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烽烟-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赤术也不示弱,他本来就对弟弟心怀不满,一听察合台竟然质问自己,就冷冷一笑说道:“这还用说吗,想不到你们兄弟如此的不堪,三万精兵竟然差点就全军覆没了。”
察合台一听这话顿时就翻脸了,要冲上来和赤术撕打,却被赤老温一把抓住了。赤术看到察合台那势若疯虎的样子,不禁微微一笑。转身出了寨子,自己领兵到山下有扎了一座寨子。
到了晚上,成吉思汗的中军三万主力也到了。成吉思汗在小山后面的一处草地上扎营。命令赤术,察合台,窝阔台,赤老温前去见他。在会上把窝阔台他们狠狠的骂了一顿。并要他们戴罪立功。准备好明天决战。
同时在大同城里,也正在召开庆功宴会。博古论同志和胡沙虎同志坐在众人的中间,两边都是参战的将军们。胡沙虎同志手举酒杯站起来说道:“诸位,今天我们消灭了鞑子两万多人,差一点就把他们全部消灭了。明天我们还要再接再厉。把蒙古军队彻底消灭干净。来,为了我们明天的胜利大家来干一杯。”大厅里的众将连忙一起起身,喝干了杯中酒。
等众人落座之后,胡沙虎同志这才说道:“今天这一仗,打得实在是痛快,博古论大人的计策完全成功,完颜将军的步兵打得英勇顽强,也立了大功。现在蒙古军又来了援兵,不知道大人有何御敌之策啊?”
博古论同志低头沉思了一下才说道:“大人,现在成吉思汗已经到了。他手下的一定是蒙古军的主力。根据探马的报告,敌人的总兵力约有五万人左右。我的意思明天我们要继续出战。这次我们要出动全部的兵力和蒙古人进行决战。要赶在他的第三路大军到来之前就消灭成吉思汗,这样整个蒙古就会群龙无首,重新回到以前互相混战的时代去,那我们大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胡沙虎同志大喜,点头微笑说到:“将军的计策果然高明,那就请将军明天排兵布阵。我来为大人助威。”
“多谢大人。”博古论同志满脸感激的说道。接着他又转身对众将说道:“今日酒宴完后,你们都回营房休息,等待明天的决战。”
“是。遵命。”众将一起轰然答到。
第二天,天不亮蒙金双方就起身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了。骑兵把自己的坐骑喂的饱饱的。检查马鞍,马镫,马肚带有没有破损,不结实的地方。接着把自己的盔甲,兵器都擦拭一便。不知不觉见已经到了出击的时间了。大家饱餐战饭,准备把自己的生命再次投入到那未知的凶险中去。

当太阳升到半空中的时候,蒙金双方的阵势也列开了。这次双方摆的都是自己最拿手的阵势,没有阴谋诡计也没有奇谋妙策,有的只是双方的决心和勇气。
金朝用的是五部阵型。中间的主要兵力排成了三排或者说是三部分。最前面的一排是前锋。三万重骑兵将最先和敌人遭遇,后面三万重骑兵排成第二排,这是中军主力。第三排是昨天剩余的三万重装步兵,他们负责保护主帅的安全。同时组成一个安全屏障。一旦在前面的骑兵作战失利了,就可以躲到步兵的后面去,重新集结,组织新的攻势。
在九万中军的左右两边还有两部分兵力。排在前面的是两万重骑兵,他们布置在第二排中军的两翼,每边是一万骑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部队主力的两翼的安全。同时在作战时对敌人形成战术上的小范围包围。
在两翼骑兵的后面是整个军队的预备军。他们也有两万部队。在两翼部队的后面成纵队排列。这样布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在机动时候的速度。一旦整个阵型中出现了漏洞这只部队就要用最短的时间赶过去补救。
同时他们还担负有远距离包抄敌人后方的任务。一旦敌人被打败,后退的时候。预备队就要远远的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去,和两翼部队以及中军主力形成双重包围,断敌退路。在整个巨大的包围网中把敌人消灭。

此时的金军由于昨天刚打了胜仗整个队伍都显得威风凛凛,金军的军官从百户以上就有自己的战旗,此刻十几万大军云集。

 

第十七章   惨战
此时千百面战旗飘扬在空中,同时因为民族的不同,旗的颜色也不同。五彩缤纷的旗子更增添了军队的威严。旗帜之下的战士们各个都是盔明甲亮,气宇宣昂,等待着撕杀的到来。
在蒙古军方面排出了他们最拿手的三排战斗队型,在最前面的是轻骑兵弓箭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的一开始向敌人放箭用密集的箭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二排是赤老温率领的‘烈火军’重骑兵。
这些骑兵都配有护胸甲和头盔,使用的武器也是以近身肉搏为主。赤老温把昨天剩下来的部队编在一起,又重新组成了一支‘烈火军’虽然和原来的那支比起来有些差距,但是他们因为昨天的耻辱,所以战斗的欲望更加强烈,战斗的意志也更旺盛了。
第三排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和他的卫队一万怯薛军,也就是赤术率领的那支号称‘稳如山’的部队。这只怯薛军是成吉思汗从全蒙古中挑选出来的良家子弟组成的。其中还有不少是蒙古族贵族的子孙,他们在成吉思汗身边一方面是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起到了一个军校的作用。
他们在成吉思汗身边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和带兵打仗的学问。将来学成之后被派到各个部队中去,就成了指挥官。蒙古军队就是用这种办法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传统的继承。
当两军队伍接近之后,首先发起攻击的是蒙军中的游骑兵部队,这些部队都是轻装弓箭手,一张蒙古混合弓,一袋穿甲箭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总是结成小队伍或者二三十人,或者四五十人。利用马匹轻装速度的优势,快速的冲到金军重骑兵队伍的跟前快速的放箭之后,又快速的撤回。
接着下一批游骑兵再接着进攻,而金军由于受到了阵型的限制不敢对敌人发动追击,所以蒙受了不少的损失。
金军主帅博古论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命令从预备队中抽调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专门对付蒙古军的袭击。这些兵力排在主要部队的前面,来驱赶那些恼人的弓箭手。但是他们小看了蒙古弓箭手的威力。
这些人都是草原上有名的猎手,成天和各种豺狼虎豹打交道。战术机动灵活,利用弓箭的远射程优势和敌人拉开距离。瞄准了稳稳的发弓,再加上穿甲箭的威力。金军的损失渐渐的增大了。
而此时,蒙古军看到了便宜,更多的人加入了袭扰的队伍。甚至整个第一排都是跑散了,在战场上到处都是蒙古骑兵的身影。
博古论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大怒,这些蒙古人怎么完全不懂会战的规矩,这那里是什么堂堂之阵的会战,简直就是敌人在欺负他们的骑兵不能施展自己的本领。看来不能再等下去了,博古论同志连忙把手中的令旗一挥,第一排的金朝骑兵就冲了出去。
金朝骑兵的特长本来就是野战冲锋,刚才叫他们玩阵地坚守,实在是有些郁闷。现在好了。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战马好好的冲杀一阵了。金军排在第一排的是全军的精华,都是一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其中又以女真骑兵为主。
当年的辽国皇帝曾经说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由此可见女真骑兵的坚强战斗力。
现在这三万重骑兵排成了纵深有二十人的一排。通常在排阵的时候越薄的阵势也就是纵深越浅的机动性越好,但是冲击力不够。容易被敌人从中间截断。而越厚的阵势机动力不够,但是却有坚实的冲击力。这是一种沉稳而坚实的阵法。
金军骑兵的因为身上的负重和披挂的马甲太重所以无法快跑,而只能用小跑的速度进行冲锋。但是,尽管速度不快,那马匹跑步引起的闷雷一般的隆隆声,却更加中了他的恐怖气氛。
金朝骑兵的脸上都戴着铁面罩,以防敌人刀枪,弓箭的袭击。所以看不到他们的面孔,这些人就象是没有一丝感觉的死亡天使。而那在冲锋中随风飘动的长斗篷就仿佛是天使的翅膀。
刚才那些骚扰的蒙古弓箭手此时又变成了狙击兵,他们边退边向金朝骑兵放箭。而金朝骑兵也用长箭进行还击,金朝的长箭利在近战,只要双方的距离在五十步以内,金军的长箭头就能发挥出毁灭性的威力。
虽然他们没有蒙古穿甲箭那样对付重甲一穿即透的威力,但是却会在人体上造成巨大的伤害。即使是射中腿,胳膊这样不致命的地方,也能造成巨大的窟窿,使得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最终使伤员因为感染而痛苦的死去。
特别是对付蒙古军这样缺少盔甲防护的军队来说,长箭头能够发挥出他全部的优势。但是蒙古人在战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在几个同伴中箭落马后,就明白了敌人箭头的厉害,立刻和敌人拉开了距离。从百步之外向金军发箭。
金军的箭头虽然独具特色。但是弓的强度却远远不及蒙古骑兵。蒙古军的箭通常可以射到一百五十步开外,而金军的箭只能射到八十步以外。在射程上相差了几乎一倍。因此金军的重骑兵从来都是以重甲骑兵的冲锋为主,而弓箭只起辅助和掩护的作用。
蒙古弓箭手拉开距离之后,金军的伤亡虽然增加了。但是坚实的阵容使得这点伤亡几乎就察觉不到。此时,金军铁骑已经从马上取下了长矛,把它们竖起来。在半空中就仿佛是一片树林在移动。
三万铁骑排成一个整齐的战线。为了保持队伍的整体性他们也象步兵一样故意的压低了战马的速度。整个队伍的马匹都是用一个节奏在跑抬腿,伸蹄,落地。虽然这样看上去有些笨拙,好象是被对方当成了靶子在射,但是,在这个看似呆板的阵型中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他是通过铁的纪律把几万人变成了一个整体。虽然,会有个别的战士牺牲,但是他们的牺牲却是以保证整体的利益为代价的。
果然随着金军骑兵的不断逼近。蒙军的弓箭手开始不断的后退。而随着两者距离的不断缩短,金军手中的弓箭又有了用武之地。双方的弓箭形成了对射。虽然还是金朝骑兵由于技术的原因伤亡较多,但毕竟也逐渐达成了均势。很快金军就逼近蒙古军的主力了。赤老温手下的‘烈火军’严阵以待。一双双仇恨的眼睛瞪视着对方。
终于,双方的距离进入了金军冲锋的范围。
“准备。”金军中带头冲锋的万户发出了口令。
“准备,准备……。”他的口令迅速的被传达到各个部队。“冲啊,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万岁。”随着最后口令的下达所有骑兵都用马刺猛踢马的腹部,训练有素的马儿,立刻就达到了最高速度。同时‘皇帝万岁。’的战号响掣云霄。在两军相距两百步的地方,金军开始了冲刺。
而排在蒙古军第一排的弓箭手,现在已经完成了任务。他们迅速的退向两边,迎击金朝骑兵的是赤老温率领的三万蒙古骑兵。
“大汗就在阵中,长生天与我们同在。”赤老温高声喊着鼓舞士气。三万骑兵排成了散兵线向敌军冲去。
赤老温的军队和金军展开交战,立刻就像是撞在了一堵墙上。金军的骑兵拥有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力,再加上旺盛的士气,在和赤老温手下的部队作战的时候,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第一波冲锋就有不少蒙古军战士被挑落下马。
随之,金军骑兵的冲击力没有减弱,继续向前冲,两只军队伍就紧紧的纠缠在一起。赤老温手下的‘烈火军’因为连日来的恶战,此时已经是所剩无几了,从其他部队又补充了大量的兵员。
但是这些战士都是普通部队的士兵,他们身上没有蒙古四大主力军身上的那种霸气。这就影响了这个军队的战斗力的发挥。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在蒙古军第一勇将赤老温的麾下。主将的勇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部队素质的不足。
赤老温在战场上还是老样子,双手挥舞双刀,暴喝连连。没挥一刀必取一人的性命。跟在他身边的是由原来老‘烈火军’组成的核心部队,此刻也成了一支救火部队。他们在整个战场上左冲右突,就好象虎如羊群一样。那里的防线发生了松动他就跑向那里,击退敌人的进攻。
而金朝骑兵也不示弱,这些人都是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兵了。在和西夏人的作战中,虽不能说百战百胜,却也是占据着优势。这些蒙古人在他们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些不懂战争规则的野蛮人罢了。
那里值得尊敬,就更谈不上恐惧了。此刻双方军队已经陷入了混战的旋涡当中。金朝骑兵仍掉了手中的长矛,换成更适合打肉搏战的狼牙棒。沉重的棒子和同样沉重的钉头棰在空中此起彼伏,竟相传递着死亡的气息。
双方酣战了良久,最终还是蒙古人占了上风。其实这个原因也很简单,蒙古军的背后就是大汗,他们是敌人和成吉思汗当中唯一的屏障了。为了保护他们心中的英雄,这些蒙古族的小伙子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