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列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心灵》,伦敦,196年。
17。
M。梅洛—庞蒂:《人道主义的恐怖》,由J。奥尼尔译,波士顿,1969年。
18。
F。尼采:《权力意志》,由W。考夫曼和R。
J。霍林斯德勒译,纽约,1968年。
《悲剧的诞生》,考夫曼译,纽约,1966年。《快乐的科学》,考夫曼译,纽约,1974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考夫曼译,纽约,1966年。
《善恶的彼岸》,考夫曼译,纽约,1966年。
《论道德谱系学》,考夫曼和霍林斯德勒译,纽约,1968年。
19。
R。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新泽西,1979年。
20。
J—P。萨特:《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伦敦,1948年。
《存在与虚无》,伦敦,1957年。
《理性时代》,伦敦,1961
…… 433
8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年。
21。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艾伦和昂温,伦敦,1930年。
…… 434
附录二 福柯年表
1926年10月15日 出生于法国普瓦提埃一个外科医生家庭里,中学就读于普瓦提埃的国立中等学校,后转入天主教学校。战争的威胁是福柯儿童时代的生存背景、生存框架。
1945年 进入巴黎亨利四世中等学校文科预备班,在那里向J。伊波利特学习了几个月的哲学。
1946年 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习。
1948年 获哲学学士学位。
1949年 获心理学学士学位。
1951年 取得法国大学和中学教师的学衔。
1952年 获得巴黎心理学研究院的心理—病理学证书,50年代初在圣。安娜医院研究心理学。
并因感到精神病科学的幻灭而离开法国。
195—58年 执教于瑞典的乌柏沙拉大学。
1958年 任波兰华沙大学法国中心的主任。
1959年 任汉堡大学法国研究所所长。
1960年 因《古典时代的癫狂史》而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回法国担任克莱蒙—非兰特大学哲学系主任。
…… 435
09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1961年 《古典时代的癫狂史》获得“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奖章。
1962年 升为克莱蒙—非兰特大学哲学教授。
1965年 开始与巴西的民主反对派达成一种长远关系。
1966年 在突尼斯。
1967年6月 被选为南特里哲学教授,当教育部长迟迟没有批准任命时,福柯又回到了突尼斯。
1968年 福柯回国,参与成立文森的实验大学。他负责哲学系。
1969年 获得法兰西学院的“思想体系史”教授席位。
1970年12月2日 发表了法兰西学院的就职讲演“语言的话语”。首次在美国和日本作讲演。
1971年 创立监狱报道小组。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课程开始对知识意志作一系列分析。
1972年 在法兰西学院,福柯的讲演开始分析作为19世纪法国的特征和社会控制的惩罚体系。访问纽约州的阿蒂卡监狱。
1973年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课程检验了导致监狱诞生的种种发展。在纽约作讲演。
1974年 福柯在惩戒社会和对出现于其中的精神病学批判的不同运动的背景中,重新研究了癫狂与拘禁机构。
1975年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课程研究了变态集团的构成。在加州大学巴克莱分校作讲演。
1976年 在法兰西学院的讲演中,福柯研究了战争话语的出现以及它如何充当为历史和社会关系的分析。
…… 436
附录二 福柯年表 193
1978年 福柯为意大利报纸(Coriere
dela
Sera报道了伊朗革命。访问日本,作了关于牧师权力的讲演。他研究了禅、基督教和佛教神秘主义。福柯的课程论及了政治知识的发生,重点关注人口的观念和保证人口控制的机制。
1979年 凭着对西方自由主义的特殊考察,福柯的教学论述了生物—权力问题。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牧师权力”
的讲演。
1980年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课程检验了性征及期自我的技术的基督教经验。作为加州大学巴克莱分校的访问教授,作题为“真理和主体性”的讲演。
1981年 福柯开始与民主的波兰团结工会合作。
在法兰西学院,福柯检验了古希腊文化中真理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982年 福柯的课程检验了古希腊和罗马实践中自我的释义学的构成。在佛蒙特大学作“自我的文化”的讲演。
1983年 福柯的教学把目光集中在自我的控制和真理讲述(作为政治德性)的论题。在加州大学巴克莱分校作有关自由主义和统治艺术、真理讲述和自我关切的讲演。
1984年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教学主题是作为道德德性的真理讲述的希腊实践。他的最后著作《快感的享用》和《自我的关切》出版。
1984年6月25日下午1时15分 福柯逝世于巴黎的萨尔佩特里埃医院。
…… 437
跋
早在我读硕士之前,福柯思想已经占据了我的脑海,于是我着手收集和阅读福柯著作,准备把福柯研究当成我探讨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生长点。无奈资料不全且时间不足,硕士论文就转而研究他人了,但那时的读解无疑为我后来的学习和研究作了有益的铺垫。
福柯本是法国哲学舞台上少有的敢于描摹自我肖像画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对话和会谈甚至声明留下了很多引人遐思的谜语,要在这意境旷远,奇崛不凡,瑕瑜互存,坦露和含蓄兼容的文本中,还原出一个福柯的本我,并非易事。好在论文的选题、组材、结构、叙议、修改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导师刘放桐先生的认真、细致和热情的指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放桐师的指点,要完成这部博士论文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我从念硕士起就师从刘先生,正是他不厌其烦的传授和谆谆教诲,我才得以在哲学天地中乐此不疲,不断解悟。在撰写当中,放桐师出访欧美,黄颂杰先生作为副导师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论文题纲,并对论文初稿的写作提出了极为深刻的意见,这对论文的定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由衷感激始终关心我并帮助我的老师,敬仰
…… 438
跋 393
之心,无以言表。
论文完成于193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苗力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崇温先生、涂纪亮先生、姚介厚先生、南开大学车铭洲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先生和赵修义先生对论文作了评议或评阅;中国社会科学院汝信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范明生先生、复旦大学尹大贻先生、辛敬良先生、陈京璇先生、余源培先生、俞吾金先生不仅评阅或评议了论文,而且还拔冗主持或参加了论文答辩会。这些先生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本书的修改和定稿极为有益,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责任编辑倪为国老师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提供了不少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在此,特向倪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本书能顺利问世,还要特别归功于上海三联书店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学术著作的倍加重视。
莫伟民195年2月改定于复旦中心村
……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