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桃花不正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山桃花不正经-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儿郎,现在少不得要事急从权赶紧决定下来人选。你爹为此权衡比较了再三,定了镇子南面李老实家的小五做最后的人选,这会儿你爹已经忙着去寻人做媒提亲去了。”
  吴淑娴从听说了事情的缘由是宫里面要选宫女,就有些丧气的认命了起来。她压根就没想过像人小说里说的那样,什么先逃跑躲过这灾,然后便凭借前世的什么技术活的风生水起啥的。先不说这父母是生了她、养了她、疼爱了她十五年的亲爹娘,她舍不得让她们担惊受怕;就算是她能狠心跑了,她也怕自己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出去没本事独活。
  不过认命归认命,吴淑娴却还是希望自己能有段好婚姻。这会儿一听说自家亲爹定下的亲家人选,是镇子南面老实的出了名的李家,不由得眉头皱的更加紧了几分,她十分不解的道:“娘,您素日里不是总和我说什么‘门当户对’么?我听人说李老实家不光是人老实的出了名,并且他家还是咱们镇子上穷的出了名,咱们家的境况和他家明显是天差地别的好不好?爹他这是怎么想的?这镇子上的人家这么多,他怎么会偏偏选了和这么一家做亲?”
  柳氏挥挥手疲惫的道:“这事原本我和你一样的想不通,不过后来经你爹一说我又觉得也只有如此才好。你爹说,别看李老实家穷,可他们家却是镇子里少有的有心人。你看他家没田没地养五个儿子,原本生活就不易吧,可就是这样他家也要咬紧牙关供小五念书。这小五呢也争气,这不去年咱镇子上考出了三个秀才,他就是其中一个么?所以呢你爹说将来这小五只有愿意继续努力,说不定就能中举中进士入朝为官呢,你可莫欺少年穷。
  再一个你爹也考虑,这李家五个儿子论人才长得都不丑,李家大郎眼看都快三十了,就是四郎也是二十几的人了,按理他们哥几个早就该成亲了,只是这么些年为了供一个小五念书,家里穷的几个儿子一个媳妇也娶不起。你爹说他兄弟几个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难保不会有怨言,这样的话人心就不齐,容易被咱说服。
  再说了,小五考上了秀才是不假,可是他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那可不容易,谁能知道小五过这两关还要花多少年的功夫?你可听说过“秀才不中举,抵不的半斗米”的话?李家正是因为这样子上下两难,咱家要想说了他家这个有功名底子的儿郎来上门,这才有可能成。”
  吴淑娴可不是盲目乐观的人,遂忍不住撇撇嘴道:“娘您可别光听我爹这么一厢情愿的说,我觉得这事还是有点悬。既然李家拼死拼活的想要供一个读书人出来,主意怕是大得很。李家小五中了秀才了,再进一步若考中那就是举人,谁不知道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您说人家一家子好不容易能看见做官的曙光了,凭什么就让咱们家把好处给截走?”
  柳氏不以为意的笑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就算中了举人也得有人推荐、有钱上下疏通他才有官做,而李家有什么?他家要钱没钱,上面要人没人。再说了,李家就是再指望将来小五给他家光宗耀祖,他现在也得识时务,谁不知道县官不如现管,所以你知道你爹是请了谁去说媒么?”
  本来刚进门时吴淑娴心里烦的了不得,可听了自家亲娘这番话,她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她稍一思索眉梢一扬道:“我爹该不会请了能管得着秀才的那个官员去说媒吧?我爹难不成一开始就想的是以势压人让李家低头?”
  柳氏得意的看着小女儿笑道:“你这孩子心思就是转得快,也不菲怪你爹总是偏疼你多一些。你可知道秀才虽然有了功名在身,可到底也是分了廪膳生(公费)和增广生(自费)的等级差别的?李家小五不过是个增广生,他在县学里读书,钱米都得自备。他一日不能中举,就还得读一日的书,这读书可正经是个费银子的事。就李家这样子,还能供他读多久?再说了,有权不用枉做官,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人削尖了头皮想当官。”
  吴淑娴身为女子,虽然读过书,可并不知道这些考科举的细枝末节,不过就算这样,她也不习惯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理直气壮地想当然。她假装浑不在意的端起海棠泡来的茶喝了一口,才道:“娘您不忙啦?怎么这会儿还有闲心卖关子说这许多闲话?您还是快直接告诉我吧,我爹他究竟请了谁去说媒?”
  柳氏被这么一提醒,立刻想起自己还有一大把的事情要做,便没好气的站起身,戳了女儿脑门一指头道:“我还不是怕你这个小冤家想多了,才慢慢给你分讲的,你个不识好人心的,居然还拿话来噎我。其实不妨明白告诉你好了,你爹是请了县里的宋教谕去李家提的亲。这宋教谕是你六姐夫的亲姑父,有你爹出面去请,他一准不会推辞。
  按规矩所有的秀才都得受本地的教谕监督考核,听说考核连续三年不合格的秀才,还会被革除功名。这宋教谕可是李小五正经的现管,我想李家的人只要脑子没有坏掉,他就不敢得罪宋教谕。再说了提亲的女家又是咱们家,住在两河镇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你爹是谁的,所以我和你爹都觉得这事准成,你就等着明儿拜堂就是了。”
  听到这里,吴淑娴没敢再说怪话,她心知今日这事要怎么发展,已经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半分,遂低声叹气嘀咕道:“咱们家以势压人,李家人心里难免不服,就算是李小五万般无奈的被他父母送进了我们家,只怕也是心气难顺,以后我这日子怕是没那么好过了。”
  柳氏冷哼了一声道:“你怕什么?上门的女婿按习俗就得改了姓从咱们吴家的姓,他若是有胆子敢给你气受,就不怕我和你爹收拾他?”
  吴淑娴刚想开口和自家老娘说,两个人关起门过日子哪有这么简单。只是她的话还没有出口,就听见丫鬟禀报说,吴家寡居的吴大姐,带着十三岁的女儿柳叶来了,遂忍了忍将滑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话说这吴大姐也不过三十三岁,可是也不知怎么的就是出老的厉害,现在的她和柳氏站在一起,倒是活活像两姐妹似的。
  想当年吴大姐成亲的时候吴家还没有发家,所以她便听任父母之命,嫁给了柳家庄家境还算好的农户柳成的二儿子柳二勇。本来柳成家只有二个儿子日子还过得很不错,不曾想吴大姐嫁进门还不到两年,先是柳成夫妇相继生病去世拉了一身债,三年后好不容易等柳二勇他们兄弟把债还清了,柳二勇却又得了一场急病,没几天他就丢下老婆女儿撒手人寰了。
  吴大姐遭逢这么大的打击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吴大姐的心里,男人就是老婆孩子的安全感和她们的倚仗,而自己这会儿是既没了安全感,也没了依仗,她的精气神一下子就散了,人顿时就灰败了下去。再加上人都说是柳家这样是她命硬给尅的,她更加一气病重了几分。
  当时上门吊丧的吴家爹娘,一看见大女儿这样心疼不已。两人一合计一咬牙,便在丧期后将大女儿娘两给接回了娘家。于是吴大姐带着女儿柳叶就此在吴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十年。


☆、4第四章

  清河县学里中午下了课,清清瘦瘦的李泓手脚麻利的收拾好自己的书,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赶上已经走出了教室的安教授。他先是恭恭敬敬的向安教授行了礼问了好,随后才虚心的请教自己刚才没听明白的经史疑问。
  安教授本身也是贫苦出身,自然从内心里很欣赏李泓这种家境贫寒却又好学的学子,遂不顾腹内饥饿,耐心的又给李泓讲解了一遍刚刚课堂上讲的书。
  等搞清楚疑惑告别了安教授,李泓方才发现同窗们都已经走光了,就连教室里负责打扫卫生的方伯,也差不多要收拾好了。于是他忙提了自己装书本纸笔的提盒走出了县学。
  话说李泓家居住的两河镇,离清河县城本不远,若是骑马坐车的话,也就是一刻多钟的路程。如李泓这般没车没马的年轻人走路算呢,最多也不过一个时辰的脚程。所以李泓每天都是早早的在家里吃了东西出来上课,中午下了课,不吃饭又慢慢的走回家去,这样多少能为家里省一顿额外开销的午饭钱。
  离县城不远的清河边,是两河镇有名的周大户家的桃园,只因这一处风景极好,所以每当桃花盛开,就会有人租了这园子办宴会。这一天李泓途径这处桃园的时候,也正好有人家在里面办宴会。里面丝竹之声伴着饭菜香和酒香不时的顺风飘出来,饥肠辘辘的李泓闻到了园子里飘来的饭菜香和酒香,顿时腹鸣如鼓。
  李泓不是不羡慕富贵人家的这种悠闲生活,只不过他从小就知道,这生活离自己很遥远,于是他拼命的告诫自己,要好好的用功读书,以使将来有一天,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也能过上这种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李泓他废寝忘食的努力了很多年,直到去年才终于考取了这个秀才。
  说心里话,能考取秀才进了县学,李泓还是很高兴的,至少这里面上课的教授,都是有些真本事通过了考试的,县学教授的水平和两河镇的私塾先生比,简直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只是后来李泓一报道才知道,合着就是能进县学的秀才们,原来也是分着廪膳生和增广生两种的,而自己恰恰不幸,只是一名自费的增广生。于是一夜之间,李泓发觉自己又回到了从前的战战兢兢中。他一想起,父母和哥哥们还要竭尽所有的供自己念书就心慌,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回报全家人的热切期望。
  好不容易走过了清河边的桃园,李泓饿的脚步都开始有些虚浮起来,他好想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再往家走,可是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细布长衫,这还是考中了秀才后,老娘咬咬牙买了新料子做的,他实在舍不得弄脏了它,于是只好忍了又忍,拖着脚步继续往回走。
  饿着肚子念书是怎样的一种辛苦,恐怕没几个人体会过,可李泓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们把改变家族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所以他自己从来不敢抱怨什么。但是天知道,这些年来他心里有多少患得患失。书本精贵,家里也没有钱给他买书,他总是小心的去先生哪儿借书回家抄;怕自己总是没钱被同窗看轻欺负,他从来就是一下课就往家里跑;害怕下场考不上会多浪费一份考试报名费,他一直等到有完全的把握才下场。李泓觉得没有吃过这些苦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心中那种惶恐无依的滋味。
  李泓就这样一路上默默的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路忍饥挨饿的走回了家。一走进家门,他很奇怪的发现,父母和哥哥们今日不知怎么的都在家。只是父母见自己进门看上去面带忧伤难过,而哥哥们见自己进门却表情各异。如果说大哥似乎有些欲言又止,那么二哥面上如释重负的轻松就显而易见,三哥那脸上的喜悦是藏也藏不住,四哥的表情则是一种惯常的无所谓。
  李老实夫妇心情复杂的答应了小儿子的招呼,像是为了遮掩点什么,李老实看了自己的老婆一眼道:“小五肯定还没吃午饭呢,你还不赶紧的给他拿点吃的来,你呆呆的坐在这里干什么?”
  李大娘闻言眼圈一红,此时此刻,她本来也不知怎么面对自己心爱的小儿子,于是忙低头一言不发的走进了灶房。
  李泓见此情景心中一紧,他放下自己的提盒,顺手拖过一张小凳子,坐在父亲的脚边问道:“爹,家里可是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发生?”
  李老实沉着脸,挨个扫了一眼自己的五个儿子,随后叹了口气道:“是有大事发生,只不过我真是搞不清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三郎见父亲话音落地依旧愁容不展,很是不满。又看大哥和二哥都不开口,遂忍不住兴奋的冲李泓道:“你别听爹的话,爹这是高兴的有些糊涂了。我告诉你啊,这件事说起来真正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今天早上那,吴都保长特意请了你们县学的宋教谕来给你提亲。宋教谕说吴都保长很欣赏你,所以想要你去他家做上门女婿。吴都保长家里有钱却又没有儿子,咱们镇子上谁不知道,你说这不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吗?”
  李泓一听三哥这话,顿时觉得眼前一黑,他不敢置信的扭头望着父亲道:“爹,三哥此话当真?”
  李三郎不等自己的父亲说话就笑着道:“小五你是高兴晕了还是真没听清楚?吴都保长是何许人?宋教谕又是何许人?三哥怎么能和你开过这种玩笑?”
  李泓一听这话脸顿时涨得通红,他呼的一下站起身,张口就想和三哥辩白清楚。只是还不等他开口,李老实就抓着他的手道:“小五你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