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田园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田园记事-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黑的快,等到袁氏收拾完厨房,又将碗筷都洗出来后,月亮都已经明晃晃的挂在天上。

    袁氏抬头看了眼,拿起一旁的抹布擦了擦手上的水珠,转身回了屋。

    杨为柏已经将熏肉都拿出来了,看到袁氏进来,连忙站起身子,对着袁氏小声说道,“芳儿,这次是大嫂不对,可大哥也不容易,到时候你帮着点,多说点好话,七婶子要是说话难听些,你也别多计较”

    “行了,看你说的,我还不知道这事咋办?放心吧,大哥正在门口等着我呢,我这就换身衣服马上过去”袁氏白了一眼杨为柏,然后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件干净的上衣将上身换了,“那我这就出去了,一会儿秋儿虎子回来,让她们赶紧睡觉”袁氏说完,转身掀开门帘走了出来。

    和老早就等在门口的杨为民一起,两人直接出了家门,往村里边走去,七奶奶家住的不远,袁氏两人一顿左拐右拐,最后成功的敲开了七奶奶家的门。

    接下来的事也简单,两人将带来的礼品都递给了一旁的七婶子,这也让一肚子的气的七婶子消了一大半,袁氏又在中间赔了不少好话,别看之前顾氏同他们打的凶,可也只是看着严重而已,袁氏看了一眼于氏,除了脸上还有两道比较大的血凛子外,早就没啥大事了。

    杨家赔的东西不少,再说这也是同宗同族的事,七婶子也不好计较太过,几人你来我往的客气了几句之后,袁氏就趁着天黑又离开了。

    两人回到家后,杨为民去给杨李氏交代,袁氏则是直接进屋。

    春秋虎子老早就睡下了,杨为柏也脱了衣服,正趴在被窝里等袁氏回来。

    “芳儿,咋样了?”杨为柏看到袁氏回来,直接心急的问了出来。

    “没啥事,都说通了,七婶子收了礼,还能有啥事?”袁氏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回头对着杨为柏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杨为柏一脸庆幸,事情过去了就好,不然闹大了也不好看。

    “行了,咱们快睡觉吧,今天和闺女去摘了半天的野柿子,我这手啊,酸疼酸疼的”袁氏脱好衣服,上了炕,同杨为柏抱怨几句,就将一旁的油灯给吹灭了。屋子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袁氏揉了揉手腕,然后翻身直接躺了进来。

    “早些休息,明天下午估计就能到咱家去舂米了,到时候还的费力”杨为柏歪着头冲着袁氏的方向说道。

    “明天舂米,你这手臂能行吗?”袁氏更担心杨为柏的手臂问题,这才几天啊,还没到半个月呢。

    “没事,到时候我用右手就行”

    “那也行,快睡吧,大嫂不在家,明天我还的起来做饭呢…”

    “诶,知道嘞…”

    话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

    第二天一早,袁氏就起来做饭了,简单的热了些饭,又将昨天吃剩下的菜炒了一遍,都忙完后,袁氏才将屋里的人喊了起来。

    吃完早饭,家里人就开始准备干活,将舂米要用到的口袋,扫帚,簸席,筛子,防水布都准备停当,然后就等着中午直接过去。

    不过今天别人家用的早,上午九点多的时候,那家人家就通知他们家可以过去了。

    杨李氏听到后,连忙大手一挥,不论是大人小孩,都抱着满满的一下子往村东头走去。

    照例是先铺防水布,再往石臼里倒糙米,因为石臼是用脚采的,所以她爹也去干了一会儿活,春秋几个小孩子也没又让他们去一边玩,而是杨李氏给几人一人发了一个小筛子,在防水布上筛着米。

    中午的时候杨家人没有回家吃饭,而是让袁氏回家去带些饭过来,袁氏早有准备,一早就和好的面回去直接做了馒头拿过来,春秋也跟着回去了,她做了一大罐蘑菇汤带了回来,就着心出锅的蘑菇汤陪着白嫩嫩的大馒头,几人吃完饭又接着干了起来。

    晚稻的收成不好,舂米自然也是用不上多长时间,一家人差不多忙乎了一天半的样子,也就完事了…

 十月,“铜鼎”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话: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还有一种是东汉关于火锅的起源,后世出土文物的“斗”就是指火锅。

    反正火锅的起源是很早的,之前春秋就有想过今后铺子的发展,天气越来越冷,那么热乎的吃食也更能受欢迎。

    不过因为之前和袁氏上山的时候,袁氏说过的那些话,给春秋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按理说,如果这是之前,春秋一定会先将后世挣钱的火锅不管不顾的直接搬上来,然后梦想着能用火锅挣钱。可她自从听过袁氏的话后,春秋就不在这么想当然了,她反而是先根据环境调查清楚,然后在心里计划做什么适合的吃食。

    铜鼎,也就是古代的火锅,她之前有隐晦的问过杨李氏,冬天吃的锅子家里有没有,杨李氏认真想了一会儿,还真确定家里确实有这种冬天用的锅子,而且杨李氏还将这种铜鼎从仓库里搬了出来。

    其实说是铜鼎,并不真确,这里的铜鼎就是一个分不清到底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圆盆,春秋仔细的辨认了一番,也没有确定里边到底包含了什么材料,不过肯定是有铁的,还有一些青铜,因为铜鼎上附着厚厚的一层青锈,春秋蹲在铜鼎旁边,仔仔细细的看了个遍,随后还伸手认真敲打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个盆。

    这句话春秋没有说错,就是家用的盆,只不过质地不同,据杨李氏所说,这个铜鼎还是她从一个商贩那里花了五斤稻米换回来的呢,听那个商贩说这铜鼎是冬天富贵人家用来吃热乎吃食用的,不过杨李氏本身大字不识一个,也不知道铜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左右家里不缺那五斤稻米,而且这东西还和那种寺庙上供的的香炉很像,杨李氏也没多想,就直接给买下来了,从那之后这铜鼎就扔到了仓库里无人问津,要不是今天春秋问起来,杨李氏都快忘了这茬了。

    春秋眼前的这个铜鼎的造型就同家里用的圆盆一样,只不过圆盆上边没有东西,这里的盆上边还有两个小耳朵,和古代春秋时期的那种青铜鼎很像,只不过她眼前的是圆的,底下还有两个用来固定支撑的支架。

    如果用这个吃火锅的话,就是先将木炭放进支架底下,然后往锅子里注水放菜,等到放的东西熟了之后,在用筷子夹出来吃掉。

    只不过这种锅子并不适合屋子里,而且这种锅子太简陋了,更不适合放在铺子用,地下烧的木炭过多,而且还至于空气中,这一不小心的话,还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看来,她应该可以根据后世出现的那种铜火锅改良一下眼前的铜鼎啊,何况吃火锅吃的是什么,不就是配料和底料吗?就算古代人再聪明,也没有她知道的配料多啊,何况若论配料好吃的话,她是肯定不会认输的。

    铜火锅的前身就是东汉时期的斗,底部支架有三角叉支起,然后通过底部加温来温热食物,方便好用,不过这只是最早时期的,根本就没有后世那种铜火锅先进,虽然这个时代铜比铁贵,而且家用的工具大部分也都是用铁冶炼出来的,不过春秋也不怕,反正都是做出来吃的,铁铜都一样啊。

    后世的铜火锅,虽然主体还是锅,可锅的上方有一个圆形的烟囱,然后下半截是底坐,三个成为一个整体,就是后世的铜火锅了。

    春秋定好计划,然后转过头直接去找她爹去了,开玩笑,她才是一个五岁小丫头,理论还可以,要是实践的话,还是她爹比较靠谱。

    正好她爹因为手臂的事还在家里休息,春秋没费啥力气,直接在院子东边的水稻堆里发现了正在里边编床垫的杨为柏。

    “爹,还有多少没完事啊?”春秋站在水稻堆的外围,踮着脚对着正坐在中央的杨为柏问道。

    “诶?咋嘞?秋儿有啥事吗?”杨为柏回头,直接回了一句。

    “没啥事,就是问问”春秋笑了笑,也没解释。

    “哦,爹这还有半个没编好嘞,秋儿有啥事在等会儿啊”杨为柏抬头冲着春秋笑了一下,然后接着用右手编了起来。

    春秋听完,想着她爹目前的速度,应该不会费多长时间,春秋也就没离开,低头直接伸手拿了一些没用的稻草垫在一边,然后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爹做的这床草垫是留给她哥的,因为之前的芦席够用,春秋屋里已经换上了新的,和况家里住的是土炕,冬天自然也不会很冷,可是杨春明不一样啊,他睡床的,袁氏担心冬天床铺太凉,所以让杨为柏直接用这些稻草编了一个厚厚的草垫,准备回头铺到杨春明的床上。

    春秋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爹的动作,只见她爹先是将稻草铺成一层,然后在往上续一层,就这样左一层右一层的加着,她爹编织的草垫也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厚,等到他爹续好最后一层稻草之后,春秋也从草堆里起来,她爹忙完,接着来就是她的事了。

    杨为柏干了一上午的活,身上上的汗水自然流了不少,他先是伸手擦了擦汗,然后低头看着春秋,语气有些疑惑,“秋儿,啥事啊?”别看杨为柏有些憨也有些呆,可是基本的眼力见还是有的,他闺女要是没啥事的话,肯定不会在这里等这么久。

    春秋看了眼她爹那身上的汗珠,还是将怀里的手帕递了过去,“爹,你先擦擦汗,咱们去梨树底下说去”

    杨为柏接过春秋的手帕,点了点头,然后拿起春秋的手帕就往脸上招呼,直到将汗珠都擦干净,春秋的手帕也都变成黑的了,杨为柏看到后,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秋儿,这一会儿爹让你娘在给你一条啊”然后这条绣着小鸭子的手帕就被杨为柏直接踹进了怀里。春秋直接摆摆手,不在意的说道“爹,没啥,我那里还有嘞”这有啥的,她那里的手帕不要太多好不好。

    “闺女,那咱们去梨树边吧”杨为柏抬头看了眼天,然后直接伸手指了指离他们只有三米远的梨树。

    梨树因为叶子都掉了差不多了,也不比外边清凉多少,春秋相中那里主要是因为可以用木枝画东西,等到父女两人坐在梨树底下之后,春秋直接捡起一旁的木枝画了起来。

    简笔画不难,春秋也就简单的几笔,就将铜火锅的大致的形状勾勒了出来。

    杨为柏就在一旁抻着脖子不断的张望着,时不时的皱皱眉,然后一脸茫然。

    “爹,你看这个能做出来吗?”春秋画完东西,又将手里的木棍扔到了一边,然后抬头看着一旁的杨为柏。

    杨为柏先是挠挠头,然后有些迟缓的说道,“秋儿,这东西是啥啊,为啥盆上还放个烟囱啊?”杨为柏倒是能理解盆下边的支架,可是盆里放个烟囱是干啥的?通风的吗?

    “这是排气的,爹,这是我根据阿奶给我的铜鼎改的”春秋直接扯出了杨李氏,然后又对着杨为柏解释道“爹,你看这个,这是用来放木炭的地方,然后这里一加热,产生的气就会顺着这个烟囱跑出去然后,这样”春秋伸出手指对着地下比比划划一通,杨为柏在旁边则是时不时的点下头,等到春秋讲完的时候,她爹则陷入了一边沉思之中。

    “爹,咱家铺子不是不知道做什么吃食了吗?你看这个咋样?比铜鼎好用”春秋笑眯眯的说着。

    “铜鼎是啥啊?是富贵人家冬天用来吃饭的锅子吗?”杨为柏直接问了出来。

    “对,就是那个,不过铜鼎不方便,如今换成这个模样,就好用嘞”春秋点头说道。

    “这还行嘞,确实比铜鼎好用多了”杨为柏憨笑着回道。

    “嘿嘿,这样吃东西也不怕凉嘞,直接放进去不就好了吗?”春秋摇晃着小脑袋,一脸兴奋。

    “嗯,确实不错嘞,不过咱家打不出来这东西啊”杨为柏有些为难,“这种东西要去铁匠铺呢”

    “爹,明天你不要去送粮食吗?去铁匠铺王大叔那里做一个不就好了吗?”春秋想到明天她爹要去黑山镇卖粮食,这不正好是机会吗?因为之前杨李氏看到晚稻收成不好,担忧来年开春会闹饥荒,本打算不卖粮的,结果这次晚稻的收益比之前预测的好了一成,现在家里的粮食,库房都装不下了,杨李氏这才同意卖一些出去。

    “那也行”杨为柏想了想,点头说道。

    两人计划好火锅的事,春秋又跑回了屋,顺便还将之前观察了很久的铜鼎也小心的挪回了鸡架边,因为她奶说了,这东西看起来也没啥用,正好之前鸡盆坏了,直接给鸡**盆吧,春秋同情的看了一眼已经破的不能再破的铜鼎,嗯,这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因为这两天她大伯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