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箭神-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肯追?

“韩公,陛下的诏书说得清楚,这次出征的目的是夺取河南地。楼烦王虽然退去,却未受重创。我军如果全力追赶,步骑势力要分离,没有步卒的协助,仅靠两万骑兵,就算胜了也是惨胜。万一匈奴有援军赶到,我军很可能先胜后败。”

韩安国连连点头。他征战多年,对汉匈双方的优劣再清楚不过。同等数量的骑兵对决,汉军没什么优势可言。损失两万步卒,对汉军来说大,很快就有补充完毕,可是如果损失了两万骑兵,那这损失就大了,也许几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损失如果太大,斩首再多也没用,同样没有军功可言。

“以将军之见,又当如何?”韩安国收起了对卫青的轻视之心,诚恳的说道。

“按照往常的战法,缓步推进。”卫青说道:“如果匈奴人主动撤退,我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河南地收入囊中,完成预期的目标。如果匈奴人返身来战,我们也可以以逸待劳。一一击破之。”

韩安国眼神微缩,暗自叫好的同时,心里又难免有些失落。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之前出了一个梁啸。在西域千里奔袭,两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又出了一个卫青,第一次上阵便有如此见识。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用不了多久。必然像梁啸一样脱颖而出。

我们老了,以后要看这些年轻人纵横沙场,封侯拜将了。

见韩安国眼皮低垂,神情落寞,卫青以为韩安国不敢担这个责任,连忙大声说道:“若韩公担心将士们不服。卫青斗胆,愿意上书陛下,请陛下下诏。”

韩安国一愣,这才回过神来。他眼珠一转,说道:“将军虽然年少。却颇有大将风度。不过军中诸将大多是武夫,好勇斗狠,军功在前,不让他们追击,恐怕不太容易。将军可愿助我一臂之力,说服他们?”

卫青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韩安国击鼓聚将。趁着等候的空档,卫青在帐外等候,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给了公孙敖、张次公等人。公孙敖一听就急眼了。“仲卿,你怎么这么糊涂?匈奴人撤退。谁不想追上去多斩一些首级,你拦着不让追,岂不是挡了众人的财路?韩安国这老匹夫着实可恶,他是主将。为何不说,偏要你做这恶人?”

卫青苦笑一声。他何尝不知道韩安国的小心思。只是此时此刻,他顾不上想那么多了。李广、梁啸还没有消息传来,能不能及时截断匈奴人的后路,谁也说不清楚,这时候追上去。过于凶险。一不小心就会遭受重创,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大战在即,何必在这些小事上纠缠。”卫青淡淡的说道:“如何才能完成陛下的托付,以最小的代价攻占河南地,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

公孙敖无可奈何,长吁短叹,不知道骂了韩安国几代祖宗。

众将陆续来到中军大帐。当着众人的面,卫青又将自己的意见说了一遍。

众将一听就恼了,纷纷表示反对。奈何韩安国已经打定主意,不肯轻率出击,众人虽然意有不平,对卫青也颇有怨言,却没人敢当面顶撞。卫青不仅有天子近臣的身份,更掌握了一万骑兵。他不同意追,其他人就是想追也没这个实力。

当然了,背后骂娘是免不了的。不用出帐,卫青就觉得后脊梁凉嗖嗖的。不仅那些将领不满,就连公孙敖等人都有些不服气,只不过碍于面子,没有当众发作。

在卫青的配合下,韩安国勉强按捺住了军心,稳步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韩安国派出使者,与程不识、李广联络。

楼烦王逃出百余里,见汉军没有追过来,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免有些失望。

他是希望汉军追击的。如果汉军贪功,穷追不舍,那他就算是逃到草原上去也没关系。匈奴人最擅长这种追逐战,他迟早能把汉军拖得筋疲力尽,等到转败为胜的机会。

可是汉军不追,他总不能就这么逃走吧。

楼烦王考虑了很久,觉得与汉军保持距离,同时向白羊王求援。汉军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正面作战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如果与白羊王合兵一处,他们在骑兵的数量上就有明显的优势了。

至于陇右的汉军,楼烦王根本没有考虑。在他看来,那是休屠王的功劳,根本轮不着他们操心。

两天后,他接到了白羊王的消息。白羊王亲率三万主力骑兵,正在赶来的路上。

楼烦王大喜,在石门水东岸停下了脚步,再次邀战韩安国。

与此同时,韩安国和程不识几乎同时赶到了石门水。程不识渡过大河,率领三万步卒在石门水西岸立阵,准备阻击白羊王的援军,韩安国则率领四万步骑,准备重创楼烦王。

汉匈双方十二万步骑集结到石门障附近,都摩拳擦掌,想要撕碎对方。谁也不知道,还有一万五千汉军精骑就藏狼山以西的屠申泽,等待着发起突袭的机会。

屠申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梁啸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万五千多骑在这儿藏了这么久,接连七八天时间,至少有三十几个斥候被他们捕获,白羊王居然还没有意识到危险。

真不知道是他们潜伏的水平太高,还是白羊王太大意,总之这个结果大大超出他们的预计。

就在这时,在屠申泽右侧扎营的李息收到了韩安国送来的消息,并第一时间通报给了主将李广。李广大喜,立刻将梁啸等人召到中军。

“韩安国、程不识已经进入位置,韩安国和楼烦王激战,已经击败了楼烦王。为了防止楼烦王逃脱,他放缓了脚步,尽一切可能的拖住楼烦王。”

众将大喜,梁啸也非常高兴。

“将军,白羊王的动静如何?”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按照匈奴人的习惯,他们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李广无声地笑了起来,笑得非常得意,就像看到了一堆匈奴人的首级。“他们还没意识到危险,还想像往常一样利用骑兵的优势拖延时间,反败为胜呢。嘿嘿,这一次,他们要把所有的家当都输得精光了。”

“哈哈哈……”众人笑逐颜开,心情欢畅。穿越沙漠而来,又在这里耐着性子等了几天,终于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汉军有七万步骑,匈奴人有五万骑兵,双方势均力敌。趁着他们打得难分难解之际杀上去,绝对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大胜啊。

“梁啸,这个机会是你争来的。这次出击,你做前锋。”

梁啸连忙出列,躬身领命。“喏。”

所有人都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了梁啸。虽然谁都知道李广这是照顾梁啸,要把最大的战功给他,却没有人有异议,都觉得这是梁啸应得的。如果不是梁啸坚持,他们就算能强攻白羊王得手,损失也会非常大,哪像现在这么轻松。这最大的好处不给他,还能给谁?

说起来,还是人家有脑子啊,难怪年纪轻轻的就能封侯。他已经是一千八百户的列侯,加上这次的战功,估计要有三千户了吧。刚刚弱冠就有三千户的食邑,而且是凭自己的本事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这在大汉历史上绝对算得上独一份。

李广随即安排了行军队次,一万五千骑随即拔营,离开了屠申泽,经由鸡鸣塞故道,翻越狼山。

梁啸和公孙戎奴率领三千精骑在前,顺利穿过了狼山,进入河南地。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沃野,还有毫无防备的匈奴人。虽然数万汉军正在逼近,可是匈奴人显然不认为他们能够突破匈奴精骑的阻击,真正出现在大河两岸。留守的匈奴人依然享受着冬天来临之前的美好时光,抓紧时间为牛羊上膘,为漫长的冬季做好准备。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凛冽的北风吹来之前,一群如狼似虎的汉军精骑从他们背后杀了出来。

面对这些手足无措的匈奴人,为了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梁啸抛下了所有的仁慈和软弱,下令出击,斩杀所有挡在他前进道路的匈奴人。

三千精骑放开了脚步,挥起了战刀,全速前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鸡犬不留。

李广等人随后跟进,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石门障。

第397章来得太快

石门水西岸,喊杀声震天。

在程不识的亲自指挥下,一万汉军步卒背河而阵,牢牢的控制着渡口,挡住了白羊王前进的方向。在石门水的对岸,还有两万步卒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跨过浮桥支援。

边郡将领中,程不识与李广齐名,性格却截然相反。他冶军极严,擅长防守,虽然不得将士欢心,但是在战斗中,他的阵势无疑是最难突破的,征战十余年,未尝一败。

虽然只有一万步卒,他却能让拥有三万精骑的白羊王束手无策。

白羊王左右为难。他赶到这里来,是为了救援楼烦王。如果不能牵制足够多的汉军,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程不识夹水列阵,又将两万步卒留在东岸,分明是准备随时支援韩安国,夹击楼烦王。

这是程不识对他的羞辱,他要用一万步卒挡住他的三万精骑。

白羊王恼羞成怒,下令持续攻击。虽然知道在这种阵地战上汉军有明显的优势,可是他不认为程不识能以一万步卒挡住他的三万精骑。他要攻破这个阵地,狠狠地抽程不识一个耳光。如果可能,他希望临阵斩杀程不识,让他为自己的轻狂付出应有的代价。

白羊王命令几个千夫长各率本部,轮流冲击汉军阵地,耐心的寻找着破阵的机会。

匈奴人骑着马,风一般的从汉军阵地前掠过,射出一阵阵箭雨,又飘然远去。马蹄声声,尘土飞扬,与飞驰的箭矢一起扑向列阵的汉军,刺激着汉军将士的神经。

汉军将士射在大车后面,躲在盾牌后面,怒视着骄狂的匈奴人,却无计可施。两条腿的人跑不过四条腿的马,面对来去如风的匈奴人,他们只能坚守阵地。一旦失去阵势的保护,他们就会沦为匈奴人的刀下鬼。

在低沉有力的战鼓声指挥下,汉军将士咬着牙,耐心地等待着反击的机会。匈奴人还蒙在鼓里。汉军将士却心知肚明,这次出征与以往不同,是汉军有史以来的难得的主动进攻。坚守阵地只是个开始,绝不是结束,且让匈奴人嚣张一时。等反击开始,再要他们好看。

这个信念不仅支撑着他们的耐心,更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勇气。

刀盾手蹲在地上,长矛手紧握手中的长矛、大戟,只有弓弩手不停的射击,还以颜色。对匈奴骑兵来说,汉军的弓弩是最可怕的杀器,不仅射程远,而且有瞄准功能,命中率要比普通的弓箭强很多。要想让手中的弓箭发挥作用。他们必须冲到汉军弓弩的射程以内,冒着被汉军射杀的危险。

一万汉军,装备了四千具强弓硬弩。正是这些弓弩发射出的箭矢挡住了匈奴的脚步,让他们止步于汉军阵地之前。激战三日,匈奴人损失了四千多人,依然寸步难进。

汉军追不上匈奴人,可是匈奴人也很难突破汉军的阻击,双方僵持不下,就像两头势均力敌的巨兽,互相窥探着对方。等待着一击必杀的机会。

程不识坐在中军的战车上,举着千里眼,打量着烟尘弥漫的阵前,打量着远处的匈奴人。黝黑的面庞上没有一丝表情,眼角的皱纹里却掩饰不住失落。

他可以挡住白羊王,为韩安国争取战机,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斩首,他就没有没有足够的军功。征战一生,好容易等来了反击的机会。却依然封侯无望,这是一个非常残忍的现实。他可以忍,可以认命,可是麾下的将士怎么办?

难道我真的不如李广?

一想到李广,程不识的心里更加苦涩。李广已经迫降了休屠王,封侯是意料之中的事。现在他又率领一万五千精骑赶来,追击匈奴人的重任只能由他来承担。自己守得再稳也没用,最后的战功还是李广的。

程不识暗自叹了一口气,将所有的感慨和郁结暂时抛之脑后,一心一意地指挥战斗。

这是命!

烟尘中,一匹快马从远处飞奔而来,冲到大阵左侧,骑士翻身下马,穿过两个小方阵的间隙,快步走向中军。有人上前拉住他的战马,引入阵中,喂料饮水。

程不识身边的长史陈安平看到了这个斥候,连忙提醒道:“将军,有情况。”

程不识不动声色,心里却有些发紧。他不知道这是哪儿来的消息,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很清楚,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战事,汉军动用的兵力超过十万,不仅胜负关系到汉军能不能夺回河南地,更是天子亲政以来的第一次大战,不容有失。

李广还在狼山以西,相距千里,不可能这么快赶到。会不会是匈奴人的援兵来了?

这一刹那,程不识想了很多,扶着车轼的大手捏得车轼吱吱作响。

终于,斥候来到了程不识的面前。“将军,李广部前锋梁啸率三千精骑,随时可以投入战场……”

“什么?”程不识难得的打断了斥候。“你再说一遍,谁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