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永历帝已不知去向,自己无法找到他,晋王李定国也失去踪迹。自己若再游荡无归,军心必散,然而,自己实在是无人可投!要投,便只能投靠吴三桂。想到此处,马宝不由疑虑起来:自己与吴三桂对敌多年,已结血仇。吴三桂肯收留自己么?然而,舍去此路,别无他法!马宝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先来投石问路。若吴三桂稍稍假以辞色,我马宝自绝于他前,以示英雄气概。
马宝有了打算,便寻吴三桂而来。
吴三桂与众人说笑之后,第二日便邀胡守亮在军中下棋。胡守亮见吴三桂有如此闲情逸致,猜知他对明将来投有十足的把握,心中越发惊奇。因此,他在下棋之时,往往心猿意马。倒是吴三桂沉得住气,所以,吴三桂是屡战屡胜。这在平时是不可能的,两人必是互有胜负,吴三桂因此而问胡守亮:“胡兄何故魂不守舍?”
胡守亮笑道:“只是心中挂念明将投靠之事。”
吴三桂笑道:“勿忧,必来。”说完,吴三桂用自己的车,去将胡守亮一军。
正在此时,外面报告:“马宝将军来投。”
吴三桂一听此言,喜出望外,起身便跑。出了帐篷,果见马宝将军骑马于帐外。
吴三桂见之一怔,随即明白过来。马宝之意是对我有疑虑矣。于是,踉踉跄跄地跑过去,边跑边喊:“我等将军久矣!”
军中之将见吴三桂独自跑向前去,恐有意外,便要趋身而跟,让胡守亮制止住了。
马宝正在想:若吴三桂敢讥笑我,我便勒马横刀,自绝于军帐之前。突然见吴三桂身着便装跑来,衣冠不整,连鞋都没穿,有当年曹操见许攸之态,这分明是对自己心无芥蒂。马宝心下感动,立即抛刀下马,下跪迎接。
吴三桂见之,便张开手臂要去拥抱马宝。
马宝正在激动,突见吴三桂手中飞出一物,马宝心中大惊:难道吴三桂有诈?正待变色而起。
吴三桂也意识到手中飞出一物,心下恐慌。随即明白是自己抓起要将胡守亮的军的车尚未放下,他怕马宝怀疑,立时哈哈大笑起来。
马宝见吴三桂神无异态,便不再动,只与吴三桂相拥而坐于地。只是心下仍在怀疑:他手中飞出的是何物?
吴三桂对马宝说:“我等将军久矣!”
马宝听了此言,疑惑起来,我并未与你相约,你何故等我?
恰在此时,胡守亮捡起吴三桂手中掉下的“车”,顿时大笑。然后说:“我道主公何故失态,原来已有大将到来。”
马宝正在迷惑,胡守亮手中之棋呈给马宝看,马宝更加迷惑。
胡守亮便将自己与吴三桂下棋时,吴三桂得知马宝到来,便手执棋子而出的经过说了出来。马宝听了,大为感动,重又跪倒于吴三桂之前:“我得明主,至死不渝!”
吴三桂扶起马宝说:“将军言重。我们都是兄弟,并无主仆之分。”然后两人携手共进帐中。进帐之后,马宝问:“主公说等我久矣是何意思?”胡守亮便将经过告知,马宝听后赞道:“主公真神人也!”然后对吴三桂说:“主公若有海量,我必引众将来投!”
吴三桂大喜道:“若能如此,将军立大功一件。”
马宝听后,立起身说:“末将现在就去。”说后,转身便走。
胡守亮示意卫士拦之,让吴三桂用目止住了。胡守亮问:“主公不怕他是来刺探军情的么?”吴三桂说:“马宝将军绝非此等小人。”
众将领眼看着马宝进而复出,吴三桂又不让阻拦,心中猜想,主公此次只怕错了。
第八章 镇守云南
一、吴三桂与众大将商量去留之计
马宝来而复去,数日未归。胡守亮心中担忧起来,众将之心与日俱增忐忑不安。他们都担心马宝是前来打探虚实的,然后再率兵袭击。
唯有吴三桂对马宝深信不疑。在他看来,勇猛少计之人,往往忠贞不渝;心灵慧质之人,暗中多有奇巧。像马宝之类的人,他们一般不会改变志向,如果一旦改变,便再无变过去之理。所以,尽管众人将心中疑惑对他诉说,他依然对马宝深信不疑。
胡守亮见主公仍然不信,便叫众将军暗中布置,以防不测,众将军觉得有备无患,便依了胡守亮。数日之后,马宝率兵再次到来,马宝让兵马等候在外,自己解甲进帐。
马宝在吴三桂之下而坐,吴三桂令人看茶,然后对马宝说:“将军辛苦了!”
马宝点头示意,并不答话。
胡守亮问:“马将军说劝众将前来,为何还是独来?”
马宝说:“众将均已等候在外。”
吴三桂奇怪地问:“为何不带进来?”
马宝说:“只因怕主公生疑,所以,我让他们等候在外!”
吴三桂问:“将军何出此言?”
马宝说:“我等率众前来,突见主公军营戒备森严,猜知主公疑心于我,故我只身前来!”
吴三桂惊奇道:“真有此事?”
马宝见吴三桂之态不似作伪,便点头说:“是的!”
吴三桂声色俱厉地问:“此事是谁所为?”
胡守亮见主公发怒,心中暗惊。因为他从未看吴三桂发这么大的脾气,所以,他立即跪于地上,颤声说:“此事是末将所为,请主公恕罪!”
吴三桂说:“你身为参将,妄动三军,该治何罪?”
胡守亮说:“死罪!”
吴三桂说:“好,给我拉出去斩了!”
众将一听,大惊,便齐跪于军帐之中。杨担骸拔业纫蛭谓司儆斜肝藁迹乓姥远械摹H粢巫铮虢业纫煌巫铩!�
吴三桂说:“你身为副将,临事无主,虽无死罪,活罪难逃,给我重杖四十。”
马宝起初以为他们在演苦肉之计,如今却见吴三桂要动真格的了,对吴三桂哪里还有半分疑心?立即跪下说:“末将刚来,便已开罪众将,马某于心不安!故马某请主公网开一面,饶恕众将。”
吴三桂走过去,对马宝说:“此事与你无关!”说完,便要将马宝扶起。
马宝不肯起来,并说:“主公若不宽恕众将,我即率兵离去!”
吴三桂一声长叹,然后对众将说:“念马将军心慈之份,赦免你等无罪。”
杨冉菩坏溃骸靶恢鞴庾镏鳎 �
吴三桂怒道:“此事与我何干?你们要谢须谢马将军活命之恩!”
于是众将齐声道:“谢马将军活命之恩。”
马宝站起,奔到众将面前,将众将一一扶起,并颤声说:“兄弟言重了。”
于是,众人又重归于座。
吴三桂看着马宝解甲之装,心中一动,便问:“将军是怕我生疑心而解甲的么?”
马宝点点头说:“确实如此!”
吴三桂感慨道:“幸亏马将军对我深信不疑,否则,岂不坏了大事!”
胡守亮听了此言,满脸羞愧。
吴三桂问:“其他将军在何处,我等前去迎接!”
马宝说:“不用。我只要吹声口哨,众将即来。”于是,马宝吹起口哨。
立即,军营四周响起马蹄之声。片刻之后,众将齐立于军中。吴三桂看见是李如碧、高启隆、刘之复等人,心中大喜,亲自出帐,将他们迎入帐中。
于是,众将又重归于座。吴三桂心中欢喜,叫给众将赐酒。胡守亮等人一惊一喜,生死悬于一线,感慨自然良多。马宝等人见心有所属,心里自然也是高兴。所以,你斟我喝,不一会儿,众英雄心中芥蒂全消,喝得酣畅起来。
吴三桂问马宝:“将军出去只数日,怎能将众将召集而来呢?”
马宝说:“并非末将召集,而是他们自愿前来的。”
吴三桂惊奇地问:“真有此事?”
众将齐声称是。吴三桂问为故如此?众将说了。均如马宝所想一般。吴三桂手下之将听了,均大笑起来。投降之将问他们为何发笑,杨担骸坝胛壹抑鞴孪胍谎玻 甭肀Φ热嗽椒⒕妫�
吴三桂见众将齐心,心里也再无防患之意,便说:“按大清之律,大战已完,兵将须要分离。众人议议,用何办法,才可保大家相聚不散?”
胡守亮一听,心知主公之意,便说:“云贵之地险要,是养军练兵之佳处,我们何故要离去?”
众人听后,轰然叫道:“对!我们便随主公安置在云贵以度余生!”
方献廷说:“此计虽好!却有人未必会肯?”
马宝问:“谁敢不肯?”
方献廷说:“我猜测皇上是不能让我们拥兵自重的,必下诏解散我等。”
马宝怒道:“顺治是鞑子之帝,非我汉人之君,他若急逼,我等反他!”
众将军本已喝得耳酣面热,听到此言,不仅没心生惊恐,反而轰然叫好!
吴三桂心中暗喜,但嘴上却说:“此是大逆不道之事,我等不可随意言之。”言下之意,虽可反清,但现在不是时候。
众人一听此言,顿时沉默无语。是啊!清兵势大,自己势寡,且是刚刚纠集起来,人心也不稳定,何能言反清大事?但吴三桂之言,无疑给众人一个信息:即他吴三桂虽然灭明,但他并非不反清。吴三桂之下的原将领,自然早知其意,所以不把吴三桂的话放在心上。而刚刚投诚过来的明将,听了此言,精神倍受鼓舞,觉得自己将来仍有用武之地了。
方献廷历来稳重,见势已至此,正是安众将之心的良机,便说:“南朝虽破,然永历帝却在缅甸,李定国将军亦在孟艮。依本将愚见,永历帝不亡,李将军不灭,顺治皇帝不会下诏解散我等!若能如此,我们便可安居云贵,众将归心,何愁大事不成?”
众将一听,轰然叫好。
马宝说:“永历帝此时在缅甸,我们正好以借口不去灭他,好给自己延时之机会,待到一定时机,我们便可拥兵自重!”
吴三桂说:“众将之心,我已经知道,但此事并非像众将想象那么容易,须有一段过程。众将军若无他想,紧跟吴三桂便是。我还是老话一句:我们只论兄弟情谊,并非主仆之分。我吴三桂有饭吃,大家便有饭吃!”
吴三桂一番肺腑之言,说得众将热泪盈眶。
正在此时,外面一阵骚乱。卫士报告说:“王会、刘偁、马惟兴、杨武、高应凤、狄三品将来投。”
吴三桂听了此言,率领众将走出帐篷,因为帐篷之中已经无法容纳众将。
二、洪承畴来到吴三桂军中视察
正当吴三桂与众将商量以何办法使朝廷让他们不分散,且让他们驻在云贵一带时,朝廷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满人大臣纷纷向顺治皇帝进言,说吴三桂既然已将永历帝驱逐出境,李定国也无力再反清,应当命吴三桂立即驱兵击之。若他不愿,也应将吴三桂召回,不可让其久驻于云贵,恐其结党营私。
顺治皇帝不是没有这种担心,多尔衮之话言犹在耳。但是,他觉得这样贸然下诏,恐反逼吴三桂生出抗清之心。所以他觉得要慎重些好,在他看来,先派一人去探察吴三桂之虚实,若吴三桂其意在于拥兵自重,那就不管花多大代价,也必下诏解散其军。若吴三桂其势已衰,边关又乱,倒不如先让其休养生息,然后再命其出击。
顺治帝经过仔细考虑,认为自己这种策略对头。下一步考虑的就是派谁去视察了。很显然,必须派忠于朝廷之人前去。若派满人,自然忠实可靠,但其缺点有二:一是恐吴生疑;二是满人不似汉人奸诈。若派汉人,自然很好,只是难找其人。想来想去,顺治帝便只想到了洪承畴一人。在顺治帝眼中,洪承畴虽是汉人,但与满人无异。从清兵入关之日起,洪承畴对大清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让汉人视之如狼。洪承畴又本是吴三桂之上司,与吴三桂关系非同一般。让洪承畴去视察,既可去吴三桂之虑,又可得吴三桂之虚实。
顺治帝命令洪承畴视察吴三桂之军营。
洪承畴此时在湖南,接旨之后即刻出发,不日便到了云南境内。
不过,顺治帝此次却有失算之处。原来,洪承畴虽然忠于朝廷,但他同时深知,朝廷对于自己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所以才对自己虽是武将出身,却始终只给文职。洪承畴由此亦得知:国家有乱,朝廷必有借重自己之处;国家若宁,朝廷必弃自己如草芥。令人觉得有趣的是,此想法竟与吴三桂不谋而合。也许是名师出高徒吧!
在洪承畴看来:吴三桂有拥兵自重之意,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正合自己之意,怎么能反参他一本呢?倒是吴三桂若没有拥兵自重之举,便会令他大大失望,同时也会使他失去与顺治讲话的砝码。
吴三桂正班师回昆明,得知洪承畴前来,便与众将商量。吴三桂对众将说:“洪大人此来,必探我军虚实,大家议议如何应付?”
马宝是血性汉子,直言道:“洪承畴也是汉人,干吗老帮着他们满人?我看不必作伪,只让他来看便得了。”
方献廷说:“这样不妥!洪承畴虽是汉人,但与我离心离德久矣!我们对他须有防患之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