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箭神-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妨事。我肯定能嬴,如果嬴了,我就有五十五金了。”

梁啸不肯,东方朔却盯着梁啸,一口咬定要以二十七斤半金的巨资为赌注。梁啸无奈,只得勉强应了。东方朔又掐着手指算了一番,最后说道:“从西向东,是第七和第八个弯之间;从东向西,是第二和第三个弯之间。”

“你确定?”梁啸眉心微蹙,将信将疑。

“我确定。”东方朔得意的笑笑。“我们要不要立契?免得到时候有人赖账。”

“哦,这就不用了。”梁啸摇摇头。“我们的账已经两清了,没必要记账。”

“什么?”东方朔大怒:“还没赌,账就清了?你想耍赖吗?”

梁啸瞅了他一眼,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哈,曼倩,你以为你刚才盯着我的眼睛看,我不知道你在试探我?可惜啊,我不是胡吉,我的虚实,你是猜不出来的。”

东方朔顿时气弱。“没有……九道弯?”

“明显的弯只有三个,勉强可以算到五个,肯定没有什么七个八个。”

梁啸乐不可支。他早就怀疑东方朔所谓的神机妙算不过是观察细致入微,正如他擅长揣测人心,如同会读心术一样。他抬出刘陵的说法,就是为了让东方朔相信淮南境内的长江真有九个弯。

东方朔也没有全信,所以才要提高赌金,借以观察他的虚实。如果是假的,他肯定会乐于提高赌金,有诡计得逞的神情露出,以东方朔的观察能力,立刻就能看出问题。

东方朔对付别人屡试不爽的读心术,到他这里却遭遇了滑铁卢。倒不是他比东方朔聪明,只是他没有受东方朔的心理暗示,被他牵着鼻子走而已。要论对心理学的了解,他可以甩东方朔八条街。

“果然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貌似老实有会骗人。”东方朔长叹一声:“好吧,我输了,我们两清了。”

“也不能说你全错。从常理来分析,在靠近江都边境的江面上下手,的确是进退自如的选择。不管是不入江都境内,还是逃入江南的丹阳,冒充越人行凶,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所以,这个赌算是平局。”

“凭什么啊?”荼牛儿叫了起来。“二十七斤半,可不是小数目啊。”

梁啸没有理荼牛儿。对他来说,东方朔虽然看似不靠谱,但他的价值却远远不是二三十金能够体现的。正如刘陵愿意花几百金来收买他一样,他也愿意花几十金来收买东方朔。

这也算是一种投资,而且是长线投资。

东方朔也不谦虚,默认了梁啸的决定。时间不长,胡细君买了酒肉回来,整治了一席丰盛的晚餐。东方朔已经做了决定,他和胡细君的同居关系到此,明天就分道扬镳。胡细君拿出了看家本领,势必要给东方朔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梁啸等人吃得很满意,尽兴而归。

……

皇太后寿辰一过,梁啸就接到了起程的通知。他嘱咐荼牛儿、庞硕看好家,他不在的时候,要好好习武,不要乱跑。有什么事就找东方朔,或者去未央郎官找李椒兄弟。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郎官,要侍候人,还没有资格带侍从上路,只好把他们留在长安。

梁啸又到淮南邸,向老娘和李蓉清道别。高兴之余,梁媌又遗憾李蓉清不能随行。李蓉清精通刺杀之术,不仅可以帮梁啸打理杂务,还能兼任贴身侍卫。只是梁啸现在身份不够,这些都谈不起来。

梁啸又去看了刘陵。刘陵也要同行。

“我在城外与你们汇合。我要和使者商量一些事情。”刘陵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梁啸。“这一路可能不太平。”

梁啸心中一动。“翁主听到了什么风声?”

“有人在皇太后面前诉苦,说朝廷放任守相,刻薄宗室,有背亲亲之义。这其中就有江都国相郑当时。”

第110章严助

严助和东方朔几乎同时入仕,方式也差不多,不过严助的仕途显然比东方朔顺利。东方朔是司马门外扛大戟的郎官,每个月不过一囊粟,二百四十钱,饭都吃不饱。严助却已经是中大夫,秩比二千石,不仅可以衣食无忧,还可以乘坐朱两幡的幡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东方朔在梁啸面前是一副无赖样,明抢暗劫,无所不用其极。严助在梁啸面前则颇有威严,不苛言笑,眼神中甚至有几分挑剔。

“你就是梁啸?”

“回禀大人,某正是梁啸。”面对严助狐疑的眼神,梁啸连忙上前行礼,不敢有任何失礼。

“李将军还真是放心啊,居然派一个未弱冠的少年来。”

见严助不高兴,言语提及李广,李椒连忙上前解释。“大人,此去会稽,可能会与梁啸的师傅对阵。未央郎署内除了家父,只有梁啸熟悉他。派梁啸去,也是为了大人的安全着想。”

严助脸色稍霁,没有再说什么,把头扭了过去,再也没有看梁啸一眼。

李椒有些不高兴,轻喝一声:“梁啸,我们去前面导行。”说着,他抖了抖缰绳,催马向前轻驰而去。梁啸不敢怠慢,催动青骢马,跟着李椒向前去了。导行就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负有清道和侦察的任务,责任之重,仅次于严助身边,贴身保护他安全的郎中。

郎官是统称,相互之间还有高下之别。

像梁啸、李椒等人是看守宫门的郎官属于最下层的郎官,秩比二百石,只能在宫门外当值,被称为外郎,又称为散郎,由卫尉统属,不能进入宫中。

进入宫中,在殿外当值的称为郎中,秩比三百石,是中等级别的郎官,由郎中令统属。

级别最高的是随侍天子左右的中郎,秩比六百石,那些人除了保护作用之外,更多的是随时为天子提供建议,以士子居多。因为离天子近,他们升迁的机会最多,前途最好,一旦外派,至少是个县令长。

严助奉使出行,除了有梁啸这样的外郎之外,还有两名在宫中当值的郎中,也就是梁啸认识的卫青和秦歌。他们在严助左右,须臾不离,既是贴身保镖,又是身份象征,而梁啸等人只能负责外围的警戒。

导行虽然辛苦,却可以远离严助。李椒带着梁啸去做导行,显然是不想让严助听见他们说话。

“严助是个纵横士,靠唇吻得官。”李椒语带轻蔑。“这些人虽然一朝富贵,却没什么底气,又自视甚高,看不起我等武人。你未成年而入仕,容易让人生妒,会有一些风言风语,你不要放在心上。”

梁啸歪着头,看了看李椒,轻笑了一声:“多谢李兄提醒,我知道了。我不会把那些话当回事的。”他明白李椒的意思。李当户口风很紧,没有透露“平阳侯”的事,李椒以为他入仕就是因为李当户的推荐和李广的赏识,所以把严助对他的挑衅看成了对李家的挑衅。

不过,持此种观点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汉代未成年即入仕的例子不少,但大多是从军,或者在郡县做小吏,像他这样十六岁就成为未央郎的绝对是少数,被人误会走了李家门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梁啸没有解释。他能理解严助的心情,这里面不仅有对李广等武人的轻视,还有对他的嫉妒。

这种心理很奇怪。面对征战斗半生,名满天下,如今不过是二千石卫尉的李广,严助可以很自豪。可是面对尚未成年,只是因为李家父子的赏识就成为未央郎的梁啸,严助却抑制不住自己的嫉妒。更让梁啸觉得有趣的是,严助不仅不打算掩饰这种心理,而且一见面就明白无误的表达了出来。

真不知道该说他直爽还是该说他幼稚。不过,这样的人绝不仅严助一个,汉人好像都不怎么喜欢掩饰自己的好恶。李椒也是如此。身为未央郎的长官,他不陪在严助前后,而是做导行,本身就是一个“我很不爽”的表示。梁啸没有回头看,但他估计严助的心情和脸色都不会太好。

这种不爽,连刘陵都看出来了。刘陵在霸城驿门外等着,看到梁啸和李椒并肩而来,李椒一脸不快,她就笑了。她冲着梁啸使了个眼色,等着严助的车从她面前经过时,她扬声叫道:“严君,能借一步说话否?”

严助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看到刘陵的车马停在路边,他也没有假以颜色。听到刘陵说话,他才轻拍车轼,示意车夫停车,微侧着身体,向刘陵欠身行礼。

“不知翁主有何指教。助有使命在身,不能久驻,还请翁主见谅。”

刘陵笑盈盈的说道:“严君奉天子诏令出使,陵岂敢打扰。只是想问问使君是否愿意同行。旅途烦闷,欲与严君相伴,谈诗论赋,不知可否?”

严助笑了。“能与翁主同行,听翁主纵论天下大事,也是人生一快事。助求之不得。翁主,请先行。”

刘陵笑了。邀请严阵到她的车上,严助欣然答应,立刻换了车,与刘陵共乘一车,谈笑风生。

梁啸很奇怪。严助难道就不知道避嫌吗?身为天子使者,与淮南翁主同车而行,还谈笑风生,就连他这个普通的郎官都知道不妥,他就没有一点忌讳?这政治情商可真是让人捉急啊。

虽然对严助的做法不以为然,梁啸却没资格,也没兴趣去提醒严助。他跟着李椒,一路前行,一边练习骑术,一边听李椒讲解一些例行规定。看守宫门、护送使者只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一旦天子出巡,他们还要随驾,这里面有很多规定,梁啸一窍不通,正好趁这个机会向李椒学习,就像向李当户学习射礼一样。

任务紧急,梁啸等人一路急行,每天至少要赶三舍(九十里)的路程,多的时候甚至达到四五舍。不到二十天,他们就赶到了淮南国。

淮南王刘安亲自到边境迎接,对严助非常热情,将严助接入寿春城,安排在驿馆里,又大摆宴席,为严助接风,喧寒问暖,礼节备至。

严助在淮南王府赴宴,自有卫青、秦歌保护,梁啸等未央郎没资格登堂,只能在阶下的庭院里做陪。听着堂上严助的高谈阔论,梁啸暗自摇头。

正在这时,淮南王府的伍被举着酒杯走了出来,向庭中就坐的未央郎敬酒,敬完了李椒之后,伍被在梁啸面前站定,举起酒杯,微微一笑。

“梁君,能请你到淮南王府一晤,可真是不容易啊。”

第111章伍被

李椒等人很是吃了一惊。

他们多少都知道梁啸和淮南翁主刘陵关系亲近,刘陵还在泬水旁替梁啸扬名,据说淮南王府多次邀请梁啸,却被梁啸拒绝。不过他们都没当真。从各种迹象来看,刘陵对梁啸有好感,邀请他入府也是有可能的,但最多只是她本人的想法,不可能是淮南王府的想法。

淮南王礼贤下士,门客三千,是大汉最有名的贤王,可他至于对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如此礼敬吗?

梁啸的射艺的确不错,却还没有高明到这种地步。更何况淮南王礼敬的大多是学问之士,而梁啸显然没什么学问。除了射艺不错之外,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少年。

可是,伍被这句话,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刘陵说的那些话。

淮南王府多次邀请梁啸,梁啸却不肯答应?如果是世家子弟,那还情有可由。毕竟现在王国官地位下降了。可是对于梁啸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拒绝淮南王的邀请,而且是多次邀请,那就与众不同了。

严助身为天子身边的二千石近臣,不可能再入淮南王府,可是对淮南王父女的热情,他也无法拒绝,欣然接受,并引以为荣。梁啸有什么样的底气,能够拒绝淮南王府的诚挚邀请。

一时间,这些天受了严助不少气的未央郎们都挺直了腰杆,欣欣然与有荣焉,看向梁啸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羡慕。在对梁啸的射艺表示敬佩之外,又多了几分亲近之意,为有这样的同僚而感到自豪。

富贵固然难得,拒绝唾手可得的富贵更难得。梁啸小小年纪就能做到这一点,令人钦佩。

梁啸连忙起身,双手端着酒杯。“敢问足下大名。”

“某楚人伍被,蒙淮南王不弃,忝为中郎。”

梁啸大吃一惊。他听刘陵提及过伍被,据说是伍子胥的后人,是淮南王府的门客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也最受淮南王信任。他来给自己敬酒,又说出这样一番话,真是太给面子了。

“原来是伍中郎,久仰久仰。”梁啸双手举杯,低于伍被之手,以示尊敬。“实在是淮南王府人才济济,啸一介白丁,自惭形秽,不敢与诸君并列。”

“呵呵,你虽然读书不多,见识却自不凡。能从葡萄而知西域,眼界之开阔,非等闲书生可比。”伍被眨了眨眼睛,微微一笑,举杯致意。

梁啸心中一动,也笑了,双手端着酒杯,一饮而尽。从伍被的这句话里,他听出了些许言外之意。刘陵应该是将他的意见转告了刘安,而刘安又和伍被商量过,至少是提及过。很显然,伍被赞同他的看法。鼓动淮南王求财而不是谋反,对伍被来说,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

据他所知,伍被最后虽然受到牵连被诛,但他本人是不赞成刘安谋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