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烽2-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安这里留人?谁愿意?反正我不愿意!”不知是谁小声嘀咕出来,顿时使得朝堂熙攘起来。

    “肃静!”杨奉上前一步喝道。

    “留下官吏协助处理长安政务?”刘协脑筋很快,立刻明白了杨彪的意思。  可是,他心中满是疑问。  先不说有没有人愿意留下,但是高勇能不能答应都不一定!

    “正是,只有留下官吏,才能兼顾东西二都,使洛阳、长安连成一线!”杨彪解释道。

    “东西二都同时兼顾?好,待与高卿家协商后再行定夺。  不过,看众卿家的意思皆赞同迁回洛阳。  那么就准备选定良辰吉日,朝廷重返洛阳!”

    ……

    “把这封信立刻送往邺城!”

    “遵令!”

    传令兵将密信放入特制的铁盒之内,扣紧铜锁,转身出帐,随着一阵马蹄声冲出营寨。

    孙仲秉承了高勇的喜好,把指挥中枢设在城外军营之内,一来杜绝情报泄露,二来随时能够了解最新情况。  毕竟通往汉中地散关内,张鲁仍在不断的加强兵力。  西凉方向近来也稍有异动,看得出韩、马之间必然已经达成了一致。

    瞥一眼桌子上放置地皇宫内送出的密报,孙仲不屑道:“杨彪啊,杨彪!想不到你还抱有期盼,兼顾长安、洛阳?哼。  如意算盘打的倒是不错,就怕没有那个实力应承下来!还是主公深谋远虑,早早的把这帮子公卿送到洛阳,长安地理位置重要至极,绝不允许出现半点纰漏。  ”

    “孙将军还在为朝廷的事烦心呢!那帮跳梁小丑,随他们折腾,反正到时候都得滚回洛阳!” 吕威璜抖了抖披风上的灰土,面带笑容的走入帐内。  “听说武关又有新情况了?是不是吕翔趁张济无力西顾,偷袭武关地手了?这小子总会做出些出人意料地事情来!”

    孙仲取出战报,直接递给吕威璜。  “吕老弟猜错了!武关仍在张济部曲手中。  只不过已然形同虚设。  到是无意中抓到地舌头,透露出一条尚未得到确认的消息——袁术派来围攻宛城地兵马正在逐批退回颖川。  而荆州却趁机出兵北上,准备拉开架式与豫州大干一场!”

    “嗯?”吕威璜呆了一呆,任如何推演,也绝不会料到会有如此转折。  “如果消息属实,张济已无大忧,那武关便无须夺取,相反还要派人加以联络,看看能否拉拢过来!”

    “正是,主公及左军师也是这个意思。  ”一段时间相处,孙仲越发感到吕威璜是名可造之材。  “只不过如今要忙于朝廷迁都的事情,拉拢张济恐怕要放一放了!”

    吕威璜倒一碗水,一饮而下,“孙将军昨夜吩咐的事属下已经安排下去了,晚上就能有回报。  这次绝不放过任何一人,凡是与朝廷官员有牵连的人一律监控起来,到时候随大部队一同返回洛阳。  ”

    孙仲点头道:“此事绝对要保密,也不可掉以轻心。  朝廷里有几位还是很难对付地!”

    “孙将军指的是杨彪、杨奉吗?的确,此二人行事低调,不犯任何错误,也找不到一点纰漏,否则……”

    “继续严加监视!”孙仲再次强调道,“还有,沮公来信,说到冀州抽调过来的官吏已经在路上了,大约七八日便可抵达。  一会你代我下令,让45机步师做好迎接准备。  ”

    “在长安城内迎接?”吕威璜问道。

    “哪能?先安排到高陆,然后再分批派遣,由外至内,长安最后。  命令第4机步军做好辅助工作,这次增援的警备队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抵达。  ”

    “好,属下立刻去安排!”

    ……

    两日后,经过挑选终于等来了第一个黄道吉日。  忍耐两天,刘协早已按耐不住心中激动,无论高勇用意如何,只要能够回到洛阳,回到象征皇室威严的都城,一切就都会好起来!因为刘协相信东都洛阳地百姓仍然心系朝廷,心向汉室,只要登高一呼,必然从者云集,到时就算手握重兵的高勇也要忌惮三分。

    “保护好皇上,出发!”徐晃作为随扈,始终不离皇帝半步。  当然,刘协也十分慷慨的加封徐晃为光录勋,与杨奉并列,领命于太尉杨彪。  对此,徐晃欣喜,而杨奉却微感不满,好在如今形势所迫,且绝大部分兵马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也就没有过于在意。  由此,刘协凭借自己的经验,逐渐分化了杨彪、杨奉,并将徐晃提拔起来作为制衡的一个支角。

    杨奉引禁军负责外围防护,随同大部队缓慢前进,不过视线一直游荡在更外围护卫的征北军身上。  而杨彪则陪侍龙撵左右,时而回望后队跟随的官员家眷,时而看看前面不远处当先开路的吕威璜,时而与皇帝低声交谈。

    难得出一次长安,刘协自然要好好的欣赏一下汉家天下,欣赏一下富饶地长安三辅。  尽管隔着红黑色地征北军,刘协仍努力将视线放远。

    战乱刚刚结束,田间便已出现耕作的农人,一个个黑点错落有致地散播阡陌,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溪水蹦跳着涌入沟渠,灌溉出一片墨绿,官道两旁的村庄内炊烟袅袅,偶有几只鸟雀落足,欢叫数声后振翅高飞。

    队伍前面,吕威璜走在官道正中,十余支斥候小队往复穿梭,一边告诫遇到的百姓暂时避让,一边询问附近有无可疑。

    经此一弄,百姓们虽然逐渐聚拢起来,却都在远处驻足观望。  怎奈,一来受到财力限制,刘协不得不一切从简,只打出了几面皇室旗帜,几乎全部淹没在征北军的黑鹰旗海之中;二来,多年未见皇帝出游,百姓们大多已经皇室旗帜的模样忘记。  况且,以前皇帝出游,都有专人提前沿途告知,才有百姓山呼万岁的景象。

    可如今,在吕威璜有意作为下,当年盛景不复,加上有征北军隔绝,刘协连农人的脸都看不清,更无从辨别他们的喜怒哀乐。  无奈之余,竟把返回洛阳的喜悦冲淡。

    杨彪见状心中不忍,劝慰道:“皇上,此地人烟稀少,等到新丰城,老臣陪皇上一道游历一二。  ”

    刘协苦笑道:“怕是前面那位不答应啊!”

 第八卷 进军雍凉 第十章 剑指西疆(4)

    第八卷 进军雍凉 第十章 剑指西疆(4)

    “恭迎主公并祝贺主公又取得大捷!”沮授率领一众邺城官员与城外迎宾亭迎接,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令高勇生出恍若隔世的感觉。  一方面是政通人和,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严格按照人口比例设定官吏数量的制度,保证了官民比例,也便于提高行政效率,章显廉政核心。

    “沮公又瘦了!”高勇眼睛红润道,“如今西征告一段落,沮授必须休息一段时间,一些不重要的工作就放手让年轻人去做吧。  ”

    “主公提点的是,看看身后这些年轻的脸……都是人才啊!”沮授微笑着发出一声感慨,“入城,授已备好家宴请主公莅临!”

    高勇点点头,“好,家宴才有味道,我可不想再跟那三位一起了,吵吵嚷嚷的,吃饭都不消停!”说着瞥了三大猛男一眼,“你们三位自己去城里下馆子,不许大声喧哗!免得又惹来麻烦。  ”

    三人互相看了看,嘿嘿一笑,跟着一溜烟消失在官道之上。

    沮授无奈的摇了摇头,高勇连无奈都免了,“走,去沮公府上体会一下回家的味道。  ”

    沮府,前后两进院落,相加不过十余间房,放在邺城这种超大城池内几乎辨识不出。  座落的红阳巷也远离闹市,几株柳树、桃树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亲切感。

    “沮公如何找到如此福地?竟能在城池内烘托出田园桃谷之风情。  ”相对讨厌城市喧嚣的高勇对这种环境有着天生地喜爱,就像后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一到林野之中大呼畅快的感觉。

    沮授左右望望。  确定无人窃听后才低声道:“不瞒主公,这块地原本是祖产,今年初族伯过世,临死前定下遗嘱,除了让族兄接替族长之职外,也把这座宅院留给授作为些许补偿。  别看这院子小,几十年前可是沮家发达之所!”

    高勇点了点头。  感念沮授真诚的同时,心底却泛起一丝忧虑。  世家大族往往通过这种明的暗的手段拉拢官员,借机安排自己族内之人进入官府,如此往复,门阀、家族制必将蚕食掉如今的国泰民安,而这,也是以后数百乃至上千年地不断重复轮回的缩影,也是决定朝代更迭地一个重要原因。  显然。  沮授并未觉得其中有任何不妥。  可高勇却已将之牢记心底,此弊政不除,国家便难以长久,更迭循环便不会中止。

    进入府内闲庭信步游赏庭院风景之时,沮授趁左右无人,方才问道:“主公,真的要把皇帝安排在洛阳?”

    “嗯,暂定如此。  怎么。  沮公觉得不妥?”高勇停下脚步,示意沮授对坐石墩之上。  仆人立刻端来一盘水果,高勇也不谦让,拿起一个大桃子啃了起来。

    沮授沉思片刻,待高勇将桃子消灭掉一半后,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主公。  洛阳乃朝廷核心所在,那里民心无不感念汉室,也极易受到熏染,久而久之必将逐渐脱离管束,形成一股不小的力量。  一旦出现这种情景,如今的准备岂不是都要付诸流水?况且,皇上虽然年纪轻,却是少年老成,主公、文和也多次提及此事,欣赏皇帝的智略。  可是。  越是如此。  越让人担心,一旦皇上受到蛊惑。  作出一些不妥之事。  到那时又该如何解决?难道也像当年那样……”

    “废立是吧?”高勇淡然一笑,“沮公放心,这种招人指责的事情,勇是不会去做地。  当然,沮公提到的事勇也不会不关注。  呵呵,说实话,勇很希望皇上作出一些事来,这样许多的事才能够继续下去。  当然,前提是三五年后!”

    沮授神情一怔,“三五年后?”

    “对,至少三年时间!许多事情都要在这段时间作好,最起码也要打下基础!”高勇接着啃剩下的桃子。

    “主公的意思是让皇上背黑锅?”沮授有些惊讶,无论怎么想也猜测不到高勇会做出这一手。

    “嗯,算是吧!按照礼尚往来的规矩,才要给他一块地,大体上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去管理,然后,让世人都亲眼见证,谁的制度好,谁能让百姓富足,谁能让国家强盛!有了对比,才会有选择,才会让人明白该支持谁,该反对谁!要知道,天下是百姓地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好,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把一个洛阳放手让皇上去管是不是大了些?”沮授虽然赞同高勇的做法,但一座洛阳城的确是很大的。

    “洛阳?唉,沮公没有亲去恐怕还不知道。  此时的洛阳早已经没了往日风采。  穷困凋敝、人烟稀少,城内不过七八万人,与当年鼎盛时不可同日而语。  ”高勇将桃核放到石桌上,感慨道。

    “真的如此困顿?”沮授惊讶道,“大概是久居邺城,把其余地方也想象成邺城一般了!”

    “邺城?再给洛阳二十年怕也追不上邺城地规模!冀州本就是人口众多富足之地,底子厚,虽屡经战乱,却并未太多伤及根本,恢复起来自然快速。  可洛阳就不同了,董卓之后的混乱,再其后的吕布,十余年间没有恢复,怎比得上冀州啊!”

    一番话语,沮授沉默。

    “不过,洛阳百姓的苦日子到头了!”高勇露出一张笑脸。

    沮授呼出胸中一口淤气道:“对,只要有征北军在,苦难就将永远消失!主公,洛阳地处要冲,是不是多驻扎一些兵马?如今兖、豫二州战火将起,益州、荆州也出了苗头,不得不小心提防啊!”

    “可如今主力部队还需要调往长安。  各地又正准备秋收,实在抽调不出人手啊!能安排几个师驻扎已经是极限了。  按照文和的推算,坚守应无大碍。  ”

    沮授微皱眉头,“外敌是一方面,而授更担心地是内部出乱子!吕布、陈宫决不会安心联盟,为了自保,必然需要让弘农郡、河南尹出现一些事端。  借以拖住主公脚步。  因此,授建议从冀州、幽州抽调一部分警备队前去。  至少秋收结束之前不能出乱子!”

    高勇思索片刻,觉得这确实算是老成谋划,“也好,不过,无须太多,弘农郡一千人,河南尹一千五百人足矣。  其余的调往长安三辅。  ”

    “遵令,宴后授就去安排。  ”

    “噢,还有一事需要沮公协助。  勇打算重建朝廷,当然是按照现行官府制度稍加改造,一方面请沮公参与设计,一方面推荐一些优秀才俊,经过筛选之后去往洛阳开始培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