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 魏学睿
声明:本书由(。。)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外篇
7月3日告读者

这本书放在军事类里,是因为主要讲的是如何扩大疆域,其次是政治、情感、科技、革新等几个方面。战争会持续的,疆土会不断扩大!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描写将逐渐减少,而且每一战的特点也不一样,争取把古代主要各种作战方式基本写差不多。

1、调整了整体结构。把初唐风情设为前传。这部分主要是李林龙起家的过程,性急的朋友可以越过不看;

2、修正了开始采用的是倒叙。血色草原后直接是血战牢山,免得一些书友说衔接不上;

3、本书非种马小说。李林龙可能有俩红颜知己(根据提纲,呵呵)。而且命运发展都很有特点,慢慢看就知道了。

4、未来的发展,是忠于朝廷,还是拥兵自重、自成体系,大家多想想前面铺垫,接着往下瞧,估计会使大家越看越有兴致。也可以看外篇中的《李林龙营州遇高人》,但不要被这章引入歧途噢!

5、与武则天的关系,里面内容多着呢!恩恩怨怨、人情冷暖、利欲熏心全在里面,现在才开始!真的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

6、陌刀的问题:我查资料知道在唐朝是步兵使用的武器,宋代陌刀骑兵可以使用,因为有长柄了。我个人比较喜欢陌刀,两面开刃,砍砸都可以,一扫一片,爽!所以主角使用的兵器就选陌刀了。大家看到此点,希望原谅我的固执。

李林龙京师会学友

太子举荐、陛下召见的事,很快晓谕京师。仰慕的、好事的、想攀附结识的各界人士纷纷而来。

清晨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撒进荷花院,院里的竹林散发着清新的竹香,挂在竹叶上的露水则在光线的照射下显的晶莹剔透,而荷花塘的湖水也透着见底的清澈,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好。

“公子,吃饭吧!”秀香犹如一个贤惠的少妇站在门口对李林龙喊道。

今天她穿上了新做的唐装,飘逸的纱衣,飞舞的裙摆,衬托的犹如出水芙蓉一样清秀动人。看着这个让人倾心的江南美女,李林龙心中不禁泛起阵阵的涟漪。

早饭很简单,粥、几样咸菜、馒头,李林龙吃的却很香,因为他知道每一顿饭只有靠自己在唐朝打拼才能获得。

“多吃!”秀香笑眯眯地瞧着李林龙的吃相,眼神里流露着温柔的爱意。

男仆突然进来道:“有客来拜访。”

院中走进来三个年轻人,为首一人头戴方巾,身穿深绿色锦袍,腰佩银带,余者二人也是类似的装束。这是唐朝六品官员平时的打扮。虽然没有戴官帽,但服装、佩带都证明了其地位。

李林龙拱手致意道:“三位大人前来,令鄙宅蓬敝生辉,诸位请进大堂会话。”

那为首年轻人介绍道:“在下崔可法,字子法,去年新科进士,官拜国子监太学博士;旁边这位长相清瘦的是我的同窗好友郑光明,字子明,去年新科进士,官拜中书省承议郎;最后这位高个子是李秀元,字壮山,官拜兵部骁骑尉。

李林龙一听眼前一亮,很显然这三人都是唐代五个最大姓氏里的人,他们的背后应是盘根错节的氏族势力。

他客气地说道:“见到诸位荣幸之至。”双方一顿寒暄客气,走进了正房大堂落坐。

李林龙说道:“三位年轻有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在下一见三位欢喜的很。”

崔子法也不谦虚,说道:“现在长安的年轻才俊都因为堂监是太子看中的高才,心下觉得定然才智过人,都有心前来拜访。尤其我等贞观二十一年的同科进士,在京的二十多人,因为与堂监年龄相仿,更有心结识。特派我等三人前来拜会堂监,通过聆听教诲,使我等后学之辈行有所得。”

李林龙明白了这些人来的意思。这些年轻人都自恃有才,闻听太子如此高看自己,心下有些不服,特推举三人前来考较。要是自己成功辩败他们,他们就会心悦诚服,悉心与自己结交,为日后他们个人发展结识一个强援;要是自己才智不如他们,他们会在长安掀起贬低自己的一个热潮,从舆论上彻底粉碎自己进入唐朝朝廷的美梦。真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他心中已有防范,并不畏惧,笑道:“在下才疏学浅,所学微末知识,实在不敢登大雅之堂。”

崔子法知道李林龙故作谦虚,淡然说道:“堂监不要客气,我等都是抱有求知欲望,并无他意。我听说太子设宴安排堂监,席间堂监语出惊人,震惊四座。弟也有不解之题,请堂监不令赐教。”

李林龙知道这些家伙要是得不到满意答案,决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微笑回答道:“列位大人客气了,既然如此之说,在下要是略有所知,当可与诸位大人探讨。”

崔子法与郑子明、李壮山互相对视一下。

郑子明先说道:“我听说堂监深知治国之道,那我问之,天下诸业以何为首?”

李林龙应道:“当然以农业为首,人吃五谷杂粮尽在其中。”

郑子明接着言道:“既然堂监说以农为首,为何对陛下和太子说理应重工商,而轻农桑?”

李林龙应道:“错,我的观点是农业为基、工商为枝,农业为本,工商为兴。所以提出兴工商、免徭役。”

崔子法问道:“国之根本是什么?”

李林龙应道:“国之根本是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民为本,为民所想,长治久安之道。”

崔子法又问道:“国之国君国家之位几何?”

李林龙应道:“国之国君国家之父也,既为国父,为民生、治家庭,责之所系,责无旁贷,违之,则国父不存亦,民有权反之。”

崔子法再问道:“当今圣上可谓明君?”

李林龙应道:“今直尧舜!文治武功、千秋霸业,历史功勋、万世史载,可谓一代千古英明帝王。”

崔子法再问道:“可有其过?”

李林龙应道:“人之有过,孰能胜免,血肉之躯,安能无错。”

崔子法追问道:“过之何在?”

李林龙知道对于当朝帝王绝对不可以评价,以免惹祸上身,所以笑答曰:“史书自有评价,今日何必胡说?”

崔子法见他没有上套,便改变话题问道:“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个为重?”

李林龙应答:“修心为重,有德者恃才可匡扶济世,无德者恃才祸国殃民,所谓德才兼备、良善之人,由此而来,可见修心重要。”

崔子法再问道:“位列朝堂,主昏臣奸,汝当如何?”

李林龙应答:“有为可治,无为也治,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博一志气。”话虽这样说,他心里可不这样想,白白送死的事情他可不干。

崔子法言道:“堂监主张新学,普及众生,不怕天下思想混乱吗?”

李林龙应答:“诸子百家,文化繁星,争奇斗艳,儒家独秀;何为混乱?辩之自明,强者更强,弱者消亡,轮回之道,真理长存。这就是诸家思想最终要臣服于精华思想,而我提倡新学,是着重培养多样技术和专业人才,不是培养假思想的卫道士,两者有根本区别。”

崔子法提的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一些问题,只要回答的冠冕堂皇便会轻易化解,实际等于什么都没说,所以他并没觉得很难。正说到这里,外面传来一阵哈哈的笑声,只见踱步走进来一中年人。此人一身素袍,手拿锦扇,面如满玉,相貌堂堂,看起来真可谓风流倜傥,潇洒自如。

李林龙惊奇于来人那落落大方的气质,急忙欠身而起,双手抱拳致意道:“兄台气宇玄昂,仪表不凡,定是人中之杰,小弟不才,愿请高姓大名?”

那人一抱拳道:“在下上官仪,一介书生。”

李林龙面露惊奇,因为知道上官仪恃才傲物,为人冷僻,不善交际,原想去拜访他,没想到他先来了,真是稀奇。

他兴奋的说道:“阁下就是官拜弘文馆学士的上官仪吗?大人的一些诗作前几日拜读了,真是佳句。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全诗廖廖数语,充满了美感。”

上官仪哈哈一笑,自己信步走到椅子旁落座了。李林龙见他如此放的开,定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来的目的不是结友,而是来挑战。心中暗想,今天到是热闹,长安才俊,纷来论战,大有群起击败自己的意图。心下冷笑,既来之则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己到是要领教领教你们这些才俊的学识。

崔子法等人看起来对上官仪也异常尊敬。他们都谦恭的说道:“刚才答问,李堂监回答滴水不露,请上官大人先言,我等听之。”

上官仪看样也是急性子的人,对李林龙双手抱拳一致意道:“贵堂监博才众长,天下万物,似乎无有不晓,请问我华夏文明为何渊源流长,而我大唐西北之突厥、北方之仆骨等族历史也算悠久,为何文明不足?为何文明与我华夏大唐不同?”

李林龙笑应:“突厥、扑骨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四处飘摇,文明虽有、不能留存,如此积年累月,文明难发展。既无文明,而何来相同?而反观大唐百姓,居有定所,文字灿烂,所历之事,无不有记载,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自成文明底蕴,此两者差异!高句丽、新罗、天竺与大唐相距不远,文化虽略有差异,然大体相同地方甚多,此文明发展相同也。”

上官仪也知道他说的有些道理,他不再借重这个议题,话锋忽然转折问道:“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到如今,所历朝代十余轮回,每一朝有兴有衰,无一朝代可以万世,而夏商周朝代更迭较慢,此后越近如隋朝更迭越频,因为何故?请问如何免之?”

李林龙应答:“各国最初朝代大多氏族掌权,国内氏族议定大事大多都有氏族集体议定,少数服从多数,公平合理,民未有怨言。后实行君主制,临朝议政,臣子敢直言而劝,主上不责之,所以夏、商、周朝代更迭缓慢;而后朝代,君王加强威仪,臣子不敢言,百姓对臣子也亦此理,如此有错而无法纠正,民众、臣子都积怨深也。天子生活奢侈无度,百姓生活日益窘迫,官逼民反,朝代更迭自然频繁。要论是否可以免之,十年筑堤,毁于蚁穴;十代积攒,毁于一朝,所以事不可避免。若从制度着手,力求公平,实行互相约制,使不公平不能形成,一朝当可延绵日长。”

上官仪听完点头道:“堂监高明,思路清晰,多有善言,当是治国的良材。”

上官仪不再问,那一直没有声音的李壮山却发言道:“贵使精通兵法吗?我想讨教一、二。”

李林龙点头应答:“在下粗学兵法,略之一、二。”

李壮山言道:“两军交战,何为上,何为次?”

李林龙笑答:“攻心为上,功城为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计谋混乱敌心志、用震慑威震敌思想,则使敌不战而惊溃,此为上之上,其次伐兵,为不得已也。”

李壮山问道:“如若敌兵十万远道而来,而我军只有三万,地形多山,如何破之?”

李林龙应道:“敌众我寡当用计谋,依山傍水,所用可法很多,若地形陡峻,两侧可伏奇兵,突而击之,当有所获。森林茂密,春秋时节可用火攻,夏季可用水淹,冬季可用陷阱,不一而足。战场环境变则策略变,不能死用兵书!”

李壮山点头道:“堂监人才,壮山佩服!”

崔可法笑着说道:“我等实在冒昧,来到这里讨教堂监,虽然相见不长,但受益匪浅。十分愿意与堂监结为好友,也算有所高攀,堂监愿意否?”

李林龙笑着说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日能上我府,说明各位与我很有机缘,林龙不才,愿与各位成为知己。如果各位不嫌弃,在下略备薄酒,与各位欢聚一堂,谈古论今,诉说平生之志。”

众人都爽快应许,大堂内一片欢歌笑语。

李林龙营州遇高人

营州。太阳初升。守卫府门的一名亲从队正进到大堂禀报道:“大帅,有自称是大帅旧友的人要见你。”

李林龙正在与杨雪海阔天空地闲聊,闻听有些诧异,说道:“哪里来了个旧友?请他进来吧!”

不多久,队正带着一人走了进来,李林龙一看却并不认识。

来人与李林龙年纪相仿,一身灰色锦袍,面庞白皙,眼睛明亮有神,气质清新脱俗,举止得体,整体看起来让人不由得升出几分敬意。

李林龙感到眼前这人绝不是一般人物,所以客气地站起说道:“在下李林龙,不知先生有何赐教?”

来人上下打量了一翻李林龙,应声道:“果然是名好汉模样,瞧来与我想的一般。草民木生尘见过大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