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1-50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幸福生活1-500-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几年正是朱宣荒唐的时节,书房的几个小厮福禄寿喜天天竟然成了外面贵夫人传递书信的信使,天天身上换新荷包都是哪里来的。当谁不知道似的。

    自从来到封地上,王爷倒检点了多。不过想想姑娘你还是先笑吧,以后还不知道该怎么哭呢。不是听说秦夫人也见过了,那才是一个不管不顾只管追人的风流女人呢。

    秋巧知道,易姨娘没亲热几天就丢到脑后了,就是很吃了秦夫人一点亏。当时不应该迎了她摆王府姨娘的架子。

    秦夫人当时觉得好笑,一个姨娘摆什么架子,看了王爷脸色吃饭,不如我们,自己腰包里有钱。

    秋巧有时候也很想不通,为什么姑娘这么能忍的,一般的小女孩子这样的娇惯,早就宠得尾巴上天了,难道竟然这么一个明白人。

    除非对王爷没有动心,这不可能。。。。。。

    几位夫人频频的来看玉妙,王爷的岳母,谁不愿意是自己家的人呢。玉秀越来越不安,决定明天回去。

    玉妙安排人送她走,并对朱宣说了,朱宣一笑,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沈家的这几位姨娘哪一个都不要想上位。

    都是不上台盘的东西。

    几位夫人来了几次,见玉妙一个好性格,都去信家里,让亲戚们送了她们来,先给沈姑娘看一面。王爷这么关心的,一定要沈姑娘同意才行。

    二姨娘听人说:“六姑娘回来了。”倒吓了一跳,接了进房里才笑问她:“不是说了多住几天?”

    玉秀把房里的人都赶出去,迫不及待地把话对二姨娘说了一遍。

    二姨娘锁了眉头听了,想了一想,居然展颜一笑,对玉秀道:“为老爷续弦是件好事情。”让小丫头打水来,让玉秀梳洗了去休息。

    三姨娘,四姨娘不一会儿就来了,笑道:“听说六姑娘去王府作客回来了。”

    三姨娘就不甘示弱地道:“哥儿大了,也要去看大姑娘的。”我们是男孩子。

    二姨娘一惯的和善的笑容:“可不是,应该去看的,不走动是亲也不亲了。”又把玉秀带回来的东西分给大家,玉妙不管这些,管事的备了些常例礼物送来。

    拿了人家的钱财当然说好话,三姨娘,四姨娘就坐下来说玉妙的好话儿,二姨娘也陪了她们聊着。

    又坐了一会儿,才笑道:“大姑娘在那里过得很趁心的,玉秀在那里看到了有几户都是老官宦世家,天天都去陪了大姑娘说话,说自己家里的家长里短。”

    三姨娘就笑道:“去了陪说话,可不说自己家里的事,难道议论王府里的事不成。”

    二姨娘就笑道:“可不是,玉秀听了好些新闻回来。这些世家都是大家,每一家都有过了待嫁年龄的大龄女儿,要么就是女儿孤寡了接回来住着,大家子还是有规矩。玉秀这一次见识了好些。”

    三姨娘,四姨娘就听了,说了一回,就散了。

    到了晚上,四姨娘先跑了来,一进门就问:“六姑娘在不在?”

    玉秀得了二姨娘的嘱咐,忙迎上来笑道:“在呢,姨娘没事来坐会儿。”

    四姨娘就拉了玉秀往自己房里去,让人倒茶来,笑道:“你在姑娘那里都是听了什么,细细地讲给我听一听。”

    正说着,院子里来了三姨娘,她笑道:“六姑娘在四妹这里呢?”

    四姨娘撇了嘴,笑道:“三姐你快来听笑话儿,大姑娘回来住,我们没有亏待她呀,怎么真的打这样的主意了。”

    三姨娘与四姨娘也是一样的心思,这一会儿两个人要绑在一起。四姨娘再生儿子也不是长子。

    但是来了一个续弦太太就是两回事了。

    玉秀就细得不能再细地讲了给她们听,回去后二姨娘悄声问她:“她们是怎么样一个形容儿?”

    玉秀就抿了嘴笑:“还是姨娘您厉害,她们咬了牙都格格响的。”然后又猜测:“就是对她们说了,不过是看了她们生气,白高兴一场,她们能有什么主意呢。”

    二姨娘一笑,心里想,这可不一定,为了保自己,主意总是有的。

    (求收藏,写了就希望有人看。今天多发,谢谢关注,很感动)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对策(二)(还有更新)

    晚上沈居安回到家,先去了二姨娘房里看了玉秀,问了一问玉妙的情况,不住地微笑道:“原来以前管得那么严,竟然是一片苦心。好,妙姐儿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三姨娘和四姨娘一同走了过来问安,四姨娘怀里抱了四少爷,笑着送到沈居安面前:“老爷,您看四少爷长得多象您。”

    家里这难得的温馨让沈居安大为欣慰,看了三个姨娘坐在一起陪了自己说笑,心情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坐了一会儿,三姨娘,四姨娘就笑着站了起来:“天这么晚了,不耽误老爷和二姐休息了。”

    沈居安就笑着点头道:“好,好。”

    二姨娘今天也没有谦让,带了笑送了三姨娘,四姨娘出去,回去打发沈居安睡下来。

    第二天沈居安就歇在了三姨娘处,二姨娘与四姨娘也一起来问安,又是一家子有说有笑的。

    第三天在四姨娘那里时,四姨娘就笑着求他:“听说大姑娘要为老爷张罗着续弦呢,一定是在家里住的时候看了我们都侍候得不象样,不知道是张罗了哪一家,也好提前打听了性格好服侍的。”

    三位姨娘约好了,这些话由四姨娘来说,四姨娘年青漂亮说话又最厉害。

    沈居安笑了笑道:“还只是提了一下,没有这么快呢。”

    四姨娘让丫头端了水来,蹲下了身子为沈居安洗脚,一边笑道:“我们都是没有念过书,不懂规矩的人。以前冲撞过大姑娘不少次,有时候心里也后悔,下次大姑娘回来时,一定好好的给她陪个不是。”

    沈居安舒服的享受,笑道:“妙姐儿不是个尖酸的孩子,都是一家人,她不会记在心里的。”

    想起了玉秀刚才说的话:“姐姐一个人住了那么大的园子,姐姐房里用的人就比我们家的人还要多。”

    就对四姨娘笑道:“玉秀去这几天只看到妙姐儿在园子里的房子,她冬天搬回王府住,那房子还要气派。园子里的房子只是小巧。”

    四姨娘又是第一次听说,忙笑道:“可不是,听了六姑娘回来说,我还在想,冬天下了大雪,那么空旷的园子里住着也凄惶的。原来大姑娘竟然是随了节气换着住。”

    心里更打定了主意。对沈居安笑道:“大姑娘一向大度,不过我们不赔礼心里总是难过的。老爷要是能体谅,我真想明天就去看看大姑娘去,给她好好赔个不是。再者大姑娘走了这些日子了,家里也应该去个人看看送些东西不是?”

    沈居安想想说得也对,对四姨娘笑道:“你有这片心,我当然同意。不过玉秀刚去了回来,下个月我是要去封信给她,另外再送些东西过去。你再去也不迟。”

    四姨娘高兴地立即“哎”了一声,笑道:“家里经常有人去看,也让王府里的人看看,老爷并不是不疼的,是他们强接了去,咱们也没有办法的。”

    这句话大合沈居安的心意。接下来四姨娘又要沈居安做衣服好出门,沈居安也同意了。

    第二天沈居安走了,二姨娘,三姨娘都来探消息,知道同意去了,各各松了一口气。四姨娘的那张嘴还是信得过的,在家里时经常去玉妙那里借东借西的,这一次让她有发挥之地了。

    三姨娘听了四姨娘要做衣服,就又不高兴了。四姨娘这会儿还不想和她翻脸,敲打她道:“三姐不同意我做衣服也行,三姐自己做了,请三姐去跑一次好了。”

    三姨娘也想想这会儿要一致对外,换了笑脸道:“我又没有说什么,四妹去王府,当然要穿得好,也是大家的面子。”

    倒对二姨娘说:“二姐今天就把钱拿出来,给四妹把衣服做好了,让她早些去吧。”

    这一次沈家姨娘们携起了手来,正说着话,有家人来回二姨娘:“二太太来了。”

    二姨娘赶快回去自己房里,姚氏带了愁容已经做在房里了,因二姨娘管事不得不来和她说,强笑道:“为紫琼订了陈家的亲事,不想陈家小子的奶奶生了重病,要冲喜。他们家三个小子,大小子成了亲,二小子订上紫琼,小三订了王家,现在只有紫琼年龄相当,这几天就要过门去了。我来说一声。”

    二姨娘连忙答应了:“等老爷一回来就对他说。”又为紫琼叹息:“不是说了明年才过门的,怎么又冲上喜了。”

    姚氏眉头锁着,这件事情让她犯了心口疼,气得不得了。冲喜为什么不找王家去。我们就要慌里慌里的嫁。。。。。。

    陈家为了冲喜,临时付了一笔钱,数目不多,但是丈夫沈居正也高兴了。姚氏心里骂他贪财,气得不行。

    说完了话,姚氏就走了。二姨娘想想紫琼嫁过去,有妯娌三个,老二大多都是家里不疼的,上有长子,下有幼子,也为紫琼难过。

    陈家也是一般的人家,紫琼过了门只怕还不如自己在沈家做个姨娘。

    又联想到自己的女儿玉秀,求了玉妙帮忙说亲事,不知道有没有结果。又想到四姨娘去见玉妙,是不是能够说得大姑娘回心转意,体谅到我们平时侍候老爷的辛苦。

    家里再来个太太,自己又成了应声虫,哪有现在管了家快活。想着就坐不住了,洗了手到佛前上了一炷香,才回来继续理家务。

    等沈居安晚上回来,就把紫琼的事情告诉他。沈居安赶快就去了沈居正家里,安慰了一番,谈了一下亲事如何办。

    办得这么急,一切东西都不齐备。只能兄弟三个分头一齐置办。

    姚氏更是落泪,三太太张氏也陪了她落泪。沈居安是个秀才出身,懂纲常规矩,既然许了亲,冲喜也是应该的。

    就把道理讲了一遍,劝了一回,回来了。

    紫琼哭得不行,哪有这么急匆匆都不周备就成亲的。自己家里都办不齐,陈家想来更是草草的。

    到了日子还是哭着拜别了父母上了花轿。

    (还是求收藏,本书只是下班后娱乐,不会让人看了心里七上又八下的,有读者觉得平淡,两百章以后斗争加一些,不过人生太多起伏,本书也自娱自乐了。就是这种心情,喜欢看的人请收藏。人生夏炎又冬寒,一个木头生活中很笨,羡慕那些能把握人生的人,不知我几时能修到那个地步,可千万别是入土之前呵)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笑话(一)

    房外树叶在轻风中沙沙微响,坐在锦榻上的朱宣倚了姜色的大迎枕,看了坐在另一边的玉妙。

    红色雕花的小方桌旁,玉妙也没有端坐着,而是微伏了身子,一只手捧了下巴对了朱宣说话:“表哥讲给我听听。”

    原来玉妙等有时间的时候,就缠着朱宣讲故事听。

    舒适靠着的朱宣声音里也一丝慵懒,问她:“你要听什么?”玉妙就说了出来:“我听好多人说,表哥是怎么知道吐蕃要退兵的,先前骂战不予理会,一出手就打了个落花流水。我要听这个。”

    看了玉妙有些倔犟,不讲不行的样子。朱宣就笑了笑,要我怎么对你讲呢。

    打仗本来就是奇兵百出。与吐蕃在边界上经常小有战事,大家心里都明白只要有了导火索就能打得起来。

    去年刘全屡屡阻拦了南诏公主出使就是一根导火索,南诏富裕是第二根导火索。我不能不事先探听吐蕃的将领军事等,做到心中有数。

    我总不能告诉你,达玛家里几位夫人争来争去,几个儿子也争来争去,我在中间也花了不少的钱。

    我的细作现就在吐蕃,与达玛的正夫人关系密切,经常约她出游,为她在家务事上出主意。

    达玛为了南诏公主早就想出手了,只是家里的夫人们妒嫉,出尽了浑身解数来阻拦。

    达玛一出兵,我就运用了吐蕃京都的各种关系,在朝野上下攻击他为了一个女人发动大军,他前脚刚起程,后面追了要他退兵的令信就已经下了。我当然知道他几时退兵。

    但是这个不能对妙姐儿讲,面前的玉妙还睁了大眼睛等了自己讲。

    想了一想,朱宣安抚她道:“就象也有刺客安插在我的军中一样,我也有细作安插过去的。”

    见了玉妙就识趣地不问了。提起了这个,朱宣想起来,达玛大军一到,南诏国王不再龟缩城内,而是出来送了达玛一批珠宝,现在尽落在我的手上了。

    妙姐儿头上插了一支红宝石簪子就是从那里来的。脸上就一丝冷笑,我不白拿你的,我还要拿出来一部分让人送给你女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