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他的工作信念和他对家庭的全力投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至今影响着我。”
许多人还记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向家庭之外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一位母亲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那种对家庭之外的其他人的真诚关心的氛围。我的父亲直到60岁时仍然是一位志愿消防员和救援工作者。我的母亲则一直做各种志愿工作并时常帮助社区中的其他人。即使自己并不富有的时候,父母对别人仍很慷慨。因为父母的友善,许多人在我和姐姐面前常常称赞他们。”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时不在的,尽管你也会经常给孩子讲道理,但你的行为却会对孩子产生更深的影响。
当我们友好而和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的孩子就会学到我们的善;当我们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时,我们的孩子也同样学到了这些东西。如果我们为了推掉一个不愿参加的约会而说谎,或者我们因为不想听电话而让孩子告诉人家我们不在家时,我们便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了撒谎的种子,受过骗的孩子会去骗人。孩子若看到家长从工厂里偷工具或在旅馆里偷毛巾便会以为偷窃不是错事。在家里看不见家长笑脸、得不到爱抚的孩子将来很难开朗和友爱。
在《圣经》的全部注解中,只有切实的示例最为出色。在实践家长的艺术中,一两的身教等值一吨的说教。
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生活,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要比我们说什么样的话更有力量。
我们做出了率直的榜样,我们的孩子就会诚实。
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
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宽容。
我们对体育显示出兴趣,他们就会在绿茵场叱咤风云。
我们用微笑和闪烁的眼睛对待生活,他们就会懂得幽默。
我们感谢生活的祝愿,他们就会对生活满怀欣慰。
我们表示出友好,他们就会变得和善。
我们的言辞充满进取的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
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他们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
我们的人生肯定了我们对于生命长久而深沉的信念,他们将不再迷惘。
我们用真善美维护着他们,他们将会发现生存的真谛。
我们的行为像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
不要只是站着,只用手比划或指点着你企望你的孩子征服的高度。攀援吧,他们就会跟上来!
此外,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在深化孩子道德行为的同时,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适当性,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诚信、激励、乐观向上的好环境,以确保孩子在生活中不至于偏离社会轨道。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认识到:
——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身为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
——家长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榜样,无形之中,也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品质,促进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刻苦钻研、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
第三部分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这不表明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最密切的人。
孩子只是因为你是他们的父母,所以才尊重你,但也会敬而远之。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有事瞒着父母,令许多父母黯然伤心,却不知如何是好。
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孩子主要是靠父母的正言厉色,让孩子从小知道敬畏,但是,并不是说在他们还是学生,还需要受管束的时期之内这种方法应该一成不变地实施下去。洛克认为,如果孩子到了懂事的年龄,开始明白父母的苦心了,而一向又表现良好的话,这种管教就应该及时地放松;而且到了孩子年纪渐长,能够和他比较平等地交谈的时候,父母还应该把孩子视为可以信赖的朋友,进一步和他亲切地谈谈心,甚至可以在他所了解的范围内,就一些事情征求征求他的意见,和他商量商量。这样做有两大好处,其一就是可以使孩子开始独立思考,这不是任何规劝能达到的效果。你越早把他当成一个成人看待,他就能越早变成一个成人。假如你能利用适当的机会,让他和你认认真真地对谈,你就在无形中使他的心理得到了提升,使他不再耽于一般小孩子的玩乐,不把精力耗费在一些幼稚的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为父母老是不看重他们,和他们有距离,他们说起话来就永远吞吞吐吐的,只有一个小学生的气度。
父母要想了解孩子,就应该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就应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也就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我们过去有一种观念,父母是老子,儿女是小子,子女就要听父母的话,父母说什么,都不能违背。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不得有争辩,否则,就是没大没小,无法无天。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不少孩子自身的事情,也是要由父母说了算,父母认为斥责甚至打骂管教孩子是自家的事情。孩子没有隐私权,信件被拆开,书包口袋被搜查,抽屉被撬开,日记被偷看,行为被追踪等等司空见惯。
这些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子女的人格和自尊,也大大地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束缚了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
父母要成为孩子亲近的人,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感情、他的愿望、他的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对待。你的话孩子也能听进去,并且与你产生感情共鸣。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真正了解孩子心愿,真正了解孩子的感情。
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要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如看球赛、听音乐、游泳、下棋等。平时下班后要多与孩子聊天说笑,以培养亲情。只要与孩子亲近,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就能倾吐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然,要想取得孩子的信任,家长首先要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平时大多数时间与孩子相处,应当轻松愉快,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和游乐,可以打闹和开玩笑,让家庭充满幽默感、亲切感。
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要以兴趣盎然的姿态倾听孩子的喜与忧,这样才能了解他们。孩子就是孩子,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或者疑虑有些十分幼稚单纯,这时你千万不要轻视或者取笑他们,而是应当认真地听他诉说,与他一起讨论或诱导,着重对事态的发展进行一些利得失的分析,鼓励他们去自己面对与战胜困难。
父母听孩子诉说时,既要抱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又要充满着家长的慈爱。让孩子体会到关心、爱护与温暖,从而加深对父母的亲近与尊敬感。这才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困扰和想法告诉你,有利于你对他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与帮助。
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向你请教,那么无论他向你请教什么事情,只要那件事情不至于产生致命的、无法补救的后果,你都不妨以一个经验较多的朋友自居,发表你的看法。千万不要在你的意见中掺入命令或父权的成分,对孩子说话的态度也不应该和对待与你平等的大人的态度有什么区别。不然他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向你请教任何事情,也不会再从你这儿得到指导了。你应该把他看作一个像你自己当年一样的年轻人,你不应该希望他的各种倾向都和你如出一辙,更不能希望他在12岁时的思想和你40岁的思想没有区别。
所有这些行动都让孩子深知,你把孩子真正当作了朋友,你很重视他,很关心他,为他骄傲。
一旦孩子与家长形成了朋友式的深层次交流,双方都会意识到,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第三部分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
懂得自制的孩子才能驾驭人生
一个不能驾驭自己的欲望,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果断地摆脱眼下的欢乐或痛苦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规范自己所有努力的原则,有可能会一事无成。自制的品质与人无拘无束的天性是相反的,所以必须及早培养。
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将孩子自制力的培养置于首要地位。凡是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尽力设法教孩子运用理智去驾驭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通常,孩子的年龄越大,欲求的东西越多,这本来不是他们的错。而错就错在不能用理智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在于有没有欲望,而是在于有没有克制和约束欲望的能力,用理性来为欲望的实现规定合适的途径。凡是小时候不习惯于使自己的意志服从大人理智规范的孩子,到了长大成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来自我管束的时候,他也是很难有成熟的理智去管理好自己的。俗话说“三岁看大”,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是在他孩童时期就可以预见的。
洛克认为,人是否有自制的能力要靠习惯的养成,要使这种能力能随时有效地发挥,则要靠实践,而且实践要及早开始。他主张:从我们的孩子出生起,就应该教他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别让他们时时有所期待。第一件应该使孩子懂得的事就是:他之所以拥有某件东西,并不是因为他喜欢那个东西,而是因为那样东西适用于他。合乎孩子实际需要的东西应该尽量给予他。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哭着想要什么东西,就让他得到。如果家长们能头脑清醒地照此原则行事,孩子就不至于用号啕大哭或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打败父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从一开始不养成习惯,孩子从来不会因为要某样东西就得到满足,他就不会大哭着要什么东西。
洛克建议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妥协,并不是家长对孩子的什么要求都不满足。孩子毕竟是孩子,应该温和宽厚地对待他们。他们应该游戏,应该有玩具。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想要的东西或者想做的事情,如果对他们不合适,我们决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或哭闹就向他们妥协,心里想:答应他算了'奇。com书'。这不行。正因为他纠缠,放刁卖乖,就更不应该让他得逞。
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的生活并不会随时都会有父母的呵护,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孩子的年龄越小,他自身的理智就越弱,因此他放纵不羁的欲望就应该越少得到满足,越应该受到家长的管理和约束。基于此,只有自身明智而细心的人,才可以作为儿童的导师,时刻伴随孩子左右教导他。对儿童正确的教导开始得越早,孩子本人和教导他的人都更安乐,孩子向你要东西,一旦你拒绝过,以后无论他再怎么哭着要,都不能再给他们,在孩子面前,说出来的话一定要算数。除非你有意想把他教成没有耐性、爱纠缠的人,才能这样鼓励他。
第三部分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
把孩子培养成绅士 (一)
在品德教育方面洛克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绅士必须有“德行、智慧、礼仪与学问”这四种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
德行
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唯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指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在一个人、一个绅士的各项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要使自己对自己也感到满意,或至少过得去,德行是至关重要的。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切记要保持他心灵的单纯,不可使他具有任何关于神灵鬼怪的印象或观念,不可使他对于黑暗存有任何畏惧心理。
儿童如果不受外界影响,他们处在黑暗中决不会比在光天化日之下更害怕。他们欢迎黑暗的到来可以睡眠,就像欢迎白天到来可以游戏一样。要避免孩子从别人那里听到某些说法,例如说黑夜里比白天有更多危险或可怕的东西。万一他们周围有人愚蠢地用这种说法伤害了他,让他们在黑暗中睡眠时感到不安,你就应该立刻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