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5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今天上午,周道刚正式下达了对岫岩的总攻命令,东路纵队辖下的数万部队几乎全部投入了今天的这场攻坚战。

  本来,按照最初制订的战略计划,岫岩方向只是诱敌方向,能否拿下岫岩,陆军参谋部和总参谋部并不十分在意,而对于上司的这个安排,周道刚是直到岫岩战役打响之后才知道的,对此,他有些不满,因为这种战略安排等于是将他的东路纵队当成了佯动部队。

  虽然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实力远不如对盖平发动攻击的西路纵队,但是周道刚一直以来都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的能力,这也是为了报答总统提拔之恩。

  所以,在最终衡量了一下敌我力量对比之后,周道刚果断的下达了对岫岩的总攻命令,他希望能够拿下这座支撑整个辽东战场东北方向的战略据点。

  对于今天的总攻。周道刚是信心十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足够占领岫岩城,而且也是因为对敌方情报的准确掌握。

  根据空军侦察以及很早就渗透到辽东半岛的军情系统的报告,现在驻扎在辽东半岛的日本关东军不过总共两个师团,每个师团两万余人,即使再加上其它部队,日军在辽东半岛的总兵力也不过五万余人,而这其中的一多半兵力都被放在了盖平方向,驻扎在岫岩的日军据估计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

  在前两天的战斗中,东路纵队已经给予岫岩日军重大杀伤,而在空军的轰炸中,岫岩日军的几座弹药库也被摧毁,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岫岩的日本守军都已是强弩之末。

  日军的削弱给了周道刚胜利的信心,虽然他也知道,现在就发起总攻确实早了点,但是在仔细分析了战场的敌我态势之后,周道刚力排众议,决定立刻发起总攻,同时也向陆军参谋部和总参谋部拍发了电报,将他的决定告之上司。

  对于周道刚的决定,陆军参谋部和总参谋部的态度有些微妙,陆军参谋长蓝天蔚建议周道刚“谨慎从事”,但也没有坚决反对现在就发起总攻,而总参谋部那边的回电就更耐人寻味了,电报上就两个字“同意”,这是总统亲自回的电报。电报内容言简意赅,而且从这封回电也可以看出,总统对于目前战场的僵持局面有些不耐烦,既然无法调动盖平方向的日军部队往援岫岩,那么干脆就果断的将岫岩一口吃掉,进一步打击日军的士气,同时给予日本政府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逼迫日本政府尽快将其国内的陆军主力从海路调往辽东半岛战场,从而为一场足以改变远东力量对比的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自信、果决,这是周道刚最佩服总统的地方,也正因此,他最终下定决心,将岫岩一口吃掉,拔掉这个日军的战略据点,一旦岫岩拿下,整个辽东半岛北部战线就处于门户洞开的状态,即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不急,日本国内的那帮政客也会一蹦三尺高,对于国际舆论的影响也将起到一定作用。

  今天上午七点整,周道刚正式向部队下达了总攻命令,参与进攻岫岩的部队不仅有第一军的直辖部队。而且随同作战的**卫队也参与了正面进攻,战斗从天刚刚亮就打响了,地面部队分成东西两翼,对岫岩发起了钳形攻势,而原本固守九里庄的迂回纵队也从侧后方向对岫岩发起了攻击。

  与此同时,原本驻凤凰城的空军部队也在距离岫岩战场后方不到二十公里的地方建立起了一座野战机场,轰炸机和战斗机从那里起飞,为地面进攻部队提供有力的空中掩护,空军的航空炸弹和陆军炮兵的炮弹一起将岫岩变成了烈火与钢铁碎片的世界,对于防守一方的日军而言,这就是真正的修罗地狱,日军士兵只能在炮火硝烟中蜷缩着身躯,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炮击与轰炸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直到炮兵的炮弹告急,周道刚才下达了步兵冲击的命令,为了保障伴随步兵冲锋的装甲车辆的进军,工兵部队在大洋河上架设起两座浮桥,一东一西,正是通过这两座浮桥,步兵和装甲部队才得以迅速冲过了大洋河。

  虽然周道刚将独立装甲旅派到了大洋河下游的黄旗堡进行侧翼深远迂回,但是他的主力部队里仍然保留着少量装甲力量,其中以轮式装甲汽车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被士兵们戏称为“黄狗”的改装装甲车。

  “黄狗”得名于装甲车上刷的那种土黄色的油漆,这种油漆广泛使用在农用机械上,比如说农用重型拖拉机,而实际上,“黄狗”改装装甲车就是由那种农用重型拖拉机改装而成。

  在设计之初,重型农用拖拉机就考虑到了战时改装的需要,因此。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发动机和驾驶舱位置的安排上,这种重型履带式拖拉机都非常适合快速改装军事用途,实际上,只需要在拖拉机的前后左右以及顶部各焊接几块装甲钢板并以几根钢柱加固就可以了,装甲钢板上开有射击孔,在这里架上机关枪,这就是一辆很不错的装甲车,虽然在火力上远不如那些装备有短管炮的装甲汽车,但是考虑到日本军队目前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反装甲武器,那么,这种火力并不算强大的改装装甲车依旧是一种很可怕的武器,而且有了这种装甲车,喷火兵可以抵近到日本军队的据点和工事前,用高温火焰清扫干净那些步兵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方面,中国陆军部队做得和空军部队一样出色,而这一切都是出自于总统的策划,对于总统,周道刚很是佩服,而且也很敬重,当初如果不是总统将他从军校的小角色提拔到现在的位置上来,那么。今天在岫岩下达总攻击命令的就不会是他周某人了。

  步兵的地面攻势是在上午九点半钟发起的,现在已是中午十二点整,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战斗,岫岩方向的枪声与炮声已显稀疏,再加上那些不断汇总过来的电报和电话,周道刚可以松一口气了,部队的攻击非常顺利,目前已拿下岫岩东北角和西北角,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将日军赶出城去,但是周道刚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将日军赶出岫岩城。他打算将岫岩的这一万余人的日军部队一口吃掉,这就离不开那支从侧翼迂回的装甲部队。

  “报告!刚刚收到独立装甲旅电报,他们现在已进抵黄旗堡,并占领了那里,预计下午就可以实施侧翼包抄,攻击岫岩后路方向。”

  一名参谋走进军司令部,向正看着地图出神的周道刚报告,并将一封电报抄稿交了过去,然后立正敬礼,转身退下。

  周道刚拿着电报抄稿,看了一眼,拧了拧眉头,独立装甲旅的进军速度落后于预定计划,现在时间紧迫,如果独立装甲旅不能尽快发动攻势的话,那么,或许岫岩这边的攻势就不得不暂时放松一下了。

  “命令各部队暂停攻击,加固已占领之阵地,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出击。”

  周道刚立即向一名副官下达了口头命令,现在这种时候,不能将日军指挥官逼得太急,必须先稳住对方,只有当装甲部队休整完毕发起进攻之后,才是合围日军的最佳时机,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而这,也正是周道刚这个东路纵队总司令的主要作用。

  ……

  周道刚的这个暂停进攻的命令很快通过野战电话和无线电报传达到了多数基层部队,而这些部队的指挥官也立即收拢了进攻力量,开始固守已占领的阵地,但是另一方向,少数部队却没有接到这个命令,他们仍在岫岩城里与日军进行着激烈的巷战。

  章国栋的部队就是少数仍在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的部队之一,他的部队之所以没有接到暂停进攻的命令,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部队冲击速度太快,后头的主力部队没有跟上来,结果他的这个尖刀部队就被堵住防线缺口的日军部队给围上了。与后方的联系中断,而且即使想撤退也无法撤退。

  在周道刚暂停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前,在其它防线上,中国军队基本上都处于进攻状态,只有章国栋的部队处于防守状态,而且这个防守状态已经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了,围困他们的日军部队越来越多,巷战的惨烈程度也加剧了许多,刚开始冲进防线的时候,章国栋手下有一百五十名官兵能够拿枪战斗,但是现在,能够拿枪射击的官兵已经不到五十人了,部队伤亡非常重,而且弹药也即将告罄,虽然105师装备着日式步枪,可以从战场上直接补充子弹,但是现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之中,根本不可能冲出街垒去日军士兵尸体上搜集步枪子弹,至于手雷,现在也已只剩下几颗了。

  在进攻发起之前,章国栋就知道部队将承受重大牺牲,但是他确实没想到,牺牲竟然这么大,官兵们在他面前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这些人中许多都是他的安徽老乡。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661章 牺牲(下)

  第661章 牺牲(下)

  章国栋是安徽人。他所在的部队国防军第105师中的许多官兵也是来自于安徽,这是从北洋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而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湘军时代,当年满清八旗兵腐化堕落,绿营兵同样不堪一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满清朝廷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地方团练上,而湘军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崛起的。

  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以及维系部队的指挥系统,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正式在湘军中确立了“兵为将有”制度,所有的营官均从各自家乡招募士兵,这些士兵与军官都是同乡关系,依靠这层同乡关系,营官指挥部队作战时就能做到如臂使指,这对于维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很有效,但是同时,也使武装部队私人化成为一种制度,为了避免导致军阀势大难制,曾国藩也制订了相应的退出机制,如果某营官阵亡或者退役,则该营官所指挥的原有部队立即遣散。新营官自行从家乡招募新士兵,一切从头开始训练。

  这种预防军阀势力的做法当然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且也为会党的军事素质提升做出了一些贡献,考虑到这些缺点,这个退出机制自然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从湘军开始,晚清的地方部队逐渐带有越来越浓厚的军阀色彩,曾国藩当初为了避免军阀坐大而制订的退出机制也逐渐解体,许多军官在退役之前就已经谋划着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自己的亲信或者子侄,而一旦军官退役,他所指挥的部队并不会随之解散,这固然可以保持战斗力,但是同时,也使部队的军阀作风日益严重,这个风气到了北洋新军时期已是无法压制,北洋军官无不在部队之中安插私人,遍置亲信,这也正是袁世凯为什么能够轻易对满清朝廷发动“兵谏”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世凯死后,北洋内部立刻分裂,各级军官无不想趁此机会扩张其在军队中的势力,如果不是北洋政府很快就垮台的话,军阀混战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随着联合阵线上台执政,军阀混战的危险很快被解除了,在军事制度的改革方面,联合阵线政府一向手段高明,而且决心无可动摇,经过数年整顿与裁汰,那些军事素质不合格的军官以及那些依靠裙带关系混进部队的兵痞被逐步清除出去。一大批军事素质优良、忠诚可靠的低级军官被迅速提拔上来,在这场“军事整顿风暴”中,没有哪个军官敢明目张胆的跟中枢作对,即使像段祺瑞那样的“北洋元老”,也只能在强势的中枢面前保持低调,最多勉强在部队里塞几个装点门面的亲信。

  作为一名小农出身的低级军官,章国栋能够升到连长的位子上,正是得益于那场“军事整顿风暴”,他取代了那个以前的北洋兵痞,而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掌握了基层军官,也就等于掌握了基层部队,也正是这个缘故,中枢并没有急着对105师的兵源构成进行调整,在其它部队里,同一个省的士兵不可能占据整个部队总兵力的一半,但是在105师,超过一半的士兵都是安徽人,章国栋的同乡。

  即使是在章国栋的尖刀部队里,安徽士兵也超过了一百人,多数人都是同乡,就连政宣委派到部队里的那名“文化教员”也是安徽人。而且是章国栋的小老乡。

  作为一名连长,章国栋并不关心中枢怎么整顿军事,他只知道,只要自己仗打得好,这职务和军衔就升得快,倒是那位“文化教员”过来之后,章国栋才在这位小老乡的开导下逐渐意识到什么叫做“军人的荣誉”、“军人的天职”,他也逐渐明白了“国家”的含义,什么是“民族国家”,什么是“现代军队”。

  仅仅拥有现代化的武器是不能成为“现代军队”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