卫吴,寸步不离。吴张两人关系之深,于此可见。
张福来虽然和吴有深厚的关系,可是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和他同时期做师长的阎相文、萧耀南、王承斌都做到了督军或省长,可是他却仍然做师长,因此他的父亲骂他不长进,他也有落寞之感。
吴佩孚觉得对这位老部下很过意不去,因此就想让他先做河南省长,冯玉祥当然不好公开反对,就竭力主张不要更动省长张凤台以资抵制。
冯玉祥这时的处境并不好,他曾因分配军饷问题与新任十四师师长靳云鹗,陕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不和,因此在河南也有“小三角联盟”,便是张福来、靳云鹗、胡景翼三人联合倒冯的传闻,吴佩孚根据这些情况,就决心把冯调开,而将河南督军一职给予张福来。吴的初意是想调冯为安徽督军或热、察、绥巡阅使,可是这个计划没有得到曹锟的同意。最后才决定调冯为陆军检阅使。令他率领所部移驻北京北苑。
当吴对冯不满意时,冯亦微有所闻,乃求助于张绍曾和张廷锷,二张在曹吴之间均有影响力,遂向曹锟说项,始有陆军巡阅使之任命。
陆军巡阅使,是个因人设事的虚职,这个官职本来是没有的,只因为前任热河都统姜桂题受奉系的排挤,不能安于其位,又没有适当的位置可以调动,因此北京政府才特设这个官爵给姜桂题,调他到北京来颐养终年,姜桂题是北洋老将,他做了陆军巡阅使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姜死后这职位虚悬,现在为了要让冯玉祥下台,所以调他做这个位高而无实权的职务。
冯的新命发表后,大家都知到是明升暗降,冯自己当然十分不满,因此表示愿意出国留学三年,或者给假到上海去养病,或者专任第十一师师长而不要其他任何名义。
冯向人发牢骚,自己替人白卖力气,到头来牺牲自己,他愤激地宣称:“今后除对外战争外,不愿参加任何内战。”
冯这时的兵力已经扩充到一师三混成旅,人数在2万人以上,吴佩孚叫他只带一师人到北京,他当然不愿接受。还是曹锟百般安慰,劝他来京,他才极端委曲地接受调职令命。从此冯玉祥在直系中就倒在保定派这一方,与吴佩孚貌合神离了。

一九三、废督裁兵徒托空言
11年6月12日,黎元洪发表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发表新内阁名单如下——
国务总理颜惠庆署理。
外交总长颜惠庆兼。
内务总长谭延辏А#ㄊ穑�
陆军总长吴佩孚。(署)
海军总长李鼎新。
农商总长张国淦。(署)
司法总长王宠惠。(署)
教育总长黄炎培。(署)
财政总长董康。
交通总长高恩洪。(署)
第二道命令是撤销民国6年“解散国会的命令”。
在内阁人事方面,黎是独断独行的,并未征求曹吴的意见,这是近几年来北京政府一直未办到的事。内务总长本来决定由孙洪伊担任,后来得到消息,这位以前是亲黎反段祺瑞的政客,现在是站在广东方面反对黎元洪复职,所以改派谭延辏АL房梢运闶抢璧睦吓笥眩⑶沂怯胛髂戏矫嬗泄氐娜宋铮耸辈辉诤希梢越柚亍V劣谂┥套艹ふ殴疲抢璧睦夏涣牛质峭纭M醭杌菔堑笔敝浚埠臀髂嫌泄亍6岛透叨骱樵蚴俏馀彐谒郎偷摹G胛馀彐谧雎骄艹な窍虢杷耐陀跋炝θネ瓿刹帽卑讶木ń桓陡庋筒换嵩倬炝狄桓鲅苍氖沟牡匚唬绻氏确牌苍氖梗运耐骱耪倬涂纱锏椒隙降哪康摹�
还有参谋总长问题,本来决定齐燮元,这是为了把他调到北京来,以裁撤江苏督军做为倡导,可是吴佩孚则竭力推荐李烈钧,吴的发言力量太大,黎不能不答应,所以参谋总长便给了李烈钧。
不管怎么说,这个内阁人事总算实现了黎的愿望,而黎的愿望与直系的愿望不谋而合,就是用政治手段瓦解南方,以收全国统一之效。所以黎和新阁员都有电报迎接伍廷芳北上组阁,同时黎还电邀孙中山、张謇、王士珍,靳云鹏、熊希龄等到北京来筹商统一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