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烽烟-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汪古惕地面的自然条件可以使蒙古人感到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自在自如,毫无身处异域之感。这里没有树木,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草原上还有一些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注人一个个具有海水咸味的咸湖。当地人称这片草原为“草地”,以区别于“麦地”。在这里,人们常常要在荒无人烟,令人焦虑的偏僻荒野走很久,才能见到,由10个到20个帐篷组成的居民点。
在这种居民点附近,有成百的骆驼和马匹,有上千的长毛绵羊和山羊。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早就同此地的主人突厥汪古惕人建立了联系。江古惕部的首领阿刺忽石帖勤忽里在公元1204年曾有大功于成吉思汗。当时他曾拒绝参加乃蛮人策划的反对成吉思汗。
为了酬谢他立下的这一大功,成吉思汗曾在1204年举行的即位大典上,封他为蒙古帝国的达官贵人之一。更有甚者,成吉思汗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阿刺孩别乞讨许配给阿刺忽石帖勤忽里的继承人之一为妻。
这是成吉思汗王室同江古惕部王室间的首次联姻。
这种裙带政策给成吉思汗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汪古惕部所据地盘在地理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江古惕部同金国早有契约关系,是中原长城的守卫者,是金国部署在长城外侧的哨兵。
把汪古惕部笼络到手,成吉思汗就等于在战争开始以前就摧垮了敌人的前线防御,不费一刀一箭就把其帝国的势力扩展到了对方著名的防线——长城的脚下。
到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已经作好了准备,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可以以蔑视和傲慢的态度对待北京宫廷了。当时,金廷派了一名使节到成吉思汗处通报说,金主已崩,新主已嗣位。
这是非常重要的诏书,因为从法律上主,成吉思汗当时仍是金国的附庸。奉接诏制的成吉思汗听了金廷使节宣读的诏书以后,他心不在焉地问来使道:“新君是谁人?”
“卫王。”来使回答说。
“我原以为中原皇帝是人间俊杰,是天上所做”,成吉思汗大声地说,“没想到竟是卫王。像他这般庸懦之辈也可为帝么?”
成吉思汗说完,向南面(金王国方向)唾了一口,抛下金国使节,上马扬鞭而
去。金使见此,一时惊得目瞪口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从血统关系来说,蒙古人同金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而更深刻的原因是,金国皇帝曾侮辱过蒙古人,而且这种侮辱是不可补赎的。
当时蒙古人谁都没有忘记,金廷曾可耻地对蒙古的几位汗施加酷刑,像处决
罪犯一样把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儿合黑亲王钉在木驴背上,使其辗转惨毙。当时,这几个受刑者在咽气前,曾大叫说他们的子任甚多,必来报仇。
现在,蒙古各部已经混一,给金王以严厉惩罚的时候到了。
公元1211年3月,成吉思汗在蒙古东部克鲁伦河河畔誓师,准备开始进攻金国。他的住在遥远的地方的附庸纷纷赶来向他致意。
这些前来致意的附庸主要有:住在西部的属于突厥种族的亲王,一个是畏兀儿王(或曰亦都护)巴尔术,另一个是哈刺鲁王阿儿思阑。巴尔术统治的地区主要是吐鲁番和库车等绿洲。
阿儿思阑则统治着巴尔喀什湖以南谢米列奇耶地区。成吉思汗把远征金王的战争当作全国性的对外战争加以准备。
本着这种精神,他来到蒙古的圣山不儿罕合勒敦朝圣,祈求长生天保佑他出师胜利。他按照仪式,脱帽,解带搭于肩,三次以头叩地,然后起而祷告说:“长生天在上,朕决意整顿军马,为被金王卑鄙残害致死之斡勤巴儿合黑亲王与俺巴孩汗报此血海深仇。天若许朕复仇,则助朕一臂之力,命下界所有人神齐集而助我一战。”
然而,由于蒙古军队都是骑兵,由于他们当时不懂得工程技术,由于不善于进
行有步骤的攻坚,成吉思汗的大军被阻在长城要塞前,长时间前进不得。
公元1211年和公元1212年,整整两年中蒙古军队奈何长城不得,只攻占了附近一些防备较差的弹丸小城。他们攻击的这个地区是一片地势起伏不平的地区,该地区从戈壁高原到渤海湾地势成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间被由西南到东北走向的山脉截断。这山脉顶峰有许多缺口,是立在北京前面的一种天然栅栏。
在这些参差不齐的光秃秃的山峰上,长城绵延不绝,从渤海湾一直延伸到黄河边。在长城脚下,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要塞,例如北京西北的宣化以及山西北部的大同就是这一系列要塞之一。
由于如上原因,成吉思汗在这段时期并没有取得辉煌的胜利,他费了很大的气力才攻占了一些小镇。对此,大家不应该感到惊讶。再说,他毕竟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例如在1211年2月至3月,在野狐岭(位于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战斗中,他就打了胜仗。
9年后,长春真人从这里经过时,曾亲眼目睹当年厮杀后留下的布满地面的
累累白骨。
正当成吉思汗的大军在金国边境停滞不前时,公元1212年春,发生了一个有利于成吉思汗的政治事件。原来,在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金人(女真人)占领北京以前两个世纪,北京被另一个少数民族契丹人占领着。
契丹人统治北京达两个世纪,接着,金王的祖先从他们手中夺取了北京。金人和契丹人属于两个民族,金人属于通古斯——满语族,是今满族的兄弟,而契丹人则主要属于蒙古族。
契丹人虽然失去了北京的统治权,但3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住在中原土地上。所以,与成吉思汗的臣民们相反,他们几乎已完全被中国化了。但他们怀念昔日的光荣历史,一直想向战胜他们的金王复仇。
果然,公元1212年春,契丹人的亲王之一耶律留哥带头发起暴乱,叛离金王,集合手下的契丹人,前来投靠蒙古人。契丹人的老家在今满洲南部辽阳地区。成吉思汗不失时机的利用刚发生的这一事件,派大将者别率领一支军队去攻辽阳。但辽阳城防坚固,者别首战失利。于是,者别佯装败退,且战且退,同时设埋伏于辽阳城附近。
他退了一段路程以后,者别突然回转马头,挥军反击,奇袭并占领了辽阳城。,这样,耶律留哥就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宣布称契丹王(辽王),充当成吉思汗的附庸。
可笑的是迟钝的金国对于自己小弟汪古部的投敌没有一点反应,更可笑的是这么多年以来金国对此居然毫不知情,依旧给敌人的先锋发着工资,并嘱咐它要忠心不二地守好边疆要塞。
更可笑的是蒙古军队在关内攻城略地、烧杀抢掠,为所欲为了长达两个月之久,反应异常迟钝的金政府居然以为邻居还在关外老老实实地放马呢!
4月,卫绍王永济这才知道邻居已经跑到,自家院里来打砸抢烧好久了,他立即派人去与蒙古人乞和,表示:你们来我家里抢劫破坏了这么久,只要你们愿意撤走,我就就概不追究,咱们就此一笔勾销。
可惜使者又被成吉思汗吐了回来,草包皇帝这才仓促拼凑了一个抗战领导班子。独吉思忠与完颜承裕作为中央尚书省特派代表,立行省于宣德(今河北宣化),驻兵抚州督战。他们在边疆一线修筑了乌沙堡,并派出了一支军队驻守乌月营。
他们同时还任命西京(大同)留守胡沙虎为行政枢密院长官,负责镇守西北重镇大同。
蒙古大军开到金国北部边城——擅州。蒙古兵呐喊着像潮水般朝城池冲去,却被城墙上的金兵用雨点般的火炮、火箭、巨石、滚木打得抱头鼠窜退了回来。
见战事不利,者勒蔑飞马跑来,他的帽子都被打歪了,脸上一片漆黑,露着一口白牙(形象深合黑人牙膏代言人):“大汗,将士们伤亡严重,就是攻不下城池啊!”
成吉思汗听了,也是着急不已,他一夹马肚子,奔上前去。远远的就望见兵士们,又一次冲锋。城上火炮、火箭、巨石、滚木一齐朝他们的脑袋上招呼过来。头破血流的士兵们,抱着脑袋怪叫着,忙不迭的往回跑。
成吉思汗见此,紧锁眉头,咬紧牙关。
者勒蔑这时候急忙说道:“我们的马跑过不了他们的护城河,上不了他们的城墙。有再大的本领也使不出来啊!”
成吉思汗大手一挥,命令军队先撤回来。
前锋军的云板响了。鼻青脸肿的兵士们灰溜溜地退了回来。


 

第十一章    接连大胜
第二天再战,城墙上的金兵上好火药、准备好巨石、滚木、板砖等凶器,准备让那些冲锋的蒙古人脑袋瓜子开花。结果他们发现今天冲锋的蒙古人与昨天不大一样了,具体来说就是行动速度比昨天明显笨拙迟缓了许多,原因很简单:这群家伙每人在后背上背着一个大麻袋。
昨天你们轻装上阵,上窜下跳的,还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今天行动笨拙,岂不是找死嘛!
金兵正拿着板砖瞄准那些活靶子,却被密密麻麻的弓箭射得不得不缩头躲避。在庞大的弓箭手方阵的掩护之下,蒙古兵将一袋袋沙袋投入护城河中。毕竟人多力量大,渐渐地护城河被填平了,城墙上也堆起了一个斜坡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冒着枪林弹雨的蒙古兵,终于将土坡一直堆到了城墙的雉堞处。接下来,骠悍的蒙古骑兵则挥舞着马刀冲上城墙,将金兵砍杀的抱头鼠蹿、片甲不留。擅州城破。
7月,先锋者别、耶律阿海,率军挺进乌沙堡。当时独吉思忠、完颜承裕等刚修缮完乌沙堡的城防工事,听说附近的乌月营已经被蒙古军攻下,心里吓得够呛,象征性地守备了几天乌沙堡之后,就趁着蒙古军不注意率军弃城而逃。
因此,独吉思忠被撤职,由他的副将完颜承裕升任前线行省长官,主持军事。这哥们儿见蒙古军太剽悍,直接率军从抚州(今河北张北)退守宣平(今河北张家口西南)。就这样,昌州、桓州、抚州拱手送给了蒙古人。
另一路由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位王子领导的蒙古军攻占了净、丰、云内(蒙古人从云内的群牧监缴获大量战马)、东胜、武、朔等州之后,包围了西京(大同)。负责镇守西北重镇大同的西京留守胡沙虎同志发扬光大了开战以来金军不战而逃的光荣传统,率军弃城逃回了中都,金国朝野震惊。
蒙古大军锐不可当,连下金国北疆十数个州县,连西京也沦陷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草包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宗庙里哀求列祖列宗们保佑。
永济跪在蒲团上,一脸悲戚地对着祖宗八辈的牌位哭诉:蒙古军队怎么比野兽更狂野!金国将领怎么没有最孬只有更孬!当年无往不胜的女真铁骑在那里?完颜兀术那样英明神武的统帅在那里?八辈祖宗啊,保佑我,保佑大金国,请匆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退敌安邦的英雄吧!
恰在此时,尚书右丞完颜承晖走进来启奏道:“皇上,上京留守徒单镒率兵二万,入卫中都来了!”
永济回头:“土善意?!”(朕咋没听说过这哥们儿?)
完颜尚书推荐道:“此君颖悟绝伦,还中过女真状元。他率兵入卫中都,定有退敌良策呀!”
永济叩头,心中大喜,眼里闪着泪光:“啊,列祖列宗显灵了!”他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完颜尚书,快请那个谁……”
尚书急忙提醒道:“徒单镒”
“对对对,土善意!赶快请他到后宫来见!”
奢华的寝宫内,徒单镒叩头:“徒单镒护驾来迟,皇上恕罪!”
永济皇帝下座搀扶:“快起来,快起来,坐下慢慢说。蒙古叛军今年二月造反越过大漠、阴山。没想到那个贼花剌子汪古部早就跟铁木真勾搭成奸了,净州本来是抵御北狄的桥头堡,这下可好,却变成了他们攻打大金国的基地,最可恨的是边防官员竟毫无所闻。等十万蒙古人每人带着四、五匹膘肥体壮的战马打过来的时候,那些锦衣玉食的将军们逃得比兔子还快,至今西京留守胡沙虎,还不知道躲在哪儿凉快着呢!土爱卿(叫错了,其实人家姓徒单名镒),你能替寡人力挽狂澜、扭转败局吗?”
徒单镒看了一眼完颜承晖说:“方才臣向完颜尚书右丞说过,我大金精兵百余万,而铁木真不过区区十万之众,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现目前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呀?”
“是啊,朕也百思不得其解!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徒单镒自信地分析道:“这个铁木真深谙用兵之道。请圣上想一想,自开战以来,我们的百万大军是分散在无数城池防守。依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原理,彼以聚攻散,少数变成了多数;我们以散御聚,反倒从多数变成了少数,于是被蒙古人各个击破,不打败仗才怪哩!”
永济皇帝拍案而起:“太对了!”他兴奋地走出几步转身出手,指着徒单镒:“有道理!哎呀,你三言两语就使朕茅塞顿开!土善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