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两者虽然都在讲水与桶的事,但却决然不是一回事。
勇舍智讲的事,重点在这桶!
而殷鉴讲的事,重点是先在这水上,以此来补全勇舍智的话语,然后再讲剩下的事。
殷鉴的话语,无非就是告诉众人。
桶,是装水,若水够,桶小,则是桶的问题。
但若桶够,水不够呢?
勇舍智此时也只是刚刚迈入五转,甚至他领会的真理秩序,太少,太少,决然没有殷鉴看的远。
真理秩序是什么?
太多,太多!起码殷鉴此时,虽然比勇舍智了解的多,但离那完整的,还差太远,太远!
所以殷鉴的话语,就是告诉众人,水,也要有,桶也要有!
但到底是先要解决水的问题,还是先要解决桶的问题?在殷鉴的意思中,无形中表露着那么一点!无所谓!先解决哪个问题,全看每个人自己的想法!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可以先把每转功法,练到十层,以此,来快速达到四转第十层的修为!
也可以每转功法,全都练到大圆满之境,这么扎实的进阶上去!
殊途同归!
殷鉴话语虽是如此,但殷鉴知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清妙庵,所有人,几乎都会选择那种功法只练到十层,先进阶到四转第十层的修为。
而此时,殷鉴也明白了一直以来,这个天下,为什么流落在外的功法,大多都是十层,而几乎所有人,都只是把功法练到十层就进阶的原因。
甚至按殷鉴想来,此时他讲的这番道理,在若干年前,一定有人讲过!
只是因为岁月的流逝,这个道理,已然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下。
所以,大多人,虽然还是延续着这么一个情况,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这就好比倒着来建一个高楼一般。
先把框架立起来,然后建到第四层!
毕竟在很多人眼中,都觉得自己是那个幸运的人,聪慧的人,总能在这种情况下,悟出前往第五层的道路。
到时候哪怕装的水不多,但确实装了水,肯定要比那种扎实的四层建筑强悍!
这点确实没错!哪怕每转功法,练到十层的这种存在,若突破到了五转,也必然比每转功法,练到大圆满,再突破到五转的实力强大!
但事实呢?
功法只有这个作用吗?
立框架,倒灌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妄图参悟出前往第五层的路径,在殷鉴想来!必然不可能!
光看勇舍智,殷鉴就能肯定了这点!
勇舍智是什么情况?勇舍智在一转,通往五转的道路上,两次踏过了那种大圆满的路径!
也是因为这种踏破!勇舍智才能先于所有人迈入五转!
这是根基!这是扎实!
清妙庵,四转大圆满的人,之前决然不只勇舍智一个!而勇舍智先突破了!就因为勇舍智把这个打牢基础的行为,做了两次!
而那些一次做完的都还没有突破,那么那些指望立框架,倒灌建筑的人,能突破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但殷鉴知道不能,可殷鉴不会讲出来!
为什么?
不管是从底层一点,一点扎实的建上去也好,还是立框架,倒灌建筑也罢,其实最后,都会把这个四层建筑填满,然后才能找出前往五层的路径!
说到底,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
但虽是一样的,但在某种定义上,起码对于殷鉴来讲,是不一样的!
那种立框架,倒灌建筑,快速通到四转第十层,修炼才用多长时间?
一点,一点把基础打上去,又要多少时间?
按一个常人的资质来讲,把一转功法,练到十层,只需要四十来天的时间,而练到大圆满,则需要约莫两年左右的时间!
而二转功法,练到十层,若按常人资质来讲,需要八十来天的时间,而练到二转大圆满,则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
三转呢?四转呢?
若是按常人资质来讲,如果每转功法,练到十层就进阶的话,练到四转第四层,才需要不足两年的时间!
而这两年,若走扎实的路线,只能把一转练到大圆满!
那一个四转第十层的人,跟一个一转大圆满的人,哪个战力强大?
这事,就算殷鉴拿脚指甲想,都想的到!
这些人,甚至整个清妙庵的人,在殷鉴眼中,都是殷鉴未来征伐的臂助!
所以,殷鉴必须要诱导他们选择那条立框架,倒灌建筑的方法!
而且本来对这些人又没有坏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既然不是拔苗助长,不会损坏掉殷鉴手中的这张牌,殷鉴为什么不这么做?
整个清妙庵的战力是一部分,殷鉴更看中的是这些人!
这些人中,大多已经踏过了那个扎实打牢基础的过程!若诱导他们走出这种立框架,倒灌建筑的路线,按殷鉴想来,两三年内,清妙庵,可能会出现三四十个五转之人!
哪怕这些人,只是领悟了一丝真理秩序,可就是五转之人啊!
就若勇舍智一般!勇舍智虽然基础很牢靠!但是勇舍智没有水啊!
桶!很大!但是水!却很少!
既然没有这么多的水,干嘛要先做那么大的桶?
先装上水,等桶不够大的时候,再扩充吧!
对于这个天下来讲,五转之人,就是定鼎的存在,是大杀器!
若两三年后,三四十个五转之人,那是什么场面,殷鉴可以想像,什么萧仙,什么天玄宗,到时候,决然能得到压倒性的优势!
哪怕萧仙比这些人,强大太多,太多!
但是蚂蚁多了还咬死象呢!
萧仙不害怕那些五转之下的人,因为萧仙会飞!
但是这些人,如果也都成了五转之人呢?
殷鉴很看中这些人,但再看中,也得有个比较性!
甚至按殷鉴想来,若萧仙太过强大!那就用命去填!
一群飞蝗,还咬不死一只苍鹰?
第二十三章 真理;联系
更新时间2013…5…20 14:27:12 字数:2068
对于有些人,殷鉴是看中,是赞赏,甚至若勇舍智这般,殷鉴心中都难免生出佩服之感。
但那又怎样?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人,该必然充当起殷鉴手中工具时,殷鉴决然不会有丝毫的心软。
感性,理性,这两种存在,殷鉴心中都有,但却决然分的很清楚,甚至都有那无法逾越的档次分明!
当感性,与理性冲突之时,殷鉴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的选择理性!
殷鉴讲完了,至少在所有人看来,没有话语再传出的殷鉴,说完了。
哪怕目光缓缓的自众人脸庞上扫过,殷鉴分明能看到那一张张满是沉吟,思索的脸颊,但殷鉴自己知道,他没有讲完,但他却决然不会再说下去。
虽然勇舍智此时已然是那五转,但还有一点,勇舍智不知道!
而这点,也是殷鉴刚刚发现,而这点,竟决然推翻了殷鉴曾经的一个猜测。
一个令殷鉴无比震惊的猜测!
但殷鉴却决然不会把这个猜测说出来,不是因为殷鉴没看到果!
而是因为殷鉴不能说!说了!就乱了!
看着殷鉴没有再说出任何话语,众人缓缓的起身离开。
当众人完全自视野中消逝之后,竟见勇舍智直接起身走到殷鉴的身侧,从怀中掏出厚厚的一叠书册。
这是什么?这是除了清妙庵传承功法以外,另外七个传承路线直通四转大圆满的功法!
所有人知道,这是殷鉴吩咐勇舍智问众人要的。
没人会不给,也没人会有胡乱的猜忌。
所有人都只会认为,殷鉴是真佛没错,但就若他们一般,他们就在向佛的路上而走,而殷鉴,却是向更高的佛之路上而走。
也许殷鉴是想触类旁通,也许殷鉴是想借鉴,总之,所有人不会往别的地方去想。
甚至殷鉴都不用亲自去说,就若殷鉴的那番认为一般,所有人信了他这尊真佛,那所有人心中,必然会为他这个真佛所做的事,圆出一条合理的猜测。
接过勇舍智递过的那一大叠书册,殷鉴一点,一点的向峰顶走去。
殷鉴知道,他也要‘闭关’了。
……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而清妙庵,又有人迈入了五转之人,只是这个人,决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出乎了殷鉴的意料!
宁心!
本来宁心的修为,只有三转大圆满,决然没有经过那扎实的奠基之路。
可宁心就是突破了!在宁心达到四转第十层的时候,突破了!
当初时知道这些时,殷鉴不免惊讶了一下,甚至心中都对自己那种立框架,倒灌建筑,必然无法在填充满建筑时,突破到五转的想法,产生了一丝质疑。
错了吗?难道不需要扎实的基础,也能突破到五转吗?难道不需要完美的迈过那个奠基之路,就能突破到五转吗?
但这番惊讶,并没有在殷鉴心中持续多久,殷鉴就想通了。
宁心突破的原因,是因为殷鉴!
殷鉴也不能例外,如果没有经过那种扎实的奠基之路,必然无法领悟到真理秩序。
但殷鉴为何领悟了?
因为殷鉴虽然在现实世界没经历过这条道路,但在游戏世界中,却经历了,而且要更扎实,更扎实!
而且不光如此,殷鉴当时领悟那两丝真理秩序时,决然是一个特殊情况。
真理秩序是什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
哪怕殷鉴讲,勇舍智讲,只是对那些心中已然有了模糊印象之人才有效果,因为这不是教,这是点化,帮人理清心中那本就有,但却处于纷乱的思绪。
而殷鉴领悟的情况,却决然不同!
真理秩序,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而殷鉴却得到了两种‘言传’。
那两丝被殷鉴吸纳到头颅中的存在,就等于‘言传’。
这就等于,别人在摸索,殷鉴在看已经总结出来的书册!这有可比性吗?
所以殷鉴因为他曾经在游戏世界,算是间接打过基础的原因,还有这个原因,领悟了!
而宁心呢?
宁心的这种情况,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宁心的奠基之路,实际上只经过了一部分,但决然没有达到完整的奠基之路。
但这奠基之路,恰恰让宁心,已然有了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思绪。
在加上与殷鉴那种‘交流’,宁心的突破,恰恰就成了偶然,却又必然的存在。
甚至当时殷鉴在想到这点时,不自觉的生出一个念头,要不,跟其他女人,交流交流?
但后来殷鉴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宁心与所有人的不同,才造成了这么一个情况。
因为宁心跟殷鉴的那种同化情况,所以才能令宁心,自殷鉴这,沾染到那么一丝领悟。
也是因为这种情况,才令宁心突破到了五转。
而且正因为宁心前三转,都是大圆满进阶的情况,所以宁心的肉身承载之力,必然可以装下这么一丝‘水’。
至于此时,殷鉴在做什么?
殷鉴在找突破口!
不用于过去,现在,未来这三条传承路线,在殷鉴领悟到过去,未来这两丝真理秩序的时候,殷鉴已然能隐约中感受到了现在的领悟方法!
但之前领悟过去,未来时的那种情况,决然无法复制!
所以殷鉴不可能在四转第十层前,在领悟出那种‘黑户’。
但哪怕如此,殷鉴知道,只要他修为,达到四转第十层时,不光过去,未来的‘黑户’能得到认同,甚至他还能很容易的参悟到现在的真理秩序。
因为殷鉴感受到了,这三种真理秩序,无形中,好似有那么一种很亲密的联系!
虽然殷鉴说不清这种联系,哪怕心中有所猜测,但却决然无法确定!
但哪怕如此,这都是可以做为殷鉴修炼之路走下去的指引。
知道这些后,殷鉴就难免对剩下的那五种真理秩序,产生了一种好奇!
那若这三种真理秩序,有一种冥冥中很亲密的联系,那另外五种呢?
尤其是这五种真理秩序,恰恰是那金,木,水,火,土,按殷鉴想来,这虽然不一定是那五行般的存在,但必然说明这五种真理秩序之间,也存在这若过去,现在,未来的那种亲密联系。
第二十四章 认同;屠戮
更新时间2013…5…20 15:26:52 字数:2096
有了这种猜测,那殷鉴就必然需要找一个突破口!
因为殷鉴的特殊,殷鉴虽然没有八具身体,但有八颗头颅,在某种定义上来讲,确实有八个殷鉴。
而别人,只能通过一条路,这么摸索着走下去。
但殷鉴,却可以相互佐证着领悟。
就若领悟了过去,未来,那现在的领悟,将对殷鉴不构成任何压力一般。
而殷鉴想要领悟那五条真理秩序,就需