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天娇有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天娇有毒-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张氏的简单描述中,宋知夏清楚的看到了宋力刚被群臣们牵着鼻子乱转的场景,真是又可笑又气人。
    宋力刚并不是一个有治国手腕的人,这点从他在任用大臣的布局上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他的政治智慧只是达到及格而已,若是做为一个武将,那是足够了,可若是做为一个文臣,那就有点不够看了,再放到皇帝的位置上,那就更是成为明显的缺点了。
    立国已经三年了,宋力刚却并没有拿出什么样的具体国策,做出什么样的实际功绩,每个朝代开创后的第一项国策,往往是土地法或税收法的变动,但是明国一直没有出台这种在大格局大方向上的国策变动,三年来,各项政令都是延用夏朝的政令。
    三年来,宋力刚都做了什么呢?
    宋力刚他陷落到了文臣党争的混乱漩涡里头了。
    源源不断的弹劾奏本把御案都给埋没了。
    官员们互相弹劾,这一派攻击另一派,另一派反击,端的是立意高上,但其实都是口水仗,就比如上个月刚刚结束的一个弹劾案,某位李姓官员弹劾另一位林姓官员在开春大祭上心不在焉,心意不诚,是为大不敬。
    李姓官员在弹劾本上详细举例,大祭上,皇上跪拜时众臣皆跪拜,但他慢了一步,皇上行完礼离开时众臣要跟着依次离开,他又比旁人快了一步,如此心意不诚,岂不是不敬上天,惹恼了上天,万一降下洪涝干旱,林姓官员就是千古大罪人。
    就是这样的口水官司,竟然也能打上三个月,最后牵连进来打口水仗的官员竟然多达三十多人,到了最后,竟然还是前朝帝师出来主持公道,那位帝师并未入朝,他拒绝了明国的官位,很有风骨,同时他在士林中很有威望,他就直接写了一封公开信大骂那位李姓官员无是生非,若他真的看的“清清楚楚”,那他自己就是个“心意不诚”的人,开春大祭上竟然还有闲功夫看别人,他的看清楚正是他没有敬天礼拜的证据,他的弹劾正是欺人欺心。
    除了文臣们之间的口水官司之外,还有御史言官对于各州守将的奏本,不是指责他们军费过多,就是指责他们练兵扰民。
    这些指责在宋知夏看来,更是比口水官司更加不如的狗屁官司。
    有本事拿出确切的证据啊,光是你嘴巴说说算得上什么事实真相?
    更何况你一个文官懂得军费几何?
    你去军营里,去兵道衙门里查账了?
    谁给你的权力?
    你这是不是擅权?
    还有练兵扰民,军队不练兵,躺着吃饷么?
    扰民,怎么扰了?
    人证物证呢?
    你怎么证明这些人真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而不是你特意找来的闲汉呢?
    看看,看看,就是因为这些没完没了的弹劾奏本,光是查明实情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浪费皇帝有限的精力了,皇帝还怎么有精力去想如何改善民生了?
    这些事情,在宋知夏看来,根本就是没有必要去专门理会的狗屁闲事,先把重要的政事给处理了,有闲功夫了再翻出来看一看,但是看过也就算了,专门去理会就是根本不值得。
    如今明国新立,需要关注的根本不是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可是这些事在宋力刚这个皇帝看来,却是国家纲常所在,所有有关用人的尺度规矩,在他看来,都是最重要的政事,说白了,在他看来,控制朝臣,平衡势力,就是重要过民生大计的最大事。
    宋力刚就是这么被朝臣们控制着,牵入了光骂仗不干事的党争朝争中了。
    宋知夏又问起了宋勇毅,这三年里他做了哪些政事?
    这不问还好,一问宋知夏真是恨不能立刻把宋勇毅拖过来抽一顿,他脑子有病啊。
    宋勇毅受了那些文臣的蛊惑,竟然认可了他们关于裁减军备的提议,甚至还专门写了奏本,请求宋力刚裁减军备,减少军队的数量,“放丁归田”。
    放丁归田个屁!
    放丁,放什么丁?
    裁减了边关戍卫,谁来给你守卫边疆,震慑越国和鲁国?
    裁减了各州州军,谁来给你守卫国土,监视和牵制各州大族?
    归田,归的又是哪家的田?
    你以为你给了那些归乡将士银两,他们就可以拿着银两去买地了吗?
    想的美,土地都在那些大族的手里。
    宋知夏在乡间走了一大圈,才知道那些大族到底掌握了多少的土地,那是极为可怕的数量。
    没有军队,没有武力震慑,你以为那些大族那些文臣真的会听你的话?
    不是被架空皇权成为傀儡,就是直接成为亡国之君。
    宋勇毅的脑子里被人灌进了多少毒水啊?这是在自毁城墙啊。
    宋知夏又问张氏,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是谁?
    张氏一说,果然如宋知夏所料,都是讲仁义的高洁之士,这等贤人,只能教导学子教导臣子,但不能教导帝王,因为短板严重,只有仁义,却无王道霸道,更无文武经济刑律的大格局,这样的仁义帝王,与国与民,真的未必是件幸事。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不少,地位不同,带来的坏事影响也不同,农夫的好心办坏事,坑的也就是一村人,而帝王的好心办坏事,坑的就是一国人,这与昏君误国又有何不同呢?
    宋知夏搓着手指头,心中暗思,该先拿哪件事来做引子呢?
    又该先拿谁来开刀呢?
    啧,要不,直接挑动一场动乱?
    来一场大清洗?
    作者有话要说:  


  ☆、第203章 乱象

深夜的皇宫中,划出了几道肉眼极难捕捉的身影,一晃眼,又不见了。
    宋知夏、东景和几个八甲战士飞速的离开皇宫离开京城,在这三年里,宋知夏的武力已经有了极高的提升,她如今早已不是需要八甲战士保护的弱者了,在两个月前她已经通过了八甲的战士考核,达到了战士的武力水平,也正是因为她有了自保的武力,所以她才选择了回国,不然她才不会贸贸然的回国,因为不能成为利刃,就只能沦为鱼肉。
    宋知夏视明国为杀戮屠宰场,心中极为提防警惕,由此可见一斑。
    宋知夏一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京城,一夜之间,宋知夏已经奔波了四处地方,在四位武将的府邸悄悄的放置了四封告密信。
    告密信的内容不长,只有两页,但是记载的内容却重的能压垮许多武将的神经。
    信中写了朝臣们对于裁减军备、放丁归田的奏本内容,还有朝臣们认为军备过大、武将过多,与国无益,乃是国之乱源的议论,言辞极为刻薄。
    信尾还写了太子附和裁减军备的上疏内容,还有拟定的归田人数、归乡银子。
    文臣对于武将的针对、鄙薄以及压制,几十年来一直是武将的心病,是不可触碰的痛处,而鸟尽弓藏更是武将心中最深刻的惶恐,每一任皇帝登基之后便是开启新一轮的武将屠杀之路,简直已经是定律了,自从明国开创,新帝登基以后,每一位四品以上的武将都在惶恐着,会不会某一日就有抄家灭族的大祸临头。
    而如今提心吊胆等待着的祸事终于临头了,提议的是文臣,执刀的是太子,血腥的前路已经在他们的眼前铺开了。
    是生,还是死?
    是引颈就戮,还是拼死一搏?
    若是拼死一搏,昭阳公主的八甲大军可会刀剑相加?
    投放了四颗人心炸弹的宋知夏依然安安稳稳的在宫中当她的昭阳公主,恍若真是个养在深宫不知世事的公主一般。
    接下来,她要做的,仍旧是继续等待。
    时光长河在静静的流淌,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
    宋知夏的及笄礼举办了。
    太子妃何汐生了个女儿。
    裁减军备,放丁归田,正式放到朝会上进行大讨论了。
    文臣抱成一团,不分党派,齐心协力要裁减军备。
    武将团结一心,力阵军备乃国之要事,不可轻易裁撤。
    文臣集团发力甚猛,虽然武将极力反驳,但耐不住太子站在了文臣集团那一边。
    一个月后,最终结果出来了,裁减军备,放丁归田。
    此一役后,武将集团彻底对太子失去了信心,甚至就连宋力刚的老部将们也对宋勇毅这位原少主大失所望,生了疏离之心。
    在武将们的眼中,太子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屠戮执刀人了。
    若不是有昭阳公主和她的八甲大军压着,武将们早就按捺不住要造反了。
    在宋知夏耐心等待了五个月后,终于有武将联系她了。
    “贾师傅?”宋知夏没想到第一个来找她的竟会是贾青,贾青可是宋勇毅的武艺师傅啊,宋勇毅再是如何压制武将,也不会对自己的师傅动手啊,贾青担心什么?
    “贾师傅何故如此忧容?”宋知夏明知故问。
    贾青想笑,扯了扯脸皮,最后却仍只是扯出了一脸的苦笑:“公主可知放丁归田一事?”
    宋知夏坦然点头:“知道啊。这事不是已经议了一个月了?连结果都出了,还有谁人不知?”
    贾青又问:“公主可知此次会放归多少将士归乡?”
    “知道,预计会放归八万将士。”宋知夏说了宋勇毅奏本上的数字。
    八万看似不多,但是明国只有十几个州府,除了接壤越国和鲁国的六个州府有两万至三万的州军之外,其它州府的州军都只有一万人数,一次裁去八万将士,不可谓不多。
    宋知夏笑了笑:“其实依本宫看,八万还打不住,保守也得要十万。”
    “什么?十万!”贾青大惊,没想到打听出一个更不好的消息。
    宋知夏笑言:“是啊,才八万,哪里够那些高门大族瓜分的呢?最少也得要十万吧。”
    贾青还想不到这里,心中疑惑:“不是归田吗?”
    “是啊,归田,可是明国哪里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供归乡的将士们买卖呢?明国七成的土地可都在各州的大族手中呢。”宋知夏比了个七,“七成啊,明国哪里还有国土?都是私产呢。”
    贾青还有疑惑:“之前不是已经收归了十几家大族的田产了吗?”贾青指的是三年前宋知夏破门抄业的功绩呢。
    宋知夏摇头笑道:“都过去三年了,早就被别家大族给瓜分干净了,哪里还有剩余的土地留着给将士们买地置产呢?”
    贾青面上的忧愁之色更浓了:“归乡后,光有钱,没有地,那将士们的生计在何方啊?”
    “他们可以卖身为大族的部曲啊。”宋知夏看似不在意的说道。
    贾青却打了个激灵:“卖身!”从平民成为贱婢,那不是自甘下贱么。
    宋知夏面带笑容,眼中却含着冷意:“贾师傅,就算将士们不愿意卖身,可是那些大族有的是手段逼良为贱啊。现成的老兵,谁家会放过不收呢?”
    贾青并不蠢,宋知夏这么一点拨,他立即就明白了,脸色马上从忧转怒。
    宋知夏趁着贾青心神转变的时机,见缝插针地问了他两句:“贾师傅,您过来可是想探听什么?可是怕再重复梁韩夏的旧事吗?”
    贾青闻言脸色又是一变,变的有些慌乱。
    原本贾青过来求见宋知夏,就是想向她探听是否知晓皇上或太子对武将们的处置方案,但是宋知夏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他反倒不知该怎么说了。
    贾青的心思几乎就直白的写在脸上了,宋知夏一看就知道自己说中了他的心思。
    宋知夏继续相激贾青:“贾师傅何必惧怕,就算旧事再生,又不会落在贾师傅的头上,您可是太子的师傅啊。”
    贾青苦笑连连:“可是我还有同袍啊,同袍如兄弟,我又如何能不为兄弟们担忧。”
    这世上没有谁是真正能够孤家寡人的,尤其在军队这种讲究团结讲究集体的地方,就更不可能有独自一人的特例存在了。
    宋知夏轻叹:“贾师傅,您的安全是无虞的,但是您的兄弟们,恕本宫直言,本宫只是公主,您若是担忧,该是去求太子。”
    贾青一叹三声的离开了,离开的背景显得格外的萧索,后来贾青也没有去请求宋勇毅,可见他也对宋勇毅失去了信心。
    在贾青之后,又有几个武将前来求见宋知夏,宋知夏都见了,她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应承他们什么,只是随口似的说了八甲人的归期。
    很快,放丁归田开始推行了。
    没过多久,八甲船队也要离开明国,趁着季风和洋流回归异大陆了。
    宋知夏在宫城城墙上目送东景和八甲大军离开了京城,心中却在想着,八甲人都走了,他们应该要动手了吧。
    果不其然,八甲船队刚刚离开廊州,明国就风云突变,出现了好几支造反军。
    宋力刚震怒,迅速派遣官军前去镇压,结果官军一去不回,在外头也自成了一支造反军。
    这些造反军起势迅猛,一揭起反旗,立即就把矛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