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少牧民冲到汉军阵前,企图逃出去。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一片闪亮的刀光。

无数把厚“叶!叶!”鲜血的喷溅声响成一片,一篷篷血花飞溅,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鲜艳夺目的红色图画!残肢断臂、破碎的内脏、碎裂的肉块。

很快就铺满了雪地,厚厚一层。

陌刀杀人,惨不忍睹,没有一点完好的尸体,非常具有震慑力。

匈奴牧民大是震惊,不由得停了下来。

可是,这停顿仅存在一瞬间,紧接着便毫不犹豫的冲了上来。

他们之所以要冲上来,一是因为他们仍有一线希望,二是后面的牧民推挤着他们不得不朝前冲。

冲得多,死得多,不到小半个时辰,地上的碎肉堆积了近尺厚。

鲜血来不及冷却,融化了冰雪。

鲜艳的血水不住流淌,泛起一阵阵涟漪。

奔驰中的匈奴,每一脚下,都会出现“哗哗”的水声,溅起一篷血浪,妖异的红色,让人心悸。

为了活命,明知希望不大,匈奴仍是前赴后继,悍不畏死的冲上来,前面的死了,后面的马上就填补上去。

汉军毫不留情的收割着他们的生命,地上的碎肉、破碎的内脏、残肢断臂越积越多。

最开始不过尺许厚,后来是两尺,三尺”越来越厚,最终形成了一堵人肉堆出的肉墙。

“噬!”李广骑在骏马上,打量着战场,不住抽冷子,一脸的惊悸之色。

紧接着,就是大声叫好:“杀得好!杀得好!狠狠的杀!不要让一个匈奴逃走!”先是惊悸,后是兴奋,前后两种表情,极不协调。

“飞将军,你为匈奴叫屈?”丁隽一双眼中精光闪烁。

“是啊!”李广晃着硕大的头颅,洪声道:“我恨匈奴,巴不得匈奴死绝!可是,死了这么多,我心中惊悸呀!我与匈奴打了一辈子的仗,就从来没有见过匈奴死得这么快,就是长城大战也是没有!”“匈奴是可恨,死绝了最好!”丁隽领首,眼里掠过一抹惊悸:“可是,死得太多了,就是我也有些不忍呀!太多了!”就算是敌人,匈奴死了这么多,也会有不忍之心,这很正常。

毕竟,人心是肉长的,不是恶魔。

有这种矛盾心情的,不仅仅是李广和丁隽二人,程不识、卫青他们哪一个不是如此想呢?眼下的情景,有两个词可以概括:惨烈,悲壮!汉军杀人速度绝对够狠,可是,匈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仍是潮水般涌来。

默默默龙城,军臣单于骑在骏马上,挥着弯刀,指挥本部精锐冲杀。

大吼起来:“快!狠狠的杀!不要停下来!”中行说的主意已经收到奇效了,尽管汉军杀得够狠,比起匈奴要狠得多,却是不能阻止匈奴逃命。

只要保持这种势头,汉军会给活活累垮。

汉军疲累了,军臣单于率领大军趁势杀出,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

“大单于,这么杀下去,我们会给累垮呀!”阿胡儿喘着粗气,握着滴血的弯刀,大声提醒。

“我们是累,可是,汉军更累!”军臣单于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已经明白过来:“周阳之所以驱赶牧民,就是因为他的兵力不足。

若是本单于料算不错,周阳此次带来的汉军不过二十来万。

以汉军的战力,二十万来,我们也不见得能打得过。

可是,有了牧民的冲击。

那就不同了。

汉军杀牧民杀得越多,越是疲累,我们的机会就来了!”理是这个理,可是,阿胡儿仍是疑惑的道:“大单于,就算汉军疲累不堪,我们也好不到哪去呀?”“你真够蠢的!”军臣单于虎目中光芒闪烁,得意的一笑:“本单于手握六十万大军,不会轮番上阵?眼下是本部精锐,接下来就出动左贤王的军队来驱赶砍杀!左贤王之后,再派其他的军队上阵。

如此一来,我们一点不累。”

这绝对是妙计。

眼下是单于本部精锐在冲杀,其他的匈奴军队还在看戏,闲着呢。

“大单于英明!”阿胡儿大是赞同。

“只可惜了,这么多的牧民!”军臣单于长叹一声,紧接着就是厉芳闪烁,凶狠的道:“为了大匈奴的延续,不得不为!传令,要左贤王率军前来冲杀!”命令一传下,伊稚斜率军他的军队接替本部精锐,砍杀驱赶起匈奴牧民。

本部精锐扭转了局势,尽管伊稚斜的大军不如本部精锐骁勇,砍杀起来也是顺利之极。

军臣单于撤下后,信心十足的打量着奔逃的牧民,右手紧握成拳:“你们放心,本单于一定为你们报仇!周阳,此战,你必败无疑!”炽炽傍晚时分,战场上的尸体、碎肉堆得老高,匈奴牧民踩着死尸在奔突。

此时的汉军,已经不再象初时那般骁勇善战。

已经累了、疲了。

最累的是陌刀手,数十斤重的陌刀,每一次劈下,都要消耗不小的力气,杀了快接近一天了,他们早就膀子酸了,力气快要耗光了。

若是再杀下去,他们连陌刀都举不起来了。

汉军只有二十五万,拉了这么大一个包围圈,兵力有些不足。

只能全部上阵,不能歇息,连喘口气都不能。

“再这样下去,我们会给累垮!”李广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此战,他们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想引川“驱赶起牧民点也不比他们逊民实在是太多了乒州引“旺杀。

杀一个来一双,杀两个,来四个,根本就杀不完。

这就是战场,总是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得想个办法!”丁隽一脸的担忧:“匈奴若不停下来,我们会给活活累死呀!”“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小莫过于让牧民停下来了。”

李广眉头紧拧在一起,一脸的忧虑:“若是牧民不停下来,我们给累垮了,单于再趁势杀出来,后果不堪设想呀。”

“飞将军,你有办法?”丁隽打量着李广,很是期待。

“没有!”李广无奈的一笑,道:“我们杀得如此凶狠,都不能让匈奴停下来,还能有办法么?”“实在不行,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只有撤了!”丁隽叹口气,道:“如此良机呀,竟然给一群牧民破坏了,不甘心呐!不甘心呐!”他的想法很正确,若是不能让匈奴牧民停下来,汉军最好的措置便是撤退,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可是,这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谁能甘心?“不知大帅,有没有妙法?”李广不由得想起了周阳。

周阳离他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能当面问,真是折磨人。

“哎!”卫青骑在战马上,长叹一声:“我们不会败在牧民手里吧?”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匈奴牧民。

一向多智的卫青也是束手无策。

汉军的屠杀不谓不狠。

就是不能让他们停下来,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但愿大帅有妙法!”卫青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周阳身上。

如此想的何止卫青和李广二人,程不识、公孙贺他们哪一个不是如此想呢?只是苦于他们没在周阳身边,要不然,早就找周阳讨主意了。

默默“大帅,你快想个主意,再这样下去。

我们要不了半个时辰,就会筋疲力尽!”张通手中的陌刀柱在地上,大刀喘着粗气,结结巴巴的冲周阳道。

张通,一个生猛的陌刀好手,他最喜爱的兵器便是陌刀。

他力气大,陌刀在他手里,就跟稻草似的轻松,自打从军以来,就从来没有如此疲惫过。

连他都累成这样了,普通兵士之疲累可想而知。

“嗯!”周阳骑在追风驹上,紧拧着双眉,打量着战场,一副沉思之状。

“大帅,你快点呀!”张通大吼起来:“再不想出办法,我们就会全线崩溃。

我们累得举不动陌刀了,前有牧民冲击,后有单于大军,后果不堪设想呀!”“大汉已到危急关头!”张通使出吃奶的力气咆哮起来。

他历来对周阳敬佩有加。

可是,眼下的情势太过危急了,由不得他不心急。

若是汉军疲累不堪,不要说匈奴大军,就是匈奴牧民就足以打败他们。

周阳并非不知道眼下的危机有多严重。

情况之严重远远超出了当年的长城大战。

超出了历史上的“凌辱之恨”只有刘邦的平城之围能与之相比了。

一千年的良机葬送了不说,还使得情势急转直下。

若是汉军战败,汉朝的北大门就向匈奴敞开了,匈奴大军就可以纵横驰骋。

更别说。

汉朝正处在国丧期,士气低落。

再有一个大败,对士气的打击太严重了,是灾难性的后果。

可是,连汉军最拿手的屠杀都不能让牧民停下来,要想出一个办法让匈奴停下来,比登天还要难。

还有死亡更让人害怕的吗?没有!“大帅,我知道是难了点,可是,你用兵奇诡,一定能想出办法!”张通是用乞求的口吻说话。

要想扭转局势,不是难了点,是很难。

很难!尽管周阳对战争有着惊人的理解力,用兵奇诡,要想出办法。

不是不可能的话,这几率也太低了。

“大帅,你说话呀?”望着陷入沉思的周阳,张通一颗心都快从胸腔中蹦出来了。

“大帅”周阳没有说话,张通又要催问起来。

却给赵破奴阻止了,只听赵破奴急急的道:“哎呀!张将军,你莫说话,大帅不正想着吗?”“要是再想不出来,我们就完了,全完了!”张通嘀咕一声。

只得不再言语,柱着陌刀,打量着周阳。

周阳眉头拧得特别紧,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

赵破奴追随周阳的时间比起张通要长,跟随周阳参与过长城大战,就从来没有见过周阳如此苦思。

当年的长城大战,周阳智计百出,妙计一条接一条,就没有如此为难过。

这说明。

周阳也没有好办法。

“哎!”赵破奴暗叹一声,一颗心直往下沉。

“完了!功亏一篑!”张通惋惜一声。

一股恶力感袭来,就要坐到在地上。

就在这时,却见周阳猛的瞪圆双眼,明亮的眼中精光暴射,右手紧握成拳,兴奋的吼道:“有了!有了!”“大帅。

你想到办法了?”张通和赵破奴急吼吼的问道,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周阳。

“具!”周阳重重点头。

“大帅,快说呀!你快说呀!”张通急忙催促起来。

“大帅,什么办法?”赵破奴急切的冲上来,抓住追风驹的辔头,一副乞求样儿。


第七十五章龙城决战(一)

偌大的殿堂,摆满了床榻。

汉武帝说到做到,真的是在养心殿吃,在养心殿住,就等着周阳的捷报。

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亚夫他们自是不甘落后,搬到养心殿来了。

既能第一时间得到战报,又不担误处理国事。

汉武帝长身而立,站在窗边小脸朝北方,一双明亮的眼睛眺望前方,双手紧握着,略显紧张。

申公、冉阳、主父偃、周亚夫他们站在汉武帝身后,打量着北方,双眉紧锁,没有说话。

除了他们这些重臣外,住在养心殿的还有一个老者,此人有儒雅之风,让人倾慕,他是汉武帝的师傅,卫绾。

此人精通百家之学,学识极为渊博,更难得的是,此人不是泥古不化之人,懂得权变之道,通晓,兵法,可以说是个全才。

在如此关系华夏安危的决战关头,他也给汉武帝找了来,参与议事。

“皇上,你不必担心,大帅用兵奇诡。

此战虽然困难重重,想必大帅会妥善处置。”

卫绾轻声相劝。

“联相信姐夫会处置好。”

汉武帝微一颌首,眉头一拧道:“可是,如此大战,要说一点也不担心,那不是实话。

联对此战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可是,联还是想早日得战报!”“是呀!”他一句话引来一片附和声。

申公他们对此言大是赞同。

上千年等来的良机,谁不想早点知晓战况呢?“皇上,打仗这事,得依据情形而定,原本无定法。”

卫绽接着劝说,道:“虽然我们都很心急,可是,急也急不来,不如耐心的等待。”

“这到是实话。”

汉武帝对此言很是赞同,转过身,抚着额头,道:“看来,联还是太年轻了,一遇到大事,就有些沉不住气。”

“皇上,你此言不确。”

申公摇着头颅,大是不赞同此语:“皇上少年天子,英武过人,能如此冷静,少见呀!此战干系华夏千年荣辱,就是老臣,也是沉不住气。

哎!这个大帅,好歹也得送个信来嘛,让人这么干等着,这不是折磨人?”“申公,我们的心情和你一样,焦虑呀!”主父偃发话了:“依我想来,肯定是战况紧急,大帅抽不出时间,是以没有报。

我们等着便是。

战报一到,必是捷报!”“主父大人,你不必埋怨申公,申公不过是说说罢了,别无他意。”

董仲舒紧握双手,有些焦虑。

“皇上!皇上!”就在这时,只听张塞的尖叫声从殿外传来。

“张塞,何事?”汉武帝双眉一挑,眼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