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体的命运-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此我想顺便向有兴趣阅读此书的读者提一个建议: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本书来了解福柯哲学的真谛,或者想对本书作出较客观的评价,你必需耐着性子去阅读并弄懂本书对福柯关于“癫狂”

、“犯罪”

、“性倒错”之类非本来意义的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论述的含义,因为福柯哲学正体现于这些非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之中。

然而,作者没有由此而局限于福柯哲学的狭隘范围,而是努力超越它。例如,通过对福柯与德里达在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问题上的争论的介绍和分析,对二者的局限性都作了批判,从而更为具体地阐释了自己关于理性和非理性相辅相成关系的学说。

三、福柯哲学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

本书以“主体的命运”为书名,自然是把关于主体的理论当作福柯哲学的核心,从而也当作本书的主轴。作者指出

…… 18

8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他使用这个名称具有双重意蕴。一是指福柯哲学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对待主体的态度的演变过程,二是指福柯哲学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所涉及的都与主体相关,分别相应于“知识主体”

、“权力主体”和“伦理主体”。本书后面几章所具体论述的正是福柯哲学的这三个方面。作者对福柯哲学的这种概括是否适当,对福柯哲学的这些方面的介绍和评价是否准确和公允,这些也都有待专家和广大读者来评判。我对福柯哲学没有专门研究,在这方面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有一点我想还是可以肯定:福柯关于主体或者说主体性的理论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重要倾向,而本书对福柯这方面的理论作了相当详尽和深入的探讨。其中的不少见解都是作者经过认真研究、独立思考后慎重提出的。值得引起重视。

它们至少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尤其是第一手材料,这对我国学术界较全面和具体地了解现代西方哲学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之进行研究,应当说是一种贡献。

在西方近现代哲学中,主体性概念是一个最常见、然而又最模糊的概念。

它究竟指什么,各家说法往往大相殊异。

以致对同一个哲学家,有的人认为他是倡导主体性的哲学家,有的人却认为他是反主体性的哲学家。例如,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福柯等反存在主义哲学家都不无根据地援引尼采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区别主要就在对尼采哲学中的主体性作了不同的解释。从反对压抑作为个体的主体的能动性的传统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形而上

…… 19

序9

学来说,尼采无疑是一个倡导主体性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完全可以引他为理论先驱。从反对把作为主体性的人性普遍化和绝对化、反对在主体性的名义下倡导普遍人性的传统人道主义来说,尼采的确是一个典型的反主体性的哲学家。福柯和结构主义哲学家同样可以从尼采那里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尼采如此,许多其他西方哲学家(例如杜威、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等等)也有某些类似之处。简单地和笼统地把他们归结为维护或反对主体性的哲学家都可能有失于偏颇。这里主要问题还在他们对主体和主体性概念的内涵各有所指。因此,尽管主体性概念的确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把它当作评价哲学理论的是非成败的尺度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当然不是说在西方哲学家中没有维护和否定主体性的区别,更不是说主体和主体性概念没有任何确定性,而只是要求人们更加具体和全面地研究和对待哲学家们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例如,在当代法国哲学中,萨将和福柯在这方面的理论往往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萨特竭力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和其自由的绝对性,以致认为人的真实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自由;他由强调具有绝对自由的人之处于哲学的核心地位而把他的存在主义称为人道主义。福柯则正好相反,他要求以“没有主体的无名体系”

、无主体意识(无作者的思想)

来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

为了否定主体的权威,剥夺主体作为创造者的作用,或者说否定人的存在在哲学上的优先地位、否定倡导普遍人性的人道主义,福柯继尼采宣

…… 20

0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称上帝死了之后宣称人死了,人道主义终结了。尽管人们对福柯的“人之死”的自号可以作出各种不同解释。但这一口号的主要意蕴是否定主体中心论、否定萨特等人对人的自由和创造的强调则是毫无疑问的。一般说来,福柯和萨特的观点可谓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家在对待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的两种极端形式。具体地研究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特别是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具体的论争,对于丰富和加深我们对于主体性问题的正确理解,是大有神益的。

四、福柯哲学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福柯之受到中国哲学界的关注是随着结构主义在70—80年代之交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后发生的。

国内外有关现代西方哲学的论著大都把福柯当作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随着哲学界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觉笼统地把西方哲学家归属于某一哲学流派有时会出现削足适履之弊。

在被归属于同一流派的哲学家之间,在哲学观点上往往存在着重要区别,以致人们很难说他们真正属于同一学派。海德格尔和萨特无论在中国或西方都被公认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然而两人的哲学在许多具体问题上的确大不相同。海德格尔一再声称自己不是存在主义者。这种彼此歧异的情况在通常被当作结构主义的哲学家之间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福柯作为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过去很少有人怀疑。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他的哲学和其他被归属于结构主义的人的哲学的研究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发觉他们之间不仅有别,有时甚至正好

…… 21

序11

相反。

从而对把福柯归属于结构主义是否妥当就有怀疑了。

有的学者由此否定他是结构主义者或另称他为后结构主义者。

莫伟民对把福柯当作结构主义者就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在本书中对结构主义的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一一将其与福柯的哲学观点加以比较,指出福柯与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重要区别,而且在某些方面处于对立地位,因而福柯不是任何一种类型的结构主义者,而是反结构主义者。他的这种观点由于与流行已久的观点相悖,估计难于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但也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可谓自成一说。

尽管本书把福柯看作反结构主义者的论断也许不会得到普遍赞同,但过去那种笼统地把他的观点归结为结构主义或用某种类型的结构主义模式去概括他的理论的作法就更是不妥当的。因为这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扭曲福柯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现代西方哲学家的派系归属只具有笼统的和相对的意义,不仅远远不能表现哲学家的学说的全貌,而且必然在某些方面有所偏离。因为现代西方哲学家往往避免按照某种固定的或权威的哲学模式来从事哲学研究,而大都企图独树一帜。这使任何哲学流派都难以形成或保持统一的观点,同一哲学流派的哲学家之间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接近或类似之处。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学派都在不断自我分化,又不断相互交融。

都处于动荡和重新组合之中。

同一个哲学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意义上可以归属于不同哲学流派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以至人们对哲学家的派系归属难于

…… 22

2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得出明确的结论。有些西方哲学家由此宣称学派和体系哲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尽管这种说法有过头之处。但就当前西方哲学界的情况说,派系划分的确没有使他们特别关注了。在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时,首要的事情似乎不是去划分哲学家的派系归属,而是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深入和具体研究。

也只有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对他们作出派系划分。

如果说福柯最初是作为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介绍到中国的,那么近几年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成为哲学界谈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他又被当作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而受到重视了。

然而,与结构主义等相比,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一个更加含糊、更易引起思想混乱的概念。它究竟是何所指,在西方就不甚确定。传入中国后,引起了更多的混淆。在它的时间界限上各家理解就大不相同。

有的人认为它指的是最近20—30年来西方的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潮,有的人认为可以回溯到本世纪中期本世纪上半期。其实,它也可以上推到19世纪中期。因为“后现代”

(Postmodern)当然是指“现代”

(modern)之后。

而西语中的modern哲学可以泛指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笛卡尔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的哲学,这相当于中国哲学界通常所指的的近代哲学。这样,所谓后现代哲学应是指尼采以来所有具有反近代哲学思维模式特征的哲学。正因为如此,许多西方哲学家把尼采、杜威、维持根斯坦、海德格尔等众多的现代西方哲学家同德里达、福柯、利奥塔以及蒯因、罗蒂等当代哲学家一道都归属于后现代主义。至于后现代主义的具体理论倾向,各家说法更是大相殊异了。有的哲学家

…… 23

序31

把否定主客二元分立、否定普遍性和确定性、否定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基础主义,强调独特性、多元性、相对性、非理性等都当作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然而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流派的哲学家的理论大都具有这些特征,从而很难以此把后现代哲学当作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潮。

我个人对后现代主义哲学没有作过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发表的一些论著倒是拜读过一些。虽也获得不少启发,但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内涵、外延、理论意义等仍然没有得出明确概念,更看不出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自居的那些人的哲学与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哲学在基本哲学思维模式上有着怎样的方向性变换。我无意、也无充分理由否定中外哲学家们对后现代主义的高度评价。只是觉得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必不可少的一般性的介绍之后,应当及时深入到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特别是被谈论得最多的福柯、德里达、罗蒂等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理论的具体研究。可惜的是目前这样的研究还很罕见。从这种意义上说,莫伟民在本书中所进行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尽管书稿中没有花很多笔墨来谈论后现代主义。但由于本书是一部较全面和深入研究福柯哲学的著作,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它当作具体地介绍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著作。

对福柯哲学研究是一项相当困难的、有着多方面要求的课题。应当说,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课题,作者作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功。但有进一步完善之处。这特别表现

…… 24

4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在如下两方面:一是书稿的整个框架线条清楚,但个别部分的阐述仍有松散之处。二是作者的文字表达技巧是好的,但由于所引述的福柯本人的话及其他西方思想家对福柯的论述大都是作者第一次翻译出来的,个别译文尚需进一步润色,等等。我在这里所下的评语都是依据作者在当时交付答辩的论文稿。据我所知,作者在将书稿交付出版社以前,已参照专家们评审中提出的意见作了大量的认真的修改。我相信读者们所看到的这部著作比它的原型己有很大进步。

是为序。

刘放桐195年5月8日

…… 25

前  言

米歇尔。福柯是继萨特之后战后法国思想舞台上最为耀眼夺目的明星。由于博学、深刻、独特、聪颖、机智和随和,福柯已经在西方乃至世界学术界获得了不同凡响的声誉。

福柯一生著述浩繁,涉猎广泛,他的研究范围论及哲学、历史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他总是与己不同,不断变换论题,转移重点,把“喜新厌旧”当作自己的学术品德。

在谈到写作的困难时,福柯殷切希望自己的著作是各种解剖刀、燃烧瓶、布雷场,或者那种类似爆竹燃烧后会爆炸的东西。他的言论虽算不上震聋发聩的呐喊,但他在学术界的叱咤风云和标新立异,着实触动甚或惹怒了不少正统思想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