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环保大师-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重要的是,对两人来说,这次登月的主要目的是旅游,其次才是建设月球。谁愿意旅个游也被举世瞩目。

    此时此刻,巨人B3运载火箭顶部,袭月1号飞船内,四名航天员正严阵以待。

    罗萱身穿厚重的宇航服,紧挨着坐在林寒旁边。与其说是坐,倒不如说是被固定在位子上,连动一下都费劲。

    对火箭来说,重心无疑非常重要。升空过程中,重心一旦发生骤变,后果不堪设想。

    就像《火星救援》中,原计划发射补给的那枚火箭,只因为封装的蛋白质块受振液化导致重心晃动,整个火箭就直接在空中爆炸解体……

    她轻轻咬着下嘴唇,表情显得有点紧张,当然也有期待。

    “别担心,有我在呢。”林寒略侧过头,微笑着说道。

    “嗯……”罗萱轻声应道。

    这时,飞船内外响起总工程师胡长骏的声音:

    “十,九,八……三,二,一。”

    “点火!”

    话音刚落,巨人B3运载火箭的基座当即焰光大放,隆隆声中,浩漫白气从下方水池蒸腾而起,直冲天际。

    “轰隆隆——”

    火箭升空初时,速度并不算快。

    甚至可以说,在开头那几秒,火箭的速度还没有电动车跑得快。

    电视上常常看到的,刚发射时慢腾腾的火箭,并非是慢动作回放,而是它本身就只有那点速度。

    毕竟,战斗机在低空突破音速,产生的音爆尚可能将人震残、震死,以运载火箭的庞大体积,如果在低空贸然突破音速,搞不好整个发射中心都要重建。

    但当升到一千米以上,进入中空之后,巨人运载火箭便再无顾忌,火力全开,瞬间突破音速,然后十倍音速,二十倍音速,三十倍音速……

    不多时,载着的袭月1号飞船的巨人B3火箭,便化为一道闪耀的白线,划破天空。




第506章 登陆澄海

    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即地球的环绕速度,巨人B3火箭先是绕地运行,然后再次加速,脱离轨道。

    随后,袭月1号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调整航向、姿态,惯性滑行至月球附近开始制动,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绕月运行,并逐渐降低轨道……

    ……

    截止到袭月1号飞船升空,距离上一次载人登月,已经过去了五十余年的时间。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国家再次登上月球,最主要是因为,载人登月实在太贵了。

    阿波罗计划一共花了255亿美元,历时11年,当时美国一年的gdp还不到万亿,现在则是二十多万亿。

    粗略对应一下,这笔钱放到现,在至少相当于六千亿美元。可以想象,美国政府当时承受着怎样的财政压力。

    所以在登上去几次之后,美国果断就弃坑了。后面苏联解体,没有竞争压力的美国,更是再没关注过登月计划。

    有前车之鉴,后来者在探月方面的投入也都较为理智,没再出现太空竞赛这种疯狂烧钱的情况。

    直到万象空间探索公司迷一般的快速崛起,人类在探月领域,才终于有了新的突破,袭月工程应运而生。

    当然,即便是以如今的技术水平,登月依然是一项耗资甚巨的大工程,尤其目标还是建立一个月球基地,比当初登月更进一步。

    财力雄厚的万象集团,为此也不得不勒一番腰带,平日里,史无前例地节俭了一些。

    ……

    众所周知,由于潮汐锁定,月球始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而它的另一面,也就是被传得十分邪乎的所谓“月球背面”。

    尽管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神秘、离奇,但相比于正面,月球背面的情况确实要更麻烦一些。

    首先由于始终背对地球,月球背面的人将无法与地球进行通讯。

    其次,月球背面还面临着更多的陨石,因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陨石不管大小都会掉下来。

    这也导致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密密麻麻,不适合作为着陆地点。

    月球正面的地形则要好得多,分布着不少被称作“月海”的开阔平原,其中就包括当年美国航天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踏出人类文明一大步的地方,「静海」,又译作“宁静海”。

    袭月1号选择的着陆点,则是另一个著名月海「澄海」,又称“晴朗海”。

    这个「澄海」,也是魔兽争霸……不对,是当年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月球21号、美国发射的载人飞船阿波罗15号和阿波罗17号的着陆地点。

    澄海位于月球正面的中部偏北,与静海相邻,面积大约为3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鲁东省。

    袭月飞船被月球引力捕获之后不久,便启动着陆程序,一边坠落一边喷射工质,反冲减速。

    三十米高的袭月飞船,最终平稳着陆在澄海南部某处,横躺着地,扬起一阵月尘。

    月尘十分细腻,如同粉末一般,且带有静电,一旦附着在机器上,不光很难清除,而且还会增加设备的故障几率,是航天器登陆月球表面后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袭月飞船静静地停在无声的澄海。

    片刻之后,舱门打开,林寒一行四人穿着厚重的宇航服,从飞船内迈步出来,望向四周。

    万象空间探索公司对外公布的两名航天员,一个叫吕建,一个叫梁文山,都是三十多岁,华夏空军出身。

    当然,他们也是出色的工程师,一个毕业于国防科大电气工程专业,一个毕业于北航的自动化专业。

    不过此行的主角显然不是他们——林寒和罗萱正并肩走在前面,目光惊异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这,就是月球……”




第507章 月球基地

    从这里看地球,地球就如同放大版的蓝色月亮,云气盘旋,在这浩瀚而静谧的宇宙之中,仿佛一颗闪耀的明珠。

    周围是死寂的月球空间,空旷而荒凉,入目尽是灰色的月壤。

    毫无疑问,这里比地球上最恶劣的荒漠还要恶劣百倍。如果没有航天服的保护,只要几秒钟人类就会丧命。

    唯独天空中悬挂的这颗孤零零的蔚蓝色星球,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令人出神。

    所以一行人出了飞船,便下意识地久久地凝望着地球,心情多少都有些不平静。

    透过林寒的意识,盖亚同样“看”见了这一景象,林寒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她精神世界的波动——很像是某种情绪。

    “盖亚,你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人了。”他忽然有些感慨地说道。

    “有么?”盖亚一怔。

    “我不也越来越不像人了吗,这就如同金块与铅块的渗透,改变是双向的。”

    盖亚沉默了几秒钟:“你还有她啊,你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啊。”

    林寒没有说话,而是转过头,静静看向身边的罗萱,温柔的眼神中透着些许复杂。

    罗萱也若有所感地转过头:“怎么了?”

    林寒露出微笑,轻轻敲了下她的头罩:“我没事。”

    罗萱并没有因为这个小动作而一笑置之,而是隔着两重厚重的宇航服,紧紧地握住林寒的手,目光中带着几分笃定。

    她的脸颊有些红晕,不知道是因为月球的低重力导致血液上流,还是因为其它的什么。

    一种无言的情绪涌上来,林寒的心中不由为之一暖。

    过了片刻,他咳了几声,打消其它念头,转过身正色道:“好了,我们已经成功来到月球,按照计划行动吧。我相信,最多五年,月球就会成为人类星际殖民的中转站,而这个中转站将属于我们。”

    “吕建、梁文山,你们两个负责机器人、月球车,打探12个候选区域,尽快找出最合适的展开点。”

    早在几年前,万象空间探索公司就开始对月球的环境、地貌进行一系列分析比较,最终在澄海南部选定12个位置,作为建立月球基地任务的候选展开地点。

    等到确认位置之后,就是以袭月飞船为基础,在那建立一个简单的月球基地。

    然后通过后续几次任务,不断完善这个基地,最终在月球建立星际中转站。

    由于引力小,月球的逃逸速度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一。地球的逃逸速度也即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月球的则是2。4km/s,比坦克炮弹的发射初速度快一些。

    理论上,根据动能公式,只此便意味着在月球上发射航天器,将节省95%以上的能量。

    再加上没有大气阻力,在月球发射航天器简直不要太轻松,完全可以通过电磁发射装置来发射。

    接下来,吕建、梁文山二人便乘坐月球车,带着几个形状类似蜘蛛的机器人,在附近展开探索。

    至于林寒和罗萱两人,倒也不算是闲着。

    首先,两人先是将返回舱与飞船主体分离,然后对飞船主体进行调整,使之展开变为一辆月球基地车。

    这辆基地车二次展开之后,就是「澄海基地」的建设基础。

    毕竟没有红警基地车那么智能,所以这个过程依然需要不少的人工操作,罗萱主要负责在舱内操作,林寒则在舱外。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忙碌,袭月飞船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负责返程的返回舱,另一个则是具备行动能力的月球基地车。

    现在就等着吕建、梁文山探索结果出来,将基地车开过去进行二次展开,再启动反应堆,搭起基地框架,他们就可以回归地球了。




第508章 北大西洋工业联合体

    一秒记住[新](。)

    在此之前,林寒和罗萱无事可做,便出来在飞船附近四处走动,爬一爬起伏的小丘,.

    一片空旷的月球荒漠之间,除了庞大的袭月飞船主体与返回舱,便是两个身穿宇航服、携手漫步的人影。

    宇航服固然笨重,但月球的重力也远低于地球,一般人在月球上都能轻松跃起几米高。

    他们的身体素质又异于常人,所以在月球上行走,两人的动作都显得十分飘然。

    眼前正有一个十余米高的小丘,林寒当即抱着罗萱一跃而起,在她的轻呼声中,轻松跃至丘顶。

    月尘扬起一大片,沾上两人的宇航服。

    罗萱下意识地拍了拍,却没能拍下去多少,不禁微微皱眉:“会不会把宇航服弄坏啊……”

    林寒从腰间取出两面旗子,插到丘顶的月壤之中,其中一面是华夏国旗,另一面则是万象集团的标志,也即“万象”二字的篆文。

    一边插好两面旗子,他笑道:“哪那么容易坏,万象出品,必属精品。”

    说这话时,他心里不由想到,如果在这里脱下宇航服会怎样?

    月球环境对人体的威胁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氧气,二是从…183°到127°的极端温度,三是真空环境。

    第一条对他来说不是问题,憋个把小时完全可以。第二条亦然,况且此时温度不高不低,大约四十多度,普通人也可以承受。

    第三条,在真空环境中,普通人可以支撑几十秒而不死。这点林寒虽然没有尝试过,但自忖至少也能撑个几分钟……

    不过他也就想想而已,随即便将这个念头抛到脑后了。

    又转了好一会,等到罗萱有些乏了,两人才返回飞船休息。

    不多时,吕建、梁文山二人也回到飞船,报告完探索结果,各自休息去了。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当,换句话说,月球的“一天”就是地球上的一个月。

    但人类显然不能按照“月球日”生活,依旧维持着在地球上的作息规律。

    第二天,吕建、梁文山继续探索任务。

    至于林寒和罗萱,第一天的新鲜感过后,便没有再四处逛了,转而开始收集月壤、月岩,并在飞船中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

    当天晚些时候,吕建两人的探索任务便圆满完成,然后经过四人讨论,林寒最终选定了基地车的展开点。

    四人准备一番,便开动基地车、月球车,向着指定地点而去。

    基地车速度很慢,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开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才到地方。

    这里是澄海南部边缘的一处山崖,越过断崖便是澄海以外。山崖下面则是一个山洞,容下基地车绰绰有余。

    在暂时还不能建造具备较强防护能力的大型基地的情况下,将基地建在月壤月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且从地形来看,这里也十分适合修建电磁发射装置。

    有了电磁发射装置,不论是从月球返回地球,还是以月球为展开更远的星际航行,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比如登陆火星,人们可以先通过电磁发射将火箭从月球上发射出去,这样节省的燃料就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