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8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是后生可畏,你也是少壮派啊。”

  顾维钧笑着与那名来自安南宫廷的少壮派政客握手寒暄,对方不懂中国话,但是身边的那名翻译非常准确的将顾维钧的话翻译过去,两人之间谈的相当投机。

  送走了吴庭艳,赵北问了顾维钧一个看似突兀的问题。

  “少川,以你多年以来练出来的识人眼光,在你看来,这个吴庭艳今后的仕途发展如何?”

  顾维钧笑了笑,说道:“才见了一面,我怎么能说得好他以后仕途如何呢?我又不是算命先生。不过,保大国王居然提拔这么年轻的人做内政部长,这似乎说明,保大国王也与当年的满清光绪皇帝一样,都是求治心切,而且急于摆脱目前的傀儡地位,不过可惜的是,法国人可不会让国王顺心,中国不出手,安南永远别想独立自主。”

  “你这话说得有道理,没人愿意做儿皇帝,哪怕他是个越南皇帝。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吴庭艳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或许,他还是有些政治手腕,以后,你们外务部务必关注一下此人。”

  赵北叮嘱几句,熟悉历史的他当然是有所指,既然历史上这个安南内政部长可以做外国的代理人,那么现在,未必不能做中国的傀儡。

  顾维钧点了点头,看看时间,已到会议开幕时,便请赵北前往主持会议,发表演说。

  ……

  “亚洲,拥有灿烂的古代文化,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当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之中的时候,亚洲各国却依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虽然亚洲在近代落后了,成了欧美列强肆意掠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亚洲会永远沉沦下去,只要亚洲各国人民团结起来,我完全相信,一个新的亚洲即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并再次创造出灿烂的新文化与高度发达的新文明!”

  ……

  赵北的演讲用时二十九分钟,史称“亚细亚宣言”,也正是这个宣言吹响了“亚洲解放”的真正冲锋号,这是一次标志**件。

  ……

  会议开幕当天,英国政府、法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强烈抗议”,美国政府也表示了“极度关注”,日本政府则发表了一份政府公报,强烈支持“亚洲的解放事业”,德国国会、意大利议会向大会发来贺电,苏联政府则保持了沉默。

  ……

  五天之后,“亚细亚团结大会”正式闭幕,会议决定组建“亚细亚解放阵线”,这是一个亚洲解放组织,由一个执行委员会领导,共有执行委员二百人,来自亚洲各地,而最高领袖是委员长,由执行委员选举产生,而赵北也顺理成章的以百分之百的支持票当选为该解放阵线第一任委员长。

  ……

  会议结束五天之后,中国政府正式向英国政府发出一份外交备忘录,要求英国政府尊重亚洲各国人民意愿,给予印度、缅甸、马来亚“完全的主权独立”,与此同时,法国政府也接到了类似的外交备忘录,中国政府要求法国政府允许印支殖民地取得“完全独立”,建立若干主权独立国家。

  毫无意外的,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都拒绝了中国政府的“善意提醒和劝告”。

  公元1938年11月6日,英国议院终于通过决议,决定赋予印度、缅甸“帝国自治领”的地位,但是这一决议却随即遭到了印度、缅甸民族主义者和“亚细亚解放阵线”的一致抵制,“亚细亚解放阵线”发表《告印度、马来亚、缅甸、安南、老挝、柬埔寨爱国者书》,号召当地爱国者立即发动民族起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赢得祖国的完全独立。

  11月7日,缅甸北部各游击区宣布合并,随即组建“独立军”,缅甸民族大起义就此拉开帷幕,独立军果断行动,一举攻占缅甸北部两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并同时向“亚细亚解放阵线”执行委员会发出请援电报,请求委员会立即组织国际志愿军,入缅作战。

  同一日,英国、法国、苏联在伦敦签署《伦敦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当条约签字国的本土在遭到敌国军事入侵时,条约签字国将按照条约规定行使“集体自卫权”,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

  11月22日,身穿中国国防军陆军野战迷彩作战服的第一批“国际志愿军”由中国云南进入缅北地区,至此,“亚洲独立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1067章 曼德勒的天空(上)

  第1067章 曼德勒的天空(上)

  空气比较干燥,虽然河谷地区的湿气比其它地方要稍重一些,但是现在毕竟是缅北的凉季,这个季节降水稀少,而气温也相对低一些,在这个季节里,天气通常是晴朗的,或许会在河谷地区有一些云层,但是并不会影响到飞行安全。

  两架“喷火”式战斗机正掠过这处伊洛瓦底江的河谷地带,飞行在那低沉的云层之上,从飞机上向下望去,下面如同铺着天鹅绒一样,距离飞机似乎很近很近,景色美得让人陶醉。

  但是陶醉中却也带着警惕,这从飞行员之间的无线电对话就可以略知一二。

  “骑士二号,注意北方,注意北方。”

  “骑士二号收到,未发现异常情况。”

  英国皇家空军中尉阿尔菲斯非常谨慎的与他的僚机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络,并不时的将头扭来扭去,观察着天空中的情况,他注意到在北方好象出现了几个黑点,于是提醒僚机注意,但是僚机却报告,那只是云层在强烈阳光下的气象现象,这片天空目前还是和平的。

  但是和平也只是暂时的,作为一名英国职业军人,阿尔菲斯中尉非常清楚现在的缅甸局势,自从那支所谓的“亚细亚解放阵线国际志愿军”由中国云南进入缅甸北部地区之后,“远东战争”实际上就已经爆发了。

  “远东战争”,这是英国政府对这场战争的称呼,而且英国政府也已经明确表示,这场远东战争是“中国人一手挑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摧毁大英帝国在亚洲的经济命脉”,这已经“威胁到了帝国的安全”,并且也“威胁到了世界和平”,所以,英国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中国军队越过伊洛瓦底江”。

  是的,英国政府并没有被那个“亚细亚解放阵线国际志愿军”的称呼迷惑,英国政府直接指出,这支所谓的“国际部队”其实就是中国军队,成建制的中国国防军,而目前,这支军队已经翻过数座山脉,正向伊洛瓦底江防线扑去。

  伊洛瓦底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发源于中国境内,并横贯缅甸全境,在印度洋上的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交界处汇入大海,这条大河是缅甸境内最重要的河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而且也是重要的交通命脉,虽然河流湍急,落差很大,但是通过接力的方式是可以用驳船运输物资的,不过,对于现在的英国而言,伊洛瓦底江的最重要战略意义不在于它的航运价值或者水力开发前景,而在于它对印度殖民地的“关键性屏障作用”。

  由于伊洛瓦底江是南北走向,而且贯穿缅甸全境,这条咆哮的大河硬生生将缅甸分割为了东西两部分,如果一支外国军队能够越过伊洛瓦底江而出现在这条大河的西岸的话,那么,印度就遥遥在望了。

  印度号称“英国王冠上的宝石”,对于英国的生存至关重要,就如同东印度群岛对于荷兰的战略价值一样,失去了印度,英国就在“战略上失败了”。

  “战略上失败了”,这是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先生在英国议院发表就职演说时对议员们说的原话,这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中英战争已不可避免”。

  虽然英国政府目前仍在就是否直接向中国宣战一事进行讨论,但是从英国政府更换首相的事实来看,英国政府进行战争的决心是很确定的,因为新任首相正是以“强硬”著称的丘吉尔。

  因为在对华立场上的“过分软弱无能”,以及在“慕尼黑阴谋”中对德国“无原则的妥协”,英国政府前任首相张伯伦先生迫于来自议院和英王的双重压力,不得不主动提出辞呈,而随后,这位一贯立场“强硬”的丘吉尔先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继任者,而且上任之初就立刻表现出了他的强势。

  于是,阿尔菲斯中尉就从风景秀丽的地中海来到了这穷山恶水、疟疾遍地的缅甸,与他的战斗机中队的战友一起驻扎在曼德勒空军基地,负责保卫这座缅甸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以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果一定要让阿尔菲斯中尉做出选择的话,他宁愿继续呆在埃及的亚历山大,这不仅仅是气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对于阿尔菲斯中尉来讲,缅甸的天空就是危险的天空,因为在这片天空,现在正翱翔着一位真正的“空中杀手”,这个“空中杀手”就是那位在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上声名雀起的“格格巫”。

  根据中国国家电台的英语广播“英格兰之声”的消息,在那支“亚细亚解放阵线国际志愿军”占领缅北重镇腊戌的当天,这名“格格巫先生”就击落了两架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式战斗机,从而正式拉开了他在远东战场的“猎杀盛宴”,而且随后几天的战斗结果表明,那还只是一次餐前小吃,不过短短几天时间,“格格巫战斗机中队”就已经取得了二十一比零的战绩,击落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十五架战斗机和六架轻轰炸机,而己方无一损失,其中,一半以上的战绩是“格格巫先生”本人创造的。

  当然,这只是中国人的一面之辞,英国政府随即予以了否认,只承认在空战中确实有损失,而且中国空军的损失与英国一样,英国政府坚称,这只是中国人的“宣传战”,于是英国公众暂时被政府的谎言安抚了神经。

  但是阿尔菲斯中尉却知道,中国广播电台没有在战绩里掺水,实际上,经过前几天的空中战斗之后,英国皇家空军驻缅甸的部队士气相当消沉,飞机的损失以及飞行员的伤亡足以使缅甸的天空看上去危险之极,为了提升士气,英国政府不得不从世界各地的空军基地召集最优秀的飞行员,而阿尔菲斯中尉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没有参加过当年的那场欧洲战争,但是他却秘密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以一名志愿作战人员的身份为西班牙共和派政府一方作战,不仅积累了相当的作战经验,而且也取得了击落五架敌方飞机的战绩,那位中国的“格格巫先生”当年还是阿尔菲斯中尉的异国战友,或许两人还曾经见过面也说不定。

  阿尔菲斯中尉是在前天抵达曼德勒空军基地的,而且是一路驾驶他的那架“喷火”式战斗机从埃及飞过来的,途中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飞行,飞机发动机磨损严重,到了缅甸机场之后,不得不立即更换了一台发动机,而这台发动机却不是最新式的电喷燃料发动机,而依旧是老式的化油器发动机,这带来一个严重问题:现在阿尔菲斯中尉驾驶的这架“喷火”式战斗机必须小心翼翼的在俯冲和侧滑中保持必要的“谨慎”,否则的话,在物理定律的作用下,化油器将出现供油故障,此时,飞机的发动机“有很大可能”在做向下的机动动作时熄火。

  这不仅仅只是曼德勒空军基地技术军官的警告,而且也是血淋淋的事实,根据前几天在空战中侥幸逃生的英国飞行员的报告,他们驾驶的装备老式发动机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往往会在躲避中国“猎鹰”式战斗机的追杀中发生空中停车故障,一些老练的飞行员或许可以在螺旋桨转速下降的那一瞬间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通过放慢机动动作以维持发动机的运转,但是多数飞行员就没那么好运气了,飞机要么直接失速坠毁,要么在勉强恢复平飞状态之后被追上来的“猎鹰”击落在那缅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显然,英国制造的化油器成了中国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

  这似乎要怪英国政府,英国政府一向过于重视欧洲事务,以致于忽视了亚洲地区的防务,英国空军驻扎在亚洲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装备的更新换代上往往要比欧洲部队慢一拍,当欧洲基地的战斗机已经全面换装了仿造自中国“猎鹰”式战斗机所装备的电喷燃料发动机的时候,亚洲的战斗机中队还在使用旧式的化油器发动机,亚洲的英军装备甚至比不上驻中东、近东地区的英军。

  即使是在“第二次南洋战争”形势最危急的时候,英国政府仍然是一副慢悠悠的动作,而在“远东战争”爆发的时候,整个缅甸战区,英国皇家空军能够使用的电喷燃料发动机只有不到十五台,而且缺少配件。

  平时疏于战备,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政府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