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站台的并不是一列普通意义上的专列,而是一列运送机器的火车。
这些机器都不是普通机器,而是清一色的军工机械,这些机械中,少数是从德州兵工厂拆运过来的,多数则是从其它各省的兵工厂拆运过来的,虽然都是旧机器,但是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些军工机械并不是运到京城的,而是运往关外,运往沈阳城,那里即将建立一座兵工厂,为东三省的驻军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这也是中枢“四年工业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之所以现在才正式实施,主要是因为各省兵工厂前不久才刚刚完成设备的更新工作。
东三省地区以前也有兵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是吉林机器局,该兵工厂建成于1887年,机器设备大部购自德国,少数购自英国、美国,每年所需经费为库平银十万两,全盛时期拥有职工近千人,每年可造黑火药十余万公斤,各式枪弹两百万颗,炮弹铜壳一千余颗,并曾制造出小火轮和炮船数艘,以及全套银元机铸设备,这样一个工厂。或许在工业发达国家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尤其是吉林而言,其地位相当之重要,因为该厂制造的军火多数都提供给吉林驻军使用,后期也为黑龙江驻军提供军火,清军全靠这些军火与俄国军队对峙。
不过吉林机器局并没有继续发展下去,1900年,“庚子国变”,沙皇俄国借口围剿义和拳,占领了该厂,随后立即炸毁了火药厂,并将整座工厂洗劫一空,当年底,当清廷吉林将军长顺好不容易与俄国伯力总督交涉之后,才将银元分厂索回,但是大部分机器设备和厂房仍由俄军控制。俄军对吉林机器局的占领一直维持到1907年,当清廷最终从俄军手中收回全部厂区的时候,昔日的兵工厂已失去了制造军械的能力,迫不得已,清廷只能将之改造为外语学堂和师范学堂。徐世昌接任东三省总督之后,利用吉林机器局的部分厂房组建了一个吉林军械分局,但是由于该厂设备尽散、厂区分散,已由一个可以制造军械的工厂变成了一座军械仓库,仅仅只能用来储存军械和军用物资。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沈阳兵工厂”才得以勾勒出了一个轮廓,本来,考虑到东三省的俄国势力与日本势力,有人曾建议将兵工厂设在山海关,但是经过认真权衡之后,重工业部和兵工署否决了在山海关建立兵工厂的建议,而是决定将兵工厂直接设在沈阳城里,以利用那里便利的铁路交通网运输军火和原料,至于日本和俄国的威胁,这也在兵工署和重工业部的考虑之中,为了安全起见,这座沈阳兵工厂从一开始设计蓝图就考虑到了迅速搬迁的需要,一旦局势不利,这座兵工厂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完成搬迁,同时,为了降低可能的损失,沈阳兵工厂的机器设备都采用其它兵工厂淘汰下来的旧机器,不要求该厂能够制造先进武器,只要能够保障步枪和弹药的生产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该厂生产的唯一重型武器就是迫击炮。
必须承认,沈阳兵工厂即使建立起来,也只是一座普通规模的兵工厂,完全无法和汉阳兵工厂那样的大厂相比。但是对于目前兵工事业几乎为零的东三省地区而言,这座兵工厂的建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中枢首次直接出面对东三省地区进行重工业投资,这可以看作是一个风向标,中枢政府确实已经对东三省的重工业投资采取支持立场了。
今天,运送最后一批军工机械的专列就将在北京站停靠,为了显示中枢政府对此工业建设的重视,民国大总统赵北亲自赶到火车站,打算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与随车赶来的那些技术工人和他们的家眷进行一番亲切的交谈,嘘寒问暖,毕竟,这些技术骨干都是从关内挑选出来的,许多人甚至是从广东、福建过来的,以后,他们将在白山黑水的东三省扎下根,这都是为国奉献的人,总统接见他们,就是为了鼓舞士气,表彰模范。
九点零五分,专列准时进站,并在戒备森严的一号站台停靠,车上的人这才被告之。总统将在候车室接见他们。
专列乘客之中,职位最高的当然是兵工署署长刘庆恩,这位刘署长也将在沈阳呆上一段时间,亲自主持兵工厂的建设,力争尽快完成工厂的机器安装与调试。
刘庆恩也与其他人一样,都是在进了火车站之后才得知总统已在车站等候他们,虽然有些惊讶,不过刘庆恩倒不似其他人那么激动,毕竟,总统经常与他见面,而且说起来。他跟总统还是亲戚,只是可惜,今天总统过来并未带着夫人,刘署长也就只好打消了看看外甥女的主意。
见到刘庆恩,总统倒是非常高兴,一番叮嘱之后,没忘了从军装口袋里摸出一张草图,交给刘署长。
“老刘啊,你看看,这是修改之后的草图,你好好研究研究。”
刘庆恩看了眼草图,点了点头,便将那草图装进了公文包,既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问任何问题,因为他很清楚,这张修改之后的设计草图是绝对的军事机密,目前来讲,也就他和总统两个人知道,就连陆军部、陆海军联合参谋部都不清楚。
接下去,总统在刘署长的陪同下一一接见了随车过来的那些军工技术专家和他们的家眷,现在的中国,虽然已建立起了许多专门的技术学校,可是技术人员仍是弥足珍贵,任何一个有技术专长的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宝贵财富。
没等接见完所有的技工,外务总长伍廷芳就派了一名助手急匆匆的赶到一号站台,带给总统一个消息。
“总统先生,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与日本新任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先生联袂造访外务部,请求拜见总统,不知总统现在是否方便?”
本来伍廷芳打个电话更方便,可是总统短暂视察火车站,既没有发通告,也没有派人接管火车站,所以,为了保密起见,伍总长只好派了个助手跑一趟。
“日本新任驻华公使这么快就过来了?日本政府倒是很着急的样子。而且与英国公使一起过来,这到底是想干什么?”
诸多疑问等着解答,赵北也无心在火车站久留,与技术骨干们合影留念之后,便带着随从匆匆离开火车站,返回了总统府,然后一个电话摇去外务部,吩咐伍廷芳将英国公使和日本公使带到总统府面见总统。
等英国公使朱尔典和日本公使小幡酉吉赶到国宾馆的时候,赵北发现两人都是一脸的沮丧,而且,日本公使的左臂上还缠上了黑纱。
伍廷芳走到总统身边,小声耳语了几句。
“总统先生,刚刚从日本国内传来消息,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日本明治天皇去世。不过日本公使和英国公使过来,却不是为了此事。”
“明治天皇死了?消息确实?”
赵北忍不住问了一句,然后扭过头去,看了眼日本公使左臂上缠着的黑纱。
明治天皇,日本近代历史中最为关键的人物,作为“明治维新”的偶像,对于日本人而言,明治天皇的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作为一名历史的穿越者,赵北很清楚,明治死后,日本的“大正时代”就开始了,而这个时代被日本人称之为“大正德谟克拉西”,这是一个日本宪政派势力大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是“大正时代”时间太短的话,日本的军部很可能无法完全控制政府,那样的话,或许世界近代现代史就会很不一样了。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面对这样的新局面,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会怎样发展呢?
赵北坐在沙发上,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日本公使,再看看同样面无表情的英国公使,虽然总统先生现在的表情也很僵硬,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思维。
现在,赵北已开始琢磨如何利用日本的“大正时代”了。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569章 第一闲人
第569章 第一闲人
午后的阳光灼热而刺眼。气温也升到了最高,人站在屋子里,很快就会汗流浃背。
书房里架着一台电风扇,正在使劲的吹着风,几名短衣短裤的仆人正汗流浃背的收拾着书房,麻利的整理着书桌,擦拭着文房四宝,就连那本就干干净净的檀木屏风也被一名仆人拿着丝帕擦来擦去。
这时,那台英国造座钟敲响了钟锤,已经是下午两点整了。
听到钟声,仆人们加快了速度,在两分钟之内收拾完毕,然后就在书房门口垂手而立,眼观鼻,鼻观心,这书香人家,讲究的就是一个行止有矩。
几分钟后,一名管家走进了书房,背着手将书桌和屏风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然后挥了挥手,将那几名仆人支走了。而管家本人则在书桌边站直了,也是垂手而立,面朝房门,双眼凝视前方,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在管家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块匾,上头写着四个大字“第一闲人”。
又过了几分钟,门口人影一晃,张謇走进了这间书房,自从当了民国副总统,他的作息就很有规律,每日下午午休之后总要在书房里坐坐,但是多数时候都没有公务可做,清闲得很,实际上,墙上挂的那块匾上的“第一闲人”就是他的手笔。
这座院子是张謇在京的寓所,虽然是副总统,可是作为一个“闲人”,他的这座寓所却也并不惹眼,不过就是座深宅大院,只是卫士较多而已。
“老爷,午休可好?”
看见张謇进来,管家急忙迎上几步,按照规矩向老爷问安,并将放在门后的那台电风扇往书桌边挪了挪。
“这里不用你伺候了,你下去吧。老爷我要一个人静一静。”
张謇挥了挥手,管家识趣的退出了书房,但没走远,就在旁边的回廊栏杆上坐了下去,面朝书房方向。
支走了管家,张謇叹了口气,在书桌边落座,从一摞文件中挑了几件出来,不紧不慢的翻阅起来。
作为民国副总统,张謇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不过并不是丝毫不过问政务,现在农林部的水利工作实际上就是由张副总统指导的,从前清时候起,张謇就开始关注水利事业,只不过当年清廷根本就无暇顾及水利工作,张謇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现在,民国政府全权委托张副总统主持全国水利工作,这既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信任,但同时也未必不是那位总统先生的阳谋之一,或许他是想让张副总统被政务分去一部分精力。那样的话,国民同盟就无暇关注更多的政治斗争问题了。
张謇不仅是民国的副总统,更是国会唯一反对派国民同盟的党魁,地位尊崇,在国会议员们中间也颇有号召力,这样一个人物主持全国水利建设,确实算是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也离不开中枢的支持,尤其是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没有资金,那黄河堤防、长江堤防就无从谈起,没有技术,就靠一位状元实业家忙前忙后,只怕也是在做无用功。
现在,中枢决定在黄河上游修建一座大型水库,这是一个集蓄洪、发电、灌溉、排沙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前段时间,测绘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美国工程专家设计的大坝图纸也已通过了重工业部的审查,现在就差一个拍板定夺的人了,虽然总统先生早就明确了完成这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决心,但是作为必要的程序,这个施工计划还是转到了农林部,并随后转到了张謇这里。
张謇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这个工程计划,说实在的,在他看来,这个工程确实非常宏伟,但同时也非常的冒险。因为到目前为止,黄河的全流域调查工作并没有完成,在这个时候突击上马一座综合型的水库工程,确实有些突兀,其实张謇更倾向于小型水利工程,前两年,重工业部和农林部已经联手完成了几座小型水电站工程,效益非常好,投资小,见效快,这甜头让人一尝就忘不了,所以,虽然这份大型水库建设计划草案已经送来两天了,可是张副总统现在仍未做出批示,他还在犹豫,因为这个工程耗费的资金太过惊人,建设周期也太长,而且到底能够为黄河的防汛工作起到多大的帮助,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比起这个工程方案,张謇现在更关心中国与德国结盟的事情,作为反对中德结盟的中坚力量的领军人物,张副总统这一次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与总统先生正面交锋。这多少让他有些感慨。
好在总统先生似乎对于中德结盟之事也非常谨慎,虽然让亲信在国会里大造舆论,不过到底是没有来硬的,这局势到底会如何发展,谁的心里都没有底,关键还是看那位强人总统的态度和做法。
在此次中德结盟风波中,张謇又一次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