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经历过一次这种场面,高勇的胃里仍翻江倒海。 “主公!”贾诩兴冲冲的走来,“战报统计出来了:黑骑兵伤亡约为两成,战斗减员两千。 阵亡将士四百二十人;龙骑兵战斗减员七千,阵亡一千六百人。 不过,从目前的数字看,乌延部落彻底完了。 此战共斩杀乌桓骑兵三万五千人,混乱中死亡地乌桓人不少于六万,至天明时已俘虏乌桓人五万三千人,近六成是女子。 ”
为阵亡将士默哀一刻钟之后。 高勇抬起头遥望苍茫北方,“这么说乌桓人逃走了五分之一?乌延也在其中?”
贾诩微微点头道:“差不多是这个比例。 至于乌延,没有人看到,或许死在乱军之中,或许逃走了吧!”
高勇整理下情绪,缓缓道:“让华雄留下一个师处理善后,乌桓青壮、女人尽量活捉。 其余部队休整三个时辰后立刻向西支援徐荣。 乌延败亡的速度超过预期,但愿腾出来的这部分时间能够让消灭丘力居的计划得以实施。 ”
贾诩一一记下。 目光落在不远处排成队走回幽州的俘虏问道:“主公,这些俘虏怎么处理?”
高勇冷笑道:“女人按照老办法安置,男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送到并州挖煤石,一部分送到辽东郡挖铁矿、铜矿。 此外,让政务院在大矿附近修建集中营,派警备队看押俘虏,要其每日挖矿。 待遇吗……吃饱,每周休息半天!”
贾诩顿了一下,觉得‘集中营’这个词怪怪的,“老人怎么办?”
“哼,能干活都留下干活,干不了的……卖给倭人。 想必不久之后他们也会需要!”
正说着,一匹快马急速奔近,骑士大吼:“并州急报!”
“终于来了!”高勇、贾诩同时露出释然地表情,心中的大石也在这一刻落下。
“有趣!”贾诩看过急报后忍不住笑了出来,“剧阳城外地匈奴扎营不攻,马邑城外的匈奴猛攻不停,汪陶则连只兔子都看不到。 真不知匈奴在想什么?”
高勇笑道:“还能想什么?吸引兵力于并州,而后让难楼撕裂代郡防线,好上演一招围魏救赵!”
贾诩抬起大拇指,“主公的三十六计博大精深。 倘若难楼能有幸参阅。 想他一定不会做的这么露骨。 ”
高勇将急报叠好交给亲兵,指了指西边说道:“论智略。 难楼并不比丘力居弱。 勇倒是希望他能围魏救赵强攻代郡,好让骑兵能够从容的消灭丘力居。 唯一担心的是,驻守代郡的是组建时间不长地63机步师,不知道能不能在管亥的指挥下既能取得胜利又能得到锻炼。 ”
一个时辰后,最先休整完毕的两个独立师向西开拔,在第1、3两个龙骑军数万将士羡慕的眼神中投入到新战斗的征途中去。 当然羡慕归羡慕,龙骑军将士也将随后出发,去完成这次战争的第二任务。
与草原上数万骑兵部队大范围机动转移的同一时刻,代郡乌坡城,这座镶嵌在古老的燕赵长城之中、幽州排名前十地军事重镇,也迎来了计划之中意料之外的一天。 说其为城,也不过是夸奖,乌坡城方圆不过七八里,绝大多数时间驻扎的都是军队,只有少数为其服务的商户在此安家。 地理位置的重要,让乌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军必守,乌桓必夺。 数年前,乃至再向上追溯的数百年间,乌坡城成为了一代代将士浴血杀敌地战场,无数英烈在这里牺牲,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的边疆,保护百姓的安全。 城外草原上的敌人换了又换,却总也不肯放弃侵扰掳掠之心;城内的变迁中,朝代更替烟雨沉浮,惟有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屹立不倒,英勇的守卫着鲜血铸就的城池。
如今,乌坡城早已变了模样,高大宽厚的城墙如同拦河大坝,将两山之间地通道严密封堵,将乌桓人地野心阻挡与群山之外。 由此向东西沿山岭绵延数十里的城墙上,一座座烽火台连同修筑他们地古老砖墙得到了修缮,焕发了青春。
自西侧三十里外的篝火燃起后,管亥就已知道忍耐许久的难楼出手了!看着城外数万自弹汗山而来的乌桓骑兵,管亥平静已久的脸上泛起了兴奋。 感受到越聚越浓地肃杀之气。 63机步师的一万名官兵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急促的报警号声之后,一队队营地中休息的兵卒用最短的时间顶盔贯甲奔跑出来,持枪的、握刀的、背弓背弩地,勤务兵也全力工作起来,将一箱箱的弩箭、弓箭搬上城墙,将油倒进大锅点火烘烤,将一张张刚刚烙好地大饼裹着青菜肉干连同一壶水、一碗酒送到战士手中。 大战之前饱饱的吃上一顿,这是征北军执行数年的规矩。 吃饱了才有劲打仗,才能创造一个个奇迹!
难楼部落的骑兵狂奔而致,卷起的烟尘遮蔽了小半个天空,远远望去仿佛一只披着灰色斗篷的秃尾巴野鸡。 管亥判断好敌人到达的大概时间后冷笑道:“命令床弩、炮弩做好射击准备,怒火连珠炮装弹待命!”
士兵们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床弩、炮弩地威力毋庸置疑,不但是征北军远程武器中最好的。 也是同时代最先进的。 不过,让他们兴奋的却是怒火连珠炮,自从在三江郡战役中大展身手后,这种武器几乎被神化,遥相传颂中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虽然大部分兵士参观过怒火的试射表演,可那时的目标都是一些木人、草人,用当兵的话说:不血腥,不够看!
在一双双充满期待地眼睛注视中。 炮兵团的官兵在勤务兵的协助下,将加粗加长的大号炮弩箭依次放进特制的覆盖铁皮的木架之中,一个格子一个,固定好后抻出柳枝粗细湿漉漉(浸油)地绵绳,互相缠绕编织成一根小手指粗细的导火索,一直拖延到地上。 不少兵士的脑中再次浮现出第一次观看怒火齐射时的壮观景象。 铺天盖地震耳欲聋,心胆差点破裂!目光长远者已经从怒火齐射中隐约感觉到他的前途无量,也察觉出火器的出现必将改变过往的战争模式,可是由于知识的局限,他们仍然无法想像研究院中正在加速研制的另一种火器,一种彻底改变战争面貌的武器(这种火器基本上快到全国统一了才出现,是留给外国人地!既然现实中无法实现,只好在梦里用火枪火炮屠杀黄毛鬼,在梦里品尝一下到别人家里烧杀抢掠地快感!)。
片刻后,二十架怒火准备完毕。 一百部炮弩、一百部床弩(可以多箭齐射。 炮弩只能一箭一箭单发)布满东西向三里长的城墙,其间站立地是手持弓弩的弩兵以及高举盾牌的步兵。 此时。 乌桓骑兵已然奔近,一个个欢呼雀跃似乎胜利唾手可得,殊不知死亡的残酷,也不知他们已经被死神写在了名单上!
一轮明日缓缓爬上山岗,仅仅探出的半个日头便已让大地洒满金光。 管亥用手遮挡射入眼睛的阳光,静静的注视着城外五里开始聚集列阵的乌桓骑兵。 指挥炮兵团的正是最早跟随高勇奋战的杨凌,论资历他至少也能坐上师长的位置,怎奈,当初他选择了人数最少、前途最不明朗的炮兵师,于是几年下来一直在团长的位置上稳坐,由于建功的机会少,连带晋升也缓慢,与同伴王信、马成等人的差距日益拉大,幸好杨凌钟爱这个军种,才能一直忍耐,只因他坚信炮兵必有辉煌的一天。
杨凌走到管亥身旁,“管将军,乌桓在干什么?为何不安营扎寨?”
管亥呵呵一笑:“乌桓人不喜欢等,历来都是早晨抵达,随即展开攻城,等到晚上再考虑要不要安营扎寨。 不过看城外敌兵有条不紊的情况,大营应该按在山北的草原上了!”
杨凌仔细向北望了望,摇头道:“难道说难楼真的要全力攻打乌坡城?”
管亥道:“很奇怪?”
杨凌点头道:“按常理,难楼应当选择佯攻乌坡,同时秘密分兵救助丘力居、乌延。 ”
管亥笑道:“你真当这几万乌桓骑兵是来强攻的?”
杨凌不解道:“不是强攻为何要来几万骑兵?难楼没有富到让几万人到处溜圈的地步吧!”
管亥摇头不语,只因城外号声已起,休整了小半个时辰的乌桓骑兵准备进攻了!“杨校尉,快去准备吧,一会还要靠你的炮弩压制敌人呢!”
在乌桓骑兵加速之后,城上的征北军也吹响了迎击的号角。 鼓声隆隆中,一部部炮弩、床弩缓缓抬起,将锋利的箭簇指向城外。 同时,盖在怒火连珠炮前面的挡板也被拉起,露出里面整齐排列好的火弩箭。
目光所及,乌桓骑兵开始加速,一张张小圆盾挡在胸前,看上去滑稽可笑。 管亥骂道:“居然想靠小破盾抵挡炮弩,哼!不知天高地厚!”普通兵士或许不清楚,但管亥绝对知道炮弩的威力,特别是经过不断改进的炮弩箭,穿透力已经大大超过床弩,用来对付高速冲锋的骑兵更是威力倍增。
“敌兵进入炮弩最大射程!第一轮试射,放!”一百支炮弩箭在“篷”的一声过后,划出弯曲的弧线射向乌桓骑兵……
乌桓骑兵发现城墙异动后立刻分散,经过去年的交手,他们已经体会到炮弩的利害。 原本的单兵弩已经够可怕了,现在又多了一种威力更大的远程武器,两相结合编织成一道交叉火力网,迫使乌桓骑兵最拿手的骑射大打折扣。 但是骑射是乌桓骑兵唯一有效的可以对付幽州城池的手段,无奈之下,乌桓人只好折中,为躲避炮弩只好提前分散,从而降低死伤概率。 当然,此举也降低了他们的射击密度,杀伤力锐减。
炮弩箭的飞行轨迹清晰可见,尽管乌桓骑兵努力躲避,却仍有人倒霉成为祭品。 弩箭落地瞬间,仿佛石子丢入白灰里激起的一蓬烟尘,或将骑士射落马下,或连人带马一起遭殃,更有霉运者,两三人串在一支箭上!烟尘转眼消散,乌桓骑兵的速度更快了!
“校准,第二轮齐射准备——放!”
“床弩就位,最大射程——射击!”
距离城池还有三里远,炮弩、床弩开始交替发威,一波*粗大的箭矢离弦而出,在乌桓冲锋的骑兵阵中制造杀伤,如同太阳耀斑,每一支箭落下都会出现一个凹坑,少则一二骑,多则四五骑翻滚在一起,从而被同伴的马蹄践踏。
战争的残酷让人深思,同时也让人明悟——落后就要挨打!倘若没有炮弩和床弩,守军只能依靠单兵弩创造的一点点仅能提前射出一至两波箭矢的微弱优势!
躲过远程武器的乌桓骑兵兴奋起来,嗷嗷怪叫着,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已开始取弓搭箭,恶狠狠的盯着城上守军,只等靠近立刻射杀!
管亥轻叹一声,退后一步同时下令:“立盾墙,怒火齐射准备!”
一排由大盾组成的盾墙将城墙彻底覆盖,步兵、弩兵暂时退居其后,同时,二十部怒火连珠炮缓缓靠前,握着火把的士兵站立一旁,激动的等待点火命令的下达!
在敌人进入最佳射程后,杨凌收起望远镜,看看左右严阵以待的怒火连珠炮大喝道:“点火!”
第七卷 诸侯并立 第十章 迷乱之局(5)
第七卷 诸侯并立 第十章 迷乱之局(5)
下邳城北十五里处的新建军营内,一队队士兵整齐划一的舞动兵刃,配合着气势如虹的呐喊,令人全身热血沸腾。 艳阳高照下,兵士们认真操练,枪戟如林、刀剑出鞘,真有一股不畏生死的魄力豪情。
刘备满意的欣赏一切,这些都是关羽一手选拔的底层军官训练的结果,除了没有上过战场,一点也不比青州武安国操练的郡兵差。 当然,更让刘备暗喜的是:这支新军表面上是陶应挂职统帅,归州府直辖,可实际上真正有能力发号施令的却是自己!“陶司马,看新军训练有何感想?”
陶应匆忙扫了一眼校场,略显尴尬的咳嗽一声,发出不很自信的赞叹:“好,很好!看来一切交给刘兵曹是正确的。 有了这支战力强悍的新军,相信曹操、袁术之流再也不敢打徐州的主意了!”其实,比起现在的随军司马,他更喜欢歌赋,就像他的哥哥喜欢经商一样。
刘备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虽然他有一万个理由辅佐陶谦,却没有一个理由辅佐陶谦的两个儿子。 若他们真能成大器倒也无妨,可一个喜欢经商、一个喜欢歌赋,又如何能接替陶谦守住徐州这块众人眼中的肥肉呢?不说别人,单是彭城陈家父子便已开始活络疏通,这父子世居徐州,人脉丰厚,根本不是外来者刘备所能比拟。 故此,刘备才不得不有所动作,否则将来陶谦一去。 他自己也将迅速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