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张先生参与收购了香港、北美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的《星洲日报》、《光明日报》、《明报》、《亚洲周刊》、《南洋商报》等中文媒体。张先生是这么说的:“在自由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没有强大的集团力量,中文传媒根本就无法跟其他同行竞争……”华人加大传媒的发声分贝,显示出不甘示弱的企图心。
整合、做大并不是垄断。垄断不仅限制了自身的活力,也会使全体华人媒体的活力受到影响。例如,香港只有香港无线、香港亚视两个电视台,其中香港无线是一家独大,通吃,跟“四大天王”等许多艺员都签了约,不允许他们在其他媒体上出现。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香港电视的发展。现在香港立法会提出,如果这种电视管理方法持续下去,所谓“东方好莱坞”的地位想都不要想。
美国的电视业为什么发展那么迅速?因为美国很早就有规定,任何一个电视台自制的节目量不能超过12%,其他的88%要从社会上采集。这就扶持了媒体制作业,保证了鲜活、变化和多种观点并存。
意识形态是一道墙,佛教则是门窗
长乐先生:
《亚洲周刊》近期发表文章称:“当下,中国大陆经济学界、理论界关于反思改革的争论如火如荼。不过,从地方执政的高官到中央领导人,始终没有对这场争论直接表态。他们摒弃争论,绕过语言漩涡,超越政治标签,摆脱意识形态之争,着力解决具体民生问题。”文章认为,这是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表现出更大灵活性的具体表现。
超越意识形态是中国走向科学和成熟的标志。对于华人传媒,如果说意识形态是一道墙,那么墙上一定要有可以互相来往的门,有可以透气的窗。佛教可以是门,是窗。
星云大师:真正的佛教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因为所谓的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分割而治所想出来的办法。梁启超说过,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独善,是住世而非厌世,是无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别,是自力而非他力。
佛教因应时空背景变换与众生的不同需要,发展出各种不同内涵、形式、仪规的宗派。生活习俗、语言习惯完全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信仰和认知。在这个方面,国界不是问题,民族不是问题,意识形态更加不是问题。
长乐先生:这也是佛教“无我论”精神的现实验证吧。在中国历代文人看来,成佛即是成圣、即是做人的新境界。“不说过去未来,只说现在;不说出世,只说入世;不说神道,只说人事……满街都是圣贤,处处无非佛地。”
对于华人媒体来说,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就标志着必须以华人利益为最高准则,对外,开展多边对话与合作;对内,则不能简单地以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相互尊重,不搞争论。台湾东森媒体集团主席王令麟曾表示:“有人说,华文媒体不可能成为主流媒体,我的理想是打破这个魔咒。”他的话让我感动,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星云大师:华人媒体在传播正知正见的路上,艰辛、责任与辉煌都是一体的。
佛教有所谓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就是行为处世不依靠那些无常生灭的人为现象,而是遵循永恒不变的真理;依义不依语,就是从本质的角度把握事物的内涵,而不是执著于矫情抬杠、文字游戏;依智不依识,就是以般若智慧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而不用一般的俗知俗见障碍自己;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呢,就是秉持那些已经被生活、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懂得辨别真伪,而不是盲目崇拜跟从。
佛陀当年定下如此“四依法”,现在看来,的确是用心良苦。只有依归正知正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探骊得珠,登堂入室。
长乐先生:在我们看来,超越意识形态,就是把新闻回归为新闻,坚守客观真实性,秉持中间立场,争取中间读者,树立起华人媒体的正面形象。
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
星云大师:
2500多年前的佛陀,涅槃后化为舍利,直到现在,他慈悲智慧的生命一直在世间流传着。金银财宝,再大再多,你看了以后,顶多只是惊奇地“喔”一声;但是当你看到佛指舍利,可能就会跪下来顶礼,可能就会涕泪悲泣,或是充满法喜。这表示你不但看到了佛指的生命,也看到自己的本心。这时我们就会知道,佛陀的大威力一直都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长乐先生:当时您把佛指舍利请到台湾来,让其在台湾停留37天,大陆领导人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可以说是发了很大的佛心。佛指舍利请到台湾来以后,大师与之形影不离。“凤凰卫视”通过电视镜头将这个过程传播给了全球华人。人们赶到高雄来参加最后的送别,万人空巷。
星云大师:现场不下10万人。
长乐先生:大师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很多信众泪流满面。
星云大师:佛指舍利象征的是佛的总体,没有台湾、大陆之分。因此,我向大陆领导人要求恭请佛指舍利到台湾时,几乎台湾的政要、民间,一体恭敬。这个时候,海峡两岸虽是一海之隔,但是人民心意相通,血脉相连,可见中国人的亲情是分不开,割不断的。佛教最初从印度传播出来,传到中南半岛地区的,称为“南传佛教”;传到西藏地区的,名为“藏传佛教”;传至中国、韩国、日本等地的,则为“北传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又相继有各宗各派的成立,举凡禅宗、净土宗等。之后禅宗走进了寺庙,而净土宗则盛行于民间。但我觉得,这样的分类太偏颇了,人们所需要的应该是综合性的佛教。
我一向倡导融合,可以说佛光山就是佛教的一个大同世界。在佛光山男众学部里,有来自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26个国家的人;有黑人,也有白人;有藏传,也有南传的学僧。女众的佛学院里,有初中毕业的初级班,也有大学的硕士、博士班,我们都给予培育。我知道你们“凤凰”也是包容四海。
长乐先生:如同一个缩影。“凤凰”的主持人、记者、评论员来自两岸三地、五湖四海,有的是大陆背景,有的是台湾毕业,有的是香港本地员工,我们的主持人曾被称为“一群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人”。社会背景不同,甚至世界观都有差异。其中三十多位台湾籍主持人和记者,他们的政治观点与本台并不一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同心协力维护华人的话语权,我们的职业道德高于个人的政治立场。融和的氛围使大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凤凰”的管理层也是中西合璧,就像“凤凰”的名字和台标,借喻凤与凰的阴阳交融,宣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整合。
星云大师: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是华人的世纪,所以华人应该首先宽大心胸,更加包容。用包容的方式敞开心胸,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中国地大物博,心量要大,心大才能和大国的形象匹配起来。
长乐先生:大师这个开示非常精辟,我们有一句话叫“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
长乐先生:
有一种极端的观点,叫“人对人是狼”。冲突论者说,同行、同事,都是你的对手。而文化与文化、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从本质上说,都是竞争关系。世界上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各自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吃掉对方,并已下定了“不是鱼死,便是网破”的决心。
星云大师:我们在社会上,有朋友,也有敌人。不一定是战场上两军对阵,杀得你死我活,才叫敌人。商场有商场的敌人,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的对手。敌人,不是以消灭他为最高手段。在战场上,最高的战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对于凶狠顽固的敌人,能感化至对方认错,也就不必再置他于死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次又一次地释放,为的是“化敌为友”;齐桓公把敌对的管仲待如上宾,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还有,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敌人,烦恼是自己的敌人。疾病虽是敌人,也要治疗它,甚至“与病为友”;烦恼虽是敌人,也要面对它,更要“转烦恼为菩提”。
长乐先生:现在西方文化在世界上所占据的阵地越来越大。有见地的西方学者也意识到这不利于人类的均衡发展。东方人也应看到这种差距的内因还在我们自身,要从制度上和方法上增加东方智慧及力量的比例。此外,我们也应当看到,文化虽有地域属性,受益者却是全人类。
星云大师: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枪火大炮摧毁了美国的军事实力,但征服不了美国人。反而是现在,日本的TOYOTA汽车出口到美国,占领了几乎一半以上的美国市场,ZE i8。电子书征服了美国的交通、经济。不过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样不好,因为商品总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全世界的国家彼此都在互相观摩,互相吸收对方的文化。
长乐先生:其实美国的强势文化也有消解、共融的趋势,比如奥斯卡评出华语电影《卧虎藏龙》为最佳影片;姚明已成为NBA的主力,被中美两国民众所津津乐道。尊重、体谅与包容,是文化继续传承与交流的三弦琴,用这琴才能弹奏出全新的乐章。
星云大师:俗语说“有容乃大”,愈伟大的国家,愈有“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弃细流”的胸襟。我云游世界弘法多年,既希望推动佛教发展“国际化”,又一直倡导“本土化”,但是我说的“本土化”是奉献的、友好的、增加的,不是排斥的、否决的。我在五大洲建立寺庙,就是希望通过佛教,给当地人带来更充实的精神生活。
长乐先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走势,正像各个大陆板块上孕育不同文明的水系:密西西比河、尼罗河、多瑙河、恒河、黄河,最终是百川归海,九九归一。同样,东西方文化终将融会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路径,也将是殊途同归,长安罗马,大道相通。
七、管理
柔性管理 自觉管理 感动管理(1)
星云大师:
谈到世界和平,放眼当前社会,所以有诸多的纷争,不能和谐,都是由于人们不善于管理自己,尤其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心”;如果人人都能把“心”管理好,则促进社会和谐,不为难也。我以为,针对“和谐社会”这个主题,有几个管理的要点。
一是柔性的管理。过去西方一谈到“管理”,都是讲究“制度管理”,强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的企业管理;然而在佛教里,除了重视组织、制度,佛教尤其有一套另类的管理办法,也就是以慈悲、赞美、鼓励来代替制度与规矩的“柔性管理”。世间上刚硬的东西不一定坚固有力,有时柔软的东西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穿透力。例如,滴水可以穿石、温火可以融冰;乃至人体上坚硬的牙齿易断,但柔软的舌头不死不烂。可见“刚”虽然不是绝对的不好,为人“刚直”有时也有其必要,但刚而锐的东西容易斫伤,所以佛教讲“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柔性反而能够持久。佛教指导人坐禅,目的就是要培养柔软心,心地柔软的人才容易跟人融和相处,心性慈悲柔和的人,往往能制服顽强于无形。
“以柔克刚”的原理不仅可以应用在人事管理上,其实现在海峡两岸虽因政治因素造成隔阂,但事实上两岸都是同文同种,有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两岸一衣带水,国土实不容分裂。因此,两岸统一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必然的趋势;未来在“一个中国”的统一大道上,应该立足在“爱”与“平等”的前提下,如胡锦涛主席说:“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也就是彼此尊重、包容,透过柔性的沟通,如此才能化解僵局,才能和平统一。所以,和谐社会要讲究“管理”,但不是“强势”的管理,有时以“柔性”的攻势,更能发挥力用。
二是自觉的管理。自觉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也就是佛教的“自觉”与“自悟”。所谓“自觉”,就是自我要求、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发觉问题,继而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例如自觉自己说话不圆融、做事不周全;自觉自己经常对人过分要求,乃至对自己无法信守承诺等。因此,“自觉管理”就是举凡说话、做事,都要事先设想周全,不要事后懊悔,要时时觉得自己的形象重要,自己的品牌重要,所以要自我改进;尤其要“自觉”自己一生承受各种因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