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云- 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丰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你就说我名声臭是一个孤臣呗。

荀彧倒没有针对他:“二来就是因为有钱,他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女人。归根结底,还是钱闹的。”

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出于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去认知他人的行为,包括对他人动机和目的进行推测和认知会产生重大的偏差。

在判断他人行为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内心的判断和自己的倾向、有意地寻找能够印证我们自己对他人倾向性判断的证据,这就是选择性的认知偏见。

在古希腊丢斧子的人的故事中,当丢斧子的人怀疑是邻居偷了斧子的时候,邻居的一言一行看起来都像是偷了斧子后的反应。

而几天后当斧子被找到后,邻居看起来就再也不像偷斧子的人了。这里讲的就是倾向性的预先设定立场和判断、会错误地引导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在社会现实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背景、社会经历、文化教育和世界观的不同,在同一时刻面对同一事件和完成同一行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有差别的深层动机,从而导致在同一社会关系中表面上人们在互动。

实际上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行为解释,从而导致在相同的行为中存在着不同的动机、以及对默契的理解完全不一致的情况。

古人早就以一句知名的谚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了由于内心各种差别,世界在不同人群的眼里会有不一致、直至无法沟通的主观解释。

赵云听着两人的话,思绪却飘了开去,想起了上辈子马斯洛的五个需求。

第两百四十六章蹴鞠业岭南开花(3/5)

以前的南征军士兵,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进了军队,原以为就是去当炮灰。谁知一下子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现在的交州各处,都是子弟兵的家属移民。

安全需求方面,现在的南征军就是交州的实际统治者,不管灵帝和其他世家门豪往里面掺了多少沙子,赵云一声令下,谁反抗谁就化为齑粉。安全得到了保障,尽管是团队的。

交州人对兵士是又敬又怕,曾经那种受到土豪劣绅欺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靠着南征军打下来的。当然,人有钱了,又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会挨刀。

不管赵云三令五申,华夏的传统,商贾就是权贵们的提款机。要是世家豪门好说,谁敢来掠夺自家的财货,毫不犹豫干回去。可有钱的是老百姓,他们担惊受怕在所难免。

因此,兵士成了交州一种特殊的人群,除了他们自己的家属和周围的袍泽,根本就找不到有人来交流。大家不是战争机器,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社交。

圈子的狭窄,每天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战友,俗话说舌头与牙齿都要打架,何况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壮汉?久而久之,打架生事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兵士们目前实现了从生理需求到朦胧的尊重需求的跨越。

现在哥们儿有钱了,家里的地出产的粮食几年都吃不完。你有我家也有,谁怕谁呀?

在别的军营里面,全是萧杀之气。赵云的军队,充满着友爱和谐。

但是一个人从一无所有到了今天,实现了三步半的跨越,任谁都会膨胀。

赵云的前世,东北人一整:“你瞅啥?”“瞅你咋地?”“草泥马的劳资弄死你!”

这样的话语,军营里面随处可见。法不责众,这么多人经常打来打去,有的是越打越亲,有的自然就会疏远,军队的凝聚力下降,从而也就影响了作战能力。

“子龙,说实话,我们是不是可以释放下军士的精力?”荀彧不无担忧:“长期以往,我们交州军都成啥了?还没上阵自家就打起来了。”

“完全可以!”田丰眼睛瞪圆:“主公,让军士们有事可做,那样的话根本就没时间和精力来打架。唉,我一直都想着关禁闭之类,咋就没想到这一出呢?”

看到他那激动的样子,赵云有些好笑。关禁闭还是他提供的,毕竟士兵犯了错,打军棍的话没啥意思,换成比较人性化的关禁闭就好得多。

“噢?”说实话,在军队上他是半路出家,比两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元皓、五哥,你们都来合计合计,找一种有益的活动,增进士兵的感情,让他们不打架。”

“蹴鞠如何?”田丰到底年长一些,他马上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荀彧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原以为对方就是个书呆子,照本宣科,想不到也有变通的时候。那样的话,今后在妹夫这边和自己说不定还有利益牵扯,得提防着点儿。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早在战国时期华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

蹴鞠所用之“鞠”,可上溯到石球。前世考古专业的赵子龙,知道石球约十万年前的丁村文化遗址就发现了不少,四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遗址更是大量出现。

石球最早是狩猎工具,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用脚踢的石球及镂空的陶球。

据说蹴鞠始于黄帝,开始用于军事训练。鞠是用皮子做成圆形,里面装满毛发。战国帛书有黄帝杀死蚩尤以后,“充其胃以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的记载。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记载:西汉时身为“安陵阪里公乘”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不治身亡。

其后蹴鞠一词在《汉书》中多次出现。不过,汉以前的战国,称古代足球为“蹋鞠”。

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富裕起来的临淄,市民有很多文体活动,包括吹奏、击打、弹拨乐器,斗鸡、赛狗、下棋和踢球。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

到了大汉,蹴鞠发展较快。

毕竟这项产业传承久远,在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有“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的描述。

既然是娱乐,那就出现了表演性蹴鞠。这种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

赵云了解到的蹴鞠表演,有单人蹴一鞠、单人蹴双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

甚至有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同时,出现了竞赛性蹴鞠,世家之间经常举行。赵家根基浅薄,目前还没有。

这种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当然,蹴鞠已经开始用于军中练兵。

“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今军无事,就使蹴鞠”,就是后者的反映。

前人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类,并称:“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至于蹴鞠这个名字,赵云觉得蛮好的,并没有必要改成足球。

当然,作为一个穿越客,他把前世了解到的一些规则什么的,加入了进去。

至于赞助商,如今到交州的世家,不管是来自真定还是荆州、扬州,每一家都赚得笨满盆满。能够以此来巩固和南征军的关系,相信并没有人拒绝的。

三人都不是拖沓的性格,想到就干。不到十天,整个交州的人都在讨论蹴鞠。

具体到部队中,以校尉为单位,每一个校尉都要组织一支蹴鞠队,参加将军的选拔赛,最后到赵云跟前,决出胜负。

到时候的奖励,鸿都门学的学子们脑洞大开,毕竟他们也要参与进去的。

至此,兵士的打架事件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尽管不能根治军营里面的打架,却也把集体荣誉灌输进去。相信经此以后,南征军的凝聚力又会上一个台阶。

第两百四十七章拖刘备袁绍下水(4/5)

“这孩子心气挺高哇!”戏志才瞅了一眼不远处的秦彩虹:“徐闻现在也有钱了,组织的蹴鞠队好多中原人参与进来,居然还有武者。”

赵云不置可否,对于自己的学生想上进,不管是哪一方面,他这个当先生的,只要不背叛自己,毫无保留的支持。

“志明还是有些迂腐,”贾诩说话毫不留情:“这方面你这个当兄长的,必须要随时提点。”

戏志明是戏志才的从弟,正所谓富贵还乡,他带着赵灵儿回家祭祖,念及幼时这个堂弟家里没少帮助自己。很自然,他不会忘本,带着就过来了。

身为一郡太守,弄一个孝廉的名分不需要多大周折,出现了先上任后当孝廉的事情。

毕竟从小读的书不多,哪怕到了交州以后,发奋苦读,当了合浦县令,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比花在政事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戏志才本人精于行军打仗,对政事也不是很精通。原本他并不咋愿意从政,经过和赵云一番详谈以后,还是不很情愿的当了合浦太守。

很简单,有朝一日大家到了更高的位置,有一个基层的经验,至少就甩了一直担任京官的人好几条街。当高官,不知民间疾苦那是大忌。

“唉,”戏志才莫可奈何:“志明有志于读书,惜乎早年打下的基础太少,即便这么读下去,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儒。何苦呢,何必呢?我劝过他,没有多少效果。”

荀彧没有说话,在两人的交谈中,他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贾诩就比较吃亏了,家族没啥人,有也没有交情。这哥们儿很记仇,当初自己家落魄的时候别人没帮,想让他拉扯家族不可能。

他的儿子贾穆现在还需要学习,贾家就他一个人撑着。

目前最得势的就是旁系的荀家,尽管只出了荀谌一个日南太守,天知道今后荀彧会走到哪一步?毕竟他的资质,就是比起他的五哥都毫不逊色。

最后的结果,徐闻队打出了12:0的超高分,连秦彩虹都没有想到,忙不迭亲自去给自家的英雄们鼓气,还得和朱卢、高凉、临允的队伍得逐个比过。

军队里的蹴鞠,自然也影响到地方,每一郡的队伍都会决出一支冠军,代表该郡去镇南岛上参加最后的决赛。

而且军队的决赛也放在那里的,至于军队和地方是否再交手,目前还没有定论。

至于交州刺史丁宫,在自己的先生面前,他肯定要礼让三分,不会说决赛去广信城。那里他和士燮有一番龙争虎斗,目前权利的斗争都趋于白热化。

晚饭是在合浦郡太守府的后衙吃的,如今不像在军队里面,大家都保持安静,没有人说话。但大家都很清楚,既然赵云召集起来,肯定有事情要说。

“阿姐的手艺越发好了。”他吃饭最快,在一旁惬意地喝着热茶。

其余三个人哪怕是文人,都是武者之身,又在军队里磨练过,吃饭的速度也不满。

戏志才呵呵笑着,不说话。作为太守夫人,赵灵怎么可能亲自下厨,无外乎就是以前在赵张氏那里打听到赵云喜欢吃什么。

交州人喜欢吃鱼,特别是海鱼。众人到了这里,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曾经同甘共苦,和士兵们一起天天吃鱼,现在适应了。

人口增加,这边的牛连耕地的都紧俏,牛肉难能可贵。恰好就是赵云喜欢的,他并不是说喜欢牛肉,不管是羊肉、猪肉什么的,都爱吃,对鱼的话只能说不讨厌。

饭桌上出现了张世平从大洋彼岸带回来的辣椒,如今已经在交州大面积种植。别看贾诩生活在凉州之地,这种辛辣他有点儿受不了,辣出了眼泪。

典韦和周仓知道大帅有要事,书房外面早就布好了警戒。

“大兄、文和、五哥,中原马上就要战乱,跟着我你们扬名了,同时也限制了你们的发展。”赵云开诚布公。

黄巾起义对于武将来说,就是一个香饽饽,原本历史上,很多人展现出了光芒。

可惜赵家军却不会去参与,到时候也就去一两支偏师。

没办法呀,人怕出名猪怕壮,时至今日,要是赵云再有所动作,皇帝能封赏什么?朱崖洲开年过后必然要打下来,一个侯爷是跑不掉的。

到时候去黄巾战场上插一脚,是封公还是王?关键就是灵帝想给也不敢要啊。

“主公此言差矣!”贾诩站起身来,一揖到底:“诩本为凉州一落魄茂才,身无长物。侥幸被主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