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煜传-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景通闻声放下手中的书卷,抬头望着满脸堆笑的侍女,操着幽默的口吻回答:“噢,府内又添一男丁。好!回去尽心侍候夫人。公子的名字,待我慢慢想好后奏请皇爷恩准。”

  侍女走后,景通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起身离开书案,下意识地将双手背在身后,兴致勃勃地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烛光把他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隐隐绰绰他喃喃自语道:“今宵适乃七夕佳节,吾儿在此吉日良辰降生,为父祝愿他终生幸福,诸事如意,就为他命名‘从嘉’,让他一切从‘嘉’吧!”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天上的月缺了又圆,枝头的花谢了又开,长空的雁去了又来。没过几个寒暑,从嘉便走出襁褓,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审视着陌生而新鲜的世界,怀着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彩虹般幻想的善良愿望,迎来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当他跨进人生的第七个年头,也就是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哺育他成长的家庭和宫廷发生了巨变。

  这年二月,他的祖父李病逝。三月,他的父亲景通继承皇位,是为中主。

  景通为了萧规曹随,息兵止戈,保持太平,改元“保大”。同时,他希冀治国安邦也能像父辈那样取得美玉般的辉煌业绩,故而更名为“”。

  由于李称帝,他的儿子们政治地位自然也都水涨船高,个个由王子变成了皇子。然而,从嘉万没有想到,这种身份上的变化,竟然给他带来了不幸,使这个生长在锦衣玉食家族里的孩童,失去了寻常百姓人家的手足相亲之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笼罩上了豆萁相煎的可怕阴影。因为他生就一副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便被心胸狭窄、阴险毒辣的长兄弘冀视为项羽再世,看作是未来争夺皇位的劲敌,从而使他遭到无端的冷漠和猜忌。

  从嘉的长兄弘冀,约长从嘉六岁,十六岁受封为燕王,平日沉默寡言,城府很深,遇事当机立断,从不举棋犹豫。南唐保大十四年(公元956年),后周进攻南唐,吴越为虎作伥,兵发常州。在此危急关头,镇守润州的弘冀和前来迎战吴越兵的大将柴克宏密切配合,奋力杀敌,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俘虏数千。因其在反击吴越进犯南唐的常州之役中战功卓著,被李立为太子,调回金陵,参决政事。可是,他决策施政有时一意孤行,违背李旨意,因而又常使李恼怒,甚至操起球杖打他,并扬言将来皇位要由“兄弟相传”,将“军国之政”交给他的三叔父、外镇洪州的晋王景遂。二十八岁的弘冀对此耿耿于怀,暗起杀机,派人收买景遂身边侍从袁从范,趁景遂打球口渴索浆之机,用毒药将其毒死。情状之惨,目不忍睹:未曾入敛,通体便已溃烂。純紜矠这桩骨肉相残的宫廷血案,在从嘉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忆及此,他都毛骨悚然。

  为了免遭来自弘冀的杀身之祸,从嘉自少年时代起,就自甘寂寞,将功名利禄视为身外之物,对于军国大事,尤其退避三舍。“思追巢(父)许(由)之余尘,远慕(伯)夷(叔)齐之高义”純紝矠,成了他在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理想和信条。为此,从嘉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钟峰隐居、莲峰居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以明心志。純紞矠他曾在《秋莺》一诗中,借描写深秋残莺的孤寂、迷惘神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彷徨、归隐情感: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嫩绿百层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他憧憬终生隐遁钟山,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与世无争,驾一叶扁舟,浪迹江河,远离红尘,去过充满田园风味、怡然自乐的渔父生活。所以,当长于楼台殿宇、盘车水磨和写生人物工笔画的内供俸卫贤作好《春江钓叟图》,请这位皇子题签时,他欣然命笔,填了两首风格清丽的《渔父》词: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他有一首七律《病起题山舍壁》純紣矠,当是他过了一段隐居生活之后写成的。诗中津津乐道地叙述了自己杖藜巾褐,蛰居山舍,不求闻达,超然名缰利索羁绊的闲情乐趣以及对古代仙人彭祖、涓子和高僧宗炳、慧远的羡慕: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甚至他想皈依佛门,去过晨钟暮鼓、清心寡欲的生活。他在另一首七律《病中书事》里写道: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惟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途侵。

  他所向往的极乐世界,则是没有礼法束缚,没有尘世喧嚣,只有神仙隐逸才能独享的清幽、安恬的环境,如他书写的《开元乐》所言: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萧墙之内的险恶风涛,把从嘉的生命之舟推进了五光十色的文山艺海。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他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享受过的欢乐和自由,往日内心积淀的忧虑和恐惧,被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灿烂光芒驱赶得烟消云散。历代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和精美作品,像磁石吸引铁屑那般,以它特有的磁性紧紧粘住了这位好学上进的年轻皇子,使他在精神上找到了归宿。于是,他如饥似渴地去奋力求索,废寝忘食地徜徉在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等广阔天地里。触目所见,琳琅珠玉,犹如漫步山阴道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他应接不暇,流连忘返。

  他于书法,初学唐柳公权;继而揣摩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诸家;最后溯源于魏晋书法大家钟繇、卫铄、王羲之。在众多的书法家当中,他最崇拜的是女书法家、王羲之的业师卫铄。他认为卫铄最得书道真谛,是书法艺术之极致,为此他把卫铄的画像挂在书房,以示敬仰,并常以自己能深悟其书法真谛而自豪。

  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东晋女书法家,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父辈均以书法著称于世。她擅长隶、楷、行三体,其书法风格“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江莲映水,碧波浮霞。”純紤矠她不仅工于书法,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很高的造诣。据传,她总结书法实践的《笔阵图》,实开后世“永字八法”的先河,是一篇具有深远影响的古代书论文献。从嘉对她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推崇备至。

  由于从嘉在书法上博览诸家,融会众长;又能推陈出新,匠心独运,最后标异领新,创制出自成一体的“金错刀”书法。对于这种“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的书法,从嘉运用自如,出神入化,“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针钉”。有时书兴所致,竟能弃笔一旁,卷帛而书,甚至卷起长衫下摆濡墨挥写,骄若游龙,翩若惊鸿,用笔结字尽如人意,世称“撮襟书”。純紥矠这种挺拔遒劲的“金错刀”和“撮襟书”书法,前者指的是书写风格,后者则是指书写方法。

  从嘉平生喜作行书,落笔瘦硬,风骨嶙峋,后人将其书法喻为“倔强丈夫”。他的书法手迹,曾在世间盛传一时。直到南唐灭亡一百五十多年以后,宋徽宗赵佶诏令编纂《宣和书谱》,内府还收藏从嘉的行书墨帖二十四种,计有:《淮南子》、《春草赋》、《义天秤尺记》、《浩歌行》、《克己处分》、《批元奏状》、《礼三宝众圣贤仪》、《八师经》、《宫相诗》、《李草堂等诗》、《高秋等诗》、《牡丹等诗》、《古风诗二》、《论道帖》、《招贤诗帖》、《乐章罗帖》、《乐府三》、《临江仙》、《杂文稿》、《金书心经》、《智藏道师真赞》。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出任夔州(治奉节,今四川奉节)通判,途经金陵,去清凉山广慧寺凭吊,在德庆堂遗址附近也见到从嘉以撮襟书书写的堂榜刻石。純紦矠令人遗憾的是,岁月迢迢,沧桑迭变,致使他的墨宝散佚殆尽,鲜为后人所知。即使如此,他仍不失为一位有建树的书法家。

  从嘉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曾传授发韧于卫铄、成就于王羲之的“拨镫法”,并续卫铄的《笔阵图》。紕紛矠他的《续》今已失传,但从王羲之《题卫夫人要诀的。他有两篇专论书法的文章传世,一篇是《书述》,另一篇是《书评》。这两篇阐述书法和品评在他之前的各代书法名家书艺的作品,持论精当,文笔流畅,实为一代大才的佳作,堪称中国古代书法宝库的珍品。可惜,竟为后世所忽视。为使这一被历史烟尘掩盖的瑰宝重放异彩,兹将全文引录于下:

  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目无全虏。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纵横炎炎,不可向迩,其任势也如此。老来,书亦老,如诸葛亮董戎,朱睿接敌,举板舆自随,以白羽麾军,不见风骨而毫素相适,笔无全锋。噫!壮老不同,功用则异。惟所能者,可与言之。

  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受诲于先生。奇哉!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授要诀,然后研功覃思,则不穷其奥妙,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压、钩、揭、抵、拒、导、送也。此字亦有颜公真卿墨迹,尚存于世。

  余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聊记之。“”者,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指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揭”者,揭名指著爪肉之间,揭笔令向上。“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

  在《书述》中,他以人从壮年到老年的气质变化为喻,论述书法说:字如其人。壮年时期,血气方刚,锋芒外露;书法亦多刚健挺拔,气势开张。就像西汉霍去病,十八岁从军,初拥千骑,驰骋大漠,东拼西杀,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及至老年,稳健持重,成竹在胸;书法技艺精湛,用笔娴熟,结字却少风骨。就像三国诸葛亮指挥三军征战西戎,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可是他却轻摇羽扇,不露声色,难见其咄咄逼人的锋芒。由此观之,壮年和老年的书法风格不同,功用殊异。此中奥妙,似乎只有书苑同仁方能意会言传。其实,书法并不神秘,所谓“拨镫”之法,也不过是自卫铄、钟繇、王羲之,经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诸人衣钵相承,世人难于掌握的书法基本要领罢了。因为前人于书法一道多是口耳相传,很少见诸文字,所以偶得这一要诀的人便秘而宝之,不肯轻易示人。幸而我精心探研,悟得真传:“所谓法者,、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当今传世的颜真卿墨迹,就是遵循“拨镫法”书写的。我担心此法失传,使将来有志于书法的学子无所适从,特作如上扼要记述。

  从嘉对累世相传的书法基本要领的归纳与披露,特别是关于书法风格因人的壮老而不同以及功用殊异的论述,更是独具只眼,发人所未发,为历代书家所不意及,这对于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书评》中,从嘉又以一代书法大家高超的鉴赏力,对王羲之以后的几位书法名家逐一作了自视公允的评价:

  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从以上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尽管从嘉对有唐一代诸多书法大家的批评略嫌偏颇,但却令人信服地说明,诸家当时均师承“书圣”王羲之,且各有取舍地继承了王氏书法艺术的某一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这种溯源分流、切中肯綮的评析,表明从嘉对书法一道的功力深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