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将只能这样告诉他。
许子将都觉得没希望了,那就降吧。
刘备履行诺言,在刘繇递出投降书后,当即撤军数里,接受投降。刘繇战战兢兢见过了刘备,这次,实在是没面子了。刘备当然例行公事抚慰了他一番,再次把“祖上八百代”的关系拿出来,并且再次表示不追究他的责任,让他仍做他的扬州刺史,他绝不干涉于他。当然,刘备在接受了刘繇的投降后,实在不甘心,想要捞点东西回去,不然实在不划算了。
他看中了许子将。
当他试探性的跟许子将套近乎时,许子将十分识趣的配合刘备。
几番话下来,刘备决定了,要走许子将。
“子将大才,可堪重用。望公勿啬,让与某,某当荐于国家。”
还有什么好说的,都把“国家”搬出来了,刘繇自然没话说,虽然心里十分不自在。
就这样,(参)镇东军事里又多了一位成员。
刘备觉得满足了后,让厉影留下来守秣陵,带同于禁、陈到等绕过曲阿,向南进发,讨伐下一个目标。
不听话的,就要打。
刘备的目标,是吴郡,吴县。
这里,有个十分棘手的郡守,许贡。
在说这位太守前,先顺便说下九江的事。之前,因为牛渚告急,陈到等于是暂时放下手里的活,领兵过江,先击退孙策,再接着到了秣陵。既然危急已经解决了,本该回去,但刘备吸取了攻击秣陵时没有大将可用的教训,于是不放他们回去了,只让他人代劳他们手里未干完的活。这样,于禁、陈到也就被刘备带在了身边。
话说到这里,现在可以继续了解许贡了。
对于这位许同志,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他一生就干了一件事,虽然这件事还不是他干的,但这件事的影响,也足以让这竖子成名了。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不要误会,这是史书上的原话,这位太守并不叫许贡客,而是许贡的门客。
所以,这位许贡不简单就在这里,明明人死了,最后还是因为他的门客干了件实在了不得的事,以致让这位仁兄死后也风光了一把,写进了孙策传。
在先前时,孙策攻打曲阿一直没有攻打下,于是,孙策分兵去打吴县。
但孙策并没有如愿的得到这里,因为他的大军受到了许贡无情的抵抗,以闭门不战,跟孙策玩起了持久战。
孙策是没辙了,曲阿没有拿下,连个吴县态度也这么强硬,没办法,只好先撤军。
孙策没有啃动吴郡,刘备又来了。
吴郡的许贡,一视同仁,老少无欺,又给了刘备同样待遇,闭门不战。
面对吴郡高大的城墙,刘备也是无语了。本来他还想都到这份了,孙策都被我干了,剩下的这些鼠辈焉能跟我对抗?肯定是望我大军旗纛后,纷纷归顺。
既然来都来了,不出来,我也不能回去了。还有什么好说,开打吧
刘备部署好了兵力,准备来个硬攻。
但不用忙,因为吴郡北门突然开了,郡守许贡出降了。
刘备见到了这位传说里的许郡守,个子不高,人也长得不是文明,但还算礼貌。他见到刘备,远远就下马,他身后的将士全都将武器收进鞘里。
听到许贡表态,刘备着实高兴了一把。但慰劳之余,不忘旁敲侧击,要听听这位许同志是怎么一下子开窍了。许贡明白他的意思,他很识趣的回答:“迫于势。”但这太简单,许贡只好说出了真相。
这里面的确有真相,简单的来说,许贡之前是准备抵抗的,但他这时见了一个人物,他就改变了他先前的想法。这个人物劝他不要这么干,这么干不但送了命,不划算,而且是极其没有必要的。他听了,觉得有理,没有这么干,直接开城投降了。
这个人物,就是陆逊。
大家先不要激动,可能大家要说,这时陆逊才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如何能说动许贡开城?先看人物资料。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陆逊小的时候,父亲九江都尉陆骏就死了,母亲也死了,少孤。于是,他就跟随他从祖父陆康读书。陆康,庐江太守。因为不借粮给袁术,得罪了袁术。陆康知道袁术这人是不好惹的,接下来必将报复,为了坚守工作岗位,一心对抗袁术,所以在这之前把陆逊和亲戚都送到了吴县。他自己,直到被袁术唆使孙策,将兵来攻,固守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年七十就死了。陆康一死,留下了比陆逊还小数岁的少子陆绩,而他这一年,也才十二岁。
对于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来说,却要过早承担家庭负担,压力是大的。但幸好他家世代做官,在吴郡也有势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陆逊也是很有头脑的,所以,这个大族,在陆逊的支撑下,不但没有垮下来,居然渐渐有了起色。
像这样有势力的世家大族,一般地方官府是要给足面子的。就陆逊而言,他这次之所以出来劝说许贡不要抵抗,并不是吃饱饭没事干。他考虑很是周全的,对他来说,刘备的大名他很是了解的,而且,一直对他比较感兴趣。在刘备来到江东后,听到刘备不用多少时间就能把孙策那样的重量级人物都能干掉,在他来说,实在是不简单。而刘大人既然轻易解决了孙策,又降服了刘繇,在他来看,刘备到这里,只要他想要的,根本就是手到擒来。他或许也是为了家乡考虑,不想让此地燃起战火,所以,他毅然决定要劝止许贡这个愣头青欲要以卵击石的举动,他实在不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陆逊找许贡,把厉害说了。许贡也不是傻子,终于认识到了厉害。他于是听了他的话,决定不打了,也不搞闭门抵抗了。
陆逊走前,告诉许贡,让他不要把自己曾经劝过他的话跟任何人说。当然,许贡也知道,这任何人,指的范围并不是很广。他甚至能猜到,我先是抵抗,再是献城,不是脑子锈了,就是有幕后人物,这简单的事,刘备肯定是一眼能看的出来。所以,他故意交代的“任何人”,就只能指刘备了。
实际上,陆逊的话的确是指刘备。他不想让刘备知道自己曾经劝过许贡,因为他觉得这事很正常,不需要什么宣传仪式。更何况,他现在还在读书,不希望别人来打搅自己的平静生活。
虽然这平静已经被他自己无意打破了。
刘备听到许贡的解释,心里也明白了。他接受许贡的投降仪式后,并没有直接去许贡府上享用许贡安排的筵席,而是专门投刺,去拜访这个比自己小足足二十多岁的少年,陆逊。
陆逊还在书房里认真读书,在他听到刘备来的消息后,似乎早就猜到了。他平静的看完了投刺,然后平静的告诉家吏,让家吏转告刘备,就说我不在
刘备实在愣了,虽然他能百分百猜到这家伙实在故意不见自己,但他还是没法子,只得回去。
许贡似乎早就知道陆逊将会拒他于门外,所以早安排人来接刘备,让刘备回去赴宴。
刘备肚子也饿了,实在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便即接受了许贡的宴请。
在席上,刘备又再次安慰了许贡,并夸奖他识大体,有前途。
好了,关键的说完了,刘备吃吃喝喝后,还得出城。但这时许贡开始款留他了,为他安排了住处。刘备推辞了两句后,也就没有客气,接受了。
一般情况下,刘备刚刚受降了一个不明人物,在还没摸清对方的性格后,那是绝不能留城里过夜的。但刘备还是这么干了,一来,他不怕;二来,许贡既然降了,而且看来是真心实意的降的,那就没必要再玩什么把戏了;而最重要的一点,他刘备在城里,当然是为了临走前能希望见一见陆逊。不管结果如何,先打好印象。
刘备在心里打好主意,为了感动陆逊,以为后用,他甚至考虑到以“三顾茅庐”以结其心。当他第二天醒来再次跟许贡吃过饭后,他的第一件,就是去找陆逊,名刺都准备好了。
不过,还没动身,城外陈宫就让人送来了一封紧急书信。
书信是江都那边程辉写来的。
程辉在信中报告,说楼船监凌淼在前两天率领一队数百人的部队出海巡航后,到现在一直未归。他派出船只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特告知此事,让刘备做好心理准备,并问此事该如何处理?
又是一件人间蒸发的新闻,秣陵城外,周瑜的全军在一夜间突然不见了踪迹,派侦骑去查,一直未果。周瑜的事还没了,现在江都又发生了类似事件,刘备有点奇怪了。
但奇怪又如何?我非神仙,自然也不能知道,只得批曰:“继续寻觅,勿要生见人,死见尸”
第三百三七:劝许贡陆逊送吴郡
第三百三七:劝许贡陆逊送吴郡,到网址
第三百三八:诛白虎王朗献会稽
第三百三八:诛白虎王朗献会稽
感谢“噬尐澈”兄台投出的评价票,以及慷慨解囊
同时特地感谢“煎饼卷咸菜”兄台,一直以来,不弃不离,坚持发表评论,给我指正错误,给我灵感,实在是难得的良师益友也希望大家看到错误后,能够及时说出来(哪怕是语言风格,以及语法上的瑕疵),以让我们共同进步鞠躬
——
刘备第二次来见陆逊来了。
第一次陆逊躲着不见,第二次如果还不见……
应该不会。
刘备十分自信,因为他这次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像昨天那么鲁鲁莽莽就来了。为了表示对这位小朋友的尊重,临行前不但特地将全身沐浴了一番,把博大的官服换成了宽松的便装,并携了厚重的礼金。他带同许褚和五六名随从,再次登门来见。
眼见到了陆府,刘备很有礼貌的控马慢行。
陆府门外没有昨天的门吏,却站着一个少年。只见那少年姿貌甚都,体格健朗,而且个头也不矮。虽然脸上未脱稚嫩,但整个人却是十分的让人看着舒服。或者有一种早熟的感觉。
刘备随便打量了他一眼,神经立即被牵动。他知道,眼前必是陆逊了。
出于礼貌,刘备赶紧下了马,并向前连走两步。
“请问你就是刘玄德刘大人吗?”。
少年一直站在门边,这时也是上前两步,却将刘备的路拦住了,并且很快抢在刘备开口前,问了这句话。
刘备很是客气的拱手回道:“鄙人正是刘备。”听他的声音倒是稚嫩尖锐,恍然自己是跟一个小孩在说话。
少年哦的一声,说道:“那就好”
刘备一愣,眼前明明是个小孩,可他说话的口气却是十足的老气横秋,有点大人的味道。
“我听说,孝道很重要,是吗?”。
少年开口就向刘备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怎么问的?刘备自然点头:“当然孝敬父母,亲近兄弟,这都是为人的根本。更何况,朝廷一向以孝治国。别的不说,就是在选择和任用官吏上面,其中就有察、举孝廉一项。”
“我听说,读书很重要,是吗?”。
少年再接再厉,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
刘备虽然觉得这些问题问得十分不厌其烦,但还是回答了:“呵呵,当然啦读书不但增长见识,修为自身,同时也能为国家效力。等到国家需要用人之时,则可以身报效,也不枉虚度此生”
“那么,刘大人觉得,要是一个人因为做了一件很小,但别人看起来了不得的事,因此得到了别人的赏识,他就可以立刻离开自己的家,不再维护门户纲纪,而抛开他的亲人、兄弟,从此书也不念了,一心跟着这人鞍前马后,为国家效劳。刘大人,你说这样好吗?”。
少年抛出第三问。
刘备无语了,讶异的看着眼前少年。他这时才发现,这个陆逊实在不简单,他问了这些,无非就是说明一个问题。他不想因为得到了我的赏识而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从此丢弃书卷,不再读书,他希望,我不要再来打搅他。他的意思,他的立场再明白没有了。
刘备知趣的笑了笑,朗声说道:“伯言说得都很好人不可无亲,书不可不读。伯言是该先把书读好,把孝道尽足了,这样,长大以后才能真正做到一个能为国家,能为百姓有用的人呵呵,是我刘备鲁莽了,我刘备这就告辞若干年后,等天下太平了,我当再来求见伯言。希望那时伯言能把学到的东西不吝拿出来,好好报效国家,为百姓谋福才是。”
刘备说完,再次拜了拜,叫了许褚,就要转身回去。
“慢”
刘备这时被少年叫住,少年也似是被刘备的一席话给荡起千尺浪,胸膛气血翻滚。他这时对刘备说:“刘大人不要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